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二)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10-09 18:55: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单元检测(二)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滨州期中)有学者统计,西汉一代共任用宰相五十六人,其中布衣出身者有三十三人,占59%,功臣世家富豪出身者十五人,占26.7%;外戚出身的七人,占12.5%;宗族出身的一人,占1.8%。这说明(  )

A.汉代打破了世卿世禄制

B.选官用人关系到朝代兴亡

C.察举制推动了社会进步

D.布衣出身更适合国家治理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宰相出身的多样化,打破了原来的贵族世卿世禄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宰相的来源,不是察举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宰相的出身,并未对其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

2(2019·临沂期中)下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历史时期

州数

郡数

/侯国数

西汉末

13

103

1 585

东汉中叶

13

105

1 150

西晋

19

173

南北朝初期

38

313

南北朝末期

275

663

1 500上下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解析:选A 从表中可以看出西汉末到东汉中叶,州、郡数没有大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了对各地控制,州、郡数增加。南北朝末期随着统一的进程,州、郡数增加。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故A项正确。

3(2019·石家庄期中)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之一,并非唯一,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贵族政治的稳定,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得知,到东汉末年察举制在实践中出现了问题,故D项正确。

4.汉代皇帝有六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映出汉代(  )

A.承继秦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

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解析:选A 尚书本是掌管汉代皇帝文书的,后来职权越来越大,这与秦朝九卿中少府等官职类似,既是皇帝私臣,又是国家官员,体现了家国同构,故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体制奠定了三省六部制的基础,故B项错误;尚书权力的扩大是皇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从侧面反映出汉代皇权受到相权制约,故C项错误;尚书权力的扩大是政治变革,故D项错误。

5.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颁布新规:兵士罢归家乡,在战乱中聚保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官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抑制商人,或轻田租,十五税。这些规定旨在(  )

A.限制土地兼并     B.恢复农业生产

C.增加赋税收入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选B 材料所述这些内容能够保护农民土地,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或轻田租,十五税这项措施无法增加赋税收入,故C项错误;A、D两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排除。

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解析:选C 三则材料中仅一则提到土牛,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率妻子,戮力耕桑”“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反映了男女家庭农业生产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妻子耘于前等主要反映了耕作,没有涉及女织,故D项错误。

7.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解析:选C 由材料东汉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小农经济,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早期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故C项正确;由于土地私有,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故D项错误。

8.下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正月

命女红趣织布

二月

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夜为袷

三月

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六月

命女红织缣缚

八月

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

十月

培筑垣墙……可析麻,趣绩布缕

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

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知根据季节的要求做相应的任务,从而自给自足,结合题干的时间东汉时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命令的主体是政府,而且材料中还有培筑垣墙这一工程任务,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提及纺织业,但无法看到形成规模,故C项错误;东汉时期豪强经济发达,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威胁,故D项错误。

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选B 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10.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解析:选D 材料强调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11(2019·长沙一中月考)汉末灵帝熹平四年,汉政府曾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其字体全是工整的隶书。曹魏时,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世人称为正始石经三体石经。由此可见,自东汉以后(  )

A.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 B.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

C.官方意识形态发生突变 D.儒家分化出不同流派

解析:选B 西汉汉武帝时儒学即已确立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汉末时熹平石经为隶书刻本,即为今文经,而增加的《尚书》《春秋》为古文字刻本,即为古文经,而将熹平石经与《尚书》《春秋》二经合称为正始石经三体石经说明东汉以后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故B项正确;不论古文经还是今文经均属于儒家思想,因而官方意识形态并未发生突变,故C项错误;古文经与今文经在西汉时即已产生,因而并非东汉以后儒家分化,故D项错误。

12.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

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解析:选C 出土文物只是一方面的证据,且要看出土文物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当事人的还是中立者的,故A项错误;历史的记载都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性,是我们研究过去历史的重要来源,故B项错误;史料史证就是要综合多种史料,根据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求真求实,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故C项正确;历史叙述都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性,历史叙述不是相互印证就可还原真相,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材料三 一带一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实现人类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

——据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一带一路》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8)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的新特点,并说明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12)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5)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从政治上的统一对商路的开拓、经济上中外贸易交流和产品需求、贸易动力等方面分析其条件;第二小问,从经贸往来上分析其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从近代丝绸之路的背景、贸易规模和数量以及推动力等方面分析其新特点;第二小问,从区域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抵制侵略方面分析其影响。第(3)问,结合材料和时政热点综合分析。

答案:(1)条件:西汉建立,张骞通西域,交通条件较好;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丝绸影响扩大;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

特点:历史悠久;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以中亚为桥梁;区域范围广。

(2)新特点:政府腐朽衰落,支持力度小;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进行;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主要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推动;以近代工业商品为主;外贸港口多,贸易量和规模及区域更大。

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3)践行:传承古代和近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商贸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倡议国,面对风险挑战,需要有大国心态,积极面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

——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

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2)

解析:根据材料中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等信息,再结合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明清社会转型时期,也成为文明发展的障碍和阻力,最终迟滞了向近代化的转型。也就是说这一题的观点主要注意把中国政体放在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看待,一分为二地评价。之后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角度,从君主集权、官僚政治、选官制度层面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但明清时期,延缓了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

君主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官僚政治冲破了贵族血缘世袭,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科举制度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

(2)明清时期延缓了其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治弊端更加暴露,造成体制僵化,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未能主动融入工业文明潮流,使近代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657f43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1.html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二)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