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发布时间:2020-06-10 23:27: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型



  【常规提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1)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范式】这类提问,关注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当然,这类题目也不排除对一些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虚实、古今)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细节描写、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考题直击】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端居①



  [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注意: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等回答,言之成理也可,但是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景情结合题型



  【常规提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诗词作赏析。



  【答题范式】这类问题,是古代诗歌鉴赏中最常见也是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中国古代诗词,很少有脱离景情关系来写的。解答这类问题,要抓住几个要点:(1)先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找出来。这里的主要景物,不管是河流山川,还是飞鸟走兽,不管是暮鼓晨钟,还是花草虫鱼,它们都得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有密切联系的。答案的这一部分来自我们对诗词内容的正确解读。(2)在提取出主要景物之后,我们还应将景物的特征及景物营造出的氛围特点点出来,答案中的这一部分有两个来源:①景物前的修饰语,如"孤""清""幽""冷""寒"等,既写景物,又点心情。②自己根据景物所处语境作出判断,可能是清冷、幽静、萧瑟、衰败等。③在把握景物及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经历等资料,作者情感等也就自然而然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考题直击】



  关河令



  [宋]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赏析题型



  【常规提问】简要分析诗词中某个词语的作用?



  【提问变式】(1)联系全诗,赏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2)谈谈这首诗歌中某个词语的运用。



  【答题范式】这类提问,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关注整首诗的语言风格或特点。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2)对诗词中单个词语进行赏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还是弄清楚要赏析的词语在写什么,然后分析它怎么写,这里如果有修辞手法的话,一定要明确说出来,然后再结合修辞谈表达效果,谈效果时一般要联系中心。



  【考题直击】



  壬辰寒食①



  [宋]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问: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问: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



看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归纳>的人还看了: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汇总



2.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3.近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汇总



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汇总



5.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修辞手法汇总



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4b1447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8.html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