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作文素材热点素材《山海情》,热点考点扶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1-02-25 19:04: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1作文素材】热点素材《山海情》,热点考点扶贫攻坚

精彩剧透

《山海情》讲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宁夏西海固涌泉村的村民从大山深处移民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平原,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这部剧剧本策划是高满堂,汇聚了黄轩、张嘉益、闫妮、黄觉、姚晨、陶红、王凯、黄尧、热依扎、尤勇智、胡明等一众演技派。

在扶贫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寻根与断根等问题不断突显,对于上一辈的人们而言,挑战和转变也在不断发生着。从西海固走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他们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扎在了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

有网友说,看《山海情》,真实感受到扶贫、吊庄工作的不易。吊庄户们搂着娃、赶着羊、拉着全部家当往新家走,半路就遇见沙尘暴,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滚滚而来,几十秒就足够绝望。这些“细节”才是本剧最大的“看点”。

▲马得福带领村民吊庄移民的路上遭遇沙尘暴。

01

黄轩:满脸尘土,却朴实可爱

黄轩在《山海情》里的出场,可以说是“土得掉渣”,一身皱巴巴的衣服,一脸灰蒙蒙的尘土,一口楞憨憨的方言,活脱脱一个山沟子里走出来的人。

黄轩饰演的是村子里走出来的刚毕业的农校中专生,分配到移民办公室工作,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回到自己的村子里,把那些逃回来的村民劝回去。

他恰如其分的演技和不顾形象的外表又契合了农村知识分子这一身份设定,以至于,一旦你接受了黄轩=马得福这一设定之后,你就再也不会从角色里跳出来。

不管是角色身份,还是内心戏,从愣头青到成熟冷静,黄轩都表现得可圈可点,恰如其分。他把一个村干部的朴实,工作中的难,心中的苦,带村民奔富的内心,演得太像了。

写作点拨

灰头土脸、眼神精准,这是黄轩在《山海情》里的表现,正是他的这种精准的表现,让我们体会到了“扶贫”的艰难,有谦卑、有失落、有丧气,怎一个“难”字了得。在“扶贫”的道路,正是这一个个像马得福一样不放弃、不抛弃的扶贫干部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终能走向小康之路。

▲《山海情》词云图。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02

全员演技在线,

撑起了一部有血肉的“扶贫”剧

张嘉译,剧集一开始就把那种活灵活现给演了出来,活脱脱一个农村小老头,之前总是残存的张嘉译式表演痕迹彻底丢光了。

尤勇智,他扮演的大有叔可以说是这部剧里的欢乐源泉、唱反调大师,比如放水危机那次小马在急着说自己和大家一样的时候他直接就来一句,“我没时间听你唱苦情戏”,狠准毒。

热依扎饰演的水花这个角色出场惊艳,演员表演灵动、自然,一个水灵灵的苦命又上进的农村女孩形象立住了。水花本来喜欢马得福,却被自己好吃懒做的爹卖到邻村,换回一个窖、一头驴、两只羊、两笼鸡。为了父亲不被打死,逃婚的她又回来嫁人,导演给了她一个很长的眼含泪水望着马得福委屈、伤心到极致的复杂情绪交杂的镜头。这个怼脸拍的长镜头,真可以让各位大花、小花明星学一学。

剧中开篇就逃跑的十几岁的孩子们,都被小演员们诠释得活灵活现,让观众想起《父母爱情》中江卫东、江卫国等小时候的群像戏,精彩又细腻,但这些大西北的孩子们更充满年轻人的活力和野草一样的生命力。

写作点拨

都说好的演员是“演什么像什么”,好的写作者,也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特征,都应该与人物的身份、环境相符。粗糙而直率的农村人、笨拙而卖力的知识分子,在《山海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即便是孩子,也充满活力,自然生长,没有做作的痕迹。

03

大题材剧,也可以如此淳朴可爱

每天,村子里都“鸡飞狗跳”:干部到村子里动员扶贫,发现一批扶贫珍珠鸡被偷吃得还剩一只;儿子逃跑了,爹就在村广播喊:“你给我回来,回来腿给你打断”;一到村民开大会,吵来吵去就像菜市场……

不少网友安利“一定要看方言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土地就着质朴的西北话,无论是嘻嘻哈哈还是骂骂咧咧,好像一下子就有了灵魂。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这与它精良的制作、演员的给力分不开。鲜活有趣的台词、朴实可爱的群像、扎实又接地气的剧情、显功底的快节奏叙事、不断闪现的诗意镜头语言等优点,都证明这部剧是精品大剧。不说教、不喊口号、不煽情,凭借真实有趣来打动人,找对了宏大题材创作的路子。

写作点拨

如何写好宏大主题?这是不少同学烦恼的。其实,从《山海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场戏都特别有看头”,即有剧情冲突、有人物鲜活的语言,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从一个小场景、小事件入手,就能把宏大主题的缩影刻画出来。《山海情》让人感到一种热血,不是爽剧式的快意恩仇,也不是喊口号式的热情,而是在黄土大地上,人们拼命想要过上好生活的韧劲和生命力。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丑化、不刻板,贴近土地,用真实有趣、接地气的文字语言来打动阅卷老师,即可获取高分。

04

精彩影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

沿着扶贫的道路,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

这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扶贫剧制作与拍摄,不妨在这方面多去寻找与挖掘。(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浩月)

▲剧情赢得观众的共情共鸣。图片来源:微博

05

精彩台词

01

人生交叉路口,走独木桥还是高速路, 独木桥能让人保持警觉,高速路一出事就是大事。——《山海情》

02

大男人说话就和放屁一样,风一吹就跑了。——《山海情》

03

事前拍断胸脯打保证,事后唾沫飞起找理由。——杨县长 《山海情》

04

这娃的词儿说得酸的,啥奋啊斗的,我奋不了、斗不了,谁能奋斗谁奋斗去,我就在这呆着,我还不相信,政府能把我饿死,到时候他还不是给我送救济粮,还得送到我屋来啊。——李大有 《山海情》

05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山海情》

06

你不知道他们多使劲地想把日子过下去。——《山海情》

06

《山海情》每个人物结局是什么

1、马得福

首先就是男主得福,他一直想着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在政府各种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吊庄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主动搬迁,吊庄也由当初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闽宁镇。

马得福是一个可以做出牺牲的人,他敢得罪人,也敢辜负人,李水花再次出现之后,马得福也有所动摇,不过马得福没有心思想别的事情,最后也没有结婚。

2、李水花

女主水花,她原本就是很聪明的女孩子,但是家里重男轻女,又很贫穷,所以她被迫嫁给了别人。李水花嫁到隔壁村子后,丈夫为了挖水窖变成了残疾人,李水花只能独自一人撑起了整个家。

最后在别人的帮助下,李水花在自家庭院里种起了双孢菇,日子才好过了起来。

李水花在决定结婚那一刻,就已经放下了之前的过往,她是一个痴情的人,但是也是一个绝情的人,虽然婚后生活不是很幸福,但是李水花能吃苦耐劳,后来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也很不错,丈夫后来也知道心疼李水花,不会再无缘无故吃醋,李水花的孩子也逐渐长大,对李水花也很孝顺。

3、尕娃

失踪的尕娃,大家应该都很好奇他的结局,尕娃最终与马得宝相遇,尕娃最后虽然不是什么大老板,但是也有体面的工作,最后的结局也比较不错。

另外,他也算是荣归故里了,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来,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4、水旺

水旺在四个孩子算是比较稳重的一个人,他很有想法,并且会为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水旺的机遇也比较高,他后来也去了福建,并且凭借自身的能力,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在剧照里,最终的水旺西装革履,成为了一名商人,最后也回到家乡,为家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5、得宝

至于得宝,他的结局也算是比较完美的。他回到了家乡,帮助哥哥种蘑菇,后来还和麦苗结婚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07

《山海情》里的几个人物原型

《山海情》里几个重要角色都是有原型人物的。

1.凌教授——林占禧

黄觉饰演的凌教授,不仅研究防风固沙草、帮助村民种菇,还负责解决销售问题,很多观众看到后觉得很扯。

凌教授的原型是林占禧教授,他的身份和事迹跟电视剧里呈现得大差不差,真的带队奋战在条件恶劣的一线,还义无反顾帮菇农解决滞销问题。

为这项事业,林教授还做出了不少牺牲:放弃美国农场主开出的8000美元月薪工作(是工资上千倍),差点进鬼门关4次,患重病,被绑架,肋骨断了两根……他的弟弟还在扶贫一线牺牲了。

2.张树成——李双成

最后张树成因为车祸牺牲了,有些观众还疑惑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角色写死,因为这是原型人物李双成真实的结局。

戏里张树成在扶贫一线为村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鼓动村民前往吊庄、建扬水站、通电、解决欠工程款问题、劳务输出……甚至还在施工现场帮手搬运建材。

现实中,李双成虽然在闽宁镇的工作时间只有10个月,但一直奔波在扶贫一线,事迹比戏里的还多得多,而早先在别的镇工作时,他也是兢兢业业奋斗在一线,跟村民打成一片,忙到患上了尿结石,没时间跟家人相处,还经常仗义疏财帮助别人,自己却连买福利房的5万块都拿不出来……命运无常,没想到他遇上了车祸,连儿子的订婚仪式都没能参加。

3.马得福——谢兴昌

黄轩饰演的马得福,也是忙碌在一线、问题永远解决不完的扶贫干部,靠一部28寸单车,在绵绵不绝的黄土地上翻山越岭。

马德福原型是福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戏里马德福遇到的困难,他一样没少,在更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一步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3.吴月娟——林月婵

姚晨饰演的援宁干部吴月娟,虽然戏份不多,但解决了很多大困难,比如:坡改梯增加耕种面积、给村民找免息贷款、安排劳务输出、帮凌教授解决飞机运费问题……

吴月娟的原型是福建省闽宁办原主任林月婵,曾在宁夏工作十年,事迹跟戏里呈现的差不多,2015年被评为“感动宁夏十大人物”。

以上这些原型人物,只是影视化甄选出来的代表,实际上在这项事业中,背后还有无数人的汗水和成就。

扶贫工作,远比戏里呈现得要艰难十倍,以至于目前已经有770多人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根据2019年9月新闻数据)

5.白校长——所有执教

有网友发弹幕评论《山海情》说:“我所有的眼泪,都给了白校长!”校长本不用吃这样的苦,年轻的时候他去涌泉村支教。后来,因为舍不得那里的孩子,他选择留在这片荒漠上扎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孩子们!

而在现实生活中,20多年里,一批又一批援宁支教的“白老师”带着希望而来。

白校长的原型人物张玉滚,河南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校长。这位原型校长,面对的不是戈壁沙尘,他所任教了一辈子的学校是位于河南豫西伏牛山深处,环境闭塞,海拔1600多米,从黑虎庙村到镇上,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  当年来自黑虎庙村的21岁张玉滚,苦读考上了南阳师范学院,20年前,一张正规师范大学的毕业证,足以让张玉滚远离贫困的乡村,在城里得到一份待遇丰厚的体面职业。然而最终选择留在山沟,几十年来始终如一日,坚守着教师的岗位,为深山里的孩子传授知识,收入 微薄,却一心为了孩子,还资助过几百名学生上学。

本文素材来源于新华社、时代楷模厅、闽南网、学霸猫、作文选刊、珺珺观剧、爸爸妈妈都爱看等媒体。

评论

《山海情》塑造苦乐交织的村民群像(光明日报)

“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仨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给谁穿”“扶贫下拨的珍珠种鸡被偷抓吃得只剩下最后一只”……电视剧的开篇,一个生活环境艰苦、村民观念根深蒂固的涌泉村便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一秒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西海固。

《山海情》目前正在6家卫视和三大视频网站同时播出。该片跳出传统主旋律电视剧叙事与创作套路,展现了扶贫题材的独特魅力,以豆瓣9.3分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热度还是口碑均表现不俗。

在细节处见生活,在温情中见人心

作为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不断克服困难,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山海情》以朴实、接地气的叙事风格,温情细腻的视角,描绘出扶贫路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在体现主题的同时又串联起角色的亲情、爱情、友情等话题,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画面中全体人物灰头土脸的造型、简陋的办公室与漫天黄沙的户外环境,高度还原了当地20世纪90年代贫困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地域特征,更是通过“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蚊子都能把人给吃了”“饿得直吐酸水”等村民看似幽默实则质朴真切的抱怨,全面立体地再现故事主角所处的环境,种种细节离不开一个“真”字,获得不少观众点赞。

与剧中贫困、萧条的环境产生鲜明对比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是鲜活、生动、有情的。《山海情》聚焦放大了“人”的故事,以细节绘深情,将更多的温情和“烟火气”呈现给观众。新上任的年轻基层干部马得福,怀揣着理想,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又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最终带领村民用行动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马得福的青梅竹马李水花被父亲“卖”到邻村,她选择抵抗、拼命出逃,但最终为了父亲向命运妥协,当丈夫意外残疾后,又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那句“这就是咱俩拴到一起的命”与流下的眼泪,真实又无力;马得福看到年轻叛逆的弟弟马得宝受伤时心疼的神情,消除隔阂后的兄弟情也让人为之动容;还有马得福和福建来的扶贫干部陈金山,两人互帮互助,收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笑点……网友评价道:“这部剧能够追下去,是因为它写实,是感动到心里的传奇。”

“这是一个非常有情怀、有情有义、有意义的改革故事。”马得福的扮演者黄轩说,“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他们是希望,是光,带领这么多人脱贫致富,在这里我由衷地向他们致敬”。

演员真实无滤镜,剧情角色接地气

2020年以来,脱贫攻坚题材成为一个新的创作热点。虽然大多数此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不少地区脱贫的真实举措与扶贫干部的形象,但人物脸谱化、扶贫桥段符号化、表达空洞化仍是不少扶贫剧的通病,观众不感兴趣或易产生审美疲劳。《山海情》采用纪实的创作手法,剧中没有领导讲话,没有说教口号,没有脸谱干部,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真实接地气的故事与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味道。

剧中的演员个个乡土气十足,真实不加滤镜,从头到脚都注重细节,甚至连强烈日晒下、大风吹后脸上皮肤干燥的颗粒与纹路,都清晰可见。黄轩饰演的年轻扶贫基层干部马得福,黑红脸庞上的两团高原红与淳朴的乡音,让观众觉得就是那儿土生土长的少年。张嘉益饰演的村支书马喊水,顶着歪了的帽子,皱着眉头,嘴里叼着小树叶,网友感叹道:“那个年代的大西北,面朝黄土背朝天,张嘉益老师的眉头就没放下来过,这种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的感觉,真的太真实了。”还有热依扎饰演的“硬女子”李水花、闫妮饰演的严苛县长等女性角色,造型也一改以往风格,素颜上阵。

贫困之苦、脱贫之难也写在每个村民脸上,所有演员身上的衣服就像用风沙洗过一样,轻轻一拍扬起一股烟。其中西海固移民途中遭遇沙尘暴而被击伤头部的剧情更是还原了“干沙滩”的真正内涵,一位网友感同身受地写道:“跺开西海固的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演员们个个灰头土脸,但是他们能让人一秒入戏。演员们与角色深度融合,配上当地方言,塑造的“土味儿”角色极为传神,令观众生出“不是在演生活,这就是生活”的即视感。

拍摄环境也异常艰苦,剧中呈现的风沙环境正是剧组人员的真实工作、生活写照,主演黄轩回忆:“真的很不容易,我们的拍摄地没有水,没有电,连一棵树、一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要重新建立一个家园,而且是建成现在的‘塞上江南’,是不可思议的。”全体演职员也感慨:“从地窝子到土坯房,既是闽宁村的成绩,也是《山海情》主创团队的突破,我们都是《山海情》当中的一个元素。”

土味方言真实还原,探索主流题材新做法

不说教,不煽情,细节处见真功夫,《山海情》打开了主流题材创作的新路径。此外,《山海情》在语言风格上,也衍生出了新“玩法”。

《山海情》目前正在6家卫视和三大视频网站同时播出。其中,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播放的是普通话配音版;东南卫视、宁夏卫视及跟播的深圳卫视播放原声版,也就是方言版;三大视频网站同时上线了原声版和配音版。

随着剧情发展,高浓度的西北“金句”让观众直呼“上头”。不少网友拿出小本本,记录下了这一句句台词:“天天谈未来,未来可不就是还没来嘛!那不就是一个梦嘛!”“贫穷真的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用方言拍《山海情》是剧组创作和筹备这部电视剧时决定的。当时剧组扎根宁夏采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体验当地生活。在感受剧情氛围的过程中,剧组捕捉到当年一个真实的情况:对口扶贫的福建干部来到西海固,听不懂当地人讲话,当地人也听不懂福建话,扶贫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

很多看过原声版的观众对剧中演员们使用西北方言进行表演赞不绝口。有观众表示:“西北话一出,马上就有那味儿了”“全程方言演出,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戏,恍惚间我就是涌泉村村民。”导演孔笙介绍:“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努力,坚持用了方言,也用了大量西北演员,主要就是想让《山海情》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更笃定地相信戏剧背后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在《山海情》中,西北方言的使用更加突出了西北人直愣、淳朴的特质,令人物塑造既生动又具有感染力,颇受观众喜爱。从播出效果看,方言版《山海情》展现了地域方言在电视剧作品中的独特魅力,为剧中西北地域的生活质感带来了“灵魂”。

孔笙说:“当我们深入西海固地区后,对方言的感受就更强烈,那一方人就是如此,他们的性格、喜怒哀乐就是这样。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音’,我们参考了宁夏和陕西西安等各地方言,组合形成了剧中的泛西北话,福建方言采用的是福建普通话。”于是,闽宁两地语言不通所产生的现实场景在剧中重现,并以充满喜感的方式放大,“方言梗”起到了活跃剧情的作用。

方言的运用,不仅能够展现浓郁而又深厚的地域文化,丰富人物形象,帮助观众入戏,也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性格调,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普通话配音版本的存在,像一个标配;西北方言版本的探索,让人们感受到了主流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在细节上凸显出的诚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6edfeb6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de.html

《2021作文素材热点素材《山海情》,热点考点扶贫攻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