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制定”和“制订”如何区分?

发布时间:2018-11-24 17:58: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制定制订如何区分?

制定制订用得很混乱,有人说制定规划,也有人说制订规划。这两个词究竟如何区分?

产生有先后,含义无区别

何文巧

查阅《汉语大词典》,可以发现,制定这个组合的历史要远长于制订

《汉书·兒宽传》已用到制定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制订最早的用例在魏巍《壮行集》中:在他的心里,应该给自己制订出一部宪法,应该给自己树立起一条明朗有力的生活的律条。

两个词在出现时间上虽然相差甚远,但在含义上却无甚区别。《汉大》释制定拟订;定出。制订制定;拟订。也就是说《汉大》认为:制订制定,两者是一组全等异形词。

从《汉大》的语例看,邓小平同志是既用制定又用制订的。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

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遗憾的是,已有的异形词整理工作尚未将制订/制定整理进去。缺少法规的引导,使用中的混乱在所难免。

既生瑜,何生亮

制、定、订,三者本义不同,但都有拟订、约定、使确定的引申义。

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说文》),本义是裁断、制作。引申出用文字规定的意思。

定,安也。从宀( ),从正(《说文》),本义是安定。引申出使安定、使不变易的意思。

订,平议也。从言,丁声(《说文》),本义是评议、评定。引申出订立契约规定的意思。

制、定、订作为动词,均有约定、使确定的含义,它们组合而成的制定制订,自然意思相同。《汉语大词典》释制定,《汉语大字典》则用制订解释,这也说明制定制订实可通用。

古人造词花开两朵,丰富多彩,今人用词却左右为难,无从割舍,难免生发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若只有一个制订或者制定,该省却多少烦恼。

制定在变型

董鸿毅

根据《汉语大词典》,很容易得出制定制订是异形词的结论,比如它们在意思上都表示创制、拟定计划(方案、条例等),在词性上都是合成动词,在结构上都是联合型的,等等。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制定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制定由动词变成了形容词,原来意思是规定,指一种行为,现在的意思是确定的,指一种状态。

其次,制定的结构从并列关系变成了动补关系,原来,两者无主次之分,现在为主,补充说明的是这个行为的结果。

不少由构成的词语,都可看作动补结构。如裁定”“测定”“奠定等,其中的都指一种结果或状态。

没有形容词的用法,只能作动词,制订的结构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补关系。

因此,制订规划制定规划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创制、订立规划,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为过程,后者强调的是规划创制之后被固定下来不轻易更改。

如今已非异形词

李光荣 回喜砺

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整理了5组与”“有关的词语,即订单定单”“订户定户”“订婚定婚”“订货定货”“订阅定阅。然而,并非所有由这两个字构成的词语都是异形词的关系。积极地区分这两个字构成的词语,有利于表达的精密化。

该表的注释说道:

”“二字中古时本不同音,演变为同音字后,才在预先约定的义项上通用,形成了一批异形词。不过近几十年二字在此共同义项上又发生了细微的分化:多指事先经过双方商讨的,只是约定,并非确定不变的;侧重在确定,不轻易变动。故有些异形词现已分化为近义词,但本表所列的订单定单等仍为全等异形词,应依据通用性原则予以规范。

制订制定如今不是异形词,而是近义词。二者除了结构不同、词义强调的重点不同之外,语气和语体色彩也不相同。,经过研讨、议论而确定,确定的语气较弱,有平等、理性、灵活的语体色彩,如制订作息时间表”“制订旅行日程安排等。,确定、不更改的语气强,有严肃、正式、庄重的语体色彩,如制定宪法”“制定祖国统一大计等。

《现汉》一语未中的

张怡春 陈阔宇

《现代汉语词典》注意到制订制定在分化,没有将它们处理成异形词,而是有意地区分它们不同的搭配对象。不妨比较一下该词典的新旧版本:

【制订】创制拟定:汉语拼音方案。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宪法|学习计划|学会章程。

——2000年修订本

【制订】()创制拟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宪法|学会章程。

——2005年第5

新版本最大的变化是将制定计划调整成制订计划。然而,《现汉》是举例式的,其界线只能意会,没有言传。而且,《现汉》在的释义上,尚未区分它们的搭配对象:

()经过研究商讨而立下:(条约、契约、计划、章程等)|合同。

()决定;使确定:商|计划|开会时间在明天上午。

既然认为订计划定计划都可以搭配,《现汉》将制定计划调整为制订计划就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了。

大政方针:制定

具体条文:制订

制定制订的搭配习惯大致可概括为:大政方针用制定,具体条文用制订。

制定,常常是定出具有强制性和决策性的法令、政策。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制订,常常是创制和拟定出具有制约性和商议性的条约、方案,如《汉语拼音方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

制定的对象是具有强制性的,常常是政策、法规、方针等,具有一定的决策性和针对性;而制订的对象则具有制约性,常常是计划、措施、方案等,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制定计划制订法律也都不错。上面的概括,指的是多数用例。

一是权威性,一是创造性

蒋彩利

制定是结果确定下来,强调不可轻易改变的状态。制订是经过研究商讨而约定,强调从无约到有约的过程。因此,用制定体现的是权威性,而制订体现的是创造性。

人民有了政权以后,就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把成熟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办事。(彭真《谈监督政策和法律的关系以及改革等问题》)

白天劳动上一天,晚上还要和当地团员社干部们开会,帮助他们修改跃进计划,制订新的增产计划。(马烽《停止办公》)

制定者多是具有权威性(甚至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集体,制定对象多是行政色彩浓厚的法令、纲领、政策、方针、路线、决议等。制订者多是要满足某一特定社会需要、实现某一现实目标的集体或个人,制订对象多是计划、办法、契约、合同等,它们是制订者根据需要创造出来的,也会随着需要的变化随时调整。

规划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举例有制订规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举例有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两个用例都不错,但意思不相同,前者意指规划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后者则指规划是权威的,不能任意改变。

制定=创订+确定

王悠容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提示了制订制定的不同:

制订是指拟议和创制的过程,不一定是定案;制定是指将拟议和创制的东西加以确定,使成为定案。

其中对制订的解释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制订不仅指拟议和创制的过程,也指拟议和创制的结果制定则既指拟议和创制的过程,也指拟议和创制的结果,还指该结果已经权威机构确定

类似的拟订拟定《现规》的区分提示换了一个角度:

拟订是指正在起草、拟议的过程中,用于进行体;拟定拟订的过程已经结束,用于完成体。

从动作的时态上去区分是难以成功的。比如有关部门正在拟订实施细则,这个拟订固然是进行时,但换入拟定,说有关部门正在拟定实施细则,这个拟定就是完成时了吗?恐怕得不出这个结论。其实正在拟订细则正在拟定细则都可以说,它们的区别在前者只包含将细则设计出来的过程,而后者不仅包含细则的设计过程,还包含细则的审定、认定、确定的过程。

因此,拟定(起草制定)=拟订(起草)+确定,它们的区别是意义上的,不是时态上的。

区别在于

乐洪咏 吴校华

强调把研究、商议好的内容用一定的形式(通常是文字)表达出来,制订就包含了研究、商议、表达等环节的过程,但不包含的环节。,即确定,指相关机构或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制订的内容得以确认,从而获得在实践中施行的资格。不妨来看下面的例子:

一般来说,标准的制定是将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结合,将其规范化、条理化,再通过一定程序进行审核,最终由权威部门发布实施。(《人民日报》2007131)

将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结合,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涉及研究、商议、表达诸环节,这就是,而通过审核则相当于。可见,制定制订多了一个的环节。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中纪委等正在酝酿制订《廉政法》。(《北京青年报》2007312)

中必须要用制定,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通过审定,具有了法律效力。例中用制定也可以,但用制订更准确,因为《廉政法》尚未创制,审核决定是下一步的事。

突破平衡的定金

何明铭

说到在最近几十年来的分化,不能不提到定金的作用。

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定金订金本是异形词,可以相互替代,就像定单订单的关系一样。然而,在现有法律当中,定金订金已不能混为一谈。

我国《民法通则》和《担保法》,都规定定金是担保的方式之一,并明确了定金罚则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订金的法律含义并不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订金的含义需当事人约定,未经约定,订金没有担保债权的作用,仅相当于预付款,不能适用定金罚则

定金订金在法律上的明确区分,打破了族词与族词的力量均衡状态,加速了族词含义的演变。含有的词语,其确定、不移易的含义加强了,其严肃、权威的色彩变浓了。制定”“拟定”“审定等莫不如此。随着法律术语定金对日常语言的影响日渐扩大,族词与族词的区分界线必将日益明显。

编者附言

制定制订的关系,历来是个让人头痛的拦路虎。辨析思路上,岔口颇多。

第一个岔口:异形词?近义词?

从历史上看,它们曾经是异形词。但随着的分化,它们只宜定位为近义词。尤其是定金订金在法律意义上的本质区别,对的分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个岔口:差别在——搭配对象不同?词语含义不同?时态用法不同?

近义词是同中有异,两者相同之处一目了然,不同之处实费思量。

最明显的区别是制订是并列结构,制定是动补结构。但这个区别对实际使用时的选词,帮助不大。

通过搭配对象不同来判断选词,有一些帮助,习惯上确实大政方针用制定的多,具体条文用制订的多。走这条路有参考作用,但分得不彻底,两可的对象较多,如规划”“计划等。

通过词语含义不同来判断选词,这是正途。随着的分化,制定=制订+确定的等式已经可以成立,并且由此形成了制定多于制订的趋势。由于制定凸现的是权威性,制订凸现的是创造性,两者侧重点不同,满足的是不同的表达需求,因此,制定不可能完全取代制订

通过时态用法不同来判断选词,这是歧途。貌似严整科学,其实此路不通。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识之人?那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还吵着闹着多看几本名着。于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渐渐的,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两个人读的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的乐趣大。于是,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的时候,却没有人搭理我。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婆说:孩子小,应该让着点。外婆却不服气的说:我这一把年纪的了,怎么没人让我呀?大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教你辨别善恶,教你弘扬正义。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书是我的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了我;书是我的伙伴,跟我诉说心里话;书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的大门;书更是一艘不会沉的船,引领我航行在人生的长河中。其实读书的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是一个人闷头苦读书;也不是读到好处不与他人分享,独自品位;更不是一个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而是懂得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这才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我从书中受到的教益吗?

我阅读,故我美丽;我思考,故我存在。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我从读书中受到了教益。当看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所说的话:世界上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许许多多的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看书,例如毛泽东主席,他半边床上都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的境界。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读书,读好书,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8a837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c.html

《[咬文嚼字]“制定”和“制订”如何区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