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子衿大学教案 doc

发布时间:2019-08-05 09:2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经子衿大学教案

篇一:子衿 教案

《子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品读诗词,体会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嗔怪、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意,朗读、品读、诵唱本诗,感受人性的美好。。

2、通过对优美语言的品味,激起学生对中华经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说明:

《子衿》作为《诗经》中的名篇,语言简练、优美,写的是一个对爱情执着,对心上人极度思念的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的故事。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对理解诗作大意有一定的难度,而品味诗歌语言就更难了,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朗读、品读、诵唱这三部曲上,通过充分的读,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文意,感受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并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一个美丽而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它也在文学史拥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古至今赞美爱情的诗篇一直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子衿》来感受古人对于爱情的忠贞执着!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齐读、女生读、男生读、单个读等)

注意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等。

2、小组合作探究文意,不理解之处提出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下列词语:子、衿、纵、嗣、佩、 挑兮达兮

三、品味语言美、感受人性美

1、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巧妙的结构。

1)字词方面:如子衿改为子衣好不好?(比较

差异。)

如为什么在城阙,这里呢?(站得高看得远,急于想看见

心上人,思念之切)

2)句式方面:子宁不嗣音改为陈述句好不好?(揣摩反问与陈述的语气。)

3)人称方面:青青子衿改为青青其衿好不好?(体味第二人称的妙

处。) 4)结构方面:诗中三段能否颠倒顺序?(一二段的嗣音要求渐

高,第三段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感到相思的愁苦很深。)

2、小结情感: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对心上人不来和自己相会的嗔怪埋怨,等待心上人的着急,对心

上人深切的思念。

四、背、唱本诗

1、熟读成诵。

2、听MV中的歌曲《子衿》,并尝试着自己来唱一唱。

五、作业

本文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让我们感动,我们也为这种美丽的爱情所感染,你知道还有哪些赞美爱情表达相思的诗篇吗?请积累两首,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篇二:《子衿》名师说课稿教案设计

《诗经子衿》说课稿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诗经·子衿》是八年级下册的课文。这首诗共三章,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通过心理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对于初次接触《诗经》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有必要介绍我国《诗经》文化,同时考虑到初学者的接受能力及其学习信心的有效培养,本课目标不宜定位于古文言词汇与知识的过多讲解,而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诗歌语感和兴趣。这首诗的结构有个显著特点是重章叠唱,我将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子衿》的音韵美。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感情并不难,但是如何将抽象化感情具体化则是重难点,我以分析诗中的三个意象青矜青佩城阙,引导学生分析情感。

【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分别是

1、知识与技能: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经·子衿》的音韵美,培养诗歌语感

2、过程与方法:运用讲授、问答、讨论、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心理描写以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具体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培养其学习诗歌的兴趣,初步感受《诗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课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12作为教学重点,把目标3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分析】

本课我计划安排一个课时,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堂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经》

二、诵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三、解读课文,领悟文辞美

四、分析意象,体验情感美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的教学流程,一起走进《子衿》美

在教学环节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经》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几遍课文,把诗歌读到流利为止,然后简单向他们介绍关于《诗经》的知识。比如《诗经》产生的时代、分类等。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诗经》,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诗经》的知识,让学生对《诗经》有初步的了解,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我认为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不应以老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诵读,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玩味,在读中领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在第二环节中主要运用朗读法和指导法。这个环节也是我突破重点的环节。我将会分两步走

首先是同桌之间互相朗读,然后指定学生诵读,由学生相互评价。在学生间互相评价时,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学生演示自己的读法,在最后教师应该做示范性的朗读。

第二步,我将会在这个环节中进行换词训练,通过换词,让学生感受开口韵和闭口韵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引导学生体味《诗经》的音韵美,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情感

这首诗只有短短五十字不到,学生借助注释能够大概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是语文课是由文字、文学、文化这几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对于情感的引导,不能架空于文本,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分析诗中的文学知识,所以在第三环节中,基于第二环节的诵读,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这首诗的结构特点,即重章叠唱。同时让学生自主分析诗中关于描写女主人公心理的句子。

下面是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突破难点的环节。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社会经历、情感体验和阅读能力,对这首诗情感的把握不具备难度,如何把抽象情感具体化,则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将主要在第四环节中,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通过分析诗中几个意象青矜青佩城墙在诗中的作用,同时列举有关这几个意象的其他爱情诗句,以这几个经常出现在爱情诗中的意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情感。

第二步: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谈谈这首诗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提醒学生结合前面所讲的音韵美文辞美谈想法。 说明:以意象为突破口分析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是诗歌教学常用的也是实用的方法。由点到面,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今后自主分析其他爱情诗。这样的环节也会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对《诗经》乃至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最后我还有一个简短的扩展环节,主要是出示《诗经》中的名言名句,注明出处。

说明:学生初步接触《诗经》,应该让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经》的兴趣。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本课希望能在《诗经》与学生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有效学习的桥梁。

【作业布置分析】:

1 课后多读这首诗,并且背诵

2 在扩展环节出示的名言名句中,选取2~3句你感兴趣的,找出原文,认真诵读,可与《子

衿》进行对比阅读。

说明:八年级的学生背诵这首诗不难,背诵的目的是希望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以后的写作或者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丰富学生的人生。同时希望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走进国学经典。

【板书设计分析】

《子衿》之美 文辞美:心理描写、重章叠唱

青衿青佩城阙”→思念之情

说明:我的板书设计的关键围绕字展开,诗中的三美以及重难点皆在简洁明了的板书中呈现。

整体看还是很不错的,估计说出来应该效果也可以。如果能在某些环节的说课中体现出一些你自己在细节设计上的亮点就更好了。

篇三:第一章 先秦《诗经》

第一单元 先秦诗歌之《诗经》

教学目标:

1、《诗经》文学常识介绍;

2、《诗经》的表现手法;

3、《硕人》、《采薇》、《子衿》的作品赏析。

教学重点:

1、理解赋比兴手法的含义;

2、掌握《硕人》、《采薇》、《子衿》字词及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语:

《诗经》被誉为世界最美的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着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长达500年岁月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流淌而至,满载着远古意蕴,袅袅娜娜地走来,言辞质朴、淡雅,艺术形象清纯简约,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貌

一、成书及篇目: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三百,汉代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所整理过的书称为,才确定《诗经》的名称。

《诗经》产生的地域,约在现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一带的地方。在漫长的岁月中,广阔的地域里,产生了这么多诗篇,是谁、又是怎样把它们搜集、编订成为一本诗集的呢?根据古代文献,说周代设有采诗的专官,官名叫做行人酋人,到民间去采诗。

二、《诗经》的收集及流传:

一)关于收集:

1王官采诗说:政府出面收集诗歌。

《汉书·食货志》:周代设有采诗的官员—“行人酋人,农忙的时候在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查阅,目的是了解民情。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春秋时代,诸侯之间交际频繁,通常外交家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加强外交辞令,常常引用诗歌的章句,来表达本国或自己的态度和希望,使其语言含蓄婉转而又生动,这就形成了当时上层人物学诗得风气。周诗可能在春秋士大夫赋诗言志的普遍要求下,乐工不断的加工配乐,逐渐集结为一本教科书。

2孔子删诗说

遭到普遍怀疑,汉代认为孔子删定《诗经》,但在孔子时代已有与今天流传的《诗经》版本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左转》中所引用的95%的诗篇都见于《诗经》,可见春秋时期,《诗经》已有固定的教本了。

3献诗说

《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周天子为观察民风,了解民情,制定章典,曾建立了公卿列士献诗的制度。《诗经》就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二)关于流传:三家诗四家诗

1三家诗:(已失传)

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

秦火以后,汉代有3家诗歌:

齐诗——齐人辕固所传;

鲁诗——鲁人申培公所传;

韩诗——燕人韩婴所传。

2四家诗

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毛诗”——西汉毛公(毛亨、毛苌)所创立的学派。(今天所学诗源自毛诗)

三、《诗经》的分类:

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作品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宋代史学家郑樵——《六经奥论》: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1、风:声调,比如《郑风》就是郑国的调儿,《齐风》就是齐国的调儿,是

用地方乐调歌唱的诗歌。好像现在的昆腔、绍兴调一样,带有地方色彩的声调。

2、雅,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天子之乐 。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3、颂,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颂即古代的字,表演之义。颂不但配合乐器,用皇家声调歌唱,而且带有舞蹈、扮演的艺术。

例如:《周颂维清》是周成王歌颂文王之德的。多么清明又是多么荣光,因为文王有着征伐良方。自从开始出师祭天,至今成功全靠师法文王,真是我周王朝大吉大祥。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赋:叙述和描写。《诗经》运用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叙述、描绘,也可以是设问、对话。(比兴以外的手法都称之为赋)

赋的艺术特征,在于不借助于比兴,而对事物的形貌、人物的神态、心理和感情,做直接而形象地描绘和书写

《子衿》赏析:女子恋爱生活的直接反映

《郑风 · 子衿》一诗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女子因男方不能如约而来时急得焦躁不堪的心情。读完全诗,你认为该首诗歌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诗中描绘了女子怎样的心理情绪?

1)思想内容:描写一个纯情少女对情人的思恋。这个少女嗔怨恋人没有给她捎信,没来看她,害得她苦苦思念,独自徘徊在城楼上,并毫不掩饰地说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以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刻不容缓的相思浓情,袒露热恋中最纯真的感情。虽然诗中对她没有外貌的描写, 但她那子宁不嗣音?

子宁不来?的责备,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的怨叹,使读者眼前无不跃然一个娇憨天真、甜蜜痴情的少女,她率直大胆地表露自己的爱情,对男子的责备中饱含着热烈而诚挚的情意。诗中细腻的情感、率真的风格,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怀春少女的绵绵情思。

2)语言风格:恋爱中少女的真情表露, 其中虽有些许怨愁,却不能掩去其乐观的基调。通俗明了的语言既活现出平民少女纯朴健康的情思,又显示出北方女子质朴淳厚的性格特点。整齐典雅的四言诗中嵌入一句五言, 形式活泼自由, 读起来节奏感强,顿显跳跃的音乐美,富于表现力,用寻常言语口头话来表现少女热烈而深挚的恋爱心理,简直是四言诗的化工之笔。全诗共三章,前二章句式相近,回环往复,为末章起了恰当的铺垫作用,末章忽作变调,由向对方陈说的语气,变为独白式的抒情,先写外在表现,后写内在心情,将主人公的情感推向高潮。又前两章皆上下句相对举,加上青青悠悠叠音词的上下搭配,使诗句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清亮动人。另外,简单的结构,朴素的风格,以及通俗、口语化的特点还体现了劳动人民诗歌的生动活泼特色,在经乐官加工后流露出的文明雅致的美感。

3)艺术表现手法:《子衿》 是普通少女恋爱生活的直接反映, 它鲜明的现 实主义色彩主要是通过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达到的。诗的开端以青青子衿领起,突出情郎在少女心中的印象,由对男子青色的衣领的描写,引起女子悠悠的怀念之心,因物及人,由,抒发出歌者

的思慕之情, 接下去又以责备的口气,倾吐自己的思念,一设一问间,既突出了女子热烈的思念之情,又使诗歌显得迂回、曲折。次章与首章间变化不大,女子回环往复,反复咏叹自己的恋情与相思, 改变的地方是把嗣音换成,急切的思念之情,仅仅送个音信来,显然是不够的,表现了女子急不可耐的情态。回环往复的手法,不仅渲染出歌者思念的长久, 又状写出相思的苦痛,展示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诗的最后一章是前两章思念之情的发展高潮,是思情别绪的形象写照。心上人迟迟不来, 急得少女在观楼上踟蹰而走,一日不见,就像隔了三个月那样长久,合理的夸张真实地表现出了情人间如胶似漆、 难分难舍的恋情。《子衿》 中运用法刻画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 全诗各章末二句都是女子的自言自语,两个反问,一句怅叹,不用一句刻画之辞,而女主人公的性格被传达无遗。而那挑兮达兮的动作描写,实在是将等待的焦躁刻画得入木三分。本诗全用赋法,成功地运用悬想、铺垫、重沓复叠、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等艺术手段,将思念之情表现的含蓄生动。《子衿》中的三章叠唱,在感情、节奏上愈变愈急,生动地描绘出少女等待意中人时焦躁而急迫的心情。

2、比:比喻。其形式,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博喻、对喻等。

明喻是正文和比喻两个成分之间用一个字作媒介,比如《硕人》 隐喻是正文和比喻合为一体,即甲是乙。

借喻是正文全部隐去,以比喻代表正文。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博喻是用多种比喻来形容正文。

对喻是正文和比喻上下相符的一种的形式。

《硕人》:高大白胖的人。卫庄公的夫人庄姜。

《诗经》国风中有很多描写硕人的诗篇,可见诗经时代中原地区已形成男女

以高大修长为美的审美趋向。

第一章:硕人其颀, 衣锦褧衣。

这是对美人身材和衣着的描写, 所谓硕人即高大而又白胖之人, 复加一个字, 就更加精简传神地将这位女子亭亭玉立的形象完美地表现出来。 同时通过锦褧衣即女子的锦服以及外面披着的麻纱罩衣,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这是一个贵族家之女。 这样, 开篇的简单勾勒就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齐侯之子, 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 邢侯之姨, 谭公维私。

紧接下来的身份交待则证实了她是齐侯的娇贵之女, 卫侯的妻室, 同时是太子的同胞之妹、 邢侯的小姨妹, 谭公又是她的亲妹婿。 表明此女不但是贵族出身,而且是出于王侯之门、 帝辇之家。这一身材—— — 衣着—— — 身份的顺序安排足见作者匠心独运之力。首先这符合欣赏者正常的思维范式,硕人其颀, 衣锦褧衣。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是直观感受。 看到一个妙龄女郎伫立在眼前,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她的身材和衣着。而对于女子身份的交代则是思维的再次深入, 是进一步的了解。 这种顺序之安排能够抓住欣赏者思维的渐进过程,表现出清晰的叙述思路。 其次, 这样的顺序安排能够起到提悬之功效,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此女如此这般身材”“,衣着又如此华丽,身份又如此高贵, 那她的相貌又当如何呢?

第二章: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首先, 排比句式中的恰切比喻质朴巧妙。柔荑是柔嫩的茅草芽, 这一形象的比喻将硕人的手之娇贵表现得极其贴切自然; 凝脂则写出了硕人肤色之白。 硕人皮肤之白比作 不但道出了肤色之白, 而且更强调了皮肤的细腻润滑之特征。下面的蝤蛴” “瓠犀” “螓首蛾眉等等都是用原始先民所熟识的动植物形象来进行比喻,这不但体现了 《诗经》 质朴无华的文风,而且也使读者体验到一种纯真而自然的美,字里行间彰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并反映出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状态。其次,这段描写大到” “” “” “ 小至于” “齿 体现出一种宏观与微观协调的描写风格,与紧接着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典型神态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卫风》 之咏硕人也, 曰:‘手如柔荑’云云, 犹是以物比物, 未见其神。 至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 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 千载而下,犹如亲其笑貌。清代孙联奎的这句评论可谓真知灼见。

5句描写很见功力,有点像唐代人工笔细描出来的仕女图,极其妩媚极其古典,仅仅20个字,就将一幅精雕细琢过的美人图铺展在我们眼前。但到此还不够倾国倾城、艳冠古今,于是就有了最后两句——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将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来到眼前,活了,有生命力了,活色生香,跃然纸上。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到诗与画的界限,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有画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致于太抽象。美人的意态最是难画,东施以活人效颦况且失败,何况是画家调脂弄粉。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美人如

同站在我们面前。达芬奇用了4年的功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这谜一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的心魂震荡,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然而这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修补,已不如当初的新鲜生动了。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我们从蒙娜丽莎的脸上可以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自然、纯真、朴素地将一丝不易觉察的、充满着人性情感的内心活动透溢出来。

请将这段改写为现代汉语!

第三章:对周围环境的比兴渲染。(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硕人敖敖, 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 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 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 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 庶士有朅。

这种环境的描写为硕人之威仪造势,用她乘坐之车的豪华及周围景象的盛庶, 更加凸显出这位敖敖” “硕人的身贵位显。四牡有骄,朱幩镳镳以及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等等又都充盈着一种原始的蓬勃生命力,昂然中展现出动静结合的动感之美。 至此, 《硕人》 篇通过巧妙的编排顺序、排比式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 典型性的场景渲染, 完成了对一位贵族少妇的完美塑造,一位绝代佳人在幽古书香中呼之欲出。

3、兴:启发。诗人先见一种景物(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星辰日月、花草树木),触动了他心中潜伏的本事和思想感情而发出的歌唱,多在诗的开头,又称发端。

比如:《关雎》——作者看见雎鸠关关的叫,在河州追求它的伴侣,诗人便联想到君子所追求的那位德貌兼美的好姑娘,就把最近夜里失眠的痛苦,同她谈情结婚的幻想写成了一首诗,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兴句,便标示了本诗的主要内容即君子追求淑女的主题。

《采薇》分析:

《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这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周民族创造了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对侵犯者的激越情感,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了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感伤。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8830fc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ea.html

《诗经子衿大学教案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