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冷链行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8-10-18 09:11: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果蔬冷链物流

1.果蔬冷链发展趋势分析

1.1 优势分析

1)果蔬冷链自身独特的行业优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以上的提高,食品质量理念的逐步变化,大众消费的食品安全和生产环境卫生等问题成为专注焦点之一,而食品流通环节往往是发生问题的所在。这凸显冷链物流系统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把产后存储、加工、保险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险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大于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1:1,而我国仅为0.38:1。可见我国果蔬冷链保险行业其升值空间极大,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果蔬产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我国果蔬产业已成为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业产业。2011年我国水果和蔬菜总产量约达到2.28亿吨和6.79亿吨,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中国果园面积为1.68亿亩万公顷,水果总产量2亿余吨,约占世界总产量1/4.2014年我国蔬菜面积达到3亿多亩,年产量超过7亿吨,约占世界总量1/2.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0%,其产值却种植业总产值的30%,水果种植面积仅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其产值却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0%。我国果蔬产品占出口农产品总量的1/4,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支柱性产业。

2)我国本身冷链物流市场巨大

虽然中国冷链建设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和需求也在逐年扩大,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果蔬农产品冷链将有长足的发展空间。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平均食品年产值均为3000亿美元的,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冷藏,在运输途中被浪费。仅果蔬等农产品部分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经济损失达到约750亿,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

1.2 劣势分析

1)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不完善

由于果蔬属于鲜活农产品,其种类、品种繁多,大多为季节性收货、集中上市,果蔬含水量大,组织脆嫩,采后不能够合理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商品化处理、储藏运销与加工,因自身生理活动、机械伤害、微生物侵染,造成品质降低、甚至腐败变质。并且,由于我国长期在果树生产过程中存在着“重视产量不重视质量”“重视产前不重视产后”等现象,果蔬采后损失率达到20%-30%,甚至有的高达50%。每年果蔬腐烂损耗约13500万吨,价值约1000亿元。

2)无统一明确的作业标准,整体发展规划欠缺

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冷链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以及操作规程和稳定控制等均无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无法保证冷链物流运转的正常进行。 

供应商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缺乏,影响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如冷库建设中就存在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类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型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型冷库建设。 

2.果蔬流通行业存在问题

2.1 果蔬储藏能力不足,采后商品化处理意识淡薄、处理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果品总贮量约 2100 万吨,采后机械化商品处理量不足 10% ,果品加工转化能力约为 8% ,预冷处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蔬菜 90% 以初级产品上市,蔬菜加工转化能力约为 10% 。采后损失达 20%  25% ,甚至有的高达 50% 。目前,在我国每年约有 8000 万吨蔬菜、水果腐烂,损失总价值近 800 亿元。

欧美等发达国家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率在 60-80% 。水果总贮藏量占总产量的 50% 以上,如在意大利, 90% 的水果要经过贮藏及商品化处理, 80% 的贮藏库为全自动气调库,果蔬采后损失率不到 5% ,加工转化能力达总产量的 40% 左右。国外预切菜和净菜占总产量的 70% 以上, 90% 的蔬菜经商品化处理后进入市场。以目前我国果蔬产量和采后损失率为基准,如果水果采后减损 15% 就等于增产约 1500 万吨;蔬菜采后减损 10% 就等于增产约 5600 万吨,如果使果蔬采后减损降低 10% ,则可直接增加经济效益约 800 亿元。从储存能力与设备看,全国冷藏库总容量约 7000 万立方米,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因这些冷库大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主要用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功能单一,导致冷库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提升,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 25 %左右。

2.2 储运保鲜技术推广普及率较低,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果蔬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由于长期以来硬件投入不足,现在公路运输中生鲜果蔬的冷藏仅占运输总量 10-20 %,铁道部门估计 2010 年我国易腐食品的年运量将达到 7500 万吨。目前铁路运输中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果蔬运输总量的 25 %,铁路冷藏运输工具主要有:机械冷藏车、加冰冷藏车、冷冻板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其中冷藏车约占全路货车总数的 2% ,冷藏车中有加冰冷藏车 5042 辆,占 65% ;成组式机械冷藏车 2339 辆,占 30% ;还有旧车改造的无冷源保温车数百辆。冷藏车保有量中,使用年限在 15 年以上的有 2256 辆,约占冷藏车保有量的 30% ,还有 24 个加冰所和 个机械保温段等相关的地面配套设施。各型冷运船只仅有 200 余艘,果蔬冷运量只占全年水运总量的 %,每年约有 20 %的果品和 30 %的蔬菜在运输和中转存放中腐烂损耗。

2.3 果蔬加工以粗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少,果蔬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

我国果蔬加工品出口以初级加工品为主,很多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出口,到国外仍需要进行深加工或者分装,方能进入大型超市销售,产品附加值较低。国外发达国家农产品附加值高达 2.5-3.7 ,而我国只有 0.8 左右。 

在果蔬深加工过程中,往往有大量废弃物产生,如风落果、不合格果以及大量的下脚料,如果皮、果核、种子、叶、茎、花、根等,这些废弃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应对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如,利用芦笋下脚料提取芦丁;利用核果类的种仁中含有的苦杏仁生产杏仁香精;利用姜汁的加工副料提取生姜蛋白酶,用于凝乳;从番茄皮渣中提取番茄红素,用以治疗前列腺疾病。由此可见,我国因果蔬业的综合利用不足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3.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动态

果蔬冷链物流,包括果蔬产品的采收、预处理加工、包装、运输、贮藏、配送、销售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果蔬产品的质量和收益。

3.1 果蔬物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

1)工业品物流:无生命

品质不会发生变化

产品无需进行特殊预处理

品质基本不受外界影响

货架寿命长

2)果蔬物流:有生命、含水量大

品质随时间易发生改变

需商品化处理及预冷

品质受外界影响大

货架寿命受物流因素影响大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鲜活果蔬物流难度远大于工业品物流,需要建立强大的体系和机制对果蔬产品的品质进行控制,通过冷链物流体系进行保障。

3.2果蔬冷链物流的基本模式

3.3 我国果蔬冷链一体化的物流模式

我国果蔬农产品生产是以家庭组织为单位的,目前大多仍然进行的是典型批发市场模式,即:农产品汇聚到产地市场,产地市场经主渠道物流到销地市场,销地市场再经过分销物流到消费者。考虑到我国目前没有强大的采购和物流系统支撑,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信息系统、网络建设落后等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效仿发达国家的果蔬流通模式。

4.目前我国果蔬物流技术研究成果

4.1 产地预冷受到重视,新的预冷技术得到应用

移动真空预冷技术在果蔬上得到运用,充分发挥冷藏库预冷、储藏一体化的功能。以冬枣为例,冬枣在移动真空预冷,经过20min的预冷可使冬枣的温度迅速降至0度左右,预冷效果良好。

4.2 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为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1)热激处理

理论得出,热激处理显著减轻(柑橘果皮)线粒体讲解,保持其完整性。在实际应用当中,可降低黄瓜、桃、青椒、柑橘等果蔬采后冷害发生的几率,减轻腐烂,

2)浸盖+电场

可以抑制草莓乙烯释放,降低草莓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酸及VC含量的下降和丙二醛的积累,明显延缓柑橘果实的腐烂,

3UV-C处理

可降低果实失重率,降低果实细胞膜透性,抑制MDA的积累,提高果实POD\SOD活性,并能减轻冷害症状。

4.3 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的研究,为简约型节能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撑

专用保鲜膜包括青椒专用防雾防霉保鲜膜,油菜专用防霉保鲜膜,葡萄精品穗袋,纳米包装材料等。0.05MPa包装可以有效抑制金针菇、杏鲍菇的呼吸及水分含量的保持。

4.4 保鲜剂与防腐技术在果蔬物流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作用

在果蔬运输过程中需要一些化学保鲜剂为果蔬保鲜,例如蒜薹高效防霉保鲜剂、高效乙烯去除剂、缓解二氧化硫保鲜剂等。

4.5 储藏设施及冷藏技术的发展

5.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5.1 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和冷链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积极采用GAPGVP等先进的管理规范进行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使用先进快捷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并在采摘环节,使机械化采收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在预冷环节,根据不同标准对果蔬进行分类,让各种预冷技术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如加拿大的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田间热,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延长了保鲜期。 

第三,在商品化处理环节,可以根据市场消费要求使用光电技术、无伤检测技术等进行规范化商品化处理。而在贮藏技术装备上,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贮藏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将延长贮藏保鲜期达1—2倍。但应根据被贮藏果蔬的生理特点,分别采用冰温保鲜、气调保鲜、辐照保鲜等贮藏保鲜技术。 第四,在运输与装备方面,则可采用专业的冷藏保温运输工具,蓄冷保温箱以及冷藏、气调集装箱等的配套设施在RFID无线射频技术、温度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配合下,运输过程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其进行全程的温度监控,减少不必要产后损失和浪费。 最后,在销售环节,批发市场配备有专业的冷藏、气调和催熟的专用库房,零售连锁超市也配备有低温展示柜,真正做到果蔬从田间到市场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中。

5.2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和完善监督机制

加快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可有效地提升果蔬冷链物流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也是提升我国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见,我国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规范化的冷链物流标准,使果蔬、冷冻冷藏食品等的温湿度指标、储存保险期限等有了明确的指标。而制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将食品冷链标准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定中,有利于建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统一作业标准,保证装卸搬运速度、检验货物规格等各环节作业的操作高效化。例如,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这项标准的颁布不仅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遵从企业实际、鼓励,而且进一步规范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更加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链中的情况,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地技术支撑。

5.3. 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

物流配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必然趋势。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对连锁企业内部的销售能力和库存能力进行重组,可以提高门店冷冻冷藏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采购谈判能力,有效地建立起统一的冷冻冷藏产品采购验收标准并在经营中统一执行。减轻单店生鲜冷冻区的管理压力,并以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冷冻冷藏供应链的上游延伸,使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畅通,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 

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的方式,共同配送可提高车辆装载运输效率,形成规模效应,从配送成本角度考虑,共同配送较厂家直送、一般配送更为经济,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5.4 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建立起整套的冷链基础设施。因此,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除了本地销售的农产品以外,外销的农产品可以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整合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整合中心进行集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再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直销点。在整个过程中均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施监控。

5.5 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对生鲜物品需求的增长要求从生产地到中间的储藏,运输及消费者家中的冰箱,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产品处于持续低温状态,任何疏漏都会导致质量的破坏,甚至造成货物的完全毁坏。在整个流通的过程中,不管需要用什么来保持包装内物品的低温,最后都归结到包装开发和涉及的基础原理。因此,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鉴于此,我国农产品低温物流行业应在吸取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ae251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1.html

《果蔬冷链行业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