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精选练习)(解析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十课老王精选练习
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滞(zhì荒僻(pì(wǔ门框(kuàngB.愧怍(zhà取缔(dì(shāo(huángC.镶嵌(qiàn(tā眼翳(yīn肿胀(zhàngD.骷髅(lóu(qū(zuàn杨绛(jiàng【答案】A
【解析】B项“怍”应读zuò,C项“翳”应读yì,D项“伛”应读yǔ。2.结合语境,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清楚地知道..B.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将就..C.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病得需要人搀扶..D.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答案】C
【解析】“扶病”是“带着病(做某件事”的意思。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B.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C.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能力。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答案】A
【解析】B项没有主语,应该把“当”和“的时候”删除;C项逻辑错误,应该将“探索”和“发现”调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发扬”不能与“旅游产业”搭配。

4.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副词)..B.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介词)C.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连词)..D.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拟声词)..【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辨析能力。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D项,判断有误,“啊呀”不是拟声词,而应该是语气词。5.指出下列语句在刻画人物方面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_______
2)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_______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_______
【答案】(1.1)语言描写(2.2)肖像描写(3.3)动作描写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辨析能力。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1)句中“你还有钱吗”是语言描写;2)句中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是肖像描写;3句中“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6.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________》等。文中提到的“默存”是其丈夫_______的字。【答案】(1.散文(2.杨绛(3.杨季康(4.堂吉诃德(5.钱锺书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默存”指的是杨绛的丈夫。7.综合性学习。
七(2)班学生学习了《老王》这篇课文后,开展了以“关爱弱者”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根据下面的情节,填空。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选段出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答案】《骆驼祥子》老舍祥子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2)如果祥子是我们身边的一位不幸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渡过难关?
【答案】我们可以号召同学们为他买一辆车,或者是让政府为他提供一个打工的地方。【解析】只要措施可行,言之成理即可。
3)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做好事反而遭诬陷的现象,比如救助被撞倒的老人,却被家人认为是撞人者。因此
就出现了“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见危不扶”“见死不救”是不对的,面对弱者,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解析】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8.“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9.“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个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10.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品质?
【答案】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和他身体极差的情状,为下文写老王的死做了铺垫。
9.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看“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感动,这份真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
10.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解析】
8.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脸色的难看,病情的严重,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9.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鸡蛋是能数清的,“数不清”的是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送给“我”,凝聚的老王对“我”的真诚谢意的情谊。
10.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同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进行作答。从文章最后作者“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的思考可以看出,老王将鸡蛋送过来是因为作者曾经帮助过他,他对这份恩情一直念念不忘,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由此可见,他是淳厚善良和知恩图报的。综合上述分析,即

可得出答案。
提高篇


三、中考演练
2019年山东滨州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杨树下舒小骅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

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1031日有改动]
1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同情→_____
12.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旬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1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2“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13.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1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1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答案】
11.讨厌敬佩
12(1他认为我的“调解”伤害了他的做人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2他认为我小看了,那样说他是对他诚实人格的侮辱,所以……
13.①“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可见老邵固执,生活艰辛;②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善良、关心家人;③“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诚实、朴实,正直。
14.通过我来讲故事,一是可以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是见证者,是体验者,这样就容易拉近于读者的距离,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更方便展开叙事,叙事角度更自由灵活……
15.结尾环境描写既照应开头,暗含自己感情的变化,又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寄寓作者赞美、敬佩、甚至歌颂老邵这样平凡而又善良、朴实而又正直的人。【解析】
11.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文中对磨刀师傅最开始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于是思绪被搅乱,再加上吵闹声,所以我心生厌恶,感觉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当下楼后,在与师傅的闲聊中,知道了师傅的情况,于是心生同情。然后从家里拿来四把刀剪和一瓶矿泉水,最后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体现出来的师傅的真诚感动了,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他。据此作答即可。1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因为想调解一下当时的僵局,所以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想了一个自认为折中的办法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结果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

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因为在他看来,的方法破坏了他的原则,他认为是一种伤害。第二次,因为师傅挨家挨户寻找卡的失主,出于对师傅的同情告诉他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此时直拿那双干眼瞪我,表现了师傅认为侮辱了他的人格。所以才瞪我。据此作答。
1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体现了师傅为人善良;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可见邵师傅比较固执,但正直诚实;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体现了他对家人的关心。据此作答。
1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叙事人称。这篇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写,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据此作答。
15.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的心情。“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首先照应开头“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同时“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渲染了一种和谐的氛围,“金色”的光芒也象征了邵师傅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邵师傅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据此作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7313e1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3.html

《《老王》(精选练习)(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