许浑《金陵怀古》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26 00:26: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许浑《金陵怀古》赏析
诗歌鉴赏指导
1023 0728

记得小的时候,一次偶然的翻阅见到了这首诗,后来读了施蛰存老师的《唐诗百话》的赏鉴,对于其惟有青山似洛中的分析,印象最为深刻,特转引之,并将《唐诗鉴赏辞典》的赏析录于施文之前: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 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 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 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字、字写得传神,字、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 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 炼字,以首联为例:,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赵庆培)

以下为施蛰存评析:

许浑诗为晚唐一大家,长于五、七言律诗,纪游、怀古、赠别,都有佳句。七言绝句亦富情趣。

唐诗百话83许浑《金陵怀古》

  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进士,历任当涂、太平二县县令。因为勤学劳心,损其健康,卧病多年。后来病愈,任 润州司马。大中三年(公元八四九年),拜监察御史,历任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晚年退隐,居丹阳丁卯桥。自编其诗集,名为《丁卯集》。
  许浑诗为晚唐一大家,长于五、七言律诗,纪游、怀古、赠别,都有佳句。七言绝句亦富情趣。《唐诗鼓吹》选许浑七言律诗至三十一首之多,亦可以反映他在晚唐诗人中的地位。
   许浑也做过一个美梦,孟棨《本事诗》中有记录。据说他有一天睡梦中登上一座高山,山上有宫殿精舍。就找人一问,这是什么地方。人说:这是昆仑山。走了一程,看到有几十人在宴会,饮酒作乐。看见许浑,便招手邀他去就坐同享。直到傍晚,有一美人,取出笺纸,要求他赋诗。许浑诗没有做成便醒了。既醒之后,诗却 做成:
  晓入瑶台露气清,座中惟见许飞琼。
  尘心末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过了几天,他又梦到山上,遇见那个 美人。她说:你怎么把我的名字传到人间去了?”许浑连忙道歉,并说,我改一句罢。于是把第二句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可是,许飞琼的名字已流传在神话 故事中,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一位仙女了。步虚是道家的名词。仙人在天空中行走,脚步都踏在虚空,称为步虚。道家所唱的诗歌,称为步虚词。赋咏学道求仙的诗,也就称为步虚词
  以上是许浑的一个浪漫故事,可与李群玉同垂不朽。在这里,就算作讲许浑诗的一段入话。现在要讲的是他的一首著名的怀古诗。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这个大城,在唐代以前,曾有六个朝代做过京都。这六个朝代是三国时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杨坚所灭亡,金陵便结束了首都的地望。唐代诗人和历史学家常称金陵为六代或六朝故都。后世人直到今天,也还相沿成俗,称南京为六朝故都,甚至简称为六朝,这是失于考虑的。五代时的南唐、太平天国、民国政府,也都以南京为首都。从今天来说,南京已是九代故都了。
  许浑这首诗,从陈后主亡国说起。陈后主亡国之时,还在教宫女唱新谱的歌曲《玉树后庭花》。王气这个名词用在这里,有双重典故。第一,语源出于《晋书》。据说秦始皇时,有一个能看风水的人说,金陵这个地方,象龙蟠虎踞,有天子气象,五百年后,一定会出一个皇帝。始皇怕他子孙的皇位被别人夺去,就发兵把城北的山开掉,并把地名改为秣陵,以荡涤它的王气。第二,是陈后主自己的故事,见于《南史》。据说陈后主听到隋军已渡江进攻,便说:王气在这里,别怕,敌人必定自会失败。这个昏君到临死时还想依靠他的王气。所以许浑诗第一句便狠狠的讥笑了一下: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是陈后主宫中的楼名。楼前有井一口,隋兵冲入景阳宫时,后主和他的孔贵妃、美人张丽华一起投井自杀,被隋兵拉了出来。所以许浑说:景阳兵合戍楼空。戍楼是边境上的碉堡,敌人已攻入京都,戍楼当然已空无一人了。这二句也是用对偶句法的。
  颔联二句说六代以来的达官贵族的坟冢,现在已只见远近的松楸。向来是宫殿巍峨的地方,现在已只有高高低低的禾黍。这二句是以 写景来抒述怀古之情,接下去颈联二句虽也写景,便比较空泛,并不贴切历史事实了。结尾二句,是从六代故都的观点来做结束,英雄指六代以来的杰出人物, 并不指陈后主。我们可以解释为当时没有英雄人物,以致豪华被毁尽了。南京地形与洛阳相似,故李白《金陵》诗云: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许浑诗即用此意。
  以上是从文字典故表面解释一下。现在,接下去我们再参看一些对这首诗的总的理解。《唐诗鼓吹》有明代人廖文炳的解释云:
   此感六朝兴废也。首言陈后主专事游宴,至于国亡,而玉树之歌已残,王气亦已尽矣。隋之韩擒虎将兵入陈,而景阳戍搂,已成空虚,但见松楸生于千官之冢,禾黍 满于六代之宫。冢殿荒芜,霸图消灭,良可惜也。自古及今,惟石燕飞翔,江豚出没,景物常存耳。若英雄一去,豪华殆尽,不复再留,岂有能若青山之无恙哉?
  接着还有一段清人朱东岩的评论云:
   刘梦得《西塞山怀古》,单论吴主事,只五句一转,用几回二字收拾世代废兴,手法高妙。许公此篇,单论陈后主事,只一起王气终三字,已括尽六朝, 尤为另出手眼。玉树歌残景阳兵合作对,直将鼎革改命大事,视同儿戏,真可慨也。松楸禾黍,皆当时朝朝琼树,夜夜璧月之地、之人,正与下豪华二字反照。嗟嗟!英雄已去,景物常存,雨雨风风,年年依旧,独前代豪华,杳不复留矣。青山似洛中,犹言不似者之正多也。
  朱东岩此论引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作比较,很有意思,我现在把刘诗抄在这里,供读者参考方便: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许浑诗与刘禹锡此诗果然有些近似。山形依旧枕寒流惟有青山似洛中用意同而许句较深。人世几回伤往事英雄一去豪华尽亦是同一机杼的句法,二人都点出了怀古之意,其实不点出可以更妙。
  唐汝询《唐诗解》评许浑诗云:
  金陵本六朝建都之地,至陈主荒淫,王气由此而灭,故以玉树发端,遂言后主就缚景阳而戍楼空寂也。虽千官之冢树犹存,而六代之阙庭已尽,惟馀石燕江豚,作雨吹风而已。然英雄虽去,而青山盘郁。足为帝都,徒使我对之而兴慨耳。
  下面再看看金圣叹在《选批唐才子诗》中的解释。圣叹讲七言律诗,分前后两解:前四句为前解,后四句为后解。前解是开,后解是合。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简化。他讲许浑此诗,也分两解:
   [前解]此先生眼看一片楸梧禾黍而悄然追叹其事也。一、二,玉树歌残景阳兵合,对写最妙。言后庭之拍板初擎,采石之暗兵已上;宫门之露刃如 雪,学士之馀歌正清;分明大物改命,却作儿戏下场。又加王气终戍楼空,对写又妙。言天之既去,人皆不应,真为可骇可悯也。于是合殿千宫,尽成瓦 散;六宫台殿,咸委积莽。如此楸梧禾黍,皆是当时朝朝琼树,夜夜璧月之地、之人也。
  [后解]此又快悟而痛感之也。言当时英雄有英雄之事,今日石燕亦有石燕之事,江豚亦有江豚之事。当时英雄有事,而极一代之豪华;今日石燕、江豚有事,而成一日之风雨。前者固不知后,后者亦不知前也。青山似洛中,掉笔又写王气仍旧未终,妙妙。
  以上我抄录了明清四家对许浑这首诗的全篇讲解。一经对照,我们可以发现,除掉第一联二句,大家的意见相同之外,其馀三联,四家的体会各有参差。我们先看第二联松楸禾黍二句。
  但见松楸生于千官之冢,禾黍满于六代之宫,冢殿荒芜,霸图消灭。
   这是廖文炳的讲法。他以为千官冢是六代以来许多官员的坟墓,与六代宫是对等平列的。上下二句,都是描写昔盛今衰的景象。但是,我们知道,松楸本 来是种在墓地的树木,如果坟墓已荒凉无主,这些松楸必然已被人砍伐无存。向来诗家总以松楸之有无,来表现墓主有无子孙。由此可知,许浑这一联诗,禾黍高 是形容六代宫的荒芜,松楸远近却并不是形容千官冢的荒芜。于是朱东岩说:
  松楸禾黍,皆当时朝朝琼树,夜夜璧月之地、之人,正与下豪华二字反照。
  他把上句的重点放在千官冢。意思是说,六代以来豪华的人物已成为松楸茂郁的坟墓,而豪华的宫殿已成为禾黍高低的田野。这样讲,这二句也是对等平列的。
  虽千官之冢树犹存,而六代之阙庭己尽。
   这是唐汝询的讲法。他与朱东岩的讲法又有歧异。他並不以为上句有盛衰之感。他给上句加了一个字,给下句加一个字,再用犹存已尽 表示他所理解的这二句的逻辑关系,于是它们就不是对等平列的了。按照一般作对偶句的习惯,一联二句,诗意总该是对等平列的,如果要用来表示因果关系, 或正反、是非关系,上下句都必须有一个虚字来表明。许浑这二句诗全用实字,看不出诗意有正反关系。唐汝询的讲法不能服人,他是任意增字讲诗,恰恰成为曲 解。
  于是合殿千官,尽成瓦散;六宫台殿,咸委积莽。如此楸梧禾黍,皆是当时朝朝琼树,夜夜璧月之地、之人也。
  这是金圣叹的讲 法。用朱东岩的观点,还抄了朱东岩的结句。他们都以为这首诗是单论陈后主事,所以都是陈朝的人与地。朱东岩没有分别说明,金圣叹却分别 说明了,人是合殿千官,地是六宫台殿。许浑明明说是六代宫,金圣叹却移花接木,政为六宫
  总结四家讲法,我以为没有一家完 全可取。首先要知道,许浑此诗虽以陈后主事起兴,怀古的对象却在六朝。题目既然是《金陵怀古》,诗意不能只局限于陈后主一朝。况且第四句已点明是六代 ,更可知千官应当包括六代以来的人物。至于这二句诗的意义是慨叹六代繁华之地、之人,俱已成为陈迹,这是朱东岩、金圣叹的观点,没有错。廖文炳、 唐汝询的讲法是不足取的。
  现在我们接下去研究第三联石燕江豚二句。这二句诗确是不易理解,摸不准写这二句的用意。石燕 《唐诗鼓吹》注引《湘中记》云: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江豚,《唐诗解》注引《南越志》云:江豚似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 跃,风辄起。可知此二物都与风雨有关,但与金陵或六朝毫无牵涉。诸家解释,都无法单独讲此一联,总得与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廖文炳说:宫冢荒芜,霸图 消灭,良可惜也。自古及今,惟石燕飞翔,江豚出没,景物常存耳。这是联系上句讲的。朱东岩说:英雄已去,景物常存。雨雨风风,年年依旧,独前代豪华, 杳不复留矣。这是联系下句讲的。唐汝询说:千官有冢,六代无宫,惟馀石燕江豚,作雨吹风而己。这也是联系上句的。吴昌祺在唐汝询的评论上加了一个眉 批:言石能作雨,豚亦兴风,而英雄一死,则无复豪华也。(《删订唐诗解》)他又是联系下句了。按照一般习惯,律诗第五、六句一联的作用在启下,诗意总 是贯注到最后二句的。朱东岩、吴昌祺的讲法是传统的读诗法。不过许浑这首诗的第七句实在是松楸禾黍一联的概括,意义相同,故廖文炳、唐汝询的讲法也讲 得通。他们都以为石燕江豚一联的作用是为存亡对比服务。石燕江豚代表万古常存的事物,千官、宫殿、英雄、豪华,代表已经消亡的六朝历史事物。
   金圣叹的解释最为奇特。这里不再重录,请读者检阅上文。他用了一百字讲这二句诗,无缘无故的突出一个字,和下句的英雄联系。对比的意义,不在 存亡,而在昔日英雄之事今日石燕江豚之事。昔日之英雄不知今日之燕豚,而今日之燕豚亦不知昔日之英雄。讲得似乎很有玄机,实则是自己没有明确的 理解,这又是金圣叹大言欺世的一种手法。
  贺裳《载酒园诗话》对于石燕的注,以为是大谬,他说:金陵有燕子矶俯临江岸,此专咏其景耳, 何暇远及零陵。他提出石燕指燕子矶,可谓妙悟。许浑作此诗时,可能是暗用燕子矶以代表金陵的自然风物。但既用石燕这个名词,就很自然地会利用零陵石燕与 风雨的关系,形象地描写燕子矶头虽在晴天,亦似有雨。石燕虽出于零陵,诗家用作典故,当然不必远及零陵。不过,石燕问题解决了,使这一句诗扣紧了金 陵。那么,江豚怎么办?是不是金陵还有的历史或地理上,还可以找到一个江豚的记录?
  留下来的,还有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应 当怎样理解?廖文炳解释为:岂有能若青山之无恙哉?”这就丢开了洛中。朱东岩解释为:犹言不似者之正多也。这个讲法是强调了惟有二字。 有青山象洛阳,其馀一切都不象洛阳。朱东岩的意思是以为应当这样讲。但是,如果说这是符合于本意的,那么,要表示的到底是什么呢?唐汝询释作 “青山盘郁,足为帝都。这说明他以为洛中是都城的代用词。全句的意思是:惟有青山,还象个都城。其他都不成其为都城了。这样理解,我看也是讲不 通的。谁能说一座山象一个都城呢?
  金圣叹说:青山似洛中,掉笔又写王气仍旧未终,妙妙!”这个讲法,和唐汝询的出发点是近似的。金圣叹以 洛中代表王气,所以这一句诗是说王气仍旧未终,因为青山还在。金圣叹这一解释,反使人胡涂。许浑诗第一句就说王气终,怎么会在结句说王气 仍旧未终?而金圣叹却连声叫好:!!”妙在前后矛盾吗?
  贺裳评此诗结尾二句云:语稍未练,亦自结得住。他没有阐发诗意,止是说句子稍嫌不够,但亦可以作为结句。这个评语非常含糊,字尤为模棱。是语法没有精练呢,还是诗意没有表明?我恐怕贺裳自己还没有理解这二句的意义。
   《唐诗选》的编者解释云:这两句说英雄一去,豪华便尽,不复再留,只有青山依然无恙似洛中。从金陵想到洛阳,因为这两个地方能引起同样的感慨。这一 解释,颇有意味,为前人所未道。可惜编者没有具体说明这个同样的感慨是怎么一回事,因而我不敢认为编者已理解了许浑的本意。
  金陵的地理 形势和洛阳相似,这是古代地理书上有记录的,应当引用来为这一句诗作注。但是注明了这一点,并不等于注明了诗意。许浑如果仅仅因两地形势相似而写出这句诗 来为《金陵怀古》诗作结束语,又有什么意味呢?看来,许浑这首诗传诵了千多年,始终还没有人理解其结句。
  事情要追溯到二百七十年以前去。当 司马氏的晋朝政权狼狈渡江,偏安江左的时候,许多士大夫都有国亡家破的痛苦。金陵正在孙吴故都的基础上修建为东晋新都。《世说新语》记了一个故事:有一 天,这些过江南来的人士,在新亭野宴,有一个周顗,暸望金陵四周景色,叹息道:这里的风景跟洛阳一样,可是山河到底不同。众人听了,都不觉流泪。”①风景 跟洛阳一样,是指地理形势;山河不同,这个山河,便是指统治区域了。
  许浑诗隐隐用了这个典故惟有青山似洛中也还是风景不殊的意 思。当年从洛阳迁都到金陵,觉得金陵很象洛阳。现在金陵的六代豪华都已消灭,而自然风景依然和洛阳一样。这一句诗的作用,是呼应历史。从陈后主的亡国起 兴,第二联立即提及六代宫,表示这首诗并不专指陈朝。最后以东晋建都时士大夫流亡到金陵时的感想作结束。如果许浑作此诗时,没有联想到《世说新语》中这个 著名的新亭涕泪的故事。我想他必不会写出这样一个结句。前辈讲诗诸公,也没有联想到这个故事,因此,讲这句诗就都是很勉强。现在我揭出了这句诗的真正 典故,就帮助《唐诗选》的编者解释许浑这句诗,是因为这两个地方能引起同样的感慨。
  许浑诗在后世的评价,差距很远,亦可见历代文人对诗的好 恶不同。孙光宪是唐末五代诗人,是许浑的下一辈,他曾说:世谓许浑诗,李远赋,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这几乎是许浑同时代的评论,已把 他的诗评价很低了。宋代诗人刘后村说: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浑诗圆稳律切,丽密或过杜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后村诗话》)而陈后山却说: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可知在宋代,对许浑的褒贬亦已不同。宋末元初,方虚谷编选《瀛 奎律髓》,评许浑诗云:许诗工有馀而味不足,如人形有馀而韵不足,诗岂专在声病对偶而已。又云:浑句联多重用,其诗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为联者,所 以无自然真味。这一评语,是论他联句多重复,诗没有韵味,但也肯定了他的工,就是刘后村所谓圆稳律切。元代杨仲弘选《唐音》,明初高棅选《唐诗品 汇》,都选录不少许浑的诗。《品汇》选许浑七律十七首,与李商隐十二首,刘沧十九首同列入正变卷,论曰:元和后律体屡变,其间有卓然成家者,皆自鸣 所长。若李商隐之长于咏史,许浑、刘沧之长于怀古,此其著者也。……三子者,虽不足以鸣乎大雅之音,亦变风之得其正者矣。
  但是杨慎却对许 浑的诗极其鄙薄。他说: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高棅编《唐诗品汇》,取至百馀首,甚矣,棅之无目也。棅不足言,而杨仲弘选《唐 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浑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极多,仲弘之赏鉴,亦羊质而虎皮乎。(《升庵诗话》卷九)这是宋代以来对许浑诗的最低评 价。但沈德潜选《唐诗别裁》还选入了许浑的五、七言律诗十二首,可知杨升庵的评品没有使人悦服。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世说新语》原文: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58790f011ca300a6c390d4.html

《许浑《金陵怀古》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