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水龙吟

发布时间:2018-07-01 20:43: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一.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二.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三.词上片赏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cén):远山。

  玉簪螺髻(jì):玉簪,碧玉簪。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指一种弯形的剑,相传吴王命国中做金钩,有人杀掉自己两子,以血涂钩,铸成双钩献给吴王。后代指利剑.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 指自己。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板书)
   2(“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李贺《南园》诗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句子。“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正如岳飞所写《小重山》里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5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板书)。

四.词下片赏析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   

  流年:流逝的时光。

  倩:请托。

  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wèn):擦拭。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 “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小结
  

八、板书:
   上片:

景色: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92a6205901020207409c51.html

《辛弃疾 水龙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