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拿来主义》的深度解读与评析

发布时间:2020-04-05 16:24: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拿来主义的深度解读与评析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在论及民族文学遗产问题或者谈到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 ,某些论者将拿来主义同民族文学遗产继承问题联结起来下面就对鲁迅先生《拿来主义》进行深度的解读与评析。

  一、《拿来主义》传达的思想观念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创作于1934年6月4日,文章中共计10个段落,文章的前半部分批评了国民党政府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在后半部分,对拿来主义进行了深刻的陈述。

  在其中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国民党政府关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是主张将我国的文化送入外国,仅仅只是送去而不是拿来,鲁迅先生不仅主张送去,还强调拿来,将外国文化净化吸收到我国。对于国民党不敢拿来的原因,鲁迅先生进行了深入的解释,他认为:“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这些送来的东西包括法国的香粉、德国的废枪炮、英国的鸦片等等,可以说,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是于“送来主义”相对应的。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不能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观念来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自己的东西不会出现礼尚往来的问题。

  为什么作者要嘲讽“送去主义”呢?《拿来主义》对此有深刻的解释,“要么如尼采般发了疯,要么就应该给子孙留下一点礼品”,尼采曾经以太阳形象来自诩,太阳光热无穷,自会给予,不会取得,但是尼采并不是太阳,他发疯了。中国也不是太阳,虽然有人曾经提出,将中国地下煤层掘起来可以供整个世界使用几百年,但是在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全部都成为魂灵,或是上天堂,或是下地狱,但是我们的子孙还切切实实的存在,因此还是应该给我们的子孙留下礼品,要不然我们的子孙在佳节大典时也拿不出东西。

  “拿来主义”的本质就是揭露反动派的无耻行径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分析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同时,鲁迅先生还明确的提出,在对待外国文化时,我们应该“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说,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就是要批判性的继承。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国家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也吸收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但是很多行业却常常只能够模仿,反而越来越落后,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进行挑选与占有,还要强调创新。

  二、《拿来主义》中关于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观点

  在对待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问题方面,鲁迅先生一直都有着自己的思想观念,他认为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在《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使用“承受”、“择取”、“传承”等动词来描述了这一问题。关于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我们应该“采用”和“择取”,不能来“承传”与“承受。在对待本土文化时,我们应该“承受”和“承传”。从这些动词的使用中就能够看出,鲁迅先生在对待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观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拿来主义”和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的关系

  关于“拿来主义”是否应该作为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原则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主要针对中国民族文化遗产提出,从文学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必须要找出中国民族文学遗产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文学涵盖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实新文学都属于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变迁下,外国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中国现实新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几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在《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明确的提出:“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是承受着先前的遗产。”因此,中国现实新文学的根并非中国古代文学,也不是外国文学,而是两者都有,但又不全是,有些影响是单方面的,有些影响是双方面的。而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中国现实新文学的影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关系,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外国文学与中国现实新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实新文学之间的关系区别很大,其根本就是这几种文学之间的民族性特征,这种民族性特征属于稳定因素,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传统。

  关于“拿来主义”的观点,鲁迅先生认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并没有从我们自身的使用要求去选择,这就表示,“拿来主义”有着一定的任意性与主观性。这种任意性与主观性并未是表达目的,也体现在处理方式与对象选择两个方面,但是,并不能完全的继承,之所以要继承,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文学创作,更好的发展民族文化。因此,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是要具备民主性与人民性的,在继承这些文化时,需要以本民族审美习惯与民族心理为出发点。在继承方式上,不能“自由的驱使”,应该批判性的进行继承。

  因此,在文学范围中,继承是一种根本的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民族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规律,文学的继承强调客观与主观思想的统一,不能够只带有主观任意性。

  总而言之,不能完全用“拿来主义”对外本国民族文学遗产与外国文学,这种思想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混淆处理,将其庸俗化,抹杀了文学的特点,出现理论上的混乱,也在实践上极大的影响这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要正确的对待这些问题,就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自己好的可以发扬与继承,只有采取这样的方法,才能够让我们的文学表现出固有的特征,才能够有效提升文学继承的先进性,也只有采用这样的态度,才能够让我们的新文学具有鲜明的特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f1f9d0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e.html

《高中语文必修三:《拿来主义》的深度解读与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