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 1)故//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 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 //名为谏果。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 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 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________ 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诚能如是(________ 令心意不驰走(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 2B
3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古今异义词,走:古义是今义是走路
2)语句意思是: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故停顿为: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屏弃:抛开。弗:不。于:介词,用。
4)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
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故答案为: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 B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正误,要运用掌握的知识对词语的含义进行推断,注意理解词语时要结合句子的翻译。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断句。考生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心得语法进行断句,注意平时要多读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对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要正确翻译,注意句意的顺畅。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按照题干要求进行理解分析。 【参考译文】
甲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乙文,写给外甥奉以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洗刷先人的惭愧。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古人说:放纵自己内心,(不加防范),就会失去一切的善事。如果能把心克制并凝神静心在一处,则没有事情是不能办成的。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注】帝:指汉高祖刘邦。子房:指张良,字子房。饷馈:军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皆言其情________ 此所以为我所禽也________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情况;被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意,注意这里是被的意思。
2)这句话的大意是: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结合刘邦的话分析,刘邦认为子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能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 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故答案为:情况;被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记》) D. 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下列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例:以石盆养之
A.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答案】 1C 2D
3)余/
4)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A清洗;B给予;C达到;到……去;D放置,安置。故选C 2以石盆养之中的做代词,代指石菖蒲。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动词,到。C助词,的。D代词,代指曹刿。故选D
3)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慈湖山中游玩。此句中,是主语, 是谓语。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的停顿方法是: /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几:茶几,桌案。这句话是个倒装句,翻译时应把语序调整过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石菖蒲不需要土壤,只需要清水即可长得十分苍翠,而且能数十年不枯,这说明石菖蒲生命力强,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说明石菖蒲能忍寒苦,安澹泊。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可以看出石菖蒲能入药。作者这样写石菖蒲,表现了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C D /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
美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作者描绘的物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军士吏被甲 被:________ 居无何 居:________ 吾欲入劳军 劳:________ 广不尝食 尝: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已而之细柳军 B. 不闻天子之诏 C. 介冑之士不拜 D. 乏绝之处见水

3)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怡当的一项是(
A.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 ”“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可见其刚正不阿。 D. 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
【答案】 1)同,穿着;居住;慰问;曾经 2A 3D
4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解析】【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被:同,穿着。居:经过。劳:慰问。尝:曾经。
A:接着往细柳军营;之:到。B:不听天子的诏令;之:的。C: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之:的。D: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之:的。故选A D项有误,梁山好汉花荣被称为小李广
翻译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上,皇帝;乃,就;使,派;使,使臣;诏,下诏。句意为: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廉,廉洁;辄,常常;麾下,部下。句意为: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 故答案为:,穿着 居住 慰问 曾经 AD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和相关知识,结合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甲】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
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乙】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6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英缤纷 缤纷:色彩鲜明 B. 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D. 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 2)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B. 初极狭,才通人。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芳草鲜美鲜美二字,造语奇特,描摹生动。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绿尽天涯,望之身心俱醉。
B.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此处若再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C. 本文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
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 本文完全是写实,没有任何虚构,真实描绘出一幅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写出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实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答案】 1A 2C 3D
【解析】【分析】(1A.“落英缤纷中的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不是色彩鲜,故答案为A
2C.“便要还家中的,邀请的意思。故答案为C
3)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D项中的本文完全是写实,没有任何虚构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ACD
【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参考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
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7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字、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悲守穷庐________ 此即日习于傲矣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 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 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会阻碍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的习惯。
【答案】 1)实现远大目标;振奋精神;偏偏简陋的房屋;习惯,熟悉 2C
3)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4)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
5)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励精: 振奋精神 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习:名词,习惯,熟悉
A表目的,来 /认为。B 那么/表转折,可是,却。C都是顺接连词。D以为 /被。故选C
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澹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句意是: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作答。甲文写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句子是 遂成枯落乙文强调平心静气。两文都提倡,就是要静心,心态平正,不能险躁焦躁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故答案为:实现远大目标 振奋精神 偏偏简陋的房屋 习惯,熟悉 C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遂成枯落 平心静气 躁(险躁/焦躁)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 饥哺饱嘻 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铦(xiān):锋利。絷(zhí)维:系缚。遽():突然。比:等,待。伈(xǐ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________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________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 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遽起而捕之
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又亟往捕之而走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2C 3A
4)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共同,一起。
2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的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表修饰。B承接。C表转折。D表并列。
3类有能,意思是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这几个句子, 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意思是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从外形上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家伙。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意思是群鼠害怕它吃了自己,一个多月(屏息不敢出洞有。这是群鼠从猫声音和外形上来做出的判断,好像猫是有本事的家伙。遽起而捕之,意思是(突然跃起抓它,这是描写猫捉小鸡时的动作,由此动作来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 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意思是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这句写猫每天小心谨慎悠悠然的玩,这句话没有表现猫类有能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意思是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象以前一样横行,这是老鼠彻底看透了这只猫的表现,并没有表现猫类有能。故答案为A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方:正要。怪:感到奇怪,诧异。 :迅速地;走: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
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结合这则寓言的内容分析,寓言中的猫从外形和声音上看都好像非常有本事,但是它不但不捕老鼠,反而捉小鸡,也就是说它不但无益处,还给别人带来坏处。寓言都是以物喻人,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有些人不就像这只猫一样表面上看好像有优点、有本事,但其实一无是处,他不但不能为他人带来福祉,反而给他人带来危害。此题只要能把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C A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用联系语境或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概括寓言寓意的能力以及概括给人启示的能力。概括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题目中找;从人物的性格中找;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找;从重点语句中找。这个寓言的寓意可以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寓言给人的启示要结合寓言故事和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和概括。 【译文】
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的事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用绳子绑着等(它驯服,等候它驯服。
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一个多月(屏息不敢出洞有。后来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我说:"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捕鼠的本事吗?"仆人便放了它。

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没有任何作为。众老鼠再窥视,以为它是特意针对自己隐藏原形,(还是屏息躲着不敢出(。后来老鼠窥视得越多,(觉得没有其他异样,就一个洞穴一个洞穴地告诉说:"它没有什么作为的。"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象以前一样横行。我正非常奇怪呢,此时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我的仆人抓着它来到(我的面前,数落它道:"天造就人才不是全能,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不管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如今的你没有捕鼠的本事,却有吃鸡的毛病,真是天下的弃材啊!"便鞭打它后将它放(赶走了。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 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 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德化:用道德来教化。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阴:暗中。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又何间焉________ 阡陌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答案】 1)参与;田间小路
2(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参与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从:随行,跟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实:真实。阴:暗地里。使:派。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通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两文中筛选出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甲】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这一句话体现了鲁庄公以德治民的思想。 【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意思是: 故答案为:参与;田间小路
(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这句话体现了鲁恭以德治民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身旁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捉它?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访察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衰安。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商鞅治秦》)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 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 期年之后________ 然刻深寡恩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3)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大同的社会理想?为什么? 【答案】 1)以……为亲;发生、发作;一年;少
2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儿女。商君(商鞅)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3)虽然商鞅治秦做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但是其原因是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商鞅赏罚分明,但是他为人刻薄缺少仁慈,而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天下为公的社会。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古今异义词,如,期年:一年。词类活用词,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句中重点词有: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为子,抚养。至行:一到就要执行。
3)要联系文章的内容来考虑这个问题,原因从这些角度考虑:秦国的国力;商鞅执行制度的严明;商鞅本人的性格缺陷。大同社会,不是有序就达到了,而是百姓对秩序的真心拥戴,心服口服。秦国民众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因为畏惧秦国法令的严酷,官吏执法的严苛,秦国兵力强盛,而不是因为心服。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故答案为: ……为亲;发生、发作;一年;少
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儿女。商君(商鞅)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虽然商鞅治秦做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但是其原因是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商鞅赏罚分明,但是他为人刻薄缺少仁慈,而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天下为公的社会。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分析要全面,准确。 【附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卫鞅从魏国流亡到秦国,秦孝公拜他为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履行,而且公平忘我。处罚不躲避有权势的人;照功行赏,不左袒自己的心腹。太子犯了法,把他的老师刺面割鼻。一年以后,没有人拾取他人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无人敢谋取非分的财物。这样,秦国兵力强盛,诸侯都惧怕它了。但是商鞅为人刻薄少善良,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

11古诗文阅读
(甲)泛舟后溪 []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练:白色丝绢。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束发:年纪轻。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 请将文言词语 ”“”“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_______ 壮心日灰 ________ 是则真可哭也 ________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描画________之澎湃。
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 1A.着; B.入; C.出 2)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6)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此题在结合语境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分析的基础上,文言词语 填入文中空格处的顺序是:A.着;B.入;C.出。
2)本题注意左迁(降职或远调)的正确解释。
3)这句话的意思是: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结合文本内容,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写浪涛之激荡;雪山汹涌则描画浪潮之澎湃。
5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的意思是: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溪水碧绿,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芳草萋萋,静美清澈的特点。 6)《泛舟后溪》用拟人手法写鸟鸣之声,诗歌通过写鸟鸣的声音似乎在恳切地挽留过往的客人,从而突出了雨后后溪的静美清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袁中道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A.着; B.入; C.出 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对语句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想象的能力。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参考译文】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炊爨:做饭。炊爨,灶。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赇:贿赂。 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B.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C.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见:看。 D.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2)将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3)第五伦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答案】 1C
2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3)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解析】【分析】(1C.见:受到的意思,而非。所以选C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做;,还没有;,疾病;省视,探望;竟夕,整夜。
3)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故而第五伦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故答案为: C
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
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总结。 【附参考译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七年(52),第五伦被举为孝廉,补为淮阳国医工长,随王到京都去。光武帝召见后,很感到奇异。光武帝(刘秀)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第五伦趁机回答为政的见解,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入和第五伦从白天谈到晚上。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虽然做了二千石,亲自割草喂马,妻子做饭吃。领到薪俸只留一个月口粮,其余都贱价卖给贫苦老百姓。后调任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用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凭借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的官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肃宗刚继位,第五伦被从远郡提拔,代替牟融做司空。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然而他缺少含蓄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他也因此而被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他,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 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答案】 1)以……为快乐;意趣,情趣;像鸟张开翅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3B
【解析】【分析】(1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意思是……为快乐醉翁之意不在酒翻译为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意思是情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翻译为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翼然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
2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句中意思是香花意思是开放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转折,乐其乐意思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B项,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理解有误,应该是是为了引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故选B
故答案为:……为快乐;意趣,情趣;像鸟张开翅膀;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茶毕,即掉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才一举头,已不觉自甜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 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
【注】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三国魏曹植。洛神:洛水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宾:袁中道小名,是作者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雾凇沆砀________ 是日更定________ 余拏一小舟________ 草章领略,未及遍赏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同样游历美丽的西湖,【甲】【乙】两段文字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心绪却迥然不同。【甲】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张岱在大雪天夜赏湖山时淡淡的________;【乙】文中,明代大文人袁宏道的________之情跃然纸上。(横线处所填分别不超过5个字。) 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试以文①②两个画线句为例,比较写景手法的不同。 【答案】 1)白汽弥漫的样子;这;撑(船);普遍,全面
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3)孤寂和愁绪;愉悦沉醉
4)【甲】文画线句用白描的手法,如同一轴写意山水,极其洗练简洁地表现出了雪后西湖的神韵。【乙】文画线句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仲春二月西湖的山色、花光、温风、波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可见可感。
【解析】【分析】(1句意:(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句意:这一天凌晨后。是:这; 句意:我划着一叶扁舟。拏:撑(船);
句意: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遍:普遍,全面。
2重点词:俱:都;绝:消失。句意: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重点词:才:刚;已:已经。句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题干要求用原文回答。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比较两文作者的感情。前者孤独寂寞,后者欢欣愉快。
4)可以从语言的平实和生动上考虑。甲文语言直白,叙事简单。乙文多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要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故答案为:白汽弥漫的样子;这;撑(船);普遍,全面;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孤寂和愁绪;愉悦沉醉;
【甲】文画线句用白描的手法,如同一轴写意山水,极其洗练简洁地表现出了雪后西湖的神韵。【乙】文画线句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仲春二月西湖的山色、花光、温风、波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可见可感。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如”“”“等可分别归纳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景物描写的方法有: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动静结合实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可以从语言的平实和生动上考虑。 【附参考译文】
【乙】从或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峦山崖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着小船进入湖中。山峦色彩如女子的眉毛(的色彩),春花的光彩如同少女的面颊,温暖的春风如同(醉人的)醇酒,湖水的波纹如同(平滑的)丝织品,我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曾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来得及全面观赏。第二天早上,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借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去国怀乡 去:到,往 B. 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 吾谁与归 归:归依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D. 感极而悲者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 2C
3)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D
【解析】【分析】(1A去:离开。BCD理解正确。
2A宾语后置的标志;代词。B连词,就;连词,不译。C因为。D连词,表示顺接;连词,表并列。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第三、四段分别写览物而悲者和览物而喜者,这两段属于描写和抒情,而第五段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据此可知,这两段文字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既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ABC理解正确。D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答案为: A C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某个材料作用的能力。文章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某部分内容需不需要写,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都要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来决定,分析其作用也就是分析其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0de0ef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7.html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