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彷徨》·之孤独者有感

发布时间:2018-07-01 15:24: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鲁迅《彷徨》·之孤独者有感首先从这篇简短文章的题目讲起。孤独者是作者塑造的魏连殳这个人物形象,同时也是作者自己真是贴切的写照。鲁迅的一生是孤独的,在孤独中斗争,在的孤独中思索,在孤独中死去;连自己的兄弟也无法在心灵上与他产生共鸣。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自从鲁迅弃医从文起,一方面要与黑暗腐朽的当局作斗争,以唤醒国人为己任;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同类的质疑和责难。这种境地是两难的,然而,尽管一个人孤军奋战,鲁迅毕竟是鲁迅,不是别人。正如他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所写的那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做到了,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这个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没有比这种形容更恰当的了。只不过鲁迅要面对的敌人实在太强大了,是由各种势力混杂在一起汇聚而成的,而鲁迅这边就只有他自己,因此是孤独的。《哈姆莱特》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肩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鲁迅生活的时代并没有颠倒混乱,而本身就是混乱。不知道鲁迅是否也感觉到倒霉了呢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然而鲁迅是严肃的,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就已经挑起了振兴中华民族的大梁,这是时代本身所赋予的,也是作家的宿命。鲁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实在再也找不出第二个鲁迅来,如果能够的话,那么鲁迅本身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第一段写作者和主人公魏连殳的特殊相识。在这一段作者就已经告诉了读者故事的发端和结局——以送殓始,以送殓终。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种相识是“别致”的,读者读来难免感觉到沉重和压抑,因为本文的感情基调在这里已初见端倪。接下来是对主人公魏连殳的一些个人信息和基本概况的介绍,基本上都是采用村人们对他的印象来叙述的。在村人的眼中,魏连殳这个家伙是与大家大不相同的,被归为异类,也因此而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在这里我们或许能多多少少看到鲁迅的影子,这也许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所有接受过新式教学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乡土时所受到的特殊待遇吧!在提到魏连殳的唯一亲人——他的祖母时,作者向读者透漏了三层意思:一,形成魏连殳孤独的性格是有原因的;二,魏连殳是个很孝顺的晚辈;三,更让读者感觉到主人公命运的凄凉。读到这里,读者脑海中难免会浮现出那样一幅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的画面来,读来令人不由觉得一丝伤感。然而,对我们的主人公来说这也许是最大的幸福呢!总算可以让他度过一个有人看护算不上快乐但也美好的童年吧。祖母的关爱尽管不能像父母的爱那样给予他应有的呵护,但也能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滋味,脑海里留下温存的记忆。然而,这一切已经被夺走了,留下的只有祖母临咽气前的那句话。对村人的描写让我们隐约感觉到了在魏连殳和村人之间会有一场较量。这部分描写既让人觉得好笑又觉得悲伤,我说不出好笑的理由来,因为事件本身是一个严肃的话题。魏连殳面对的是整个村子的人,而他只有他自己。这是两个阵营,实力悬殊很大的两个阵营。阵营的一边是思想全副武装的村人,另一边则是毫无心理准备的魏连殳。这场战役在未打响之前,输赢似乎已成定局。然而,我们还是袭希冀有峰回路转的余地。在魏连殳没有见到祖母前,这两股势力似乎已经在我们的心里较量了多少回。用原文话说“吃洋教”的“新党”和代表传统势力的村人们,究竟谁会胜出呢?然而魏连殳的回答“都可以的”就已经将读者内心所有的希冀打破。但这却是符合作者旨意的,鲁迅自己也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当然,这并不是说作者故意要将故事发展设置成这样不让读者看到好的结局,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897803376baf1ffc4fad84.html

《读鲁迅《彷徨》·之孤独者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