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19-02-15 22:58: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总则

1 规划目的

为适应新环境,把握新机遇,有效指导保山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云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特此编制《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

2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习总书记对云南的三个定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展导向,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国家总规改革要求,契合保山发展现实,探索高原坝区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14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2017);

《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

《云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2017

《云南省空间规划(2017-2050)》2017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20)》2015

《云南省沿边城镇布局规划(2017-2030)》2017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30)》2014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

《滇西城市群发展规划(2011-2030)》2011)

《保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7

《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国家、云南省、保山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

4 总体思路

1、突出总规的战略引领作用

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区域着眼、全域规划、城乡统筹的规划原则,从跨境跨区域层面研究保山城乡发展的战略框架,在战略引领下推动空间格局优化和资源要素配置,引导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2、强化总规的统筹协调作用

发挥总规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及城乡建设方面的统筹作用,落实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乡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乡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乡战略定位相一致。

3、落实总规的刚性控制内容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协调衔接各类控制线,统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水源地和水系、林地、草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边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域生态格局。

4、加强对总规实施的监管力度

通过总规统筹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信息平台建设,明确总规作为提升政府实施空间开发与管制能力,并实现城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5 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17年,近期至2020年,中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6 规划范和层次

市域:保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含隆阳区、腾冲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总面积约19637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隆阳区永昌、兰城、青华、九隆、河图、永盛街道办事处和板桥、金鸡、汉庄、辛街四个乡镇行政辖区范围,以及杨柳乡、西邑乡部分地区,面积约98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北至北庙村,东至东绕城-梅子沟-王海村;南至西邑乡北部;西至太保山,总面积约325平方公里。

7 强制性

规划强制性内容以文字加粗及下划线标注。强制性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属严重影响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查处。调整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

8 规划的位和

本规划是全局性、综合性规划,在保山城乡发展中具有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将是保山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指导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以及涉及空间布局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应符合本规划。

2 发展定位战略

立足于保山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机遇,充分挖掘保山作为开放前沿业高地田园之城历史名城的核心价值,着力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开放合作、创新协同、产业引领落实省域发展战略,以绿色崛起、文化赋能为发展导向,精准谋划保山在滇西城镇群中的发展定位。

9 城市性质

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

10 城市职能

(1) 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战略枢纽;

(2)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滇西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3) 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田园城市;

(4)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1 发展战略

1、开放创新战略

充分利用沿边优势,以口岸门户整合交通、产业、门户各类要素,加强保山与南亚东南亚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政策沟通,建设多元互补、开放包容的融汇之地。

依托口岸条件和中缅、中印缅两条国际通道交汇的区位优势,强化保山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枢纽职能,加强与滇西城镇群的对接协作,推进由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交通走廊、保山工贸园区、曼德勒保山缪达工业园区构成的一线两、工贸园综合保税区、国际大数据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提升保山的区域影响力。

抓住对外开放优势及区域协同机遇,引导产业转型发展,借力创新经济、枢纽经济和生态经济,重点培育科教研发新动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产业体系创新、生产组织创新、产业服务支撑,将保山建设成为服务滇西城市群,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康养旅游、商贸物流、高原特色农业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转型示范区。以腾冲旅游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动保山旅游业融入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区和孟中印缅黄金旅游圈,把保山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区。

2、绿色集约战略

强化底线思维,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建立生态安全格局,落实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生态修复。加强对山体、水源保护区、水系、田园的保护与利用,突出大山大水的生态骨架。重视中心城区山水田城格局的塑造,架构城市森林公园体系,构筑网络化蓝绿水网。加快坝区村庄整治,保护基本农田,划定坝区田园风光保护线,控制城乡蔓延发展;实行坝区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控制田园风光面积。通过生态底线控制、山水资源融城、田园风光保护突出山水城市特色。

3、文化提升战略

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保护对象。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名村名镇、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深入挖掘保护内涵,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保护体系;重点挖掘哀牢文化、永昌文化,做足滇西抗战文化之旅文章,将文化发展与旅游业结合;突出文化创新,培育文化创意、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等新兴文化形式;完善文化设施,加强文化载体建设。重视城市设计、城市双修和风貌管控,建设高品质、人性化、富魅力的滇西文化胜地。

12 发展目标

分阶段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推动城市建设,2035年基本建成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重要指标达到滇西乃至云南领先水平,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1、更可持续:一座山水田园之城

充分挖掘山水田园资源,进一步强化城市生态化,建设宜居宜游的品质型城市。2020年,继续推动城市公园绿化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2035年,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大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达97.5%,综合管廊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坝区农田生态控制线面积远期稳定为69平方公里,田园风光保护体系和保护机制不断完善。

推动形成绿色集约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2035年,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提升至40亿元/平方公里,单位GDP能耗下降4.5-5%,人均城市建设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强环境治理,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规划期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100%,中水回用率达到60%。形成低碳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把保山建设成为高原坝区山水田园城市的典范。

2、更富魅力:一座幸福人文之城

城市文化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历史文化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及传统村落,2035年各项指标在现状的基础上稳中有增,保护效率更加提升。文化设施和文化载体方面,每十万人拥有文化设施数量达到3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不少于7个。文化活动方面,每年开展国际文化活动次数不断增加,2035年达到10-12次。电视广播覆盖率达到100%。以旅游为带动,通过有序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重点产业,2035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5%,在城乡建设和旅游发展中重点彰显保山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滇西抗战文化,全面建成滇西魅力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

3、更具竞争力:一座开放创新之城

至规划期末,进一步提升保山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程度,加强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2035年,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8.2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分别达到9.3亿美元、20亿美元。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联系国际市场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规划至2035年国际旅客量占机场总吞吐量的5%,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得到巩固,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达3.65%,与周边县市协同发展的滇西大旅游格局全面形成。

提升保山在滇西城镇群中的区域竞争力。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创新要素体系,强化保山经济实力,推动产业发展,将之建设成为滇西重要增长极。2035年,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均GDP130000元,工业用地产出效率不断提升。R&D人才队伍不断壮大,R&D经费支出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及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升,规划期末基本建设以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保山的区域服务职能不断强化,规划期末建成7座三甲医院和一批五星级酒店,公共服务层次和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科技研发企业、金融机构不断集聚,初步建成区域性产业服务中心。

13条、指标体系

对应发展战略,提出目标-战略-指标落实的逻辑体系,并分为引导型指标和控制型指标,引导型指标用于引导城乡发展,控制型指标是总规定期评估考核的重点内容。具体指标详见附表一城市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表

3 市域空间布局规划

顺应经济产业与人口发展趋势,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全市域人口规模及分布,落实城镇空间结构及发展导向。借势国家面向印度洋开放合作的历史性机遇,充分融入国际大通道和边境战略布局,推动保山市域从小城带大市大双心引领的格局转变,形成双心带动、全域共荣、城乡协调的新局面。划定三区三线并落实管控要求,形成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全域开发新思路。

第一节、市域城镇体系

14 人口与镇化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305万人,城镇人口为16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54%

2025年,市域总人口为370万人,城镇人口为24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65%

2035年,市域总人口为480万人,城镇人口为38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15 市域城空间

规划市域形成双心、两区、双带、两边的总体规划格局。

双心保山中心城区及腾冲中心城区。保山中心城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大城市,形成引领市域发展的中心;腾冲中心城区依托腾冲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产业条件和边境口岸基础发展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对外开放的前沿门户。二者联动形成引领保山市域发展的双中心。

两区以高黎贡山怒江为界,由隆阳、昌宁、施甸形成的东翼城镇发展区,由腾冲和龙陵形成的西翼城镇发展区。

双带依托杭瑞高速公路形成的中缅(杭瑞)经济发展带和依托天猴高速公路形成的中缅印(天猴)经济发展带,构建十字形的市域城镇发展走廊。

两边由腾冲、龙陵边境乡镇组成的两条沿边发展带。

16条、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其中市域中心城市2座,县域中心城市3座,重点镇9座,一般镇12座。

市域中心城市包括保山中心城区和腾冲中心城区,是保山市城市核心职能的主要承载。其中保山中心城区作为区域性的综合功能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腾冲中心城区主要承担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的职能。

县域中心城市包括昌宁县城、龙陵县城、施甸县城,是带动县域发展的功能中心,承担服务全县经济社会、文化行政等综合职能。

保山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见附表二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表

17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商贸型、边境口岸型和现代农业型六种类型。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见附表三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1、综合型城镇

包括保山中心城区、腾冲中心城区、昌宁县城、龙陵县城、施甸县城、芒棒(五合)镇、蒲缥镇,重点完善行政、服务、产业、交通、文化等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2、工贸型城镇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重点加强产业规划与布局,落实产业用地和相关设施,完善公共配套服务。

3、旅游型城镇

以旅游发展为重点,充分挖掘旅游资源要素,加强与周边的旅游统筹布局,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4、商贸型城镇

根据交通条件,建设区域性重点城镇,完善辐射周边乡镇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5、边境口岸型城镇

重点围绕边境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基础资源精深加工。适合条件下申请建设边境口岸。

6、现代农业型

根据自身条件,推动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引导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培育本地特色农产品,挖掘农旅一体化潜力。

18 市域重城镇发展指引

1、保山中心城区

发展定位: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

发展规模:2035年,保山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60万人。

发展指引:在现在建成区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将外围原金鸡、板桥、汉庄、辛街四个乡镇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并以工贸园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城市空间向南拓展,实现生活城+产业园的组合城市,形成片区+外围组团的有机组团式结构。

2腾冲中心城区

发展定位:世界康养胜地,现代公园城市。

发展规模:2035年,腾冲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60万人。

发展指引:要充分协调与保山中心城区的关系。城市职能上强调旅游服务和休闲度假,保山中心城区作为产业发展及产业服务中心、区域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二者形成错位协同和有序分工,猴桥边合区主要布局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加工制造产业。重点强化保腾高速和中印铁路作为区域大通道的作用,加强腾冲中心城区与保山中心城区的联系。按照本次规划对保山市域的城镇空间结构的安排,以双心引领全域,以腾冲带动西翼城镇发展区。因此下位规划应加强腾冲和西翼其他乡镇的交通联系,发挥腾冲作为西翼增长极的作用。

中心城区在老城区的基础上向北及西北方向发展。推动腾跃老城区、和顺古镇、中和片区一体化发展,并整合外围猴桥、马站、固东、曲石、黑泥唐等外围组团,以及景区、特色小镇及特色村落,构建城区与景区共生,生产、生活、生态交融的生态组群城市

3施甸县城

发展定位:保山东南部的门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具有民族风情的山水田园城市;保山特色商贸及旅游服务基地;施甸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民族文化特色展示的核心基地。

城市规模:2035年,施甸县城常住人口规模为8万人。

发展指引:引导施甸县以保山-施甸-云县高速为轴,形成南北均衡发展的格局,北部依托靠近保山中心城区的优势及水长工业园,带动北部片区的发展;中部培育施甸县城,强化对全县的人口集聚能力;南部依托姚关镇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近期着力发展建材、化工等产业,远期逐渐培育新材料产业。县城近期向北发展,远期向东发展。按照保护耕地、城镇上山、山水交融、田园环城的原则落实县城的用地布局。

4昌宁县城

发展定位:云南山水田园名城,区域性休闲旅游中心,以田园茶乡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2035年,昌宁县城常住人口规模为16万人。

发展指引:充分依托泸水-保山-云县铁路和昌保高速,强化从柯街镇到温泉镇的发展走廊,以及漭水镇、卡斯镇、鸡飞乡、翁堵乡、温泉镇等乡镇与县城的向心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原则,以绿色发展导向,重点发展农特产品加工及休闲旅游产业。县城以环山脉水、城田相拥为规划理念,以田园风光保护为前提,引导城市沿右甸河田园景观带向南北向拓展,形成东西双城的布局。

5龙陵县城

发展定位:滇西沿边开发开放节点,温泉康养森林城市。

城市规模:2035年,龙陵县城常住人口规模为9万人。

发展指引:加强与保山中心城区、腾冲中心城区、芒市的交通联系,实现与周边城镇在职能上的错位分工与协作,重点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大健康产业、农特产业加工业。县城近期向南、向北组团式发展,远期向东北拓展,规划引导跳出现状的单中心空间结构,构筑多点多组团的布局模式。

19 市域乡发展

1村庄分类指导

根据发展现状和优势条件,规划确立功能提升型、异地搬迁型、精明收缩型、城镇集聚型四类村庄。

功能提升型村庄:包括传统村落、旅游环线及城区周边的部分村庄、规模较大的村庄、新型社区等。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挖掘乡村文化特色。

异地搬迁型村庄:对居住地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配套困难的村庄实施异地搬迁。逐步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

精明收缩型村庄:一般农业型自然村。控制建设总量,根据村民意愿进行适度收缩,引导村民逐步搬迁。

城镇集聚型村庄:城市集中建设区内部及周边的村庄。引导村民逐步进城入城镇,加强城中村改造,引导村庄集聚整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乡村振兴策略

加强农村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和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化运作,盘活农村资产,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做强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依托传统村落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乡村旅游发展为载体,加强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培育民间艺术团体,加大文化活动投入力度,实现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活力建设及乡村经济发展三位一体。

加强乡村队伍建设: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培养文明乡风,引导有技能的农业工作者致力于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培育一批新乡贤,以人为主体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20 城乡建用地规模控制

2035年,保山中心城区、腾冲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龙陵县城、施甸县城、昌宁县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5平方米以内,乡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21 三区划定与管控要

1、三区划定

生态空间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一般生态区。一般生态区主要为质量较好的成片林地、河流水库及防护区、城镇之间的生态隔离带等。本规划划定生态空间面积13396.81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总用地的70.28%

农业空间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地区和村庄用地。本规划划定农业空间面积5045.40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总用地的26.47%

城镇空间指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县城、各乡镇的镇区、工业区等。本规划划定城镇空间面积620.80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总用地的3.26%

2、管控要求

生态空间原则上禁止任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区域内旅游设施建设规模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人口适度迁出,加强林地保护和建设,加强水土保持、饮用水安全保障、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施分类管理,提升农用地综合效益,统筹运用土地整治等手段,促进农村低效和空闲土地盘活利用,制定差异化引导措施。

城镇空间按照集中布局的原则,提升城镇空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城镇空间内严禁新建及扩建村庄,引导村庄向城镇集中建设区集中。该范围内的各类建设指标应符合各级规划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用地指标要求。

22 三线划定与管控要

1三线划定

本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共5121.72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总用地26.87%。主要包括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火山热海自然保护区、澜沧江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博南古道风景名胜区、腾冲火山地质公园、来凤山森林公园、太保山森林公园以及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等生态地区。

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实行严格的开发管控措施,管控区范围内禁止任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结合《保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与保山市实际建设情况,本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面积3262.83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总用地的17.12%。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进行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或者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管控。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并加强对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行为的控制和管理。

市域城镇开发边界主要为城镇远景建设用地范围,包含城市、镇集中建设区用地,不含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本规划划定范围为620.80方公里,占市域国土总用地的3.26%。城镇建设用地须布局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中心城区的城镇开发边界不得调整,小城镇的城镇开发边界对应的规模不可调整。

2、管控要求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禁止任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鼓励、引导生态红线控制区内现有人口向周边县城及中心镇集聚。原则上不得调减红线区范围。涉及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需另行选址。通过选址论证的重大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旅游设施等特殊项目,经部门联合审查,认定符合生态红线修改条件的,城乡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生态红线修改方案。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进行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或者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管控。建立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

城镇建设用地应布局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中心城的城镇开发边界不得调整,小城镇的城镇开发规模不可调整,具体边界范围可在乡镇进行总规编制时进行落实。

4 市域产业发展指引

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导向和滇西城镇群的产业布局,依托区域交通走廊建设和边境口岸优势,抓住全省产业结构性调整和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发挥保山工业在滇西的发展潜力,通过聚才引智、技术创新、产业体系和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增强保山产业链和产品的国际化程度,强化外向型经济发展,将保山建设成为滇缅边境的产业和服务高地,以产业经济优势推动保山建设对外开放合作,对内协同创新的活力之城。

23 产业发目标与策

1、发展目标

深度挖掘保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潜力,形成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布局。至规划期末,保山全面建成滇西新兴产业高健康生活目的地,工业实力在滇西城镇群中达到一流水平,形成研发-流通-生产-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旅游及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多元的特色边境旅游品牌。

2、发展策略

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一二三次产业三产联动抢占区域性综合产业高地。1深度挖掘农业资源,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动规模化种植,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以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2重点发展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发挥产业基础,强化技术、人才的集聚,突出第二产业在滇西城镇群中的引领优势;3依托工业的带动作用,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保山的产业服务职能,完善产业价值链,提升竞争力;4以腾冲旅游度假产业为核心,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与大理、德宏错位竞争的旅游布局。

24 重点产发展

1、先进制造业

以保山工贸园为核心,以其他四大工业园为协作平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逐步淘汰初级产品加工等低端产业,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引进、高效服务及体制创新,培育完整的产业集群,完善产业价值链。

2、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围绕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国际商贸物流、服务外包、金融办公、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的产业服务合作,建设面向滇缅边境两个扇面的产业服务中心。

近期重点发展国际商贸物流业。以保山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依托,建设国际商贸平台和保税物流平台,构建以保山中心城区为主导,以蒲缥物流产业园、猴桥边合区保税物流园、腾冲中和物流加工园为补充的物流体系,形成对外联系国际国内两个扇面、内部有序分工的高效物流网络。

3、旅游及服务业

以腾冲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构建区域融合、保山特色滇西旅游产业布局和旅游+的全域旅游体系,形成两核、四区、三江、六带的空间结构。两核:隆阳综合旅游服务核,腾冲康养旅游服务核。四区: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腾龙健康旅游区、隆阳文化旅游区、昌施田园旅游区。三江:怒江、澜沧江、龙川江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走廊,是保山旅游融入缅甸黄金旅游圈的联系带。六带:滇缅边境旅游带、都市康养旅游带、山地度假旅游带、田园民族风情旅游带、绿色休闲旅游带、抗战文化旅游带。

4、高效农业

充分调动保山全市域的农业资源和土地资源,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运营,建设十大规模农业示范园,发展茶叶、中药材、咖啡、柑橘、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构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保山农业品牌,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深化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合作,加强资本技术交流和农产品流通。

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业,培育相关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的融合,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

25 综合产空间

规划形成四带四片五园的产业布局结构。

1、四带

隆阳-腾冲对外开放经济带:带动保山工贸园区、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昌宁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区发展,带动先进制造、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隆阳-龙陵高新产业经济带: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重点发展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发展核心动力

隆阳-施甸现代物流经济带:依托大瑞铁路、以保山工贸园区保税物流园、保山义乌商贸城、保山水长-蒲缥物流园区、板桥小永物流园区为主体,带动隆阳、施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高黎贡山-怒江生态旅游经济带:发展山地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山地特色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2、四片

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片区:依托隆阳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商贸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打造引领市域产业发展的龙头;依托保山工贸园区及水长工业园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国际休闲文旅发展片区:以腾冲、龙陵为核心,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边境民族文化产业基地,培育地质观光、温泉养生、民俗文化、商贸购物、生态休闲、养老养生产业,推动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旅游一体化转型。

边境经济合作发展片区:依托腾冲滇滩、固东等口岸城镇,加快发展综合型口岸配套服务产业,把边合区建设成为辐射边境、内外联动的开放合作特区

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片区:以昌宁、施甸作为特色经济板块,建立核桃、茶叶、蔬菜、中草药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中心;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3、五园

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昌宁工业园区、龙陵工业园区。以保山工贸园及园中园为核心,以其他四大园区支撑,重点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轻纺、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错位分工,加强合作,形成全市工业产业新格局。

26 重点产园区发展指引

1、保山工贸园区及园中园

保山工贸园区及园中园是保山产城融合典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大数据、轻纺、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资源加工、商贸物流六大大产业。保山各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隆阳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施甸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腾冲园区重点发展机电产业;龙陵园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昌宁园区重点发展生物资源加工产业。

2、水长工业园区

近期以钢铁、水泥、石材产品等建材产业为主,远期逐步淘汰高耗能低端产业,积极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产业等,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型、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3、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

积极申报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出口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特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国际商贸物流等产业,打造国际出口加工产业园、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和以腾药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园。

4、龙陵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水电硅一体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围绕硅冶炼、动力锂电池、石斛深加工等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5、昌宁生物资源加工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茶叶、核桃、畜牧等生物资源加工产业。

5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以开放创新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区域性产业高地及服务中心等建设目标为导向,以有利于对外开放及区域协作,促进城乡均等化发展为原则,构建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扇面的复合交通结构,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形成全市分工有序、体系完善的综合交通布局。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27 发展目标

构建铁公机无缝连接的立体复合交通体系,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高效对外交通网络。完善市域交通体系,形成以保山为中心,辐射滇西城市群的放射状公铁系统。把保山建成对外辐射南亚东南亚扇面,对内紧密联系大理都市圈、滇中城市群的门户枢纽。

28 发展策略

构建枢纽(节点)+网络的交通体系。以保山中心城区和腾冲中心城区为两大交通枢纽,以昌宁县城、龙陵县城、施甸县城、蒲缥为市域连城带乡的交通节点。依托铁路、公路、机场、航运形成外联内达的网络放射状交通结构。

第2节 交通枢纽与节

第29条 区域性通枢纽

1、保山综合枢纽

将保山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以铁路、公路和机场为支撑,承载区域性客运和货运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大瑞铁路保山站、保山客运站,建设保山综合客运站,作为引导人流快速集散的无缝换乘枢纽,建设成为北联大理至昆明,南至曼德勒,西接腾冲至密支那的铁路门户。加快保山云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并申请升级为口岸机场。新建保山通用机场。大瑞铁路小永货运站建设成为保山综合货运站,此外结合保山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布局1座工贸园货运站和4座一般客运站。

2、腾冲旅游枢纽

充分发挥旅游及边境口岸优势,将腾冲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以旅游和边境物流为主导,兼顾综合服务功能的旅游枢纽。

加快腾冲机场口岸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深入拓展腾冲国内国外两个旅游市场,并新建界头通用机场。依托保山至腾冲铁路、G556G5615高速,建设腾冲中和综合客运枢纽;扩建腾冲旅游客运站;腾冲客运站继续保留发挥辅助作用。强化机场、铁路站点、公路客运站之间的联系。

依托猴桥边合区口岸、猴普铁路,以及保山中心城区至猴桥高速,在猴桥建设综合货运枢纽。进一步发展边贸物流和加工业作为辅助产业。

30 市域交节点

龙陵综合交通节点:依托大瑞铁路、杭瑞高速、大理至龙陵高速,规划建设龙陵客运枢纽站。远期可将龙陵客运站(二级)提升为一级客运站。新建龙陵通用机场,按二类通用机场标准进行建设。形成铁路+机场+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节点。

施甸综合交通节点:依托保山至永德高速,大理至龙陵高速,规划结合铁路站点设置施甸客运枢纽站。继续发挥施甸县城客运站和施甸客运站的作用。此外新建施甸通用机场,按二类通用机场标准进行建设。

昌宁综合交通节点:依托保山至临沧铁路、保山至云县高速、大理至龙陵高速,规划结合铁路站点设置昌宁客运枢纽站。继续发挥昌宁城北客运站、昌宁客运南站、昌宁客运站的作用。此外新建昌宁通用机场,按二类通用机场标准进行建设。

蒲缥物流节点:依托大瑞铁路蒲缥站,进一步支撑蒲缥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布局蒲缥综合货运枢纽。

第三节、交通网络体系

31 航空

对保山云瑞机场和腾冲驼峰机场进行扩建升级,对两大机场口岸开放申报后,分阶段开辟国际航线,根据产业腹地和旅游客源市场的需要,逐步增加国内航线。

保山机场加快推动航空口岸的规划和建设。主要开通至曼德勒、密支那、曼谷的国际航线,以及至贵阳、上海、深圳、南宁的国内航线。二期开通至韩国、日本、印度的航线。

腾冲机场逐步开通至东南亚、东北亚的国际航线。

32 铁路

规划在保山市域内形成字型的铁路网格局:一横泸水保山云县铁路。

字路网:普洱至腾冲猴桥铁路保山境内段,是中缅印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瑞铁路(大理至瑞丽)保山境内段。

一点腾冲至芒市,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旅游交通联系,强化区域性旅游集群化发展。

33 公路

1高速公路

规划远期保山市域内形成两纵两横一边一联的高速公路网格局。

两纵纵一,G5613保泸高速+G5615天猴高速保山至昌宁至凤庆段;纵二,G5615天猴高速龙陵镇至腾冲猴桥段+保山至施甸至永德高速。

两横横一,G56杭州至瑞丽高速保山段;横二,巍山至龙陵高速保山段;

一边:泸水至腾冲至瑞丽高速+瑞丽至孟连高速。

一联:保山东南过境绕城高速。

2普通干线公路

市域形成六纵两横十三连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

六纵G219(泸水-腾冲-龙陵-永德。规划近期打通腾冲至泸水段,强化腾冲与怒江的联系,加强两地之间的旅游业合作发展。S228:大田坝-卡斯-子桥。打通昌宁县南北纵向通道,强化南北向与横向的区域性干道的联系。S237S233G555+S235S211为已建道路,近期主要进行维护提升。

两横:G320S237+G556+G357线,均为已建道路。G320作为保山市域内联系中心城区和南北部的重要干线,作为杭瑞高速的补充。

十三联:S335为腾冲机场连接线,强化机场与城区的联系,远期改造成为城市快速路。S322支线,重点联系龙陵县城和水长工业园。

此外包括:S238S237G556S323S236S234S322S235支线、S258G357S232均为已建道路,近期进行维护,远期考虑进行道路等级提升。

34 水运与

在保山境内的澜沧江、怒江、龙川江、槟榔江流域规划建设11个码头、86个停靠点和35公里的航道整治工程。其中隆阳区新建11个停靠点;施甸县新16个停靠点,航道整治5公里;腾冲市新建3个码头(分别为小江桥码头、松树塘码头、鲫鱼塘码头25个停靠点;龙陵县新建4个码头(分别为芒旦码头、杨柳湾码头、七道河码头、等养码头23个停靠点;昌宁县新建4个码头(分别为安澜按码头、黑马码头、德思里码头、阿列母祖码头11个停靠点。

6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顺应人口集聚和布局趋势,以促进城乡融合为发展导向,以城乡设施均等化布局为原则,优化市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及社会服务设施配套标准,逐步消除公共服务设施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5 规划目标

按照市级县级重点镇(街道)级-一般乡镇级-中心村(居)级级进行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完善市级、县级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重点镇、一般乡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形成带动城乡发展的服务中心。

至规划期末,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和云南省的相关要求。形成城乡均等、服务高效、配置合理的市域公共设施布局。各级城镇配套设施类型详见附表。

36 行政办设施

市级行政办公设施主要集中布置于中心城区的老城片区和青阳片区,引导新增市级行政办公设施集中布局在青阳片区,其他新增行政设施结合各组团现状行政用地进行集中布局,并进一步改善其设施质量水平。

腾冲、龙陵、施甸、昌宁等县市行政办公设施应在现状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布局,进一步促进集聚或向外疏散形成新的行政中心。具体规模和布局在下层次的规划中结合城市建设规模和建设用地特征予以确定。

37 文化设施

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级文化设施服务于整个保山市域。在现状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水平,并于新建片区或组团布局新的文化设施,提升人均设施水平,丰富设施类型,建设市域文化中心。

结合各县市发展实际,规划完善县城文化设施建设,包括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城市规划展示馆等。

各重点镇、一般乡镇及中心村根据现状新建或改建现状文化设施,包括图书室、放映厅等,满足居民基础文化需求。

38 教育设施

构建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完善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提升高等职教的国际性水平。

1、高等教育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

提升现状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设施质量,鼓励新建一批普通高等院校,建设标准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针对本地生源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要求参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

2、高中

高中主要在中心城区及县城集中办学。独立高中适宜办学规模为30-36班,班额不超过50人,原则上不应设立60个班以上的高级中学。

3、初中

市县与重点镇初中办学规模为24-36班,班额人数不超过50人;一般镇级初中办学规模为18-30班,班额不超过50人。原则上不应设立60个班以上的初中。

4、小学

遵循集中办学、就近入学原则,合理配置小学个数。小学规模为18-36班,班额不超过45人,服务半径一般为500-600米。

乡村级小学采用规模办学、就进入学,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对部分距离城区、镇区较远,服务人口较多,且现有教学设施较好的农村小学进行保留,其它设施较差或较偏远地区的小学可采取撤并入城区、镇区集中办学。

39 体育设施

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保留保山中心城区老城片区现状体育中心,规划在工贸园片区、青华湖片区各新建一处市级体育设施,满足城市大型体育活动的需要。

完善腾冲中心城区、各县城及重点镇(街道)体育健身场馆建设,满足开展全民体育活动需求。注重室外体育健身场地及室内健身活动室的建设,室外体育健身场地可与初中、高中运动场联合设置。

一般乡镇结合居住用地、小学或初中设置室外体育健身场地或室内建设活动室。

40 医疗卫设施

构建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健康服务体系。重大医疗设施主要布局在保山中心城区,以保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为主体,规划新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提升现有医院的规模及等级,同时新增社区医院满足居民就医需求。健全中心城区全民医保体系,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腾冲中心城区重点提升现有综合医院的规模和等级,促进普通医疗服务与康养相结合。其他各县城医院根据人口发展需要进行升级扩建或新建,以满足就近就医需求。

一般乡镇在集镇区设置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各中心村设置标准化的卫生所,建立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功能。

健全以各县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以专科、康复、护理、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的完整有序、公平可及的诊疗体系。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设施。

41 社会设施

构建医养结合、服务均等的社会福利体系,加强各类社会福利性公共设施的配建。市域养老服务机构床位配置应当达到每千名老人(60岁以上)拥有35张床位数的标准。保山中心城区、腾冲中心城区须完善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的配置。在重点镇及在规划期内人数超过5000人的乡镇设置社会福利院和托老所,提供镇区老年人的体检、集中餐饮、娱乐、健身等综合服务。

市域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详见附表四市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置标准一览表

7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适应资源环境约束新要求,按照滇西城镇群中心城市的高标准,以突出开放创新、山水田园、历史文化特征为导向,形成适度超前、弹性适应的基础设施布局体系。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水利基础设施

42 水资源

加快建立总量控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继续提升管理效率。坚持依托本地治污为原则,充分挖掘本地水资源,地表水应优水优用、高水高用;逐渐压缩浅层地下水的开采,禁止开采深层承压水;外调水应以供定需,体现合理用水、科学用水,与节水指标密切结合。

43 供水工规划

1、水源规划

规划确定保山中心城区水源为北庙水库水源地、龙王塘水源地、龙泉门水源地、老虎洞泉水、大小海坝水库水源地、鱼洞寺水源地、白胡子水源地;

腾冲中心城区主要水源为观音塘水源地、上马常水源地、素脑河水库、花园水库、大坡水库、黑鱼河水库、地盘关水库;

昌宁县城主要水源为河西水库水源地、青灵寺水源地、麻地河水库水源地;

龙陵县城主要水源为三台月牙坡泉水源、杨梅山泉水源、铁厂河水源地;

施甸县城主要水源为蒋家寨水库、小坝水源地、小黑龙水源地、双龙水源地。

2、水厂规划

保山中心城区、腾冲中心城区、各县城新建或扩建现状水厂,乡镇可结合具体需要设置水厂;推进农村地区清洁饮水工程的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雨水收集池或者就近地表水源取水进行处理后供应生产生活用水。

44 水源地

1、地表水源地保护

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标准。

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河流等地面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点上游不少于1000米,下游不少于100米,河流等地面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从一级保护区的上游向上游延伸不少于2000米,下游侧外边界距一级保护区边界不少于200米。

水源地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堆放废渣,不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堆栈,不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少于100米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捕捞和从事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并设有醒目的范围标志。

2、地下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地下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为水源井周围3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粪便和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输运污水的渠道、管道和输油通过本区。地下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源开采井区边界处1500-200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他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或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

第二节、能源基础设施

45 供电工程

1、电源规划

近期以保山市中小水电和大理、德宏区域电网为主要电源。远期以干流水电为主要电源,辅以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

2、供电设施规划

500kV变电站:规划在蒲缥南侧新建1座永昌500kV变,近期变电容量2×750MVA,远期变电容量为2×750MVA+2×1000MVA,进线引自赛格电站,出500kV回路连接大理、德宏500kV变,形成区域输电网络。

220kV变电站:规划保山中心城区保留保山变120+150MVA,腾冲变2×120MVA、黄龙变3×180MVA;扩建朝阳变2×120MVA、施甸变2×180MVA昌宁变2×180MVA;新建大寨变3×240MVA、兰城变3×180MVA、夏家变3×180MVA、腾冲22×180MVA+150MVA、腾冲33×180MVA;对原110KV王家山变升级扩容至220KV,容量为2×180MVA

规划各区县合理预测用电量,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在现有110kV电网基础上完善110kV/35kV输配电网。新增变电站以110kV为主。

规划改扩建和新建110kV变电站主变采用40MVA-63MVA,远期主变数量2-3台,建议新建110kV变电站采用常规设备,特殊地区可采用GIS户内变电型式。

村镇电网: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110千伏或35千伏变电站。保证每个重点镇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加大农村地区电网建设力度,所有中心村应建设10千伏变压器,电源为就近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3、高压走廊规划

规划500kV220kV110kV架空线路,要求采用大容量、紧凑型、同塔回路的输电线路。规划500kV架空线走廊按照60-75米控制,220kV架空线走廊按照30-40米控制,110kV架空线走廊按照15-25米控制,35kV架空线走廊按照15-20米控制,对于现状110kV35kV线路进行合理调整。规划部分进入中心城区或县城的110kV35kV高压线路采用入地电缆沟。

46 供气工程

1、气源规划

规划确定保山市域气源为天然气,主要依靠中缅油气管道输送。

2、燃气工程

规划市域主要依托龙陵分输站和保山分输站,建设龙陵腾冲高压输气管线以及保山蒲缥水长施甸柯街昌宁高压输气管线,高压输气管线中段分别设置勐连、仁和加压站,中心城区新建保山天然气门站、工贸园门站、岱官路门站,三者分别位于大保快速拱北路、杭瑞高速龙盛路、永昌路岱官路。其他县市新建龙山、腾越、北海、蒲缥、水长、甸阳、柯街、及田园天然气门站。

第三节信息基础设施

47 邮政设施

规划完善市域邮政服务设施配置,增加邮政局所布点,规划保山中心城区布14座邮政支局,腾冲中心城区和各县城邮政局所按服务半2000米配置;增设乡镇邮政服务机构,至规划期末,各镇设有邮政支局一座。

48 电信设施

规划以宏基站构成市域内移动通信骨干网络,市区按1000~2000用户/个、郊区按4000用户/个标准设置通信基站。通信网及对外网向三网合一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在重点保证无线网络覆盖的同时,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实现市域实际业务需求和网络能力的平衡。规划期内网络容量相对用户容量适度的超前。

49 广播电视

预测全市域规划期末广播电视用户数为100%,总量为108.57万户。

对市域各中心城区及县城的前端机房进行扩建,完善一级传输网络的自愈能力,完善二级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的HFC网络架构,增强光节点建设,进一步扩大网络信号传输容量和传输效率,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有效发展。

第四节、环境基础设施

50 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规划

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现状合流排水地区,近期采用截污渠截流污水,形成截流式合流排水体制,远期结合城市道路改造,逐步改为分流排水体制。

2、污水规划

近期中心城区保留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远期新建第三污水厂、工贸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后排入东河。

腾冲中心城区保留现状第一污水厂、第二污水厂、经开区污水处理厂,规划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第三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0万吨/(含3万吨/日再生水供水设施;第四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吨/日,尾水排入大盈江下游;

规划保留昌宁县城污水处理厂并扩建至5万吨/日,尾水排入右甸河;

规划保留龙陵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排至沙冲河;

规划保留施甸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施甸河。乡镇根据经济技术选用氧化塘等小型规模化污水处理设施。

3、雨水规划

雨水排水应充分利用城市内湿地、自然水道、河岸缓冲带、土壤渗透、天然植被带,以减少工程建设量。雨水工程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坚持分散出口,就近排放的原则。

51 环境卫工程

1、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

保山中心城区新建海螺水泥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海螺水泥厂区南侧,处理规模1200/日;新建官坡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板桥镇官坡村,处理规模1000/日;于工贸园区最南端新建医疗垃圾处理场。

腾冲中心城区扩建现有垃圾填埋场,设计规模1200/日,新建一处垃圾填埋场,设计规模1000/日;对昌宁县城、施甸县城垃圾填埋场进行扩建,远期规模分别为200/日、100/日;规划龙陵县城垃圾填埋场远期规模120/日。

2、垃圾中转站

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区域服务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垃圾转运站应达到密封性好、分类储放垃圾的要求。参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并根据转运需求选择中、小型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2-4公里,在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集的区域服务半径可适当扩大。加强乡镇和农村地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8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52 防洪排涝

1、防洪排涝标准

规划期内保山城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1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防山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腾冲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1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防山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昌宁县城、龙陵县城防洪标准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防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施甸县城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防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

2、防洪排涝规划

加强保山中心城区、腾冲中心城区及昌宁县城、龙陵县城、施甸县城的防洪

堤建设,防洪等级严格按照规划标准执行。

对于市域内的重要河流水系,途径城市建成区的部分应加快完善城市堤防,提高防洪标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3 抗震

1、抗震设防标准

保山中心城区按照地震烈度8度或8度强设防,重要公共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应按照规范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瓦窑镇、水寨乡、漭水镇、勐统镇、田园镇、温泉镇、大田坝镇、翁堵镇、珠街乡、耇街乡按照地震烈度7度设防;其余乡镇按照地震烈度8度设防。

2、抗震规划

新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必须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确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依据。

积极开展地震小区划和抗震防灾规划,为城镇体系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各专项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中心城区重点加强抗震设防体系建设。依托保山市人民政府设立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城市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以对外交通性干道为主要救灾干道,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为主要疏散道路,道路宽度及周边建筑高度应满足安全疏散及救援要求。

54 消防

市域范围内布局53座消防站。其中保山中心城区21座,腾冲中心城区22座,昌宁县城4座,施甸县城3座,龙陵县城3座。

一般建制镇设1座二级消防队,国家重点镇设1座一级专职消防队、省特色镇设1座专职二级消防队。森林公园设森林防火工作站,旅游景区、机场等人口密集地区布局综合型消防设施。

市域主干消防车通道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组成。保山中心城区依托道路网络形成网络+环状消防车通道系统。

城镇消防给水主要依靠城镇给水系统。

55 人防

保山市是国家三类重点人防城市,按照城镇人均人防工程面积1平方米计算,全市人防工程总量应达到480万平方米。

9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强化文化要素在城市营造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突出城市建设中历史人文的传承与创新作用,深入挖掘哀牢-永昌文化脉络,做足滇西抗战文化之旅文章,打造展现城市软实力的国际文化窗口。

56 历史文名城、名镇、名保护

保护内容包括保山历史文化名城和腾冲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保护要求,保山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保山古城,保山坝区,隆阳区辖区。其中保山古城范围即永昌古城,面积为2.7平方公里;保山坝区范围为144平方公里,重点保护内容有保山古城,历史文化名镇板桥镇及历史文化名村金鸡村。隆阳区辖区范围重点保护内容还包括历史文化名镇蒲缥镇、历史文化名村水寨村,以及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腾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为历史城区、热海社区历史街区、和顺大庄村历史文化街区、和顺水碓-十字路历史文化街区三部分组成,面积约7.85平方公里,包括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顺镇。

重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以及历史文化所依赖的山水环境。按照相关保护规划及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确定保护要求。完善保护控制体系,确定历史文化要素利用的规则和要求。

57 历史文街区保护

包括:1和顺大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为9.85公顷,建设控制范围为30.61公顷;2和顺水碓-十字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为60.09公顷,建设控制范围为33.28公顷。3热海历史文化街区、大脚山历史文化街区应会同文物保护部门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保护措施。积极申报仁寿门历史文化街区及新市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保护范围,制定相关保护规划。

58 传统村保护

根据《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针对保山市的102传统村落(其中隆阳10个,施甸12个,腾冲62个,龙陵6个,昌宁12保护村落的传统格局、风貌以及自然景观。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保护路桥、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改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并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制定保护管理机制和发展规划。

59 文物保单位及历史建筑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保护保山市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27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若干历史建筑。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将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必要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纳入城市紫线,按照《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紫线范围内不符合控制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实施整治或拆除。

开展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保存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延续传统风貌的整体性,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资源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

60 非物质化遗产保

保护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11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实行分类保护。

积极挖掘其他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要素。

10 城市规划规划

立足于山水田园城市的性质定位,在规划区内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坝区外围山形水势,构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重点划定三区三线,制定管控要求,严控生态底线,明确城乡用地布局,从规划区范围内构筑中心城区发展的生态大基底。

第1节 规划区空间管

第61条 规划区区划定

1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指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用地。总面积约167.58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比例为17.03%

2农业空间

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地区和村庄。总面积约222.15平方公里,占规区总面积的比例为22.58%

3生态空间

主要包括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益林等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为594.07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比例为60.38%

62 规划区线划定

1生态保护红线

主要包括:III级水源保护区(易罗池、北庙水库、大、小海坝子水库、龙王塘等、森林公园的核心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湿地公园的保育区、坡度大25%的山地、各级生态公益林、主干河流以及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隔离绿地等区域。规划区内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250.80平方公里。

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包括布局集中、用途稳定、具有良好水利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优先考虑将板桥、金鸡、汉庄、辛街等坝子内的农业用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范围。

规划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内用地规模为131.70平方公里。

3城镇开发边界

包括主城区和外围板桥、金鸡、汉庄、辛街、云瑞、小永六个组团。规划区城镇开发边界用地规模为167.58平方公里。

三区三线管控要求见第21条、第22条。

第二节、规划区空间布局

63 规划区乡用地布

2035年,规划区人口约为166.5万人,其中城镇总人口为160万人,规划区农村人口6.5万人。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为16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包括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特殊用地等)14.95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800.70平方公里。

64 规划区村居民点发展指引

规划区内的村庄采用适度扩张和精明收缩相结合,通过村庄整合形成聚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效率。坝区内共形成9个聚落。分别为卧佛聚落、孟官聚落、乌龙聚落、沙登-青莲聚落;育德聚落、田坝-魏家聚落;永铸-杨官聚落、贾官聚落、胡家聚落。

山区共形成9个村庄聚落。分别为清水聚落、岩曾聚落、阿家聚落、秋山聚落、官坡聚落、团山聚落、云瑞聚落、大官市聚落、龙洞聚落。

依托每个乡村聚落的中心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形成乡村生活圈。

第三节、规划区重大设施规划

65 规划区合交通规

1、铁路

大瑞铁路从规划区东北至西南通过,在小永组团和外围蒲缥镇设有小永货运站和蒲缥货运站,在老城片区北部拱北路太保北路设置保山火车站。

昌保铁路从规划区西南穿越,与大瑞铁路呈X字型交叉。

2、高速公路

杭瑞高速、天猴高速以T字型从规划区范围内穿过,在规划区内设有小永北出入口、小永东出入口、金鸡出入口、青阳出入口、工贸园启动区出入口、辛街出入口、工贸园出入口、云瑞出入口、蒲缥出入口。

3、国省县道

东南方向国道357、南部国道555、国道320穿越中心城区经辛街组团联系至蒲缥方向,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变为城市快速路腾冲路。县道沙丙线联系产城东路;县道沙瓦线联系长岭岗路;县道板水路联系金东路和小永连接线;县道板杨线连接太保北路。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各个片区(组团)与周边乡镇的联系。

66 规划区大公用设施规划

统筹规划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详见附表五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一览表

第四节、规划区安全与环境保护规划

67 规划区灾减灾规

1、地质灾害防治

将规划区划分为3个地质灾害防治区:重点防治区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范围为规划区范围内保山坝区范围外围的区域,以及辛街部分区域。重点防治区范围内主要采取避让搬迁的方式,避免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部分区域如辛街集中建成区,应采取工程治理的方式实现防灾目标。次重点防治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范围为保山工贸园所在的低坡浅丘区域。以工程治理为主,辅以避让搬迁的方式实现灾害治理。保山坝区为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即一般防治区,以工程避让为主进行防灾减灾。

2、地震

规划区按基本烈度8度设防。加强中心城区建筑抗震等级,完善避震疏散场地和疏散通道,优化抗震救灾体系建设。强化中心城区与外围山区的通道联系,加强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地震防治工作,建立城乡联动的抗震应急机制。

3、消防

中心城区完善消防站、消防通道的建设。外围着重加强建筑防火和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必要时可组建专职消防队。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采取防火措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68 规划区境保护规

1、水环境

严格保护规划区范围内的水源保护地,明确一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保护措施,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相关要求。保护规划区内重要河流水系,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完善规划区范围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生活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远期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2、声环境

规划区内应采取优化设施建设、加强绿化隔离及噪声管制等措施,重点加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控制。

3、大气环境

将规划区大气环境划分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进行管控。优先保护区主要为外围山林地区。着重保持现有大气环境水平,禁止从事有污染的违规建设;重点管控区主要为中农信城区。着重管控保山工贸园的污染排放,逐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加强排放监督,逐步关停整治排放量超标的企业;一般管控区,包括中心城区外围东山森林公园、太保山森林公园、北庙山森林公园等。禁止大规模的污染性建设,新建的重大旅游设施项目应进行环境空气影响论证。

11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立足于保山坝区特色,集聚优势要素形成发展动力,落实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发展定位,以此为导向切实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城镇村无序蔓延、产城缺乏统筹、高品质服务功能缺失、要素布局分散等几大关键性问题。规划期末,通过功能布局及特色塑造,建设成为面向国际,服务滇西的开放创新之城;显山露水,城田相拥的山水田园城市;传承历史,融古筑今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节、城市发展方向与规模

69 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及东南发展,重点发展青华湖片区、青阳片区、工贸园片区。适当向北拓展,严格限制破坏东山、西山及太保山城市生态屏障,严格限制田园风光控制范围内的建设活动,避免城市无序蔓延。

70 城市规模

2035年,保山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1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6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

详见附表七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35年)

第二节、功能组织与用地结构

71 功能布局原则和理念

1、布局原则

通过用地适应性评价,划定禁止建设区374平方公里,限制建设区352平方公里,适宜建设区257平方公里。并将适宜建设区分为田园风光集中区(144平方公里)和低丘缓坡区113平方公里。田园风光集中区内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农田面积不减少。用地增长空间主要集中在低丘缓坡区域。

2、布局理念

通过规划区三区三线划定,保护两山一坝的生态格局。从山、水、田、城全要素视角,将坝区城、镇、村整体纳入统筹范围,在整个坝区内谋划中心城区布局,塑造坝区与外围连山通水、和谐共生的山水大格局,构建城乡共融共生的有机组团

整合现状各类建设用地,划定坝区田园保护边界和组团增长边界,通过控制田园底线带来落实各组团布局和功能组织,建构城田相嵌的功能形态。

充分利用城市外围山体,将生态空间屏障转化为生态功能空间,构公共绿地+郊野公园+田园风光+生态廊道的多层级绿地系统,形成内外成园、山城相连的城市绿化大景观结构。

72条、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

顺应城市空间拓展态势,统筹坝区山水城镇乡田全要素,以保护控制生态大基底为前提,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形成有机组团结构。

1、结构布局思路

老城疏解与更新改造:推进保山老城片区的改造更新,提升完善设施,增加开放空间,增强社区活力,提升老城居住品质和文化氛围,完善公共空间系统和公共功能,建设富有文化魅力的宜居老城。

主城区南拓实现完善提升:由老城、青华湖、青阳、工贸园几大片区构成的主城区在现状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路网和各支撑体系,培育壮大青华湖片区、青阳片区。并推动主城区向东南方向拓展。

外围组团融合与优化:将辛街、汉庄、云瑞、板桥、金鸡、小永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实现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完善主城区和外围组团的交通联系、设施布局、景观体系等,形成网络式的有机组团布局。

2城市空间结构

统筹坝区各类要素,构建城乡、产城、生态、田园共融的城市生命有机体。规划形成一城一园、双心一带的有机组团结构。

一城:包括老城片区、青华湖片区、青阳片区三大片区;板桥、小永、金鸡、汉庄、云瑞、辛街六大组团。主要承担居住、行政、文化及旅游服务等职能。

一园:保山工贸园及园中园。主要承担产业及产业服务职能,汇聚加工制造、科创研发、商贸物流等功能,打造保山国际产业合作平台。

双心:青华湖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依托青华湖及湿地,集聚商业服务、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工贸园产业服务中心。汇聚科创研发、商务办公、总部基地、商业商贸等功能,打造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及国际产业合作平台。

一带:依托腾冲路和工贸园东河景观带,引导城市从老城向工贸园拓展的城市发展带。

3、城市功能组织

一城一园的基础上,规划将中心城区用地划分为四大片区、七大组团。老城片区以商业服务、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导功能,青华湖片区以高端居住、商务办公、旅游服务为主导功能,青阳片区以职教服务、科创研发为主要功能;工贸园区及辛街组团以产业、商贸物流及配套服务为主导功能,北部小永、板桥、金鸡以商贸物流、旅游为主导功能;汉庄、云瑞组团以居住和公共服务为主导功能;东山组团以旅游为主导功能。

73 城市公中心

优化和完善城市级公共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片区级公共中心-居住区级公共中心的城市公共中心网络体系。同时充分利用重要功能区域,建设发展专业化的城市公共服务节点。

1. 城市级公共中心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的城市级公共中心。一主,青华湖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一副,工贸园产业服务中心。

2. 片区级公共中心

结合老城、青阳两大片区和板桥、辛街两大组团,规划确定形成6个片区及公共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带动片区发展,分别为:老城商业文化中心、城北行政文化中心、城北商贸商业中心、城南综合服务中心、板桥公共中心、青阳职教行政中心、辛街公共中心。

3. 居住区级公共中心

结合居住片区,以及云瑞、汉庄、金鸡三大功能组团,布局居住区级公共中心。包括云瑞公共中心、汉庄公共中心、启动区公共中心、金鸡公共中心。其他公共中心结合居住区公共设施配置布局。完善服务本区域的基础公共服务配套,塑造片区活力区域。

12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引导

第一节、居住用地

74 城市住空间

城市住区采用片区/组团-居住区两级空间布局模式。

规划将居住空间划分为四大片区、五大组团。其中老城片区居住用地1279.90公顷,居住人口约50.59万人,划分为12个居住区;青华湖片区居住用地666.65公顷,居住人口约26.67万人,划分为6个居住区;青阳片区居住用地338.48公顷,居住人口约13.54万人,划分为3个居住区;工贸园片区居住用地993.30公顷,居住人口39.73万人,划分为9个居住区;辛街组团居住用地392.43公顷,居住人口约15.70万人,划分为3个居住区;板桥组团居住用地约142.17公顷,居住人口约5.69万人,划分为3个居住区;金鸡组团居住用地约62.93公顷,居住人口约2.52万人;汉庄组团居住用地约43.69公顷,居住人口约1.75万人;云瑞组团居住用地约102.79公顷,居住人口约4.11万人。

75 住房建设目标

结合人口集聚需求和现状人均居住用地水平高的现状情况,采用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的模式进行居住用地供应。规划期内,着力优化居住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提升保障性住房在居住中所占的比重。与此同时,立足于保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目标,针对性的增加人才公寓、度假公寓用地供应。为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提供住房保障,进一步促进旅游度假产业的发展。

2020年人均住房面积为45平方米,住房面积总量为2070万平方米;2025年人均住房面积为48平方米,住房面积总量为3456万平方米;2035年人均住房面积为55平方米,住房面积总量为7700万平方米。

76 保障性房建设

1、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2020年需保障性住房约450万平方米,占住房面积总量的比例约为22%

2025年需保障性住房约700万平方米,占住房面积总量的比例约为20%

2035年需保障性住房约1370万平方米,占住房面积总量的比例约为17%左右。

2、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引导

新建保障性主要布局在工贸园区、辛街组团和青阳片区。建议工贸园区和辛街组团保障房住房面积占住房总面积的比例为30%-35%。青阳片区保障房住房面积占住房总面积的比例控制在20%-25%之间。

第二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均按照区域级次区域级片区级邻里级街区级五级体系配套。

77 行政办用地

保留现状老城正阳路学府路行政办公用地,并新增区域级市民服务设施,形成市级行政中心;于青阳片区青阳路东侧新增次区域级行政设施。各片区结合现有街道办事处设置片区级办公设施。

78 文化设用地

重点丰富区域级文化设施类型,完善次区域级文化设施,传承和发扬保山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创新的作用。

区域级文化设施包括隆阳路三馆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北城艺术中心、永昌会堂;以及结合青华湖公共服务中心新建的区域级规划展示馆;结合工贸园公共服务次中心新建的科技文化中心。次区域级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规划老城片区分别配置一处档案馆和一处博物馆;青华湖片区配置一处图书馆,一处文化中心(含博物馆、档案馆);工贸园片区、板桥组团、青阳组团、辛街组团各配置一处文化中心,合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其他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展示馆等根据实际需求可合设、增设。完善片区级、街区级和邻里级文化设施配套,满足基层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青华湖片区结合永昌阁建设文化旅游区,并完善相应的文化设施,与旅游服务中心、酒店等功能统筹布局。



12-1 保山中心城区规划重要文化设施一览表

所在区域

名称

占地面

积(公顷)

所在位置

备注

域级

老城片区

三馆综合

文化中心

6.55

隆阳路正阳路东南

保留三馆

青少年活动中

2.09

上巷街太保南路东南

扩建原少年宫

北城艺术中心

3.91

宏光路红庙路东南

保留

永昌会堂

3.21

学府路正阳路西南

保留

青华湖片

规划展示馆

2.86

青华路升阳路西北

新建

永久规划馆

2.04

青华路象山路东北

新建

工贸园片

科技文化中心

8.88

南大湾路以东

新建

区域级

老城片区

老城档案馆

0.52

建设路兰城路东南

新建

老城博物馆

2.54

凤凰路以北振兴南路

古城路之间

新建

青华湖片

青华湖图书馆

0.73

顺龙路东拱北路以南

新建

青华湖文化中

2.46

顺龙路东海棠路以北

新建。合设博物

馆、档案馆

工贸园片

工贸园文化中

4.35

青阳路大湾路以东南

新建。合设图书

馆、档案馆、博物馆

板桥组团

板桥文化中心

0.67

青龙北街青龙街西

新建。合设图书

馆、档案馆、博物馆

青阳片区

青阳文化中心

7.3

保岫东路智源路西南

新建。合设图书

馆、档案馆、博物馆

辛街组团

辛街文化中心

1.46

中辛路物产路以东北

新建。合设图书

馆、档案馆、博物馆

79 教育科用地

以发展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加强对本地人才培育的投入力度。优化高等教育和研发设施,打造吸引外来人才的蓄水池。以人才、科技、创新支撑滇西新兴产业高地建设。

1、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

规划保留并搬迁老城区的保山学院,并依托青阳片区职教功能基础,集中布置保山高级技工学校和中医药专科学校等职业教育设施。

2、高中

按照《云南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配置高中,高中千人指标确定为27/千人,高中办学规模宜为30-36班,不超过60班。规划共17所高中,其中现状保留9所、新增8所。

12-2 保山中心城区规划高中一览表



14

规划保山七中(完

中)

7.1

龙泉路以南

新建

15

工贸园片区

规划保山九中(完

中)

8.69

永盛街以西

新建

16

规划保山十二中

6.27

南大湾路以

新建

17

规划保山十三中

5.28

邑北路以东

新建

3、中小学

中小学按照《云南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配置,初中千人指标确定为46/千人,规划共34所初中,其中现状保留10所、新增22所。小学千人指标确定为92/千人,服务半径为500米,规模宜为18-36班,不超过48班,根据居住社区分布和服务范围进行配置。

12-3 保山市中心城区规划初中一览表

序号

所在片区

名称

占地面

积(公顷)

所在位置

备注

1

老城片区

保山市田家炳中学(初

中部)

7.71

惠通路九龙路

现状

2

保山隆阳一中(初中

部)

4

仁寿门街以西

现状

3

汉营中学

4.96

振兴路凤凰路

搬迁新建

4

保山八中(完中)

1.26

隆阳路太保南路

现状

5

规划火车站中学(完

中)

1.57

远征路北老梗路

新建

6

规划城北中学(A

3

兰城路白塔路

新建

7

规划城北中学(B

1.62

海棠路振兴路

新建

8

规划城北中学(C

3.28

金山路九龙路

新建

9

规划永昌中学

2.54

建设路泰龙路

新建

10

青华湖片区

魏家中学

2.55

顺龙路以东

现状

11

规划青华湖中学(A

4.61

兰津路以南

新建

12

规划青华湖中学(B

2.73

宝盖路以东

新建

13

规划南湖学校(九年

制)

10.48

龙泉路以南

新建

14

规划保山七中(完中)

7.1

龙泉路以南

新建

15

规划保山五中(完中)

9.33

龙陵路拱北路

新建

16

青阳片区

保山一中(初中部)

10.06

龙泉路归汉路

现状

17

民族中学(初中部)

10.54

文津街博文路

现状

18

规划青阳中学

3.47

保岫东路以北

新建

19

板桥组团

板桥中学(初中部)

7.54

北津街以南

现状

20

规划板桥二中

2.22

板桥北路以南

新建



21

汉庄组

汉庄中心学校(初中

部)

10.44

开元路以南

现状

22

辛街组团

辛街中学(完中)

6.33

云瑞大道以南

现状

23

规划辛街二中

5.39

中辛路以东

新建

24

规划辛街三中

3.35

中辛路南辛路

新建

25

规划辛街四中

6.33

环辛路以南

新建

26

金鸡组团

金鸡中心学校

3.08

兰津路以北

现状

27

云瑞组团

规划云瑞中学

10.44

永昌大道以西

新建

28

工贸园片区

规划保山九中(完中)

7.03

永盛街以西

新建

29

规划工贸园一中

6.53

南大湾路以东

新建

30

规划工贸园二中

3.4

迎宾路

新建

31

规划工贸园第二中心学

校(九年制)

7.56

安山路以北

新建

32

规划工贸园五中

7.36

大湾路以东

新建

12-4 中心城区规划小学一览表



27

青华湖四小

4.15

龙泉路以南

规划

28

红花小学

2.86

青华路同丰路西北

现状

29

青华湖五小

2.71

龙泉路通湖路西北

规划

30

青华湖六小

2.38

宝盖路象山路东北

规划

31

青华湖七小

4.02

拱北路龙陵路

规划

32

青华湖八小

2.15

海棠路顺龙路东北

规划

33

青华湖九小

1.9

兰津路龙陵路东南

规划

34

青华湖十小

2.38

白塔路龙陵路东北

规划

35

青华湖十一小

2.33

宝盖路象山路东北

规划

36

规划南湖学校(九

贯)

10.48

芳菲路东北

规划

37

辛街组团

辛街一小

2.37

辛街组团西部

规划

38

辛街二小

1.81

南辛路中辛路

规划

39

辛街三小

2.98

南辛路以南

规划

40

辛街四小

2.77

辛街组团东部

规划

41

辛街五小

2

云瑞大道以南

规划

42

辛街六小

4.1

辛街组团西部

规划

43

辛街七小

3.23

辛街组团西南部

规划

44

工贸园组团

工贸园一小

3

汇仁路杨官路

规划

45

工贸园二小

4.89

开元路以南

规划

46

工贸园四小

2.87

南大湾路以东

规划

47

工贸园中心学校

2.71

工贸园区龙盛路以

西

规划

48

工贸园六小

3

德盛路以南

规划

49

工贸园第二中心学

校(九贯)

7.56

工贸园片区迎宾路

规划

50

工贸园第三中心学

3.34

工贸园片区安山路

以北

规划

51

工贸园五小

5.71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2

工贸园七小

2.26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3

工贸园九小

3.51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4

工贸园十小

2.21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5

工贸园十一小

3.74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6

工贸园十二小

6.39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7

工贸园十三小

2.56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8

工贸园十四小

3.71

工贸园片区

规划

59

青阳片区

第五小学分校

4.98

青阳片区博文路以

现状

60

第八小学

2.3

青阳片区正德路

现状

61

智源小学

1.98

青阳片区书林街

现状

62

青阳一小

1.66

青阳片区象山路以

规划

63

青阳二小

3.47

青阳片区象山路以

规划



64

青阳三小

1.24

腾冲路以东

规划

65

板桥组团

板桥小学

1.2

板桥组团北津街以南

现状

66

板桥二小

3.61

通光路以南

规划

67

金鸡组团

金鸡小学

1.58

金板连线以南

现状

68

金鸡二小

0.61

腾冲路以东

规划

69

汉庄组团

汉庄中心小学

3.9

开元路以南

现状

70

云瑞组团

云瑞一小

2.77

云瑞大道以西

规划

71

云瑞二小

3.61

云瑞大道以西

规划

80 体育用地

保留并完善区域级体育中心保山市奥体中心。规划新建青华湖体育中心和工贸园体育中心两处区域级体育中心。新建8处次区域级体育设施,分别为城北游泳馆、老城体育中心、城南体育中心、青华湖体育馆、工贸园南体育中心、青阳体育中心、云瑞体育中心、板桥体育中心。其他片区或组团相应布局片区级体育设施。各社区结合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配套体育设施和健身设施,提高日常体育健身活动水平。

12-5 中心城区规划区域级、次区域级体育中心一览表

等级

所在区域

名称

占地面积

公顷

所在位置

备注

区域级

老城片区

保山市奥体中心

13.01

正阳路惠通路东南

现状

工贸园片区

工贸园体育中心

11.58

大湾路大湾南路西南

新建

青华湖片区

青华湖体育中心

10.01

兰津路以南

新建

次区域级

老城片区

城北游泳馆

1.83

兰津路九龙路西

新建

老城体育中心

2.47

龙泉路太保北路东北

新建

城南体育中心

2.01

新桥路振兴南路东北

新建

青华湖片区

青华湖体育馆

5.25

龙泉路青华路西南

新建

工贸园片区

工贸园南体育中心

7.81

物通路东北侧

新建

青阳片区

青阳体育中心

3.19

保岫东路青阳路以东北

新建

云瑞组团

云瑞体育中心

4.76

近云瑞组团南端

新建

板桥组团

板桥体育中心

1.88

纬六路滨河路东北

新建

81 医疗卫用地

保留区域级综合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及青阳片区人民医院,新建8所综合医院。其中保山市人民医院,老城新建综合医院、青华湖新建综合医院B、青阳人民医院、工贸园新建综合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

保留专科医院保山市中医院、市第二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保山仁济医院、恩德医院、武警总队保山医院,扩建市人民医院分院。新建12所区域级专科医院。

在各居住社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服务社区居民。新建公共卫生中心,融卫生防疫站、药品检验所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所等机构为一体,提高应对大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12-6 中心城区规划区域级医院一览表



板桥组团

板桥专科医院

8.8

板桥北路以北板桥组

团北端

新建

金鸡组团

经济专科医院

1.22

金鸡组团西南端近腾

冲路

新建

工贸园片区

工贸园专科一院

4.53

大湾路北青阳路以东

新建

工贸园专科二院

4.34

物通路以北

新建

工贸园专科三院

2.89

工贸园片区东部产城

北路以西

新建

工贸园专科四院

3.77

近水眼路南端

新建

82 社会福设施

规划保留隆阳区中心敬老院;保留原保山市福利院,改建为保山市养老院;保留原城南养老院,改建为城南老年公寓;新建两处养老院,三处老年公寓,两处养护院,一处老年大学,一处儿童福利院。保留青阳残疾人康复中心作为次区域级社会福利设施;此外次区域级设施新建老城老年中心、老年公寓、养老院、管理救助站;板桥养老院;青华湖老年中心;工贸园老年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金鸡老年中心和救助管理站。各片区、邻里和街区根据实际情况需求配置老年活动设施。

12-7 保山中心城区规划社会福利设施一览表



青华湖

片区

青华湖老年中心

2.75

同丰路青华路西北

新建

工贸园片区

工贸园老年中心

2.96

近余家路西端北侧

新建

老年综合服务中心

3.48

近水眼路南端西侧

新建

板桥组

板桥养老院

0.49

画桥街经六路东南

新建

金鸡

金鸡老年中心

1.1

金鸡组团西北部

新建

金鸡救助管理站

1.01

金鸡组团西南部

新建

青阳片区

青阳老年中心

象山路南青阳路以东

与青阳老年大学合

残疾人康复中心

2.67

宝鼎路西近文津街南端

保留

83 文物古用地

文物古迹占地面积为16.46公顷,规划按照文物保护等相关法规进行严格保护。

84 宗教设用地

规划对中心城区宗教设施场所予以保留和环境更新。

第三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85 商业用地

根据服务人群和需求,结合城市中心和片区中心,形成商业中心、商业市场、社区商业等多种模式的商业服务体系。

商业中心规划:结合青华湖城市服务及文化旅游功能,布局面向区域服务的市级商业中心,完善酒店、购物、娱乐等职能。

整合提升正阳路和保岫路商业设施,包括超市、餐饮、休闲设施等,形成老城特色商业区。老城北部结合行政中心、文化设施形成城北商业中心;老城南部沿永昌路,结合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城南商业中心,其他各片区或组团结合中心建设片区级商业中心,配套完善服务本片区的商业设施。

商贸市场规划:规划形成五大市级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分别为:保山义乌国际商贸市场、下村商贸市场、汽配商贸市场、工贸园商贸市场、辛街商贸市场。各片区和组团结合商业中心布局若干专业市场。

社区商业规划:按社区3-5万人的人口为服务范围,配置餐饮、零售、家庭服务与维修等基础性服务功能。

86 商务用地

规划形成青华湖商务办公区、永昌路学府路商业办公区、火车站商务办公区、光华街商务办公区四大集中区域。在青华湖西岸布置商务办公、商务会展等设施,聚集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区域的保山中央商务中心。其他商务办公功能结合现状进行改造或新建。

87 娱乐康用地

规划引导形成七大娱乐休闲区域:老城南部商业娱乐休闲区、青华湖环湖娱乐休闲区、开元路东湖娱乐休闲区、青阳象山路娱乐休闲区、板桥风情街娱乐休闲区、金鸡娱乐休闲区、东山旅游度假区。

第四节、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

88 工业用地

保山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主要布局在汇仁路以南保山工贸园区,部分工业用地分布在小永组团、板桥组团,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规划期内,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和布局优化,实现工业达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保山工贸园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大数据、生物资源加工、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以保山工贸园为载体,在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完善工贸园的居住、商业、公共设施等配套服务,促进产城一体化建设,实现人居与产业协调发展。

89 物流仓用地

物流仓储功能是保山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规划形成四园两区的物流布局。

四处大型仓储物流园包括:保山工贸园综合保税物流园,作为加强对外开放,促进产品国际性流通的物品平台;工贸园区物流园,依托杭瑞高速出入口,作为服务于城市生活和工贸园区工业生产的物流园区;小永物流园,依托小永国际货运枢纽,作为服务于区域的货物储存和集散园区;辛街物流园,依托杭瑞高速和天猴高速,形成为工贸园区生产服务和城市生活服务的两大片区。

两处小型仓储物流区分别为:火车站仓储物流区及长途客运站仓储物流区。结合义乌国际商贸城和对外交通枢纽,建设服务于日常生活的物流区。

13 城市特要素规划

立足于建设田园之城的目标,充分整合田园、山水、文化、产业几大要素,通过坝区田园保护、村庄整治及田园风光的利用,突出城田相拥特色;通过山城关系引导,城市高度、天际线、空间视廊控制,突出显山露水特色;通过文化要素提炼、文化资源整合以及片区风貌引导,突出古今交融特色;通过产业要素布局和空间引导,突出开放创新特色。

第一节、田园景观特色要素

90 田园风刚性

1、田园风光保护控制范围

田园风光控制范围为:北至北庙水库;东至杭瑞高速、青阳片区和工贸园区;南至杭瑞高速、天猴高速;西至320国道、总面积约75.22平方公里(包含村庄建设用地。该范围内,严格控制村庄蔓延,保护生态底线和基本农田,突出重要景观轴线、廊道,美化聚落环境,打造特色村庄。

2、田园风光刚性控制

农田生态控制线主要为田园风光保护控制范围内除乡村建设用地以外的非建设用地边界,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农田生态控制线范围内,严禁侵占保护东河、青华海生态湿地水域的建设行为;基本农田控制线范围内,严禁侵占基本农田的建设行为;生态红线管控范围内,严禁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行为;一般农田范围内,限制破坏田园风光的农业生产性建设行为。

村庄建设边界主要为坝区内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边界,总面积约6.22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各类建设活动不得超出村庄建设边界;村庄建设边界内的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应满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要求;村庄建设边界内的新建建筑、构筑物应进行严格审核,控制其建筑体量和建筑风貌与,田园风光相协调。

91 田园风发展

1、人口和用地发展引导

通过村庄整治,逐步推动宅基地退出,引导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社区,规划期末,坝区村庄建设用地为6.22平方公里,农村人口5万人。加强城市新区的公共住房建设和就业供给,实现坝区农民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城镇化。

2、田园功能引导

以田园空间为载体,促进坝区农业现代化休闲化,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板桥组团周边的田园形成一处万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一处万亩特色农业观光园;金鸡组团周边的田园打造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农业观光区和生态农业;汉庄组团周边的田园发展都市农业、规模化农业为主;辛街组团周边依托特色乡村聚落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塑造集生产、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田园风光。

第二节、山水景观特色要素

92 山水景特色

整合既有的自然山水资源,通过规划设计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确定中心城区的山水景观特色定位为:山水田园名城,滇西休闲绿都。

93 山水景重点控制区引导

将山体分体分为环坝区山体和坝区外山体。环坝区山体包括北庙山、太保山、宝鼎山、大山头、东山,以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充分挖掘山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价值,承担郊野公园的游赏观光功能,形成与城市型公园互补的生态游憩公园。坝区外山体包括东山西山两大山脉,主要发挥坝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育功能,重点保护大小海坝子、北庙水库、龙王塘三个水源保护区,毛公山山脊线及东西山制高点。

划定环坝区山体的山体本底线、山体保护线、山脊线。山体本体线内禁止建设除确需设立的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必要的山体景观游赏设施及确需设施的军事保密等特殊用途设施以外的其他项目。山体景观游赏设施的建设强度应在专项规划中予以确定。山体保护线单位内禁止建设除山体本体线规定可以建设的项目、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道路设施及公园绿地以外的其他项目。重点保护环坝区的山脊线,整体新建建筑不得超过山脊线高度的三分之二,控制太保山-青华湖-东山的景观廊道,控制太保山、东山、北庙山、大山头眺望点,确保新建建筑不对视线通廊形成遮挡。

对青华湖湿地公园及其他重要水系进行三线一路控制引导,划定水域保护线、绿化控制线、滨水建设控制线,水域保护线、绿化控制线分别按照蓝线绿线要求进行控制。通过下位规划或特色要素专项规划在绿化控制线以外落实滨水建设控制线,对滨水建筑性质、建筑高度、风貌形式、公共空间等进行引导控制。滨水控制线内的建筑高度应有起伏变化,建筑布局形式应保证城市与滨水空间的视线通廊。滨水公共道路主要以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为主,道路宽度控制为12-30m

第三节、人文特色要素

94 文化特要素

在相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对文化要素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在建设控制地带或风貌协调区外围以外,划定品质提升区进行整体设计控制,包括保山老城品质提升区、汉庄城址品质提升、哀牢寺-顺龙寺-大渔村玉皇阁品质提升区、青龙街品质提升区、金鸡-育德品质提升区、龙王塘石刻品质提升区。具体范围在下位规划或专项规划中予以落实,对建筑高度、建设强度、建筑风貌、开放空间、景观视廊等进行协调控制,并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实现有机融合。

95 总体城设计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两山一坝贝含珠,双城两带拥田园的城市空间格局。

两山:东山和西山。打造东山森林公园、太保山森林公园、北庙山森林公园、宝鼎山森林公园、大山头森林公园,保护山脊线,确立眺望点,打通观山通廊。

一坝:保山坝子。对坝子城乡建设进行整治,城镇村组团聚落式布局,保护田园风光。

贝含珠:青华湖公园及湿地。聚水成湖,文绿融合,成为整个保山坝子的明珠。

双城:北部生活休闲城,南部产业创新城。构筑形成由城市片区、城市组团、田园风光、村庄聚落共同形成的复合城区。

两带:保山中心城区功能景观拓展带、东河功能景观拓展带。

拥田园打造南北纵贯坝子的田园风光带,形成城在田间,田在城里的田园城市形象。

96 城市风控制

老城北部现代都市风貌区:大保快速路以西、升阳路以北,西邻太保山。突出火车站商贸门户枢纽、学府路-正阳路政务文化中心,建筑风格应以现代大气的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公共建筑可兼有一定地域人文特色。

老城中部历史人文风貌区:大保快速路以西、升阳路以南、龙泉路以北。以传统商业服务、旅游接待、生活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筑风格应以传统风格、古建风格为主。

老城南部文化宜居风貌区:老城区南侧,范围北起龙泉路,东至太保快速。展现汉代三国文化、保山现代宜居气质,建筑风格为现代人文建筑风格。

青华湖活力人文风貌区:保山市中心城区东侧,西起大保快速路,东至昌宁路,北起兰津路,南至城南防城河。以青华湖整体空间景观效果为核心,展现时代与传统共融的新永昌文化风貌区,着重控制建筑风貌、湖泊景观、特色街区和标志性建筑,整个片区建筑以高层和小高层为主,环湖布局多层和低层,注重景观渗透。

青阳科教人文风貌区:中心城区东部、东山脚下,范围西起青华湖湿地公园,东至东绕城高速,南至升庵路,北至象山路。重点控制建筑风貌、建筑高度、特色风貌区域,尊重现有地形地貌。建筑风格以现代科教建筑风格为主,应适当引入传统建筑符号。

工贸园区现代产业风貌区:中心城区东南部,范围北起汇仁路,南至天猴高速公路。应突出现代、产业、科创的特色和特征。以现代产业建筑风格为主。

生态人文风貌区:板桥、小永、金鸡、汉庄、辛街组团。强调历史性、人文性、时代性、生态性,营造风光秀美,文化浓郁的生态人文风貌区。应以带有传统建筑、古建风格符号的现代建筑为主

第四节、产业特色要素

97 产业空发展

1、旅游业

持续推进城市生态化,以规划保留的田园风光为载体,开发田园(农业公园,促进旅游观光消费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保山中心城区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咨询、酒店餐饮、娱乐休闲等产业配套水平,大力推介保山特色农产品、特色餐饮及玉石等旅游产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高品质旅居体验。

2、工业及物流业

中心城区的工业及物流业主要布局在保山工贸园区、板桥和小永组团。板桥工业主要为农特产品加工、小永物流园主要为服务全市、以公铁联运为运输方式的高效综合性物流园,是保山产品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保山工贸园区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为科研创智中心,主要集聚科研创新平台,企业孵化功能。一带:为工贸园沿东河公共服务带,串联科研创智中心、沿河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及保税物流园区。四大片区分别为都市产业园、工业组团综合产业园及拓展园、保税加工园。其中都市产业园和工业组团接近水源地,以技术型、无污染型产业为主,前者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大数据、商贸物流产业;后者主要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综合产业园及拓展园主要发展物流业、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生物资源加工、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保税加工园主要以保税物流区为依托,对接南亚东南亚市场,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

98 产业设支撑

完善坝区旅游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保山铁路客运站建设及保山机场的扩容增航,加强对外交通设施与城市道路的高效联系,大力推进坝区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在主要景区间开通旅游公交专线或结合城市绿道建设观光体验线路。结合保山客运站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宣传、旅游咨询、特色商品销售与展示系统。

完善全市的物流交通体系。构建专门的城市货运交通专线,实现与城市交通、旅游交通的分离。

完善保山工贸园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加强产城融合,配套相应比例的居住用地,完善教育、医疗、行政、商业、科研等设施及绿化系统,促进三生空间高效融合,提升园区独立运行的能力。

14 城市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99 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环坝区的山水资源,完善坝区生态网络和城市绿化系统,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连山通水的绿化体系,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期末,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2872.90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8.00%。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612.40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6.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33平方米。

100条、公园绿地

规划形成区域级综合公园-次区域级综合公园-片区级综合公园-邻里公园-街头绿地五级公园绿地体系。

规划区域级综合公园共7处,分别为青华湖公园、太保山公园、东山公园、东山珍稀植物园、安山公园、创智公园、玉湖公园。规划次区域级公园9处,为服务各片区(组团的公园绿地,包括板桥湿地公园、城北绿带公园、人民公园、汉庄古城公园、兰湖公园、青阳中央公园、环辛公园、朝阳公园、迎宾公园。

规划在每个居住区中心布局片区级综合公园,占地面积5-10公顷,服务半径为1000米左右。

规划在每个社区中心结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邻里公园。在重要的公共场所,道路交叉口,标志性景观、重要建筑等处设置街头绿地,每处面积不小于1公顷,服务半径为300-500米。

101条、防护绿地

1交通防护绿地

铁路线每侧规划预留2050米绿化带;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市区外环路每侧预留2030米绿化带;大保快速路东侧绿化带控制为50米,西侧控制为50米,中心城区以外按100米控制;腾冲路每侧绿化带控制在20-50米。城市主干路两侧绿化带控制在30~50米,次干路两侧绿化带控制在15米以上,支路两侧根据街区尺度和实际需要控制绿化带宽度。

2公用设施防护绿地

规划要求变电站周围的防护绿地宽度为15米,110千伏的防护绿地宽度为20米,220千伏的防护绿地宽度为40米,220KV以上等级按《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控制。

穿越保山中心城区的中缅油气管线周边控制318米,在该范围内禁止布局学校、医院、幼儿园、商业区、监狱、广场等设施,在管线周边200米范围内避免规划布局住宅小区。

3水系防护绿地

必须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东河两侧绿地控制在50~100米,中心城区以外100米控制;主城区内结合原有河道形成6条东西向水系,滨河控制绿带宽度不小于10米。

102条、城市广场

广场规划主要结合大型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中心、居住社区和交通枢纽区域布局。布局应综合考虑疏散避灾的要求。

15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以开放创新、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为发展导向,建立支撑产业发展及山水文城特色的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突出产城统筹,强化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交通相结合的多元公共交通方式组织,提升公交出行率。结合公园田园、文化节点建设城市绿道,优化步行环境,建设滇西田园慢城。

第一节、城市道路系统

103条、布局思路

1、强化产城统筹

在完善产业园区自身配套的同时,构建产业园区与青阳片区、青华湖片区和老城片区之间的快速路环线,突出产城统筹,强化城市功能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同时加强工贸园区与货运枢纽站的快速交通联系,促进工业产品的高效流通。

2、强化枢纽的快速集散作用

沿快速路环布局客货运站,完善高速、铁路客运站与快速路之间的快速连接线,实现客货流的快速集散,提高枢纽的交通运行效率。

3、强化组团的有机功能组织

顺应城市用地的组团结构布局,实现组团内部道路网络自成体系,组团之间高效联系,促进组团之间功能有机分工与协作。

104条、路网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快速路网结构和十五横十纵的主干路网结构。

三横三纵包括:三横:保岫中路、开元路、云瑞大道;三纵:大保快速路、腾冲-迎宾路、南大湾路。

十五横十纵包括:十五横:板桥北路、兰津路、拱北路、海棠路、学府路、象山路、龙泉路、汇仁路、环辛路、物产路、龙盛路、尖山路、安山路、南村路、余家路。

十纵:大保北路-太保南路、正阳路、永昌路、龙陵路、青华路、昌宁路、青阳路、水眼路、产城北路、产园东路。

105条、道路等级控制

1、快速路

快速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5-72米之间,机动车设计时速为60-80公里/小时。车道一般为4-8条。

2、主干路

主干路红线宽度控制在36-72米之间,机动车设计时速为50-60公里/小时,车道一般为双向6条。

3、次干路

次干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5-40米之间;机动车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车道一般为4-6条。

4支路

支路红线的宽度按16~24米控制,老城片区支路密度较高,可结合旧城改造,实行单行道匹配控制。

第二节、城市公共交通

106条、规划目标

近期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50%,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远期实现公交站点以300米为半径覆盖中心城区达80%以上;中心城区公交线路网密度应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

107条、公交系统

保山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分为轻轨线、快速公交线(BRT、常规公交线。轻轨线:规划远期中心城区轻轨线共六条,分别为:T1线,板桥-辛街;T2线,保山客运站-工贸园-辛街;T3线,太保公园-青阳行政中心;T4线,兰津路-客运总站;T5线,沙丙路腾冲路-东山森林公园。T6线:沿物产路、产城大道、迎宾路形成环线,服务工贸园。

快速公交线:规划近期形成四条快速公交干线,包括干线1号线、干线4号线、干线6号线、干线7号线。远期新增七条线。包括干线2号线、干线3号线、干线5号线、干线8号线、干线9号线、干线10号线、干线11号线。

常规公交线:在各个组团内部以及联系密切的相邻组团内设置普通公交线网,形成的高效公交网络。普通公交线网密度应达到2.5-3.5公里/平方公里,线路长度一般宜小于9公里,站距为0.3-0.5公里。

108条、公交站点

1、公交枢纽站

近期规划设置5个公交枢纽站,分别为公交南部枢纽站、工贸园公交枢纽站、公交中部枢纽站、东部公交枢纽站、公交北部枢纽站。远期新增小永公交枢纽站、辛街公交枢纽站。

2、公交首末站

规划在金鸡、板桥、云瑞、辛街等组团规划公交首末站。根据相关规范,35万人口规模的居住区应设置公共汽、电车首站或末站,首末站的规划用地面积宜按每辆标准车用地100120平方米计算,规划公交首末站原则上每处用地不宜低于3000平方米。

3、普通公交站

结合快速公交及普通公交网络的建设,规划13个普通公交站作为各个片区的重要连接点。根据相关规范,公交站点设置应满足同向换乘距离不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大于100米的要求。设站时车辆前进方向迎面应错开30米。重要交通集散地主要出入口50米范围内设公共交通车站。

第三节、慢行交通与静态交通

109条、慢行交通

在城市重要区段,划定慢行系统优先区域,与城市景观、休闲旅游以及商业设施紧密结合,形成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环境。

保山中心城区慢行区域可分为3类:以城市公共中心、片区或组团中心为依托的公共慢行街区;与城市绿地与水系紧密结合的绿色慢行廊道;以三个万亩为依托的休闲慢行区域。在慢行区域内给慢行交通充分的优先权,引导居民采用慢行及慢行接驳公交的出行方式。

110条、静态交通

至规划期末,规划社会停车场用地43.7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27%,人均停车场用地为0.27平方米。其中机动车停车场占比85%左右,自行车停车场约为15%左右。

规划各片区或组团中心的停车位数不少于全部公共停车位数量的50%-70%;城市对外道路出入口地区为5%-10%,其他地区为25-40%;各片区或组团中心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一般地区不大于300米。

16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11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积极申报仁寿门历史文化街区及新市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仁寿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4.4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3.41公顷;新市场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1.16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9公顷。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城市紫线,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应符合《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相关要求。

112条、老城风貌格局保护

1、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以易罗池为中心,面积约28.36公顷。核心保护区内所有建筑建设高度不高于9米,建筑自身与周围环境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护。

2、建筑控制区

建筑控制区为永昌古城的主要区域,其中一级控制区北起仁寿门、南至龙泉路、东至仁寿门街、西至太保山,面积约25.43公顷,建筑高度不大于9米;二级控制区北起保岫西路南至龙泉路、东至太保路、西至仁寿门街,面积约11.21公顷,建筑高度不大于14米;三级控制区北起玉泉路、南至保岫西路、东至太保路、西至仁寿门,面积约14.47公顷,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区内应保持原有空间格局、街巷河道网络等历史景观特征。严格控制新建、改建建筑的性质、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应体现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

3、风貌协调区

包含建设控制区以东范围,北至玉泉路、南至龙泉路、东至九龙路、西至太保路,面积约138.13公顷。该区内新建、改建建筑性质、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应与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相协调,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

113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保护中心城区汉庄古城遗址、太保山玉皇阁、茶马古道永昌道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光尊寺、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杨振鸿墓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腾阳会馆等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状元楼6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并纳入城市紫线范围进行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相关要求。

中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详见附表九中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14条、历史建筑保护

严格保护中心城区已列入保护名录的153栋优秀历史建筑,此外建议将中心城区外围金鸡电影院、文昌宫(金鸡小学;青龙街万家大院、万家祠堂、魁阁、马家大院、龙王庙等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按照地方保护要求和相关条例划定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范围,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在建设控制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应该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并须取得有关部门批准。

17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积极应对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能源、水利、信息、环卫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适度超前,预留弹性。重点关注坝区的供水平衡问题。保障生产生活活动安全有序运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供水工程

115条、水源选择

中心城区近期需水量为20万吨/日,远期需水量为64万吨/日。

中心城区水源为北庙水库、龙王塘水源地、龙泉门水源地、老虎洞泉水、大小海坝水库、鱼洞寺水库、白胡子水源地。

116条、水厂

规划中心城区保留一水厂、二水厂,扩建三水厂;在青片区新建四水厂,规模为15万吨/日,占地面积为7.37公顷;在城南新建五水厂,规模为15万吨/日,占地面积为10.38公顷;在工贸园区新建工业水厂,规模为20万吨/日,占地面积为6.67公顷;在北庙山水库以南新建正源水厂,规模为10万吨/日,占地面积1.3公顷,水源为老虎洞泉水。

117条、给水管网

给水管网主要采用环网,对现状支状管网进行改造。再生水水厂进行单独的中水输配系统、管网布置,采用支状管网。逐步形成主次管网合理布局的环支结合的管网系统。

118条、再生水

中心城区所有污水厂都应进行再生水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水技术,主要用于工业和城市市政。在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增设再生水供水设施,规模为4万吨/日,水源来自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尾水。

第二节、排水工程

119条、排水体制

旧城区排水系统逐步改造为截留式合流制。新城区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

120条、雨水排水工程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应排蓄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充分利用山体植被、湿地、水体、绿地,改善城市下垫面,增加雨水下渗,同时增加透水材料在道路、广场中的利用,减少城市不透水区域。

雨水排放以分散就近排放为原则,雨水管网系统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就近排入城南防洪河、城北防洪河、东河等城区水体,雨水管渠布置满足重力流要求。

121条、污水排水工程

保山中心城区近期排污量为13.54万吨/日,远期排污量为43.32万吨/日。近期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再生水回用率达15%;远期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再生水回用率达25%

规划保留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4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4.61公顷;规划保留并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3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1.41公顷;新建第三污水厂,处理规模14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9.24公顷;新建工贸园区污水处理厂,规模28万吨/日,占地面积17.5公顷。

规划各污水处理厂均采用二级处理,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东河。

污水管网采用分片区支状管网,近远期结合布置,近期注重和现状截污干管的结合,进行分流改造,管道尽量沿规划道路敷设,以利施工维护。

第三节、供电工程

122条、用电负荷

中心城区近期最大用电负荷约为318MW;远期用电最大负荷约为1455MW

123条、城市电源

规划以500kV永昌变与500kV大理变之间的区域220kV链式电网为主要电源。以丙麻水电站、长山光伏电站接入的110kV电网为补充电源。

124条、供电设施

220kV变电站:保留保山变120+150MVA,扩建王家山变为220kV变电站,新建大寨变3×240MVA、兰城变3×240MVA及夏家变3×180MVA110kV变电站:保留青阳变、下村变、杏花变、长岭岗变、辛街变5座变电站;新建沙坝变、板桥变、金鸡变、河图变、小屯变、沙河变、工贸园变、栗树园变、霍家变、小堡子变、青华变、象山变、阳光变、马槽塘变、老背沟变、中岭岗变、云瑞变、横巷变、防城变19座变电站。新建110kV变电站占地控制为0.5公顷,建议采用GIS户内变电型式。

35kV变电站:保留现状35kV变电站。

10kV中压网络规划:中心城区内规划设10kV开闭所,每处面积约90~160

平方米,结合建筑物或单独设立。

各等级高压架空线路,采用大容量、紧凑型、同塔回路的输电线路。220kV架空线走廊宽度按30-40米控制,110kV按架空线走廊度按15-25米控制。

第四节、通信工程

125条、邮政设施

结合新建电信局所设置邮政支局,合建成综合邮电局;规划另外新增13邮政支局,每座占地0.2公顷;新增67座邮政所,完善中心城区邮政服务网络。

126条、电信设施

对现状长途电信交换局交换机进行扩建,交换机容量为15万门,占地1.36公顷;新建7座二类电信局,每座交换容量为8万门,每座占地控制0.8公顷。扩建现状固话交换机容量规模,预留机房用地,机房面积在50~100平方米。规划以宏基站构成中心城区移动通信骨干网络,按1000~2000用户/个标准设置通信基站。

127条、广播电视

规划至2035年,保山中心城区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率为100%,有线电视总端口数为91万端口。推进有线电视前端建设,新增2处有线电视网络总前端,每处按照1公顷用地面积设置。完善HFC网络架构及IP数据交换系统。

第五节、燃气工程

128条、燃气气源

保山中心城区近期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远期普遍推广使用天然气,气源来自中缅油气管线。

近期管道气化率为60%,远期管道气化率为90%

129条、气源设施

规划保留现状岱官路门站、下河路门站;并扩建下河路门站,占地面积为3.09公顷。新建工贸园区天然气门站,日供气量5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3.28顷;规划在青阳片区南部新建1座工业园区储配站,占地约4.12公顷。各天然气门站、储配站接天然气高压支管自保山分输站。

130条、燃气管网

燃气输配系统采用中压一级系统,中压管道压力0.4MPa,中压干管布置成环状。

第六节、环卫工程

131条、生活垃圾量

中心城区近期生活垃圾产量为500/日,远期生活垃圾产量为1920/日。

132条、环卫设施布局

保山中心城区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1200/日;新建官坡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1000/日;新建医疗垃圾处理场。

增设1座环境卫生管理站,管理站用地面积1000-2000平方米;保留现状垃圾转运站,新建20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每座转运规模为150/日,每座占地2000平方米。在新建、扩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设置垃圾收集站。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结合用地布局设置公共厕所。

第七节、综合管廊

133条、综合管廊系统规划

中心城区构建干线支线缆线沟三级系统。

干线管廊主要布局沿永昌路、拱北路、昌宁路、开元路、青阳路、保岫东路、汇仁路、腾冲路、迎宾路、产城北路布局。

支线管廊沿兰津路、大保路、正阳路、海棠路、五里亭路、象山路、龙泉路、梨花路、汇仁路、腾冲路、物产路、安山路、南村路、青阳路(园区段)等布局。结合干支管布局,沿次干路或支路敷设缆线沟。

18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134条、综合防灾体系

以正阳路学府路保山市人民政府为平台,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中心;依托保岫东路腾冲路隆阳区人民政府,建立备用防灾指挥中心。依托保山第一人民医院等,建立防灾医疗救护中心,构建中心城区灾害指挥、救助和救护体系。

135条、防洪工程规划

干流东河城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支流城区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规划重要水工设施的设防标准不得小于城市设防标准。

对北庙山水库、彭海水库、三坝水库、石花洞水库、七一水库、青山水库、大坝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中心城区主要的防洪河道实施堤防整治以达到标准要求。

136条、排涝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采取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及时排除的排涝标准,采取河道开挖、取直、拓宽、清淤和护坡等工程措施,对坝区内易畴河、城南、北防洪河、西大沟等河道进行整治。

137条、抗震工程规划

保山中心城区按基本烈度8度设防,重要公共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应按照规范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等级。

结合绿地、广场、体育场地,根据防灾疏散要求和服务范围,在中心城区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其中紧急避难场所用地不宜小于1000平方米,服务半径宜500米,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固定应急避难场所用地不宜小于10000平方米,服务半径宜为2000-3000米,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中心应急避难场所须满足抢险救灾部队营地、直升飞机场、医疗抢救中心和重伤员转运中心等的需要,场地一般应达到5万平方米左右。

以对外交通性主干路为主要救灾干道,保证有效宽度不小于15米;以城市主干路为主要疏散干道,保证有效宽度不小于7米;城市次干路作为疏散次干路,保证有效宽度不小于4米。

138条、消防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保留现状武警保山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和武警隆阳区消防大队站点。规划新增18座一级普通消防站。

一级普通消防站责任区面积不大于7平方公里,接报警后消防车能在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

139条、人防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是人防工程建设重点,按战时留城40%计,规划期末城市人防工程总面积须达到64万平方米。

凡新建高层建筑必须修建防空地下室,新建多层建筑及旧城区改造建筑必须严格按规定面积指标修建防空地下室。

人口稠密区结合城市基本功能修建地下商业街、公共活动场所。重大交通设施修建地下物资库和地下通道。

19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0条、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近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际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可吸入颗粒物各年度年均值控制在标准限值以内,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五年内至少下降5.7%

中期,可吸入颗粒物各年度年均值继续控制在标准限值以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远期,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141条、声环境保护规划

近期,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声级值小于57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值小于63分贝。

中期,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声级值小于55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值小于60分贝。

远期,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声级值小于52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值小于55分贝。

142条、水环境保护规划

北庙山水库、大小海坝子水库一级保护区,规划水质管理目标为II类。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东河(勐波罗河)、北庙山水库、大小海坝子水库二级保护区规划水质管理目标为III类。达标率9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

143条、固体废物处理规划

至规划期末,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置率达100%;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由具有资质单位集中处理,实现零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近期,城市生活垃圾由海螺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远期,结合海螺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官坡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0 城市旧城更新和新区建设

144条、旧城更新策略

1、功能疏解,提升空间品质,强化中心能级

疏解老城区的行政办公功能、教育功能至青阳片区形成新的行政教育中心。搬迁老城零星工业企业及物流企业至保山工贸园区。清理改造老城的棚户区,适当疏解人口,提升空间品质,强化老城区片区级中心建设。

2、梳理老城路网,构建公交为主的交通体系

以功能疏解为契机,打通理顺老城区的路网结构。完善公交线路、步行绿道建设,通过交通管制,倡导以常规公交和有轨电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缓解老城交通压力。

3、整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结合棚户区改造、拆违拆旧等项目,重点落实防灾、排水等基础设施和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基本安全,提升空间品质。

4、分片区推进更新

综合整治区:即老城核心片。重点通过危旧房拆除或改建,增补街头绿地和小广场,完善开放空间和步行体系。重点加强小学、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整体环境和文化氛围。老城中心引进高端商业服务业态,提升老服务品质。

重点更新区:包括老城升阳路以北、龙泉路以南的集中建设区域。在现有的路网框架下,进行全面的功能调整和新建。以城中村整治为契机,为老城核心片区补足缺失的公共服务用地。重点配套中小学、商贸市场、商务办公等功能。

145条、新区建设策略

1、与旧城更新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结合老城功能疏解导向和新区发展目标,确定青华湖片区作为面向区域服务,集商业、商务、文化、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中心,承接老城区部分商业功能的转移,形成市级商业中心。青阳片区接受老城区向外疏散的行政、教育功能,形成行政文化中心。

2、以重大项目为带动,集中连片开发

以重大项目为带动,合理引导土地出让时序。青华湖片区尽快启动环青华湖商业商务功能开发,形成活力中心,进而推动周边地块以青华湖为中心整体推进居住功能开发。青阳片区进一步完善行政文化功能和商业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居住地块的开发。

3、多种功能统筹推进,同步建设

在商业商务、居住、行政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功能配套。避免出现空城及向老城方向的潮汐式交通。形成内部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新城区。

21 城市建设控制

第一节、土地开放强度引导

146条、土地开发强度分区与控制

规划将城区用地划分五类管制区,结合不同的用地性质确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强度。

(1) 规划管制一区:区域范围为老城区临山部分,保山工贸园区启动区靠近山体区域,以及单独布置的公用设施用地。

(2) 规划管制二区:区域范围主要为老城已建区域,山地组团和新城区的区域,主要以生活居住为主。包括云瑞组团、青阳组团、青华湖组团、老城组团的北侧、金鸡组团、小永组团、云瑞组团和汉庄组团。工贸园工业用地控制为管制二区。

(3) 规划管制三区:区域范围为老城区玉泉路北侧和人民路南侧,以及外围建设组团的核心区,如青阳组团、板桥组团和云瑞组团。

规划管制四区:区域范围主要为保山火车客运站区域、大保快速路沿保岫路两侧区域、正阳路靠近大沙路区域、青阳片区中心、工贸园片区中心。

(4) 规划管制五区:区域范围主要为中心城区核心设施聚集区,包括正阳路和保岫路区域、青华湖西侧区域、老城区市民服务中心区域。

21-1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一览表

分区名称

分类

容积率

一区

建设控制地带

1.0

环境协调区

1.5

二区

多层居住

1.2-1.5

高层居住

1.8-2.4

工业用地

0.45-3.0

仓储用地

1.2

科研用地

1.8

市场用地

1.0

其他服务用地

1.5

三区

多层居住

1.3-1.8

行政办公用地

1.0-1.5

商业金融用地

1.2-1.8

文教体卫用地

1.0-1.5

四区

多层居住

1.5-2.0

高层居住

2.0-4.0

行政办公用地

1.4-1.9

商业金融用地

2.1-3.0

文教体卫用地

1.5-1.8

五区

高层居住

2.5-4.0

行政办公用地

2.5-3.5

商业金融用地

2.5-6.0

文教体卫用地

2.5-3.5

第二节、五线规划管控

147条、绿线

1、绿线控制范围

绿线包括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2、绿线控制要求

绿线范围内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绿线的,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专题报告,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作出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要求,由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严格控制,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应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达不到标准的,由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148条、蓝线

1、蓝线控制范围

蓝线指河流、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河流的蓝线范围为堤防工程边线外20米。

2、蓝线控制要求

在蓝线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违反蓝线的建设行为;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等污染城市水体的行为;填埋、占用城市水体的行为;挖取沙石、土方等破坏地形地貌的行为;其他对蓝线构成破坏性影响的行为。

纳入蓝线划定的各类用地、建(构筑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控制范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做好规划控制工作。对现有不符合蓝线所确定性质的用地,应当限期整改,对不符合蓝线的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拆除迁出。

擅自在蓝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由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行处罚。

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蓝线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作出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实施。

149条、黄线

1、黄线控制范围

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城市供水、排水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城市燃气供应设施、城市供电设施、城市通信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城市防洪设施、城市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

2、黄线控制要求

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并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迁移、拆除城市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

手续。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150条、紫线

1、紫线控制范围

紫线范围主要包括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含新市场历史文化街区和仁寿门历史文化街区)、汉庄古城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列入名录的历史建筑划定的保护范围界线。

2、紫线控制要求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先由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保护规划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后核发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对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修缮和维修以及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151条、红线

将规划确定的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城市道路用地边界划入道路红线。

在道路红线内,经批准可以建设城市道路及其绿化、交通、照明、排水、地下管廊(管线)和地上杆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上述建设工程开工前,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告建设内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设定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具体的退让距离,应当根据建筑性质、体量、高度、朝向和进出建筑(院落)的人流量、车流量,以及建筑所在道路的功能、宽度等因素确定,同时还应当满足建筑本身配套管线及其设施布置的要求。道路红线内地上、地下空间不得擅自占用。

22 分期建设引导

为保障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和远景分阶段开发实施。近期重点对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大建设安排,中期远期逐步引导完善四片区六组团的城市骨架。并提出远景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

第一节、近期建设引导

152条、近期建设规模

2020年,保山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6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

近期各项建设用地规模详见附表八中心城区近期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2020

153条、近期建设重点

1、主城区各片区建设重点

青华湖片区:围绕青华湖构建青华湖片区生态景观核心与公共活力中心,集聚商务办公、公共服务、休闲服务、文化旅游、高端居住等核心功能,初步形成功能齐备、形象突出的城市新区,建设具有服务区域的城市中心。重点实施片区内拆迁安置工程,积极推进大保快速路沿线棚户区改造工作。

青阳片区:进一步完善青阳片区的功能布局,推动市级科教职能、医疗服务及生活服务职能向青阳片区集聚,建成城市东部新城区。

工贸园区:同步推进工贸园区启动区和工贸园区南区的建设,全力建设园中园,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居住配套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老城片区:积极推进老城片区功能疏解,加强改造更新,提升老城片区的空间与环境品质,打造体现滇西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特色片区。依托保山火车站,拓展商贸物流功能,打造以交通门户、商贸物流、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主的传统老城区。

2、外围组团建设重点

重点建设板桥组团、小永组团;小永组团初步建成小永物流园区。板桥组团在现状的基础上,对工业用地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及教育、文化设施,加强居住配套,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独立组团。加快完善辛街组团的居住和服务功能,促进其对工贸园区产业职能的支撑作用。

154条、近期重大项目

1、住宅建设

近期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改造以棚户区或城中村为主的三类居住用地。进一步加强旧城改造,改善城市面貌。保障性住房占住房总量的比例不小于20%,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分布以青阳片区、工贸园区为主。

2、产业项目

重点推进工贸园区产业项目、商贸市场项目以及烟草产业项目的开展。近期工贸园区加强对木材加工、轻纺等产业的建设投入,并重点推进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建设。此外,建设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推进仓储物流园区和旅游设施建设。

3、公共服务设施

重点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随着城乡向东拓展,有序推进小学、中学、高中、专科学校的迁建或新建工作,扩大教育设施的容纳能力。完成原人民医院迁建,建设中医院、疾控中心等一批新增医疗设施项目。强化中心城区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教育水平,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4、基础设施

近期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逐步提高再生水利用规模。加快推进青华湖片区、青阳片区排水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天然气供气系统,近期气化率达到60%。交通方面,重点加强公路、客运站的建设,推进保山机场的改扩建工作,完善机场与对外交通及城市路网的对接,提升机场的集散能力和区域服务能力。

第二节、中期建设引导

155条、中期建设规模

2025年,保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3平方米以内。

156条、中期建设重点

1、做强工贸园区

(1) 完善工贸园启动区的物流用地布局,优化昌宁路沿线的配套设施建设。

(2) 合理安排招商项目,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完善都市产业园和综合产业园园中园的布局。

(3) 完善大湾路南大湾路的服务配套,落实商业、文化、医疗、教育等功能,初步建成工贸园产业服务中心。

(4) 启动建设工贸园综合保税物流园区建设。

2、做优主城区

(1) 完善青华湖南北片区的功能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青华湖城市综合中心建设完善。

(2) 加快推进老城片区城市更新,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加强棚户区改造力度。

(3) 以青阳片区行政教育中心为核心,继续推进外围的居住、商业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基本完善青阳片区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

3、做特外围组团

(1) 优化板桥组团的生态环境品质,顺应人口集聚,加强居住及配套建设。保护板桥老镇区的传统空间格局,完善组团整体风貌建设。

(2) 引导金鸡组团进一步向南拓展。

(3) 完善辛街组团的路网结构和总体框架。依托工贸园区的发展,促进东部的物流用地的建设;引导居住及配套跨越物产路向南拓展;北部推进云瑞大道以北商贸市场的建设。

第三节、远景发展设想

157条、远景发展方向

综合考虑坝区村庄建设密度、田园风光带的底线控制以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远景引导城市跳出中心城区向蒲缥发展。

158条、远景发展指引

远景在保护坝区生态基底的基础上,以存量更新为主,适当进行增量扩张,即建设重点为主城区的优化提升及工贸园区的拓展与更新。

老城、青阳、青华湖片区进一步强化中心功能,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现代化高品质的保山城市核心功能区。

工贸园园区优化完善配套功能,以高新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布局结构优化。科技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创园区的用地空间进一步拓展,并逐步推动工贸园启动区进行存量用地转型。

南部组团依托机场,组团功能不断发育成熟;北部组团在远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局部更新。并依托蒲缥的交通优势,跳出坝区用地范围形成蒲缥综合组团,包含工业、物流和生活服务等功能。

23 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规划、国土、环保、林业各部门的沟通协作,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建立多规合一体系,落实一张图管理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

159条、建立多规合一体系

1、市域空间协同管理

建立全域一张图管理机制,以城乡规划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以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生态建设规划提出的生态护底线为重要控制对象,综合协调各部门规划重点内容,逐步实现多规空间协调、空间管理相协同,实现全市用地一张图管理。

2、信息平台架构

保山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由支撑层、数据中心、应用层和数据标准规范、运行维护制度组成。在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环保局等部门互通的网络环境下,部署信息平台,并整合各单位发布的数据资源,建立包括成果输出辅助系统、统筹规划成果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原始空间数据库的多规协调数据库。

3、动态调整机制

多规合一规划审批后,按照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发改、规划、国土、环保四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需要加快组织对本部门法定规划的修改调整工作,将多规合一规划主要结论纳入本部门法定规划,并经过发改、规划、国土、环保及相关部门的联合审查后,按原审批程序报批,以确保法定规划与多规合一规划的联动编制和修改。

4、项目审批机制

由建设单位提供项目范围线,通过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合规性检查功能,判断项目是否符合各规划要求,输出检测报告返回给建设单位及发改、国土等部门。控制线方案修改过程中,应按照法定程序同步开展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报批工作。

5、保障机制建设

成立多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多规合一实施及多规融合推进工作,制定《保山市多规合一控制线实施管理规定》,明确多规合一管理主体,确定冲突及协调规则,控制线划定、调整的条件及程序。多规合一信息系统平台由市规划部门管理维护,发改、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按规定提交规划更新数据。

160条、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1、强化规划管理

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切实提高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规范城市管理的制度、标准与审批程序,依法行政,保证规划实施的合法、公平和效率。

2、建立实施评价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机制,保障规划与现实情况的契合程度,保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质量。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对规划实施成效作出客观评价并对规划调整提出意见,以便于及时修正和完善现行城市总体规划。

3、增强规划传导机制

建立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路径,将城市总体规划中系统性内容逐级分解到下层次规划当中。强化总体城市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作用。结合五年计划,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年度滚动编制实施计划。

4、完善行政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委员会决策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事权和责任,建立重点建设内容的综合协调机制,保障重大项目有效落实,保证城市协调有序发展。

5、促进公众参与

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原则,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有效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总体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6、完善监督机制

在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和规划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各基层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公众在城市规划实施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起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24 附则

161条、规划成果组成

总规纲要阶段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其中附件包括说明书和专题研究。总规成果阶段根据全国和云南省城乡总体规划改革办法,形成1+1的成果形式,暨一个编制成果加一个审批成果。

编制成果:包括文本、图纸以及附件,其中附件包括说明书、规划编制情况说明、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专题研究、技术论证情况等。

审批成果:按照《云南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包十个一内容体系:一张图、一张表、一报告、一指引、一行动大纲、一管理、一公开、一监督、一平台、一创新。

162条、实施管理

本规划由保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由保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保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规划管理。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以及涉及空间布局和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划,应符合本规划。

163条、规划修改

本规划经批准后,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以及云南省的相关规定。

164条、规划生效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3-2030》同时废止。

附表

附表一:城市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表

目标

指标

范围

指标类型

核心指标

2017

2020

2025

2035

2050

开放创新之城

国际旅客量占机场总吞吐量的比例

%

0.95

1.2

2.2

5

8

市域

引导型

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

%

1.77

1.82

2.23

3.65

6.27

市域

引导型

机场国际航线条数

(条)

0

3

5

25

市域

控制型

边境口岸通关人数

(万人次)

90

140

320

1295

10500

市域

引导

国际合作平台个数

边合区、保税加

工区等个)

2

3

4

6

8

市域

控制型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2

4.87

26.8

118.2

375

市域

引导

对外投资总额(亿美元)

0.058

0.089

1.5

9.3

29.5

市域

引导型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亿美元)

0.1

0.16

2.5

20

65

市域

引导型

地区生产总值(亿

元)

678.9

960

2010

6230

21000

市域

引导

人口规模(万人)

275

305

370

480

-

市域

引导

人均GDP(元)

24678

31000

52000

130000

300000

市域

引导

城镇化率(%

47.7

54

65

80

-

市域

引导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9

2.7

2.3

1.7

1.5

市域

控制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159.12

300

920

2550

7350

市域

引导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23.4:36

.6:40

20:40:40

11:48:41

10:44:46

5:38:57

市域

引导

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

例(%

5.79

6.5

15

25

35

市域

引导型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

%

0.365

0.720

1.300

2.000

2.500

市域

控制型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8

4

8

12

15

市域

控制型

公路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800560

953480

1535589

2285070

475049

6

市域

引导

铁路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0

0

55872

104760

350000

市域

引导

高速通车里程

km)

215

442

600

900

1000

市域

引导

三甲医院个数

(个)

3

3

5

7

10

中心

城区

控制

五星级酒店个数

(个)

0

2

3

5

10

中心

城区

控制

科技研发企业个数

(个)

226

316

466

766

1000

市域

引导

教育支出占财政总

支出的比例%

16.85

17

17.5

17.5

17.5

市域

控制

旅游服务中心个数

(个)

1

3

5

8

12

市域

控制型

金融机构个数

(个)

101

110

126

150

185

中心

城区

引导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83

85

87

90

95

市域

控制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

处理率(%

87.23

95

100

100

100

市域

控制

山水田园之城

单位工业用地增加

值(亿元/平方公里)

16

28

40

48

中心城区

控制型

单位GDP能耗下降

%

6-7

5-6.5

4.5-5

3.2-4

市域

控制型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面积(㎡)

129

120

113

100

100

中心

城区

控制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

率(%

90%

93%

100%

100%

中心城区

控制型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

城市100%/农村60%

城市100%/农村70%

城市100%/农村90%

城市

100%/

农村

100%

中心城区

控制型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

处理率(%)

92

95

98

100

100

中心

城区

控制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率(%)

100

100

100

100

100

中心

城区

控制

中水回用率(%

0

20

45

60

80

中心

城区

控制

绿色出行比例

%

17

25

35

70

75

中心城区

控制型

大气环境质量优良

天数比例(%

97

97.2

97.5

97.5

97.5

中心

城区

控制

综合管廊长度

km)

76.5

100

130

中心

城区

控制

森林覆盖率(%

65.8

67

68

70

70

市域

控制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

(平方米/人)

3.8

7.7

10

16

18

中心城区

控制型

坝区田园控制面积

(公顷)

71

71

70

69

69

中心

城区

控制

幸福人文之城

历史文化名镇、名

村数量(个)

5

5

5

5

5

市域

控制

传统村落数量

(个)

102

102

102

102

102

市域

控制

文物保护单位数量

(个)

322

322

340

350

370

市域

控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

量(个)

287

309

330

370

400

市域

控制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数量(个)

4

5

6

7

7

市域

控制

电视广播覆盖率

%

97.5

98.5

100

100

100

市域

控制

10万人拥有文化设施数量(包括影剧院、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

个)

1.2

2.1

2.7

3

5

市域

控制型

重大国际活动年开

展次数(次)

2

4-6

6-8

10-12

15

市域

引导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

5.1

5.2

6

8

10

市域

控制

文化体育传媒支出

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

1.01

1.3

1.7

2.5

3.1

市域

控制型

附表二: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表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人

数量

(个)

1

市域中心城市

保山中心城区

160

2

腾冲中心城区

160

2

县域中心城市

昌宁县城

16

3

龙陵县城

9

施甸县城

8

3

重点镇

隆阳区2:蒲缥、潞江;腾冲市(1:芒棒五合昌宁县2:柯街、卡斯;

龙陵县2:勐糯、镇安;施甸县2:水长、姚关。

20

9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人

数量

(个)

4

一般镇

腾冲市4:滇滩、明光、界头、蒲川;昌宁县4:鸡飞、翁堵、温泉、漭水;龙陵县1:龙新;

施甸县3:由旺、太平、仁和。

7

12

附表三: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城镇职能

城镇个数

(个)

城镇名称

综合型

2

芒棒五合、蒲缥

工业型

5

龙新、水长、由旺、卡斯、勐糯

旅游型

7

姚关、龙江、界头、鸡飞、翁堵、温泉、漭水

商贸型

3

镇安、仁和、柯街

边境口岸型

1

滇滩

现代农业型

3

明光、蒲川、潞江

附表四:市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置标准一览表

类别

代号

设施

市域

中心城市

县域

中心城市

重点镇

一般乡

教育

职业学校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成人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

医疗卫生

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妇幼保健院

疾控中心、防疫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娱乐

美术馆、纪念馆、歌

剧院

博物馆、展览馆、

图书馆、档案馆、影

剧院

儿童乐园

青少年宫

老年活动中心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体育

体育中心、体育馆

全民健身场所



社会

综合性社会福利院

福利

与保障

养老院

社会救助站、捐助站

行政管理与社区事务

党政、团体机构

公检法机构

派出所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社区居委会(村委

会)

民生

商业

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

表示必须配置;表示选择性配置;表示不必配置;

附表五: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一览表

市政工程类型

规划设施

供水工程

一水厂、二水厂、三水厂、正源水厂、四水厂、五水厂、工业水厂

排污工程

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贸园污水

处理厂

供电工程

220KV:保山变、大寨变、王家山变、兰城变、夏家变

110KV:青阳变、下村变、杏花变、长岭岗变、辛街变、沙坝变、板桥变、金鸡变、河图变、小屯变、沙河变、工贸园变、栗树园变、霍家变、小堡子变、青华变、象山变、阳光变、马槽塘变、老

背沟变、中岭岗变、云瑞变、横巷变、防城变

供气工程

岱官路门站、下河路门站、工贸园区天然气门站、工业园区储配站

通信工程

13座邮政支局

环卫工程

海螺垃圾焚烧发电厂、官坡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场

附表六: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2035年)

H

建设用地

17818.34

H1

城乡建设用地

16584.75

其中

H11

城市建设用地

15962.67

H14

村庄建设用地

622.08

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1016.21

H3

区域公共设施用地

16.12

H4

特殊用地

201.26

E

非建设用地

14689.13

E1

水域

695.25

E2

农林用地

13993.88

规划总用地

32507.47



附表七: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35年)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建设用地

m2/人)

R

居住用地

4017.48

25.17%

25.11

R2

二类居住用地

4017.48

25.17%

25.11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238.48

7.76%

7.74

A1

行政办公用地

133.55

0.84%

0.83

A2

文化设施用地

85.49

0.54%

0.53

A3

教育科研设施

用地

693.56

4.34%

4.33

A4

体育用地

113.23

0.71%

0.71

A5

医疗卫生用地

143.16

0.90%

0.89

A6

社会福利设施

用地

47.79

0.30%

0.30

A7

文物古迹用地

16.46

0.10%

0.10

A9

宗教用地

5.24

0.03%

0.0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433.52

8.98%

8.96

B1

商业设施用地

1122.17

7.03%

7.01

B2

商务设施用地

138.15

0.87%

0.86

B3

娱乐康体用地

136.80

0.86%

0.86

B4

公用设施营业

网点用地

22.63

0.14%

0.14

B9

其它服务设施

用地

13.77

0.09%

0.09

W

物流仓储用地

607.21

3.80%

3.80

W1

一类物流仓储

用地

607.21

3.80%

3.80

M

工业用地

3034.79

19.01%

18.97

M1

一类工业用地

3034.79

19.01%

18.97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569.57

16.10%

16.06

S1

城市道路用地

2389.57

14.97%

14.93

S3

交通枢纽用地

52.19

0.33%

0.33

S4

交通场站用地

107.32

0.67%

0.67

其中

S41

公共交通场站

用地

49.12

0.31%

0.31

S42

社会停车场用

58.20

0.36%

0.36

S9

其它交通设施

用地

20.49

0.13%

0.13

U

公用设施用地

188.72

1.18%

1.18

U1

供应设施用地

94.50

0.59%

0.59

其中

U11

供水用地

31.65

0.20%

0.20

U1

2

供电用地

43.84

0.27%

0.27

U13

供燃气用地

10.59

0.07%

0.07

U15

通信用地

8.42

0.05%

0.05

U2

环境设施用地

64.75

0.41%

0.40

U3

安全设施用地

28.06

0.18%

0.18



U9

其它市政设施

用地

1.41

0.01%

0.01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2872.90

18.00%

17.96

G1

公园绿地

2612.40

16.37%

16.33

G2

防护绿地

204.90

1.28%

1.28

G3

广场用地

55.60

0.35%

0.35

城市建设用地

15962.67

100.00%

99.77

附表八:中心城区近期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2020年)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建设用地

m2/人)

R

居住用地

2001.35

0.33%

40.03

R2

二类居住用地

2001.35

33.16%

40.03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779.63

12.92%

15.59

A1

行政办公用地

121.78

2.02%

2.44

A2

文化设施用地

67.23

1.11%

1.34

A3

教育科研设施

用地

437.69

7.25%

8.75

A4

体育用地

40.76

0.68%

0.82

A5

医疗卫生用地

84.39

1.40%

1.69

A6

社会福利设施

用地

16.72

0.28%

0.33

A7

文物古迹用地

6.17

0.10%

0.12

A9

宗教用地

4.89

0.08%

0.10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905.49

15.09%

18.11

B1

商业设施用地

812.84

13.55%

16.26

B2

商务设施用地

66.94

1.12%

1.34

B3

娱乐康体用地

3.7

0.06%

0.07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11.78

0.20%

0.24

B9

其它服务设施

用地

10.23

0.17%

0.20

W

物流仓储用地

111.53

1.85%

2.23

W1

一类物流仓储

用地

111.53

1.85%

2.23

M

工业用地

858.81

14.23%

17.18

M1

一类工业用地

776.08

12.86%

15.52

M2

二类工业用地

82.73

1.37%

1.65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798.41

13.23%

15.97

S1

城市道路用地

714.07

11.83%

14.28

S3

交通枢纽用地

30.27

0.50%

0.61

S4

交通场站用地

35.52

0.59%

0.71

其中

S41

公共交通场站

用地

14.56

0.24%

0.29

S42

社会停车场用

20.96

0.35%

0.42



S9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18.55

0.31%

0.37

U

公用设施用地

100.86

1.67%

2.02

U1

供应设施用地

51.8

0.86%

1.04

其中

U11

供水用地

11.86

0.20%

0.24

U12

供电用地

17.04

0.28%

0.34

U13

供燃气用地

14.12

0.23%

0.28

U15

通信用地

5.38

0.09%

0.11

U2

环境设施用地

38

0.63%

0.76

U3

安全设施用地

10.02

0.17%

0.20

U9

其它市政设施

用地

1.04

0.02%

0.02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480.04

7.95%

9.60

G1

公园绿地

396.81

6.57%

7.94

G2

防护绿地

65.67

1.09%

1.31

G3

广场用地

17.56

0.29%

0.35

城市建设用地

6036.12

100.00%

120.72

附表九:中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类别

级别

年代

所在地

1

汉庄古城遗址

古遗址

国家级

隆阳区汉庄镇

2

太保山玉皇阁

古建筑

国家级

隆阳区永昌街道

3

茶马古道永昌道

(隆阳区、腾冲)

古遗址

国家级

唐至民国

隆阳区腾冲市

4

杨振鸿墓

古墓葬

省级

民国

隆阳区兰城街道

5

光尊寺

古建筑

省级

唐至清

隆阳区板桥镇

6

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

省级

1942

隆阳区、施甸

7

张志淳墓

古墓葬

市级

隆阳区汉庄镇

8

保山县文庙先师

殿

古建筑

市级

隆阳区永昌街道

9

永昌府城-仁寿门

古遗址

市级

隆阳区永昌街道

10

腾阳会馆

古建筑

市级

隆阳区兰城街道

11

汉营东岳庙

古建筑

市级

隆阳区汉营街道

12

打渔村玉皇阁

古建筑

市级

隆阳区河图街道

13

北庙水库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

市级

中华人民共和

隆阳区板桥镇董达村委会

14

南岳庙

古建筑

市级

隆阳区辛街乡邹里村

委会大茨坪自然村

15

太保山武候祠

古建筑

市级

明清

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

16

卧佛寺

古建筑

市级

隆阳区板桥镇



17

易乐池龙泉寺

含碑刻、塔

幢)

古建筑

市级

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隆阳区兰城街道办事处龙泉社区易罗池小

18

永丰寺

古建筑

市级

隆阳河图镇金竹林村

委会金竹林自然村

19

诸葛堰

古建筑

市级

隆阳区汉庄镇

20

永昌府学大成殿

古建筑

市级

明代

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

处黉学社区保山市第一中学校内

21

宝山寺

古建筑

市级

清代

隆阳区汉庄镇彭海村

委会上海子自然村

22

梨花坞宗教建筑

古建筑

市级

清代

隆阳区兰城办事处王

官社区

23

状元楼

古建筑

区级

明至清

隆阳区永昌镇

24

官坡石砌古驿道

古遗址

区级

明至清

隆阳区板桥镇

25

将台寺新石器遗

古遗址

区级

新石器遗址

隆阳区金鸡乡

26

彭冥墓

近现代史迹

区级

民国

隆阳区永昌镇

27

太保公园碑林

石刻

区级

明至清

隆阳区永昌镇

28

吕凯故里石表

石刻

区级

民国

隆阳区金鸡乡

29

龙王塘石刻

石刻

区级

明至清

隆阳区板桥镇

30

陆军第八军滇西

阵亡将士公墓碑

石刻

区级

民国

隆阳区永昌镇

31

河图顺龙寺(含

碑刻)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河图镇

32

栖贤山报恩寺

(含碑刻)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河图镇

33

金鸡村古戏台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金鸡乡

34

金鸡寺(含碑

刻)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金鸡乡

35

永昌府学大志殿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永昌镇

36

梨花坞慈云阁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永昌镇

37

宝山寺(含碑、

墓)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汉庄镇

38

龙王塘旧石器与唐宋建筑遗址

古遗址

区级

旧石器时代、唐、宋

隆阳区板桥镇

39

哀牢寺遗址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河图镇

40

卧牛寺观音宝像

石刻

石刻

区级

隆阳区金鸡乡

41

重修九龙池沟道

记碑

石刻

区级

隆阳区永昌镇

42

水头村张氏宗谱地界碑

石刻

区级

隆阳区金鸡乡

43

潞江老城石刻象

槽群

石刻

区级

元、明、清

隆阳区潞江乡

44

轮放大海子水规

记碑

石刻

区级

隆阳区汉庄镇

45

大理会馆(含碑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永昌镇



刻)

46

迤东会馆(含碑刻)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永昌镇

47

白鹤观

古建筑

区级

隆阳区永昌镇

48

下水河两湖会馆

古建筑

区级

兰城街道办事处马里

社区下水河小区

49

板桥青龙街

古建筑

区级

明至清

板桥镇板桥村委会

50

湾子三清殿

古建筑

区级

兰城街道办事处升阳

社区湾子小区

51

武家永顺寺

古建筑

区级

兰城街道办事处水沙

河社区武家居民小组

52

红庙鸿灵寺

古建筑

区级

明至清

永昌街道办事处红庙

社区红庙居民小组

53

上白塔观音阁

古建筑

区级

永昌街道办事处白塔

社区上白塔居民小组

54

王家湾土主庙

古建筑

区级

永昌社区办事处白塔社区王家湾居民小组

55

厚庄碧龙庵

古建筑

区级

板桥镇沙坝村委会厚庄自然村

56

板桥万氏祖祠

古建筑

区级

明至清

板桥镇板桥村委会板

桥自然村

57

凤仪街

古建筑

区级

金鸡乡金鸡村委会金

鸡自然村

58

小官庙

古建筑

区级

明至清

河图镇化美村委会小

官庙自然村

59

下田坝接铃寺

古建筑

区级

河图镇下田坝村委会

下田坝自然村

60

下小屯慈恩寺

古建筑

区级

河图镇魏家村委会下

小屯自然村

61

上魏家村灯棚

古建筑

区级

河图镇魏家村委会上

魏家自然村

62

大官庙遗址(含

玉泉)

古建筑

区级

明至清

河图镇田坝村委会大

官庙自然村

63

黄土坡佛昌寺

古建筑

区级

河图镇化美村委会黄土坡自然村

64

太平寺

古建筑

区级

明至清

汉庄镇水碓村委会水

碓自然村

65

幸美永兴寺

古建筑

区级

汉庄镇沈家村委会幸

美自然村

66

左官金龙寺

古建筑

区级

汉庄镇云瑞村委会左

官自然村

67

南哨荣华寺

古建筑

区级

汉庄镇汉庄村委会南

哨自然村

68

石庄关圣庙

古建筑

区级

汉庄镇永铸村委会石

庄自然村

69

胡家桥头三教庵

近现代重要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区级

中华民国

辛街乡胡家村委会桥头自然村

70

辛街王氏家庙

古建筑

区级

辛街乡辛街粮管所



71

大村飞来寺

古建筑

区级

辛街乡大村村委会大

村自然村

72

辛街南岳庙

古建筑

区级

辛街乡邹里村委会大

茨坪自然村

73

福禄地瓷窑遗址

古建筑

区级

板桥镇马王村委会福

禄地自然村

74

大坟墓分水公平

古建筑

区级

杨柳乡阿东村委会大

坟墓自然村

75

世科村高杨两姓

家庙

古建筑

区级

板桥镇世科委会世科

自然村

76

青岗坝古驿道

古建筑

区级

清至中华民

汉庄镇青岗坝村委会

77

马王屯立煌营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

区级

中华民国

板桥马王村委会马王自然村

78

大村杨家大院

近现代重要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区级

中华民国

辛街乡大村村委会大村自然村

79

胡家坡胡家老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

区级

中华民国

辛街乡陶孔村委会胡家坡自然村

80

小北门张家老宅

近现代重要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区级

中华民国

永昌街道办事处黉学社区府门小区

81

金鸡李家大院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

区级

中华民国

金鸡乡金鸡村委会金鸡自然村

82

寥官何武成老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

区级

中华民国

永昌街道办事处廖官社区廖北居民小组

83

保山影剧院(含区文化馆)

近现代重要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区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永昌街道办事处黉学社区香柱小区

84

卧牛寺

古建筑

区级

金鸡乡金鸡村委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6e9863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1.html

《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