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

发布时间:2020-08-01 07:24: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悠悠华夏,文明绵长永续,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国学经典。大美嘉言,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和雨露,浸润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本册读本按学生的发展特征、认知水平,选编了文质兼美、易记易诵的古典诗词以及中华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大学》、《朱子家训》、《论语》、《孟子》等内容,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流传亘古而馨香益醇。让我们聆听圣贤的教诲,汲取智慧的力量,启迪我们,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为了便于阅读理解,此读本部分内容配有注音、注释、解说。

经典诵读,就是日不间断的诵记。经典诵读是孩子砺志、炼心、启智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灵性,练就的是智慧、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能够让我们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聆听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

一册读本在手,满纸精华流芳,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思乡篇

1、秋思(唐。张籍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夜雨寄北(李商隐)

4、逢入京使(唐。岑参)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第二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爱国篇

5、出塞 ( .王昌龄)

6、春望( .杜甫)

7、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8、示儿(宋 .陆游)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第三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送别篇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1、别董大第一首(.高适)

12、别董大第二首(唐.高适)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第四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写景篇

13、山行留客 (.张旭)

14、山行(.杜牧)

15、山行(唐.叶茵)

16、鸟鸣涧(唐.王维)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第一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思乡篇

1、秋思(唐。张籍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夜雨寄北(李商隐)

4、逢入京使(唐。岑参)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度,而古诗自然构成了中国文明精髓之所在。盛唐文明正是在吟诗作赋间将古典文化推向了顶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从儿时起思乡的情愁就已经氤氲在我们的身旁,即使是豪放浪漫的李白,也摆脱不了对家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者虽与杜甫天各一方,却是都处于同一片天空之下,然而此时的杜甫虽穷困缭绕但也依旧忘不了故乡的月亮;“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美景,西窗剪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幽雅的笔风、朦胧幻美的意境,直至今日世人依旧在为李商隐的思乡旋律而感叹不已。

  品一杯美酒,观诗歌风云,东方灵蛇绚天下;饮一首诗篇,望缥缈幻境,灿烂光芒照万今。虽是豪华竟奢,惆怅万千,然而古人的思乡情愁却融入了我们的传统文明的精髓之中,成为了我们引以为荣的骄傲。

1、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④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链接

  张籍(约766 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玉笛:精美的笛.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有谁会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链接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何当:什么时候。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简析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极富表现力。其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4、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④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⑤凭:凭借,依靠。

⑥传语:捎口信。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简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治家格言一、二、三则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第二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爱国篇

5、出塞 ( .王昌龄)

6、春望( .杜甫)

7、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8、示儿(宋 .陆游)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在古诗歌中,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考生应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5、出塞 

[] 王昌龄

关,

还。

使 在,

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简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链接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

6、春望

[]杜甫

在,城 深。

泪,恨 心。

月,家 金。

短,浑 簪。

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恨别:悲恨离别。   

烽火:这里借指战争。   

抵:值。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 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这首诗,首联主要从大处落笔,总写望中所见。第二联由大到小,由总览转为具体抒写自己在这特殊的春天里的感受。五六句分别写国忧、家愁。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收束全篇,表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从望景色始,又以望者的情态作结。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7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廖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汗青: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特指史册。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链接

文天祥123666日-12831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8、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 元知:原本知道。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3.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4. 同:统一。

5.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6.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简析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链接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之

治家格言四、五、六、七则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第三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送别篇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1、别董大第一首(唐.高适)

12、别董大第二首(唐.高适)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9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尘,

新。

酒,

西 人。

注释

①使:出使。

②浥:湿润。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链接

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西 楼,

州。

尽,

流。

注释

1黄鹤楼: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故人: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4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孟浩然将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边。

赏析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阳春三月,友人孟浩然与诗人挥别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乘棹东行。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链接

李白701762),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11、别董大(一)

[]高适

曛,   

纷。   

己,   

君?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翮:羽毛。

译文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链接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12、别董大

[]高适

怜,

年。

足,

钱。

注释

1、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2、翮(hé):鸟的羽毛。

3、飘飖(yáo):飘动。

4、京洛:本意京城洛阳,后泛指京师。[1] 

译文

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简析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之

治家格言八、九、十、十一则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给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第四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写景篇

13、山行留客 (.张旭)

14、山行(.杜牧)

15、山行(唐.叶茵)

16、鸟鸣涧(唐.王维)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一片树林,宁静深幽,透射出深邃迷人的风采;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展现出婆娑荡漾的美姿。几乎山村农家,茅舍中升出袅袅炊烟,烟霭茫茫,深山岛云时隐时现。。。。。甜美的山村之色常常令人神往。诗人们细细体味,观察入微,准确的捕捉山村最具特色的事物,用清新、细腻的的笔调,将山中美景贴切逼真的描绘,读来如闻所见,引人入胜

13、山行留客 

[] 张旭

便

使

注释

①拟:打算。

②纵使:即使。

译文

在阳光下的山姿物态变幻莫测不要因为天色转阴就打算回家 即使天气晴朗有雨滴飘落高山深处的云也会润湿衣服

诗人没有回避个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的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藉,显示出绝句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链接

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家。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传世书迹有《肚痛贴》《古诗四贴》等

14、山行

[]杜牧



注释

1寒山:深处傍晚,山中已有寒意,所以称寒山。

2指山路陡峭

3因为

4霜叶经霜后的枫叶

5 二月花春花

译文

深秋时节,我乘车来到山前,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远望山林深处,白云缭绕,几户人家若隐若现。车子停下来不在前行,因为我喜爱这傍晚枫林晚景,经霜的叶子比春花还要红艳

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描写诗人行径山路时所见的寒山秋色,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此诗诗中有画,把寒山、白云、小径、人家和使人自己都纳入一幅和谐的画面,情景交融,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

链接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5、山行

[南宋]叶茵

声。

注释   

1、识:知道,认识.   

2、亦:也。

译文  

青山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青山叫什么名字。飞过来的百鸟与我似曾相识,对着和山鸣叫几声。

简析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去往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青山、白鸟给人独特的色调,显得肃静,淡雅。作者借那婉转、悠扬、美妙动听的鸟声,给整首诗注入活力,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链接

叶茵,字景文。笠泽人(今江苏苏州)人南宋理宗时江湖派诗人,退居同里镇,修筑顺适堂,堂名取自杜甫诗“洗然顺所施”。以诗人自处,放怀自然,效法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徐矶林洪等相唱和。有《顺适堂吟稿》五卷

16、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注释

1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2、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3、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4、时:时而,偶尔。 

5、闲:安静。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链接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之

治家格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则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译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b2c30a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5.html

《中华经典诵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