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过小年的儿歌

发布时间:2019-02-23 19:45: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二十三过小年的儿歌

【篇一:关于春节的诗歌文章童谣对联及习俗】

关于春节的诗歌文章童谣对联及习俗

一、诗歌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二、文章

春节,回家的路上

落叶归根

可是归乡的路究竟有多远

回家的路有多长

一首首游子吟

一曲曲思乡歌

是否就能够说的清楚对家的思念

不能,不能

什么语言都代替不了对家乡的思念

风餐露宿的等候

只为了回家能看到父母慈爱的微笑

一纸薄薄的车票

寄托了对家满满当当的思念

天寒地冻的风雪旅途

也盖不过家的温暖

百味归途

回家的路还有多远

黄牛的信誉

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

再贵,也要回家

再苦,也要回家

任何困难

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

黄牛的信誉

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

再贵,也要回家

再苦,也要回家

一节节拥挤不堪的车厢里

挤满的是游子思家的乡愁

再苦,也要回家

再累,也要回家

列车驶过一座座城市

那城市有多少扇窗子

就有多少的温情与感动

这个时候万家灯火

都在讲述一个个游子回家过年的故事

三、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四、对联

龙留喜气喜盈门户 蛇闹春光春满山川

喜炮闹元春千家接喜 春风荣蛇岁万户迎春

爆竹声声龙吟随腊去 欢歌阵阵蛇舞伴春来

龙去蛇来,星移物换 莺飞燕舞,日暖风和

大地迎春柳伴梅香招蜂蝶 文坛焕彩笔掀墨浪舞龙蛇蛇岁纳千祥花开梅绽添秀色 春光迎百福鹊啭城乡报佳音银蛇舞江城美千帆竞发辞旧岁 黄鹤飞楚地阔万物峥嵘迎新春

五、宜昌春节习俗

(一)过小年

1、忙年

小年开始就要忙年了,为过大年做好准备。从腊月二十三起开始除秽打堂尘,其实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掸掉所有房内的灰尘,洗晒衣服、被褥,清洗桌椅板凳、炊具;做甜酒、熬麻糖、打豆腐、炒米子;置办菜肴、果品、糕点。

2、赶老鼠

这天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

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3、祭灶神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通常和蔼可亲,都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宜昌大部分地区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小年的主要习俗是祭灶神,都是由家庭妇女操办。把写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小红对联贴在灶门两边。在锅里、水缸里、盆里分别点上蜡烛。一切准备停当,各家妇女们分别梳头抹粉,一番打扮后,便在灶前摆上供品,焚香烧纸,洒上白酒,然后跪拜磕头施礼,让灶神一醉方休,这样上天后尽说人间好话。此日正逢经期的妇女禁忌祭灶神,否则会冲撞灶神。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这些灶糖小孩子们特别喜欢吃。

(二)忐忑的团年饭

旧时在宜昌,过小年时,在外人员都回家小聚,家有佣人的,主雇共聚一堂。东家叫账房先生、长工、短工举杯喝酒吃肉,相互客套一番。酒足饭饱之后,东家叫账房先生取来账本,给打工人员发放当年薪酬,发放单右侧为领款人姓名、金额,左下侧写有来年共同发财,受雇人则心中高兴不已,因为来年又有钱可挣。若左下侧写有来年另路发财的字样,受雇人犹如一股凉风从头吹到脚,愁来年无事可做。所以,长工、短工这顿团年饭是既好吃又不好吃。

(三)除夕

1、团年和吉祥菜

大年三十,全家围一大桌欢聚一堂。旧时,宜昌人和大多数地方一样,吃团年饭前,要祭拜天地君亲师。团年饭自然是一年中难得的丰盛晚宴,桌面上可谓荤素俱全,凉热兼备,熏鱼、腊肉等地方特色菜是不论贫富人家都少不了的荤菜。桌面上少不了几种图吉利的菜,比如下汤菜的多是三丸子,即肉丸子或鱼丸子、藕丸子和豆腐丸子,呼其为元宝;黄花菜配笋丝烹饪,谓之金银丝;将笋子烩以肉丝,谓之节节高;将腊鱼蒸熟撕片,谓之富贵有余。不知现在大家家中的团年饭有哪些吉祥菜呢?

2、年宝和春联

现在已很少见到年宝年宝是宜昌特有的吉祥物,用大红纸包裹几束青翠的柏树枝悬于堂屋正中处,以表示新年吉庆、百事顺遂。春联倒是四处有售,在解放前,宜昌城里写春联的多半是学高才博的老先生,但大都是家境不甚宽裕的斯文人,靠此聊补家用的。

3、关财门和金块财

除夕之夜正值冬末春初,天黑得早,各家各户大门外,门神、春联早已贴好,两盏大红灯笼和用剪花红纸包裹的几束柏枝,就是年宝,高高悬挂。将大门两扇骑缝贴上开门大发的红纸贴,依门靠上一块用红纸绕缠的柴棍称其为金块财,然后轻轻拉拢门。这项仪式叫做关财门

4、守岁还是挖窖

守岁,守岁守岁,一夜不睡,旧时,堂屋正中一盆木炭火,火越旺越好,象征来年的日子更火红。农家的火笼要放一个粗大的树兜做火柱,也有叫火主火猪的,从大年三十烧到正月十五,彻底不熄,预示来年的兴旺,留未烬柴头,送至菜园,园中蔬菜就不生虫子了。

小孩子守岁坚持不住,则多被长辈喊去挖窖。吉祥语挖窖便是睡觉,和衣而卧或睡得时间短叫挖银窖,蒙头大睡或睡得时间长叫挖金窖

旧时宜昌城,除夕夜的户外十分热闹,击鼓鸣锣曰闹年。这一夜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卖发糕的小贩发糕、发糕,越发越高的叫声此起彼伏,通宵不断。购糕者接连不断,构成宜昌城独有风景。

5、三十送灯

年三十晚上,宜昌许多县市区都有给亡人送灯的习俗。吃过年夜饭,一大帮子子孙孙呼啦啦地带着鞭炮、纸钱、蜡烛去上坟。早年送灯用的是油灯,怕被风吹灭了,所以要用皮纸糊成灯笼。送灯人在天快黑时把灯送到坟头,边点亮油灯,边喃喃而语:某某大人,今儿是大年三十,孩儿们给您送灯来了,请您保佑我们百事顺遂。点亮油灯后,静观几分钟,见一切正常,送灯人就会踏着夜色回家去守岁。讲究的人家初一早上还会把油灯取回来,晚上再送去,如是三天才告结束。现今人们送灯不再送油灯,一般送蜡烛。时间一般都是中午一家人吃过团年饭后,就去送灯。

祭祖让新年更是充满了希望,这样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仪式,在活着的人们心里是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满足,一种安慰。只有在这个时候,坟茔才不会是一个伤心的地方。

6、赶毛狗子

除送灯外,在宜昌有的地方三十晚上还有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据说,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四)三天年

1、出天行

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凌晨,人们换上了新衣裳,打开大门,让那块靠在门上的金块财倒向门内来。向神位祭拜以后,再放一挂长鞭表示开门进财、新年迈进门。此时屋外似亮非亮,家人们在鞭炮声中走到户外,观天看星,称其为出天星或为出天行。回到屋里晚辈向长辈拜年,接着出行,说是出行大吉。在五峰渔洋关,正月初一,清晨出门,都必须带柴进屋,喻为开门大吉,招财进宝。给人家拜年时,进门要喊送恭贺啊——拜年哪,也需把柴带进门。

吉日良辰,当家人出行也有讲究,先要查看当年的皇历本,何方大吉大利,便向此方而行,最终到庙宇去敬神拜佛。宜昌城里人多数去大南门关帝楼,踏石阶登楼称为步步高升,向关公像敬香烧纸叩拜。

2、拜年作揖贺乡亲

初一到初三,人们满面喜色,笑逐颜开,到处都是拜年声。

【篇二:三年级11家乡风情12漂亮的剪纸】

11、家乡风情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节日风俗习惯;

2 搜集关于节日的儿歌、民间谚语,增强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投影、搜集的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知晓节日风俗

1出示食品图:元宵、粽子、月饼

思考:这都是什么节日的食品?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食品?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春节:吃饺子;还有清明、二月二、重阳节??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读一读。

正月初一过大年,吃着水饺合家欢。

正月十五元宵节,高跷龙灯跑旱船。

二月初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糖豆。

清明节前一两天,扫墓踏青荡秋千。

五月初五吃粽子,端午节日念屈原。

七月初七乞巧节,牛郎织女银河见。

七月十五念祖先,八月中秋庆团圆。

九月九日重阳节,冬至日上过冬闲。

过完腊八过小年,每年腊月二十三。

辞旧迎新过除夕,欢欢喜喜迎新年。

2、学生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及传说。

3、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节日儿歌。

4、推选代表朗读儿歌。

(三)民间农谚

1、出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掇弄。

三日不念口生,三天不动手生。

学生读一读,说说意思。

2、脚力自己搜集的农谚,让其他学生说大体意思。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定要继承好这一笔民族文化遗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2、漂亮的剪纸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喜欢参加剪纸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剪纸的内容、作用、品种等艺术特色,知道剪纸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3、了解剪纸的折叠方法,初步尝试用折叠的方法剪出简单的图案造型。(重点)

4、巩固剪刀的正确用法,提高使用剪刀的技能,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图案造型。(难点)

二、活动准备:

1 录音机、民乐磁带、各种剪纸作品展览、有关中国剪纸用途的录像短片

2 教师用:画好底稿的样品若干、简单的线条图案范例、正方形彩色纸若干、剪刀

3、学生用:小剪刀每人一把、塑料小盒每人一个,每桌正方形彩纸若干、大号塑料盒一个

三、活动时间:1课时

四、活动过程:

1 在民乐声中,学生自由参观剪纸作品展。

2 参观后谈话:

1 你做喜欢哪一幅剪纸作品?

2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剪纸作品?剪纸有什么用?(学生讨论后教师利用录像进行小结,初步了解剪纸的基本品种及其艺术特色:窗花——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辞旧迎新;装饰剪纸——装饰、暗示生活的理想;特种剪纸——观赏;绣花样子——刺绣的脚本)

3 你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介绍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选纸折叠选择图案沿轮廓剪打开)

4 你会做这样的剪纸作品吗?想不想试一试?

3 谁愿意先来剪一张给老师和小朋友看一看?(请1—2名学生做示范)

4 小结学生操作情况,教师示范讲解并操作:

1 选择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边折或对角折至少两次;

2 在纸的周围任意剪一些半圆或三角形、斜角、长方形等;

3 把剪下来的碎纸扔在桌上的大号塑料盆中;

4 将剪好的作品轻轻从有开口的地方打开。

5、学生在民乐声中自由创作:

1 提示学生边角对整齐,剪的过程中不要打开看;

2 及时鼓励速度快的幼儿再剪一张不同的作品;鼓励不敢动手的学生大胆创作。

6 展评学生作品:把剪好的作品及时粘贴到展板上。

五、活动建议:

1 次活动以集体活动形式进行时,可将活动重点放在了解、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剪纸的兴趣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时,可将活动重点放在创作上。

2 此活动可以剪窗花为切入点,与新年的主题活动有机结合。

六、活动反思:

这次剪纸活动结束后,美工区曾一度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活动区,其火爆程度超出教师的想象。从开始的简单的图案到后来的较复杂的图案,孩子们在摸索中一步一步成长,孩子们后期创作的剪纸作品,已经能与成人作品相媲美,已经分不出哪个是学生作品,哪个是教师作品。这次剪纸活动在我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大胆的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感受到了剪纸的乐趣与神奇。

【篇三:六下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的方式。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三篇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 认真研读本组教材,不难发现两组文章有以下特点:(一)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第二组文章这方面的特点很明显,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但像这样人文主题较为鲜明的文章,千万不要上成品德与社会课,要抓住语文课的核心价值,把学习的重心从关注内容转到揣摩分析语言与学习表达方式上来。 (二)注重前后知识的有机衔接 六下年级,既要对小学阶段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要为升入中学的学习进行准备,而这个单元,在前后知识的衔接方面,体现得较为充分。

教材呈现方式上的继承和发展。如《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

学习方式上的继承和发展。如本单元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既是对以前开展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巩固,又为初中大量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了铺垫。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积累,对以前已学过的方法,加以复习,并在新学课文时进行巩固。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

第二组课文以介绍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谋篇布局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在教学设计时适宜于整体把握,以模块的方式整组设计,推进教学进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两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朗读、默读、列表格等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 4、通过对比、积累等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生动,谋篇布局的巧妙;

5、初步了解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2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措施

(一)品味语言,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立足整体,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五、教学进度

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两幅图片,说说自己的想法。生:??.

师:同学们肯定都预习过课文了,这两幅图绘出的确实是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老师找了一首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歌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生:??

师: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记录。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 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 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一会儿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呆会儿一起讨论。

同学们在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1.自由练读:师: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的熟练准确。2.展示朗读: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词。

媒体出示:

色味双美、万象更新、有声有色、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填写了表格,一起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

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媒体出示:表格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 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师: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么在老舍先生写到得时间里,哪些时间写得详一些,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一些呢?1.分清详略:

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师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练习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等会请大家展示展示。自由练读。展示朗读: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a指名交流 熬腊八粥:

b教师小结语言特色: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媒体出示: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c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师:你还喜欢哪个时间,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地方?泡腊八蒜:

a 指名交流

b 师:老舍先生的语言非常简练,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f2c2b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1.html

《二十三过小年的儿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