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猫》阅读理解题
1文章的开局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照应结尾,奠定基调。

2、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因为以“猫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张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3、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不能主观臆断而因根据事实来判定。二、阅读“”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按照芙蓉鸟事件发展的过程,情节可分为哪六个环节?
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2、芙蓉鸟事件中,作者对情节的安排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这一部分有六个情节,依次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详细叙述了第三只小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
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小猫的同情与怜悯。

3作者善于设置伏笔,使结构严谨。请找出选文中小猫最后被冤枉而埋得两处伏笔。并分析其作用(同步98页)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猫也好,张婶也好,他们都不能为自己辩护,因为他们都处于弱势,没有力量去保护自己。作者通过这些告诉读者,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那些贫苦者、弱小者的不幸的命运,表达了自己的反思,也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45.“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3分)(同步82页)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蒙冤而死,不能挽回结果而后悔、内疚的情感。6.“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7.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4分)
不可以,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三、读从“冬天的早晨-----结尾”
1、根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
讨厌(漠视)愤怒悔恨(内疚、自责、痛悔)
2从选文以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原因:①“我”的主观臆断;②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要比前两只猫的亡是要难过的多。(课后练习三)
因为“我们”给予了前两只猫很多关爱和温暖,而对于第三只猫,不仅并不关注和喜爱,反而冤枉了它。它的死亡使“我”的过失无法弥补。
4第二只猫丢失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

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你从作者的养猫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好久不养猫”的情感是,养猫固然快乐,但亡失的失落更让人难受;“永不养猫”的情感是,强烈的负罪感无法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心灵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灵。启示: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关爱弱小生命);无论做任何事,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容易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5、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一句话表示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第三句话“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也是对全文的总结。6、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1)仅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说明做事太过武断,2)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
3)发现冤屈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7、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绘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的情形。
黑石为墙,瓦色如墨。瑟瑟晚风中,高高屋脊上那只瘦骨嶙峋的猫,形影相吊的咀嚼着生命的苦楚,悄无声息的走向死亡。
8.用横线画出正面直接描写“猫”让人讨厌的词句,归纳一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从形态和性情两方面介绍的
9.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文章中的“我”是这三只猫的主人,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读从“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到结尾1.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每空用两个字概括。3分).愤怒悔恨悲痛
2.品味文中句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2分)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答:“畏罪潜逃”一词将猫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具幽默感。也表达了“我”的自以为是的心理,与下文写“我”的自责形成鲜明的对比。
3、概括选文内容。2分)
“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4.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猫的角度,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猫的心情。2分)
为什么打我?就因为我长得丑,平时你们不喜欢我,你就以为是我吃了鸟儿?为什么不能调查清楚真相再判断呢?
5.“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两句话中的“似乎”“好像”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因为“似乎”“好像”表示猜测,而这使“我”判定猫吃了鸟,突出“我”的主观臆断。
5文章描写小猫没抓住特征,生动形象。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6、心理描写,真挚细腻。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696e308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21.html

《《猫》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