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3-04-13 02:11: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凭什么成功?《艺术人生》编导谈节目构思

  孟秋

编者按:作为一档谈话节目,《艺术人生》的成功之道并不仅因为拥有优秀主持人和嘉宾的感人故事,还在于它善于调动其它艺术手段,如运用戏剧元素———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艺术家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高潮迭起。大众传媒若想使自己的谈话节目具有较高的水准和感人的传播效果,《艺术人生》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开办已经两年了。其间,谢晋、秦怡、那英、刘欢、陈凯歌、冯小刚、余秋雨等文艺界知名人士,纷纷在该栏目中出现。节目以他们个人的切实情感、切身经历,使向来被光环所笼罩的文艺名人回归生活的真实。目前,这个闪烁着艺术光芒、折射出人生哲理的栏目,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人生》是一个谈话性栏目,带有浓厚的纪实性质。每期节目全长50分钟,相当于半部电影的长度,节目不仅能够清晰地叙述人物经历,还能突出个性品格,深入感染众多观众。《艺术人生》栏目的构思非常独特,尤其是戏剧元素的大胆使用,使这样一个谈话类节目的精彩程度大大增加了。节目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直呈人像、直击主题”,加强了悬念,集中了冲突,提炼了美感,由此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原则———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表现

在节目构思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素材选择。艺术大师的生活千头万绪。可我们的节目时间是有限的。

那么,面对一个人物,我们究竟要谈些什么?为什么面对刘欢要提到他的妻子,面对秦怡要提到她的儿子?这就是素材选择的问题。《艺术人生》在素材选择方面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是“人物性格原则”和“矛盾冲突原则”。

所谓“人物性格原则”,就是面对一个人物一定要明确他的性格特点。这个人就是这个人,目标对准了他就必须单刀直入挖掘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而在他若干的性格特征中又要着重展开某个最为突出的点。例如:秦怡,坚强柔韧;刘欢,洒脱深情;李玟,热情活泼;方超,苦闷彷徨……人物的性格确定了,但不可能依靠人物自己直接描述,只能依靠我们的叙述来间接表现。什么样的叙述对表现人物性格最有效?那就是“有矛盾冲突的叙述”。

怎样理解“矛盾冲突”?“矛盾冲突”不是指表面的争斗,更不能狭义理解为关于人物的道德争议。“矛盾冲突”就是指一种“对立性”,任何事物本身或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对立性。脆弱与坚强、愿望与现实、苦难与欢乐……它们虽然未必诉诸表面的争斗,但必须能够形成暗藏的张力,谈话节目就需要这样一种张力。

在《艺术人生》中曾经有过种种冲突的精彩展示。最为突出的是2002年的“六一专辑”。这一期节目选择了3个人物:祝兴运、方超、金铭。其中,方超的访谈最为动人。究其原因,就是他身上的冲突最为激烈:童年的辉煌与现在的困境,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规则,理想的远大和努力的有限,内心的倔强和情感的脆弱……此外,祝兴运现在生活的平淡、心态的平和,还有金铭内心的自信和现在考入北大的再度辉煌,又与方超的性格命运区别开来。这种区别虽然还构不成矛盾冲突,但也具有一定的对立性。此外又如“秦怡专辑”,编导撇开秦怡的舞台形象不谈,将视角对准秦怡的个人生活,尤其集中谈秦怡与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之间的关系。因为编导事先找准了秦怡这个人物身上最大的矛盾冲突,那就是“惊人的美丽”与“惊人的苦难”之间的对立。外貌的美丽是有目共睹的,内心的忍辱负重、坚强柔韧只有通过对苦难的揭示才能展现。节目一开头就摆出了发生在一个美丽女人身上的“爱情空白、家庭不幸”的人生遗憾,实际上就摆出了人物身上最大的冲突点。冲突点的定位,决定了整个节目素材的选择。正是在这些冲突、对立当中,节目深入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准确把握人物身上的矛盾冲突”正是《艺术人生》在选材上的独到之处。

分幕———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

《艺术人生》在节目结构上体现出对于戏剧元素的借用。首先,节目中的谈话是“分幕”的。这种类似舞台戏剧的分幕结构方式,保证了叙述的集中和流畅。

在《艺术人生》录制现场,谈话是不间断的。主持人朱军按照事先构思对现场话题进行引领,将话题自然过渡。在后期制作中,编导围绕人物表现的重点进行剪辑。有时,这种剪辑会完全颠倒现场的起承转合关系。经过剪辑,谈话被分成若干“幕”,幕间以字幕、片花间隔。基本构成矛盾冲突的“展开、发展、高潮、结局”的总体结构,而在每一幕内又有自身的起承转合。

《艺术人生》的“刘欢专辑”就充分利用了分幕的结构方式来进行后期剪辑,并获得了流畅的效果。谁能想到,这期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发生了近两个小时的停电。但是,合理的谈话分幕,使节目的情绪没有间断,一直处于层层连贯的“上升和前进”状态。直到节目最后几幕达到情绪的高潮。而当节目在精彩镜头的回放中结束时,一个更加立体的刘欢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的情绪仍然无法平静。我们不能不说,是后期的合理分幕加强了电视观众情绪的推进,并且还弥补了录制现场的缺憾。

道具———引发动作、参与结构

上边提到,《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已经具备了“剧场性”。其实,从嘉宾入座舞台起,我们就必须对他(她)进行“动作”的刺激。不论是朱军的问话,还是大屏幕上其他人物的出现,还有现场观众的参与,其实都是为了对嘉宾形成现场的刺激,使他(她)产生相应的“动作”(这个“动作”不是指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指多方面的“反应”)。

在谈话节目当中,人物的动作不可能事先规定,必须是真实的现场反应。刺激动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我们的主题。既然舞台表演可以借道具来规定动作,谈话节目为什么就不能够使用道具呢?因此,使用道具成为《艺术人生》进行节目构思的重要方式之一。

就拿《艺术人生》的“陈凯歌专辑”来说。面对这样一个“享誉全国,进军好莱坞”的著名电影导演,话题从哪里开始又如何继续?怎样才能拉开他生活的帷幕,激发他谈话的热情,展示他人生的哲学?按照普通的思维方式,话题可以从他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开始,或者谈他已有的成就,然后回溯他成长的经历。可是这样一来,谈话就会始终停留在简单叙述的层面,要进入人物内心是十分困难的。而要谈出深度、谈出内容,就必须截取人物生活的一个断面。为了迅速切入陈凯歌的生活断面,编导想到了使用“道具”。

什么样的道具能够引领话题:当然必须是与陈凯歌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编导选择了蓝天牌牙膏、父亲的录像带、《格林童话》、《唐诗300首》、来自陕西的一把黄土等。这些对于陈凯歌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必然会在现场引发他丰富的联想,从而自然进入编导期待的话题。当然,道具本身未必是一件真实的历史藏品,它只是象征着某种意义。那管蓝天牌牙膏并不是陈凯歌当年插队时用剩下的那一管;而那把由热心观众邮寄来的黄土,也只是隐喻了陈凯歌的成功所植根的文化。事实证明,这些道具果然引出了陈凯歌滔滔不绝的话语。

道具在现场的出现必须合情合理。于是,陈凯歌专访中准备使用的道具有了它们合理的出场方式———那就是装在电影胶片盒当中。一来,作为一个现场装饰物,与本期人物的身份十分吻合。第二,开启关闭的胶片盒,给谈话加入了一种偶然性,制造了节目的悬念———从第一个胶片盒打开起,观众的兴趣就调动上来了,由此对下一个胶片盒充满期待,直到所有的胶片盒全都打开为止。第三,胶片盒的形象不断重复,为发散开的话语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外壳,使节目的结构趋于完整。这时,我们不仅看到了道具能够激发人物动作,而且还看到了道具具有“结构篇章”的功能。

以上做法在《艺术人生》中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每次都有新意,每一次都造成了很好的现场效果。比如“刘欢专辑”中,开场就是朱军拿出一瓶“玉泉山”牌啤酒,与刘欢对饮。这瓶酒不仅松弛了现场气氛,而且由这个80年代的“玉泉山”品牌,迅速切入了刘欢的大学时代———他音乐生涯的起点。节目播出后大家才知道,这个“玉泉山”的商标是节目组工作人员精心制作的。不管怎样,它为我们引出了一段生动、真实的叙述,这就足够了。其实,道具的真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谈话节目在利用戏剧的创作手法,而又不失其“真”。当我们人为加入的“道具”改变着现场谈话的内容和气氛时,我们也就为节目加入了戏剧性的元素。

在“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

其实,《艺术人生》对戏剧元素的运用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巧合、偶遇等等。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详述。不过,我们能够感受到:正是这些戏剧性的元素将艺术的光环和生活的实在融成了一体,将观众放到了超越现实的精致和完全真实的生活之间。

最后要提出的是,戏剧元素在谈话节目中的使用必须恰当,不可泛滥。否则容易产生作假、作秀的嫌疑。但只要戏剧元素不妨碍谈话的真诚,我们就可以大胆使用它。《艺术人生》以它独有的方式区别于《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等众多人物访谈节目———既然生活中既需要有一隅私语,也需要有团聚的仪式,那么《艺术人生》这样具有戏剧元素的谈话节目就有它存在的价值。毕竟,戏剧并不仅仅意味着编造,它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结构的集中、悬念的制造、道具的使用等等创作方法上的启示。戏剧元素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话题、精练结构、提炼美感、吸引观众。用一用,何乐而不为?

(作者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编导)

《新闻战线》 (2003)

《艺术人生》的经典泪水-历数三大哭星(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3120514:43 每日新报

刘欢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艺术家原本就是多愁善感的,《艺术人生》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痛快流泪的机会,总之在这个节目里,越来越多的嘉宾喜欢抹两行清泪。

  朱军说的好,所谓煽情,一定是有情才能煽。

  情之所至,哭就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刻意而为的目的。哭又如何?哭得自然,哭得真切,不但会吸引观众的眼球,还会让大家陪着哭。以下的片段也许曾经陪伴过你,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文字来重温这些画面。文 /裴艳

  三大哭星

周迅

  周迅的记录:三次

  在镜头前无限风光的周迅,首次做客《艺术人生》却意外紧张。在百余名观众面前,莫名其妙地眼睛就湿润了,因为她知道“在这一盏镁光灯下,要演绎的不是角色,而是活生生的自己,几乎没有不激动的道理”。

  第二次哭是因为对往昔的感慨。很少有人知道,形象清纯的周迅,竟曾是一名俗艳的挂历明星。《艺术人生》找到了她当年拍的 5本挂历,周迅回忆,当时她浓妆艳抹,但一张被采用的照片只能得到 20元的报酬。说到此,周迅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亲人是《艺术人生》最普遍的动情点,周迅也没能免俗。没有一家媒体采访过周迅的父母,《艺术人生》也没有采访到,周迅说:“父母是拿来孝顺的,而不是拿来采访的。”她含泪说,自己 12岁就离开家,直到现在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才可以“一睁眼喊妈妈就可以听见回答”。周迅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健康幸福,自己打拼多年挣了钱,最先想到的就是父母。

孙海英

  孙海英的记录:四次

  第一次:救火记忆。救火的故事发生在孙海英刚刚退伍时,他看到路边的汽车修理厂燃起熊熊大火,看到与自己一样已经退伍的战友冲进火海,他不假思索地跟着冲了进去。“ 100多名军人都是脱了军装的,没有人观望……”说着,孙海英突然哭了,猛然出现,却旋即消失,没有前兆,却也在意料之中,如同盛夏的雷雨。

  第二次:藏歌重温。西藏一直是孙海英心驰神往的地方,如同他心中的圣地。他 15岁时瞒着父母来到西藏当了文艺兵,奉献了自己最美丽的花季。几位藏族朋友身穿美丽的民族服装来到了录制现场,他们和着藏族传统乐器的节奏为孙海英唱起了《洗衣歌》。绵延的旋律勾起绵长的记忆,孙海英伫立在舞台的一角,泪眼婆娑。

  第三次:战友重聚。徐少华也许是孙海英在军营生活中最难忘的人。他是孙海英的同屋战友,现在的徐少华是沈阳市郊一所精神病疗养所的病人,《艺术人生》在病房里采访了他,他在镜头里和海子(孙海英)聊起了他们共同的回忆。在大屏幕里看到昔日的好战友,孙海英强忍着泪水。

  第四次:思念亡儿。至今最令孙海英痛苦的事情就是儿子的死。在孙海英的心底一直对儿子有着深深的歉疚:“作为我个人来讲确实是疏忽了,孩子摔成外伤, 13岁时因为脑外伤后遗症就离开我了。”

徐帆

  徐帆的记录:五次

  第一次哭是在出场的瞬间,下来的时候徐帆说,害怕没有人来到现场,害怕见到稀稀拉拉的场面,听到零落的掌声,但是当她从长长的通道走出时,一种被人爱着的感觉油然而生,女人的自信源于自己被深深的爱着……

  第二次哭泣是因为杨立新的恩情。当年得了肝炎的徐帆在北京无依无靠,杨立新的慷慨让徐帆得到了最周到的照顾。

  第三次哭泣是因为父母,当时在武汉话剧团的徐帆,毅然考上中戏,家里的生活也一下子受到了影响。徐帆的妈妈是一个楚剧演员,一个小家碧玉般的女子,为了女儿读书,在家和丈夫当了匠人,一起做镜框,将舞台的繁华绣成女儿零星的花消,就是这样,才令徐帆有了这样的今天。

  第四次哭泣是一次幸福的流淌,七年的恋情一定有着很多的言不由衷,在冯小刚的新书《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徐帆也有自己的撰文,她戏称,当年个性车牌流行的时候,徐帆希望申请一个“ FXS”,就是“冯徐氏”的意思。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中说,四川管女人长得漂亮叫“粉”,有“大粉”、“中粉”、“小粉”之说,冯小刚说徐帆是他的“去污粉”;有个男观众提问:你觉得冯大哥够酷够帅够靓吗?徐帆一边走上舞台一边用坚定的舞台腔说:“你冯大哥又酷又帅又靓。”这么张扬的夸奖自己的丈夫,她的幸福可见一斑了……

  第五次哭泣几乎没什么引子,也许就是生活的五味混合成的一种感慨,女人总是脆弱的,女人也总是坚强的,徐帆就是这样的人吧。

  泪水为亲人而流

  王姬:为丈夫孩子王姬的老公在美国,而她则将事业转移到了国内。王姬说这是自己对丈夫最大的歉疚。《艺术人生》现场电话连线了远在美国的王姬的老公高峰,他说在不忙的时候特别惦念妻子,“我有时候觉得对不起她,应该是我自己稍微地多承担一点,她就不必这么累了。我是比较死心眼的人,我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跟她一辈子白头到老,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这样的朴实言语让人感动。

  在事业和家庭中两者择一,王姬说:“我尽量去两者兼顾,必须选择的话,看什么年龄段,二十岁的时候我选择事业,现在呢,现在的我,我可能会选择家庭。我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这时王姬哭了。

  在女儿身上,王姬寄托了最多的希望。现场播放了我们录制的女儿的录音电话,“妈妈,我爱你,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听到这句话,坚强的王姬留下了眼泪,大家看到了她母性温柔的一面。

宋丹丹

  宋丹丹:为继女离婚的女人要重新组建家庭,如何面对丈夫的女儿,是一个难题。但永远带给观众快乐的宋丹丹交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答卷。女儿的一声“妈咪”曾让宋丹丹激动不已。于是在节目现场,当大洋彼岸的女儿通过电话用有点儿生硬的汉语向妈咪表达思念之情时,宋丹丹认真地听着,眼睛湿润了。

潘虹

  潘虹:为前夫以下是潘虹在《艺术人生》中的感言,也是让她泣不成声的原因。“事业和爱情是熊掌和鱼的关系。可能我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去以后,就会忽略自己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阵地。在心灵和感情的天平上,我认为事业最重要,名气最重要。我们不要拿冠冕堂皇的话来美化自己,说自己如何有事业心,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既然学了这行,特别是演员,当你没名气———用最俗的话说,就是没有票房的时候———社会是不认同你的。所以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我就选择了事业,我觉得我要成功。而对于自己已经建立的家庭,就觉得不用再考虑,反正回去以后家还是家。我希望把我的事业干得很休闲,演好每部戏就行了,但是我也要做一个好女人。我觉得不会生活的女人,很难说她会很好地工作。没有必要让人家知道你是潘虹,如果对我的亲人都没法交代的话,那这个‘潘虹’对我来讲,没有意义。”

  画面外的精彩

  朱军的哭

  朱军也有让嘉宾给弄哭的时候。朱军说:“做宋丹丹那期节目时,我看到了一封她在很小的时候留给她父亲的信,信上说:爸爸你好,我煮了两个鸡蛋,我吃了一个,给你留了一个,本来兜里有三毛钱去买肉,结果排队排到跟前把钱弄丢了,买不成了,请你原谅,回来也不会做别的,就煮了一个鸡蛋,家里还有一些咸菜,还有馒头,你就凑合着吃吧,我去上学了。就这么一封信,我一下子就被那父女情感动了。还有一个原因,我做那期节目的时候,正好是我母亲离开人世一百天,所以我一下子被牵到那个情绪当中,哭了好半天,可能宋丹丹都觉得特别莫名其妙,你哭什么呢?”

  声势浩大的哭

  刘欢感动整个节目组

  《艺术人生》的一位编导回忆,录制刘欢特辑时,剧组的许多人都哭了。“刘欢的新专辑《六十年代生人》是我们第二次邀请他的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遥远的情怀留在今天是一种特殊的记忆,于是我们在刘欢出生地天津的《每日新报》中刊登了寻找刘欢旧友的启事。在演播室现场,当刘欢的小学老师一声令下:刘欢的同学都起立吧……是一种怎样的激动,一群成熟而稳重,衣着得体的朋友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蔓延的钢琴听不出旋律,只有掌声代言。刘欢双手掩面而泣,潸然泪下。我们的制片广志站在台口泪光闪闪,这个刚刚做了父亲的大管家,刚才还拿着对讲张牙舞爪地监视着现场的一举一动,现在不管不顾的‘玩忽职守’。朱军手里拿着话筒,任由这一刻在大家的心中蔓延,没有打断老师的讲述,没有追问刘欢的感想,也没有抒发自己的任何感言,摄像的镜头给的不是那么的规矩,切换的时候我看到了隐隐的穿帮,然而在剪辑的时候,我完整地保留着这些制作中的‘瑕疵’。我没有修画面,补镜头,怎么录的就怎么放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的是淡淡的消毒水的味道和一种绵延的情绪。常有人质疑《艺术人生》的眼泪,常有人调侃《艺术人生》的‘煽情’,我们不想过多地解释,当有一种真的情怀在一瞬间迸发的时候,抱歉,刘欢没有忍住,我们也没忍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c9efdeb9f3f90f76c61bd1.html

《艺术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