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诗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轼写的诗
篇一:苏轼的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公元10831012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进院子里,像一滩水似的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没有明月?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就像我们两人一样的闲人罢了。写作背景
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这种旷达情绪反映了这个时期苏轼的思想状况,也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篇二:苏轼古诗词精华集锦诗人小传
1/8


苏轼(10361219日-11018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散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今安徽阜阳市治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儋州(古名单耳)(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为古代儋州的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8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号文忠(公)。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荣誉之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8


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便曲子长江如此
物又
的骄姿随着的陈
历史
3/8



西就进
说,浪花如此怀?于便
姿裁的
姿使说它确是
4/8


使俊雅是用
”──象自情,自己──壁矶怀
”──了。期潜
5/8


中,

西,进展
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
6/8


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篇三:苏轼写庐山的诗一、苏轼写庐山的诗初入庐山
7/8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过庐山下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题西林寺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过圆通诗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8/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b7bcfb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8d.html

《苏轼写的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