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战争诗

发布时间:2013-10-18 19:24: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经》中的战争诗

摘要:战争诗是《诗经》中重要而富有成就的题材,有人研究统计认为,诗经中的战争诗有22首左右,约占《诗经》全部的十分之一,数量上仅次于爱情诗。本文将从《诗经》战争诗所反映的“厌战却不反战”这一现象出发,并从外部因素,民族心理,兵制政策,“人性”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的产生的根源,得出“厌战却不反战”是家国所需与人性所需之间无奈妥协的结论。

关键词:厌战却不反战;兵民不分;人性;妥协

公元前1046年,西周初立。面对幅员辽阔的国土,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上层政权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这个刚建立起来的国家。于是便划地分封,“七十一国并立”。从镐京发出的“分封制”行政指令,便多多少少还带有氏族公社残留的影子。

既是脱胎于氏族公社,民族大义的雏形便寄寓在氏族残留的集体意识之中。“国风”中的战争诗虽流露着强烈的离别愁绪,但无论就其内容还是主旨来说却“厌战而不反战”,抒发愁绪的同时也充斥着对外族入侵的仇恨,例如《国风·秦风·无衣》便已慷慨激昂的形式表达了抗击西戎入侵的决心。即使是排除这类直接表达战争积极面的诗,“小雅”中的《采薇》、《出车》、《六月》都将战争之苦的矛头指向“猃狁之故”,《国风·豳风·破斧》则热切赞扬周公平叛,所以但凡涉及民族之战、正义之战,给百姓带来的家庭破碎、亲人离散固然不容忽视,然罪魁祸首的内外之分,即使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的百姓心中也有最明确的标准。这并不是说当时的百姓有多么高的民族责任感,或是多么的深明大义,更多的则是周王朝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社会的影子。《国风·邶风·击鼓》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开头两句便写军容之威、士气之盛;《小雅·采薇》中“一月三捷”述战事之繁。而在抵御外辱的绵绵战事里,仅靠将领的权威、政治的压迫远远不能消除士卒对生的渴望,在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尚处萌芽的阶段里,能够凝聚斗志的便是出身农民的士卒对这个大集体的认同。而像《大雅·常武》、《大雅·江汉》这些诗篇,虽被认为出自官方手笔,追求政治渲染,但在宣王中兴年间,它所反映的军队武器装备的精良,将士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战争波澜壮阔的气势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史实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685cc00bd64783e09122b55.html

《《诗经》中的战争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