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部教学案

发布时间:2020-07-25 16:21: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若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

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5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

6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会遇到浓硫酸与乙醇、浓硝酸等密度比它小的液体的混合,应该如何混合呢?

〖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像我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学生活动〗阅读第4页图1-1,举例说明有哪些图中所示的“危险化学品”。

〖教师讲述〗除了熟知哪些物质属于危险化学品之外,为了确保实验安全,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也很重要。随着我们化学知识的丰富、接触的化学实验越来越多,在新接触的化学实验中还会出现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实验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思考过滤实验、蒸发实验、蒸馏实验和萃取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补充习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B.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将被加热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

C.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采用粉碎、振荡、搅拌、加热等方法

D.为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2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D.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下图是用浓H2SO4HCOOH制备CO还原Fe2O3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制备CO方程式为HCOOHCOH2O

ABCE中应分别盛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还原Fc2O3之前首先要做______________检验;然后还要做_____________试验,检验_________是否被赶净;

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所放物质为CuClNH3溶液,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C 2BD 3.⑴甲酸 浓硫酸 浓硫酸 石灰水  ⑵装置气密性 CO纯度 空气 ⑶检验生成的Fe 除去未反应的CO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阐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本节内容要求我们掌握四个基本操作,我们先来学习两个。

〖教师讲解〗前面一节课已经就实验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在课前也已经对实验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就动手吧!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1,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

⑵如果想要得到的是固体物质,则还需要洗涤操作(本实验不需要);

⑶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或用小火烘干

⑷搅拌时不能太剧烈,要始终用坩埚钳夹住蒸发皿,要防止固体小颗粒飞溅引起烫伤。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提问并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到的食盐是纯净的吗?如何判断?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1-2,阅读教材第6页“资料卡片”,交流初中学过哪些物质检验的方法。

H2的检验、⑵O2的检验、⑶CO2的检验、⑷CO32的检验、⑸Cu2的检验、⑹酸和碱的检验等。

〖思考与交流〗如要除去其中的杂质SO42Mg2Ca2,结合教材第7页的“资料卡片”上的溶解性表,应选用哪些试剂?

1.确定试剂:SO42选用BaCl2(为什么不用硝酸钡?)除去,Mg2选用NaOH(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钾?)除去,Ca2选用Na2CO3除去。

2.排定顺序:为了全部除去杂质离子,所加试剂必须过量(适量是难以控制的),这就带来了过量试剂如何除去的问题。过量的Ba2应用CO32除去,过量的CO32OH应用H(盐酸)除去。所以Na2CO3必须在BaCl2后面加入,盐酸在最后加入,加入NaOH的顺序就有3种可能了。(过量的盐酸怎么办?)

〖小结〗粗盐提纯时,除了要除去不溶杂质外还要除去易溶杂质;除去易溶杂质时,除要考虑加入的试剂外,还需要考虑试剂的用量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等问题。

〖思考与交流〗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他们适用的对象一样吗?

过滤适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若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如CaCO3NaCl的混合物),则可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方法;若两种固体都不溶于水,但一种溶于酸(或其他液体)、另一种溶不于酸(或其他液体)(如BaSO4BaCO3的混合物),则可采用加酸溶解、过滤(洗涤)、加Na2CO3沉淀、过滤(洗涤)的方法;……

〖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补充习题

1.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里有悬浊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错误的操作有(

A4处   B3处   C2处   D1

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4.欲使CuSO4·5H2ONH4ClSiO2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其必要的实验操作为(

A.升华 溶解 过滤 结晶     B.溶解 过滤 蒸发 结晶

C.加热 溶解 蒸发 过滤     D.溶解 过滤 蒸馏 蒸发

5.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等盐类,方法如下:

除去草木灰中的不溶杂质

请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钾盐

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将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固定铁圈位置 放置酒精灯放上蒸发皿 加热搅拌 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

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所需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问题讨论

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⑶能否确认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为什么?

7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 H2SO4 ,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洗涤沉淀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参考答案

1A 2B 3CD 4A 5BaCl2[或Ba(OH)2]、K2CO3HCl

6.⑴将草木灰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过滤 ②①③④⑤ ⑶稀盐酸(或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⑷①搅拌,加速溶解 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②不能 因为没有检验钾离子。即使检验到有钾离子存在,碳酸钾也许是在蒸发过程中由其他物质变化而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7过滤 将烧杯中物质倒入耐酸过滤器中过滤,得滤液

析出沉淀 将滤液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足量水中,并不段搅拌,直至析出全部固体

过滤 将此烧杯中的物质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得固体

用蒸馏水冲洗滤纸上的固体若干次,直至洗净

取新得到的洗出液少许,滴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 ,若没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沉淀已洗净,若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沉淀没有洗净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蒸馏、萃取操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蒸馏和萃取的操作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两个基本操作,本节课再来学习另外两个。

〖介绍〗简要介绍下面的两个实验要用到三个新的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和分液漏斗——的构造和功能。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3,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蒸馏装置的安装:由下到上、从左到右,安装时要小心,防止损坏仪器和戳伤身体;

⑵纯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不妨做个对照实验(一个加碎瓷片一个不加);

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汽温度;

⑷冷凝水的流向:与蒸汽流向相反,使得热交换充分;

⑸利用蒸馏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种沸点相差较大(一般是能够互溶)的液体。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过渡〗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除了可以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外,还可以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加以分离。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4,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加入萃取剂之后、振荡之前一般都记得塞好分液漏斗玻璃塞,但是分液前容易忘记;

⑵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面流出来,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口部倒出来;

⑶利用萃取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液体互溶(或一种固体溶于另一液体中),但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更大。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问题与讨论〗1.刚才的实验中得到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能不能说碘和水已经彻底分离?若想得到固体碘,可采用什么办法?

蒸发(蒸馏)

2.什么样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

更加能够溶解溶质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演示实验:酒精不能从点水中萃取出碘)

3.学生探究:同样多的萃取剂是一次使用效果好还是分多次使用效果好?

〖讲解〗蒸馏和萃取都可以对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加以分离,但适用的对象不同,我们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和利用分离方法。物质的检验也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的试剂和方法,这个我们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遇到。

〖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补充习题

1.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

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分别是实际操作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的示意图。

请根据实际使用操作时上述漏斗的使用范围和它们形状,指出①、②、③、④分别与ABCD中的哪一种或几种相匹配?

①与______、②与______、③与______、④与______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自来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B A BD 3.⑴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 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 ⑵蒸馏烧瓶 冷凝管 ⑶碎瓷片 防止液体剧烈跳动(暴沸)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3、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4、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5、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6、通过学习,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体验概念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已知有一大叠厚度均匀的这样的纸,如何快速粗略地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

〖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 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N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设问〗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为6.02×1023个,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上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举例说明。

〖归纳〗举例、归纳,得出公式:m=nM

练习〗做P13“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3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系式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补充习题

1、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1molKClO3 B0.5molH3PO4 C32g O2 D3.01×1023CO2

2Cl2HClO2CO2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1 g Na2SO4•10H2O中含有NaSO4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H2O的数目为多少?

4质量相等的SO2 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4.9g磷酸中含有多少个H原子、O原子和P原子?以及与多少克P2O5中所含P原子相等?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21 分子硫酸的质量是98 g

31 mol 氮的质量为28 g

4)摩尔是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1mol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4、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5、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投影〗

物质

物质的量

mol

质量

g

密度

g·cm-3

体积

cm3

Fe(固)

1

7.8

Al(固)

1

2.7

Pb(固)

1

11.3

N2(固)

1

1.026

H2(固)

1

0.0808

O2(固)

1

1.426

F2(固)

1

1.3

Cl2(固)

1

1.9

Ne(固)

1

1.31

Ar(固)

1

1.65

N2(液)

1

0.805

H2(液)

1

0.0708

O2(液)

1

1.14

F2(液)

1

1.11

Cl2(液)

1

1.557

Ne(液)

1

1.204

Ar(液)

1

1.402

H2O(液)

1

1.0

H2SO4(液)

1

1.83

温度0°C、压强101 kPa

物质

物质的量

mol

质量

g

密度

g·L-1

体积

L

N2(气)

1

1.2505

H2(气)

1

0.0899

O2(气)

1

1.429

F2(气)

1

1.695

Cl2(气)

1

3.17

Ne(气)

1

0.900

Ar(气)

1

1.7839

CH4(气)

1

0.714

NH3(气)

1

1.315

SO2(气)

1

2.860

CO2(气)

1

1.977

空气(气)

1

1.29

〖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

〖小〗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讲解〗 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如果将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单位为L/mol,那么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m是个常数,如果条件变化了,则Vm亦随之改变。如在0℃101 kPa时,Vm=22.4 L/mol;在25℃101 kPa时,Vm=24.8 L/mol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气体体积V= nVm

〖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小结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学生小结出的不同知识网络,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讨论和交流中再次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补充习题

1、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2、标准状况下10g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6.72L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3、现有3.4 g H2S和0.1 mol 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SBr各多少克?

4、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 (2) 3.01×1023HCl分子 313.6gH2S,下列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B、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D、氢原子数_______________

5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3、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4、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5、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7、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问题〗如何配制100g 20%的?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

〖讲解〗显然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

〖问题〗根据溶质与溶液的相关物理量,你认为还用哪些溶液浓度来表示?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

〖讲解〗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P14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强调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练习〗

1、 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2、 0.5molNaOH配成2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 100mL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mL,此20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mol/L吗?为什么?

4、 10gNaOH溶解在25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由于有些实验对溶液的浓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下面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方法、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实际上误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本身的不精确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另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称为偶然误差,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小误差。下面我们以“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要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每步所需实验仪器),全班交流,选出最适合实验室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案

〖讨论、探究〗(主要围绕减小实验误差考虑)

1、在什么仪器中配制出100mL溶液?

〖活动〗学生研究容量瓶,并用说明文进行描述

〖问题〗如何理解上面的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结论〗应选用100mL规格的容量瓶,并要在指定温度下进行配制

〖讨论、探究〗

2、实验过程中选用什么仪器最佳?

3、每一步操作中的细则以及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录像〗配制溶液全过程

〖小结〗请学生小结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要点

〖思考〗下列哪些操作会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1、 引流时有少许液体溅出容量瓶外

2、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施加措施

3、 定容时加水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4、 用于溶解的小烧杯未洗涤

〖问题〗如果将NaCl固体换为2.00 mol/LNaCl溶液,则配制时有何不同?

〖活动〗学生实验: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溶解操作、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使用、定容、视线等)

〖交流反思〗由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体会。

1、 你觉得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2、 你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造成误差?如有,结果如何?

3、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何收获和建议?

补充习题

1配制200mL0.1molL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3、计算1mol/L氯化钡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4、用CuSO4·5H2O配制0.1mol/L的水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25gCuSO4·5H2O溶于1L水中

B、 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g溶于水制成1L溶液

C、 25g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L溶液

D、 12.5gCuSO4·5H2O溶于500mL水中

5、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室配制100mL2.0mol/LH2SO4溶液?

1)提供仪器:100mL烧杯、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提供药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蒸馏水

3)要求:设计出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61L水吸收448LHCl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可得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化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对连接初、高中化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高中化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散系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具体运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所以,本章内容不仅在全书中承上启下,而且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章共分三节,整个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物质的分类,具体包括简单分类方法及以应用,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的分类(胶体)三部分知识;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具体内容包括电解质电离,酸、碱、盐的含义及其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离子反应的实质、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第三部分:氧化还原反应,具体内容包括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

内容结构

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初学者掌握的化学反应知识还较少,给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如何突破本章知识难点、把握重点、掌握方法是关键。

本章的重点是:物质记起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难点是: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归纳与整理]

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

(2)树状分类法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思考与交流]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归纳与整理]

2.化学反应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

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对已学知识?

[实践与探究]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回顾与总结]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 )

A.分析纯盐酸 B.氧气 C.黑火药 D.干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

A.H2O B.NH3 C.NaH D.H2SO4

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5.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2O3 ⑥FeSO4·7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6.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①取少量胆矾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②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③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④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⑴加热胆矾晶体: ,( );

⑵生成蓝色沉淀: ,( );

⑶生成红色物质: ,( )。

参考答案:1A2D3D4 D5.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6CuSO4·5H2O CuSO45H2O 分解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复分解反应

CuSO4FeCuFeSO4 置换反应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3.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4.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

[归纳与整理]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

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分 散 质

分 散 剂

实  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

[思考与交流]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实验与探究]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均一、透明、

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分散质粒子

直径

<1nm

1nm~100nm

>100nm

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

过滤纸

不能

典型实例

食盐水、碘酒

食盐酒精溶液、淀粉溶液

泥水

[思考与交流]

1.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丁达尔效应在吗?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胶体有哪些认识?

[归纳与整理]

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

[阅读与拓展]

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布朗运动,胶体介稳性的应用。

[思考与交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些呢?

[阅读与拓展]

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

[回顾与总结]

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类

2.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有3种类型。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粒子

直径

<1nm

1nm~100nm

>100nm

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典型实例

食盐水、碘酒

食盐酒精溶液、淀粉溶液

泥水

3.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

4.纳米技术与胶体

补充习题

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Fe(OH)3胶体内,开始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 2mol/LH2SO4溶液 B. 2mol/LNaOH溶液

C. 2mol/LMgSO4溶液 D. 硅酸溶胶(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4. 观察丁达尔现象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一束光平行

B.将一发光的白炽灯悬在盛有胶体的烧杯正上方

C.观察者视线垂直于一束入射光,胶体置暗盒内

D.胶体置明亮背景处,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的红色激光垂直

5.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有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7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分离方法:

淀粉液中含有泥沙

KNO3晶体中含有少量食盐

8.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⑴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于 反应。

⑵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⑶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5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也加入2mL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 的角度,可以看到 烧杯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

⑷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看到溶液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了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也属于 反应。

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C 6C 7.过滤 结晶

8Fe2O36HCl2FeCl33H2O

1 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

2)红褐

390° 胶体与溶液

4Fe(OH)33HClFeCl33NaCl 复分解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

重点难点:

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实验与探究]

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下表中物质的导电性吗?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氯固

钠体

氯溶

钠液

无酒

水精

蔗固

糖体

蔗溶

糖液

氢钾

氧固

化体

氢钾

氧溶

化液

硫溶

酸液

[思考与交流]

1.上述哪些物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

[归纳与整理]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NaCl溶液为例说明为什么有些电解质溶液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3、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实践与探究]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Cl

HNO3

H2SO4

NaOH

Ba(OH)2

NaCl

KNO3

MgCl2

[思考与交流]

1.根据HClHNO3H2SO4的电离,我们对酸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2.能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吗?

[归纳与整理]

5、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思考与交流]

1. NaHSO4溶液能电离出H+Na+NaHSO4属于酸吗?

2.怎样认识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怎么表示?

[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补充练习

1、 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三氧化硫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Ca(OH)2=Ca2++OH BNaOH=Na++O2+H+

CHCl=H++Cl DK2SO4=2K++SO4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4、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

5、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

A.逐渐变小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增大 D.先变小后变大

6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

参考答案:1.AC 2.AB 3.C 4.D 5.D 6.A

第二节 离子反应

2课时

教学目标:

1. 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会科学探究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3.体会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污水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HCl NaOH Cu(OH)2 AgCl Na2CO3 C2H5OH H2O SO2Fe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___

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

[归纳与整理]

因电解质溶于水可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实验与探究]

1、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NaCl溶液。

2、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3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归纳与整理]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怎样用化学用语表示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

[归纳与整理]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四步:“写、改、删、查”。

“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

“改”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删”两边相同的离子,去除与离子反应无关的粒子;

“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思考与交流]

下列化学反应是离子反应吗?能的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1.铁跟稀硫酸反应

2.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3.碳酸镁跟硫酸反应

4.硝酸钾与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混合

5.氧化铜溶于盐酸

[思考与交流]

1.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HClNaOH H2SO4KOH HNO3Ba(OH)2

2.有什么发现?

[归纳与整理]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思考与交流]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Ca2++CO32=CaCO3

Cu2++2OH=Cu(OH)2

CO2+2OH=CO32+H2O

BaCO3+2H+=Ba2++ H2O+CO2

[思考与交流]

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总有离子的减少)

[归纳与整理]

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

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归纳与整理]

3、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思考与交流]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BK+SO42NO3—、OH

CH+NH4+Fe3+SO42 DH+ClCO32NO3

[归纳与整理]

判断溶液中有关离子能不能大量共存,事实上是判断它们在给定的条件下能不能形成难溶化合物、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态物质,要考虑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性质;此外解题时还要特别注意试题的前提设置。

[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离子反应与其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补充练习

1、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使等号两边

A.离子的数目相等 B.粒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

C.正电荷或负电荷总数应相等 D.各元素原子的数目应相等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与相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B2HNO3+CaCO3=Ca(NO3)2+CO2+H2O

2H++CO32= CO2+H2O

CFe+2HCl=FeCl2+H2

Fe+2H+=Fe2++H2

DCu(OH)2+2HCl=CaCl2+2 H2O

OH+H+= H2O

3、下列化学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 表示的是

A.硝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铁溶液和盐酸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D.氢氧化铜和硫酸溶液

4、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间的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

AHCl+Na2CO3H2SO4+K2CO3

BFe+HClFe +H2SO4

CBaCl2+Na2SO4Ba(OH)2+(NH4)2SO4

DKOH+CH3COONH4Ba(OH)2+NH4Cl

5、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H++OH=H2O

B2H++CO32=H2O+CO2

CZn(OH)2+2H+=Zn2++2H2O

DCu2++2OH+Ba2++SO42=BaSO4+Cu(OH)2

6、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Cu2+SO42OHK+ BFe3+NO3ClH+

CK+CO32ClH+ DH+Na+ClSO42

7、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写出所加试剂的化学式

ClSO42 SO42CO32

NaClNaOH Fe2+Cu2+

参考答案:1CD 2C 3AC 4C 5D 6D

7、(1BaCl22H2SO43HCl4Fe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

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4、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重点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请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2、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归纳与整理]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根据物质得氧和失氧为标准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与探究]

一瓶盛满氯气的集气瓶,推开玻璃片,在瓶口上方用锯条锯出微小的金属钠,观察现象。

根据讨论进一步激疑,反应中无氧能发生燃烧现象,激烈的氧化反应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究竟怎么叫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请分析下列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Fe + CuSO4 == FeSO4 + Cu

Mg + 2HCl == MgCl2 + H2

S + O2 加热 SO2

CuO + H2 加热Cu + H2O

[归纳与整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氧化还原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必然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要深刻地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还需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的关系。

[归纳与整理]

2、氧化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利用2-13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图2-14氯化氢分子形成示意图归纳板书

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1、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

[归纳与整理]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类型

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然同时发生

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D.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 SO4+2CO 2+2H2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回顾与总结]

4、从不同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得氧、失氧的观点

化合价升降的观点

电子得失(转移)的观点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反应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失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失去氧的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得到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得失氧的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6、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7、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依据

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8、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概括:“升—失—氧;低—得—还”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结果被氧化,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结果被还原,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补充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4NO2+O2+2H2O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3.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4.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5.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

C.联氨是还原剂       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的单质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⑴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⑵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⑶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⑷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1D 2C 3D 4C 5C 6A

7.(12H2O22H2O

2Cu(OH)2 CuOH2O

3CuOH2 CuH2O

4HClNaOHNaClH2O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选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体会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2、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在2Al+3H2SO4=Al2(SO4)3+3H2↑的化学反应里,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降低为 价,降低了 价,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为 ,氢离子得到电子总数为 ,则铝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为 ,铝原子失去电子总数为

2、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里化合价降低总数与得到电子总数相同

B、还原剂里化合价升高总数与失去电子总数相同

C、氧化剂里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里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D、氧化剂里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里失去电子总数相等。

3、0.10mol/LH2SO4溶液100mL,最多溶解金属铝的质量为

4、24mL浓度为0.05mL/l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转化为Na2SO4。则铬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归纳与整理]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1、电子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

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5、在FeCu2+Fe2+中,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归纳与整理]

2、表现性质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 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作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思考与交流]

6、写出Zn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比较:

还原性: > ;氧化性: >

[归纳与整理]

3、由强到弱规律:

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跟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比较粒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制备物质。

[思考与交流]

7、在向由ZnFe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溶液后,先发生反应为 后发生反应为

[归纳与整理]

4、反应先后规律

当有多种氧化性或多种还原性物质时,氧化性越强的氧化剂与还原性越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即“强者先行”。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

[思考与交流]

在括号填写:易氧化、难氧化、易还原、难还原、强氧化性、弱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

[归纳与整理]

5、正易逆难规律

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思考与交流]

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的一般方法

[归纳与整理]

三、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的一般方法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H+ Cu2+ Ag+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性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反应条件)的不同

师生互动内容:下面三种方法均可以制得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O2+4HCl(浓) 2H2O+2Cl2

三种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程度

师生互动内容:根据反应Fe+2HCl==FeCl2+H2 2Fe+3Cl2△〓2FeCl3 ,氧化性 >

待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得将进一步完善。

[阅读与理解]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运用

1、制备某些物质

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等。

工业上用还原剂冶炼金属。

2、用强氧化剂Cl2ClO2等进行小型水厂、游泳池水、医院污水、工业污水的处理,即利用强氧化剂进行消毒、杀菌。

3、燃料的燃烧,提供热能等。

4、化学电源的研制、开发及合理利用。

5、电镀以防止金属的腐蚀。

另外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会对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易燃物的自燃、食品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我们运用化学知识来防止这类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或减慢其进程。

[回顾与总结]

1、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

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联系

还原性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

补充练习

1.金可溶于王水:Au+HNO3+4HCl=HAuCl4+NO+2H2O,关于上述反应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盐酸作氧化剂 BHNO3被还原

C.王水有很强的氧化性 DHAuCl4Au的化合价为+3

2.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比为

A12 B21 C11 D32

3.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

1

2

3

4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3214 B1111 C2122 D1211

4.下列微粒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Mg BSO2 CZn2+ DHCl

5.下列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SO2=3S2H2O2KICl2=2KClI22FeCl2Cl2=2FeCl32FeCl3 2HI=2FeCl2I22HClI2SO22H2O=H2SO42HI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ACl2Fe3I2SO2        BCl2I2Fe3SO2

CCl2Fe3SO2I2        DFe3I2Cl2SO2

6.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2X25Z28H2O2A2B2=2A32B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7.在反应3BrF35H2O=HBrO39HFBr2O2↑,若有0.3molH2O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是

A0.15mol B0.2mol C0.3mol D0.4mol

811P + 15CuSO4 + 24H2O = 5Cu3P+6H3PO4+15H2SO4反应中氧化剂为 还原剂为 lmol Cu2+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mol

参考答案:1A 2A 3C 4BD 5A 6B 7B

8PCuSO4 P 0.2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章的知识内容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块。为了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内容的编排上对钠、铝、铁、铜的知识采用横向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等。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

3.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4.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5.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点、难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金属为什么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过渡〗钠具有哪些性质?

〖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引言〗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

〖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并主要通过这个问题的科学探究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板书〗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投影〗思考并填写活动表

交流·研讨: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可借助图3-2)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评价与概括〗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媒体展示实例〗

物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氧气

观察和实验法

氢气

观察和实验法

锌和铁

观察和实验法

盐酸

观察和实验法

非金属的通性

分类、比较法

金属的通性

分类、比较法

酸的通性

分类、比较法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可例举氧气、铁、盐酸或二氧化碳)

观察物理性质 预测化学性质 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

分析现象并解释 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

〖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板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板书〗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3)实例

〖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试剂和仪器〗略

〖实验内容〗

1. 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 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延展性强弱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分析(或结论)

1

2

3

4

5

〖概括〗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

现象分析 亮、浮、熔、游、嘶、红现象的分析

概 括 与现象有关的金属钠的性质

板 书

一、金属与水的反应

2Na 2H2O ====2NaOH + H2

〖科学探究〗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验证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归纳与总结 钠的化学性质

问题的升华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问题的解决

〖拓展延伸〗

1. 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 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

〖分析和结论〗

〖过渡〗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是否它们都不与水反应呢?实际上如果将铁块烧红插入水中即发生反应,可否设计实验证明并检验其产物?

板 书3Fe+4H2O====Fe3O4+4H2

〖科学探究〗

〖介绍〗原教材中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产生气体的检验等几部分

〖分析〗图3-9装置。

〖设计〗如果提供给你三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

〖课件展示、分析和结论〗

〖比较与概括〗由以上内容可知,钠比铁活泼。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填写活动表:

.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拓展延伸〗

1.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2.铁粉为何看不见银白色光泽?铁有银白色光泽,为何铁又称为黑色金属?

3.哪些金属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实验室有单质金属钠,可以说钠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吗?

〖过渡〗在此,我们使用了分类法和比较法。

〖板书〗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板书〗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补充习题:

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属钠?

3.能否把钠保存在汽油里或四氯化碳(CCl4)中?说明理由。

(提示:汽油易挥发、易燃;CCl4的密度比钠的大。)

4.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盛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5.有人说“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二课时

〖过渡〗上节课我们运用“观察法”“比较法”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板书〗实验法

1)含义: 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法的步骤: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实例: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试剂和仪器〗

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

〖实验步骤〗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交流与讨论〗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和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思考〗

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

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

〖拓展延伸〗

演示实验〗金属钠与硫、氯气的反应。

观察、思考记录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钠与硫粉混合研磨时燃烧,火星四射,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评价〗

〖媒体展示或描述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概述〗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金属光泽(因此金属钠通常不能暴露在空气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板书〗

二、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4Na O2 ==== 2Na2O 2Na O2 ==== 2Na2O2

该实验验证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

〖过渡〗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媒体展示)

1、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2、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3、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探究〗研究过氧化钠的性质(与氧化钠比较)(建议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

指导实验提出学生实验的操作方案及实验要求:

1.打开盛有Na2ONa2O2试管的橡胶塞,分别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并记录;

2.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Na2O的试管(1)和盛有Na2O2的试管(2)内,观察现象并记录;

3.分别向试管(1)、(2)所得溶液中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4.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相应实验结论。

〖活动记录〗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色、态

与水反应

CO2反应

稳定性比较

用途

结论

〖重点分析〗Na2O2H2O反应的化学原理:

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

〖过渡〗活泼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在空气中燃烧则生成过氧化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镁、铝排在一起,钠所具备的性质镁和铝是否也同样具备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我们知道镁能与氧气反应,请回顾反应的条件及现象?

〖交流与讨论〗

〖分析和结论〗

镁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继续氧化,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方便些。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燃烧的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

提问〗据此请预测铝是否和氧气反应?

演示实验毛刷实验:(建议选做)

取一根铝条用砂纸将薄膜破坏掉,然后用沾有HgNO32溶液的棉球擦一下,再用滤纸擦干。

观察、思考、讨论

观察铝条表面变化情况:用滤纸擦干后的铝条表面迅速长出了许多疏松的白毛,铝条变成毛刷,轻抖白毛飘落。白毛成分是Al2O3Hg(NO3)2Al条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Hg阻止在Al条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此实验证明:室温下铝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Al+3O2=2Al2O3Al具有强还原性。我们在使用铝制品时要注意保护氧化膜。

〖科学探究〗

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交流与讨论〗

〖分析和结论〗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熔化的铝仍不会滴落,因为铝很活泼,磨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会很快的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板书〗4Al+3O2=2Al2O3

〖拓展延伸〗若要观察到铝的燃烧应采取哪些措施?

〖交流与讨论〗

〖分析和结论〗

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反应的温度等。

演示实验铝粉在空气中燃烧

用玻璃管将铝粉吹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方。

观察思考观察到灯焰上方产生耀眼白光。铝在高温条件下,可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光和热。认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条件不同反应程度不同,加深外因是变化条件的认识。

〖学生阅读教材〗铝的氧化膜

〖总结〗钠、镁、铝与氧气反应的异同点。

补充习题:

1.钠在自然界里不能以 态存在,只能以 态存在,这是因为

2.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 里,以使钠与 等隔绝。

3.钠可以把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这是由于钠具有

性。

4.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少量金属钠,最终的产物是()

A.Na2CO3

B.NaOH

C.Na2O

D.Na2O2

5.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

D.泡沫灭火剂

第三课时

〖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镁、铝都能与氧气反应,这种性质上的相似性是由结构的相似性决定的,这是内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

三、镁和铝化学性质

1.共性

1跟非金属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

讲述因为MgAl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不仅能跟单质O2反应,而且还能与其它金属单质反应(如卤素、硫等),甚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板书(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设问并组织讨论

(1)回忆复述Mg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回答(1)Mg能跟水反应,加热反应更明显:

Mg+2H2O===Mg(OH)2+H2

〖提问〗铝跟水反应吗?

演示实验Al与沸水反应

将去掉膜的Al条放在沸水中(用投影仪做此实验)。

观察、回答

(1)Al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2)结论:

2Al+6H2O===2Al(OH)3+3H2

〖提问〗初中化学课中同学们学习过CO2的有关性质,知道CO2不支持燃烧。这是一瓶CO2,瓶壁无色透明,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瓶中,观察镁条是否熄灭?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Mg与CO2反应

观察、思考记录

现象:Mg条在CO2中剧烈燃烧,放出白光和大量热,有大量白烟生成,瓶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

结论:

CO2不支持燃烧是具有相对性的;Mg不仅能与游离态的O2反应,而且能与氧化物中的氧结合,表现出强还原性。

〖过渡〗Al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以与CO2反应,甚至于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实验前用磁铁检查一下室温条件下有无铁存在;反应后再用磁铁检查有无铁生成)

观察、思考记录

反应前:无铁存在。

反应中:发光、放热、反应剧烈。

反应后:用磁铁检查生成物有块状物被吸起。

2Al + Fe3O4 === 2Fe + Al2O3 +Q

Al的还原性强于铁,也能与化合态氧结合。

放录像铝热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焊接钢轨。

过渡镁、铝的强还原性不仅体现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中,它们也跟酸反应。

板书(3)跟酸的反应

(1)相同点

a.MgAl与盐酸反应产生H2

bMg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

(2)不同点

bAl与冷浓H2SO4、浓HNO3发生钝化。

过渡〗除此以外,铝还有哪些特性?

板书2.特性

演示实验AlNaOH溶液反应(用投影实验)

设问

①Al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l显示什么性质?根据是什么?

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lO2是如何产生的?

③MgAl活泼,其与H2O反应较Al容易,为什么与NaOH水溶液接触无明显现象呢?

观察、思考记录

观察、思考,将MgAl条放入NaOH水溶液中,Mg表面无变化,Al条表面有许多气泡产生。

结论:Mg+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讨论、归纳,回答:

①Al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

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

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其可将内层Mg包起来,使反应难于进行下去。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Mg、Al的相对位置,讨论了它们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的反应情况,请同学们归纳一下MgAl性质的相同点、不同点。

复习巩固:

1.把燃着的镁条放入下列气体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N   B.CO2    C.Cl2    D.He

2.镁粉中混进少量铝粉,将Al粉除去,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  B.CuSO4溶液  C.NaOH溶液  D.H2O

3.在铝热反应中,铝粉的作用是[    ]

A.催化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熔剂

4.两份铝粉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

A.12 B. 13 C.32 D.11

5.同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投入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加入足量水中

C.将钠投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投入足量稀盐酸中

6.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盛有等体积的3mol/L的硫酸,天平平衡。向烧杯中分别加入MgAl10.8g,反应完毕后,镁恰好溶解。试回答:

1)每只烧杯中所盛硫酸的体积。

2)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加入哪种金属的一端向下倾斜?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以MgOFe2O3CuO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2.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巩固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Fe(OH)制备的特殊操作。

3.以Na2CO3NaHCO3及铁盐为代表,了解盐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掌握检验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法————试剂法和焰色反应。

4.以Al2O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5.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6.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7.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点、难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 的转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为什么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金属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②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③金属钠投入纯水中;④金属铝投入NaOH溶液中

【引入新课】金属不但其单质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广泛的用途,而且金属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亦有极其重要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金属化合物

【投影】学生看书并填写下表:

几组物质分类概念判析

概 念

含 义

化合物

氧化物

氢氧化物

金属化合物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就是金属化合物

【板书】一.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性

【实验】CaOMgOCuO和水作用实验

【投影】 几种金属氧化物和水作用的比较

颜色状态

和冷水作用

和热水作用

CaO

MgO

CuO

【讨论总结】极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和水不起反应。常见的Na2OK2OBaOCaO可和水作用,形成对应的碱。MgO不和冷水作用但和热水作用生成Mg(OH)2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 + H2O K2O + H2O BaO + H2O CaO + H2O MgO + H2O

【板书】2.和酸的作用

【实验】书本实验3—5

【投影】

几种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实验

反应物

颜色状态

溶液的颜色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O

Fe2O3

CuO

【研讨】①金属氧化物属于什么氧化物?一般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②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 + H2SO4 Fe2O3 + HNO3 CuO + HNO3

【板书】3.两性氧化物

【实验】Al2O3溶于碱的实验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研讨】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有何特点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你有什么高招

②象氧化铝这种氧化物和其它金属氧化物不同,我们称它为两性氧化物,你能对两性氧化物下个确切的定义吗?

【结论投影】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板书】4.常见金属氧化物的颜用途

氧化物

化学式

颜色状态

主要用途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铜

氧化亚铜

【学与问】

①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外观形态和性质相同吗?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一样吗?

②铁制品表面常需油漆而铝制品一般都裸露于空气中,这是为什么?

③一段光亮的铁丝插入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产生,而一段光亮的铝丝插入盐酸中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

【课外作业】

1.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氧化物是

A. Al B. MgO C. NaHCO3 D. Al2O3

2.下列属于红色物质的是

A. MgO B. Fe2O3 C. Cu2O D. CuO

3.下列物质(甲栏)及它们对应的用途(乙栏),试用短线把它们的对应关系连接起来。

氧化镁 红色油漆和涂料

氧化铝 耐火材料

氧化亚铜 制造铜盐的原料

氧化铜 红色颜料冶炼金属

4.按示例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KOH

H2SO4

HNO3

MgO

MgO + H2SO4 = MgSO4 + H2O

Fe2O3

Al2O3

CuO

5.经打磨过的光亮铝片上滴几滴Hg(NO3)2溶液,一会儿,铝片表面会长出一丝丝的物质。这就是著名的“毛刷实验”,你能用已有的知识对此作个解释吗?你设想的丝状物质是什么?试设计实验证明之。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氧化钠和水 氧化钡和水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引入新课】

【板书】二.氢氧化物

01.氢氧化物的水溶性(学生自学得结论)

【板书】02.可溶性碱的通性(学生讨论回顾)

【板书】1.铁的氢氧化物

1 制备

【实验】书本实验36

【投影】

FeCl3溶液

FeSO4溶液

溶液颜色

滴加NaOH溶液

沉淀颜色及变化

化学方程式

【引深探讨】不溶性碱制备的一般原理。

【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制备原理。

Mg(OH)2 Cu(OH)2

【板书】②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引深探讨】能否确保氢氧化亚铁有较长的保存时间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板书】③不溶性碱的化学性质

a.和酸的作用

【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Fe(OH)2 + HCl —— Fe(OH)3 + H2SO4 —— Cu(OH)2 + HNO3 ——

【板书】b.不稳定性

2 Fe(OH)3 ==== Fe2O3 + 3 H2O

想一想:氢氧化亚铁若在空气中加热能否得氧化亚铁。为什么?

不溶性碱 碱牲氧化物 + (一般)

【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Mg(OH)2 —— Cu(OH)2 —— Fe(OH)3 ——

【板书】2.氢氧铝

1 制备

【实验】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书本实验37)

Al2(SO4)3 + 6 NH3·H2O == 2 Al (OH)3+3 (NH4)2SO4

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偏铝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制取氢氧化铝

【板书】②性质

a.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有吸附作用

b.两性

【实验】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书本实验38)

氢氧化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

Al (OH)3 + 3 HCl == AlCl3 + 3 H2O

Al (OH)3 + NaOH == NaAlO2 + 2 H2O

氢氧化铝可中和过多的胃酸的作用

【板书】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合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c.不稳定性

2 Al (OH)3 ==== Al2O3 + 3 H2O

【学与问】实验室中能否可用强酸强碱来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铝?

【课外作业】

1.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氢氧化物是

A. Al2O3 B. MgO C. NaHCO3 D.Al(OH)3

2.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下列试剂,有沉淀产生,且沉淀不会因加入试剂过量而消失的是

A.NaOH B. NH3·H2O C.NaCl D.BaCl2

3.下列物质受热不易分解的氢氧化物是

A. Al2O3 B.NaOH C.Mg(OH)2 D. Fe2O3

4.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l2O3 Al NaAlO2 Al(OH)3

5.方法一:用不含Fe3+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1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

(1) 在试管I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I和Ⅱ中加人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法一:(1)稀硫酸和铁屑 (2) 加热煮沸 (3) 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被氧化。

方法二:(1)稀硫酸和铁屑 (2) NaOH溶液 (3) 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4) 由于反应开始产生的气体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室制氢氧化铁

实验室制氢氧化亚铁

实验室制氢氧化铝

氢氧化亚铁在潮湿空气中不稳定

氢氧化铝既溶于硫酸又溶于氢氧化钾

【引入新课】

【板书】三.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Na2CO3NaHCO3的水溶性(操作参阅书本P50)

【实验】Na2CO3NaHCO3和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Na2CO3NaHCO3的热稳定牲(操作参阅书本P50)

【投影】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水溶液碱性强弱

和盐酸的作用

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和氯化钙溶液的作用

热稳定性

相互转化关系

【板书】碳酸钠的水合及碳酸钠晶体的风化

Na2CO3 + x H2O === Na2CO3·x H2O

Na2CO3·x H2O === Na2CO3 + x H2O

【板书】2.三价铁的氧化性

①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

【实验】Fe3+离子的检验(操作参阅书本P51)

Fe3+离子的氧化性(操作参阅书本P51)

【投影】

FeCl3

FeCl2

溶液的颜色

滴入KSCN溶液

加入少量铁粉

滴加氯水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相互转化关系

【练习】用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Fe FeCl2

Fe FeCl3

FeCl2 FeCl3

FeCl3 FeCl2

【板书】②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实验】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操作参阅书本P52)

【投影】

不加试剂

加入明矾

加入硫酸铁溶液

2min

5min

原因分析

【板书】3.焰色反应

1 概念

【投影】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珠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实验】焰色反应(操作参阅书本P53)

【板书】②钠钾的焰色反应

【课外作业】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2.在由FeFeO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 / 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STP),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B、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Cl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Fe2O3的物质的量多;

D、 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FeO的物质的量多。

答案:BC

3.将一定量的NaOHNaHCO3的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CO2气体V1 L(V1 0)。将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与过量盐酸反应,又生成CO2 V2 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Y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A.Na2CO3NaOH B. .Na2CO3.NaHCO3 C. 只含有Na2CO3 D.只含有NaOH

(2)XNaOHNaHCO3____________molNaOHNa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V2 / 11.2 (V2 V1) / (V2 + V1)

4.用沉淀法测定NaHCO3K2CO3混合物的组成。实验过程中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每次实验均充分反应。实验记录见右表:

实验次数

称取样品的质量 / g

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L

测得生成沉淀质量/g

1

0.858

0.5

1.379

2

1.716

0.5

3

2.574

0.5

4.137

4

3.432

0.5

5.516

5

4.290

0.5

5.516

6

5.148

0.5

5.516

回答下列问题:

(1)2次实验中产生沉深质量是多少克,请将结果填在表格相应空格中。

(2)样品中NaHCO3K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3)室温下取第3组实验所得溶液体积的1 / 10,加水配成500mL溶液,求稀释以后溶液的pH(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2.758 g (2) 25 (3) 12

5.现有浓度各为1mol / LFeCl3FeCl2CuCl2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下列情况填充∶

(1)反应完毕,铁粉仍有剩余。

①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阳离子,是____mol;一定没有____阳离子。

②固体物质烘干后其中一定含______。和反应前加入的铁粉质量相比____(填增多或减少)______g

(2)反应完毕,有铜生成,铁粉无剩余。

①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______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范围______

②溶液中可能含_______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范围______

③溶液中一定不含 ____阳离子。

④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反应完毕后,无固体沉淀物存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__________阳离子,它们中物质的量为定值 的是_____阳离子,为________mol,它们中物质的量为一数值范围的是______阳离子,该数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教学目的: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生活中常见合金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及如何爱护金属资源。

重点、难点: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教学过程:

[图片导课]投影:合金的广泛应用

[板书]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讲述]在生产和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环顾我们四周,很多物品是有金属材料制成的,最简单的金属材料是纯合金,但我们实际应用的都是具有优良性能的合金。

[板书]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回顾]初中学过的合金知识,回答什么是合金?合金具有哪些优良性能?

[回答]合金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硬度比各成分的大;熔点比各成分的低。

合金比各成分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投影]3-26司母戊鼎

[板书]1、铜合金

[介绍] 司母戊鼎:含铜848%、锡116%、铅2 8%,工艺精湛,体现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科技

[简介]黄铜(含锌及少量的锡、铅、铝等)及白铜(含镍、锌及少量锰)成分.

[练习]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品。硬铝是:

A. Al–Si合金    B. Al–Cu–Mg–Mn–Si  合金   C. Al–Mg合金   D. 表面有氧化膜的纯铝

答案:B

[板书]2、钢

[讲述]钢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合金,据成分可分为两打类:碳素钢、合金钢。

[板书]钢是铁的合金,含碳量在0.03%~2%之间常含少量硅、锰,几乎不含硫、磷等元素。钢的分类碳素钢、合金钢。

[投影]学生阅读

[探讨交流]1、生铁和钢性质上为何不同?

2、交流你所知道的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的用途。

[板书]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思考与交流]某家庭准备装修门窗(计划使用十年),可共选用的材料有:木材、钢板、铝合金、塑钢、,请分析每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安装成本、利弊等,进行讨论分析,选用何种材料好?

[提示]选择材料时,需考虑主要用途、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价格、加工难度、日常维修、对环境的影响………。

[投影]科学视野: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

[阅读材料]稀土元素是镧系元素系稀土类元素群的总称,包含钪Sc、钇Y及镧系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共17个元素。稀土元素能与其它元素组成品种繁多、功能千变万化,用途各异的新型材料,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神奇的新材料宝库。”

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稀土资源的80%,以氧化物(REO)计达3 600万吨,远景储量实际是1亿吨。我国稀土资源分南北两大块。

——北方:轻稀土资源,集中在包头白云鄂博特等地,以后在四川冕宁又有发现。主要含镧、铈、镨、钕和少量钐、铕、钆等元素;

——南方:中重稀土资源,分布在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以罕见的离子态赋存与花岗岩风化壳层中,主要含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和镧、钕等元素。

  稀土的神奇特性,也是被人们逐渐认识的。发展到现在,稀土已经从应用于冶金、机器、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纺织染色,皮草揉制和农牧养殖业等传统产业中,逐渐发展到光、电、磁多功能高科技新材料中。在钢、铁有色金属中,添加微量稀土,可以明显的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稀土球墨铸铁管比普通铸铁管的强度高5-6倍。稀土添加到某些钢中,可以明显提高钢材的强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稀土铝导线不但提高强度20%,而且还提高2-4%的导电性能。稀土微肥和稀土复合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并可增加作物的抗病性能。

  稀土作为基体元素能制造出具有特殊“光电磁”性能的多种功能材料,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镍氢电池材料,稀土荧光材料,稀土催化剂。稀土激光材料,稀土精密陶瓷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等,它们都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开发新能源,治理环保和国防尖端技术等方面必不可缺少的材料。例如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是当今磁性最强的永磁体,它被称“一代磁王”。稀土永磁材料现已广泛的用到了微型电机,工业用电机、风力发电机、音响设备、仪器仪表。航天航空通讯,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等方面。

  稀土永磁材料用于电机,可使设备小型化,轻型化,同等功率的电机,体积和重量可减少30%以上。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代替工业上的异步电机,节电率可达12-15%,真正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代替白炽灯,节电率可达到80%。稀土金属卤化物灯已被大量用于城市广场、体育场馆和高层建筑的美化泛光照明。这些新型电光源不但节电效果明显。而且大大提高了照明质量,其生产过程也减少了污染,被称作“绿色照明”。彩色电视正是采用了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才能获得彩色逼真的画面。稀土镍氢电池,可以充电而无记忆效应,代替了有污染的镍镉电池,被称作无污染的“绿色电池”。它已广泛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各种稀土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尖端国防技术上,如雷达,侦查卫星。激光制导和自动指挥系统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与其工业技术发达程度成正比。美国的稀土用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都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都有很先进的稀土应用技术。美国认定的35个战略元素和日本选定的26个高技术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的稀土元素。所以稀土被称为神奇的稀土。

[小结]略

[课外实践] 

1调查或实验: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2查阅资料:新型合金的用途。

3就近参观金属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 (或者观看有关影像),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有关科学小品。

[课后练习] 

1、多数合金与组成成份相比较,合金的( )

A·熔点高,硬度小 B·密度大

C·机械强度差 D·熔点低,硬度大

2.在我国文明发展过程中,最早较广泛使用的金属是( )

A、铜 B、铁 C、铝 D、铅

3. 现代建筑门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造。硬铝是( )

A·Al—Mg合金 B·Al—Cu—Mg—Mn—Si合金

C·Al—Si合金 D·表面的氧化铝膜的纯铝

4、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熔点/℃

密度(g /cm3)

硬度(金刚石为10)

导电性(银为100)

某合金

2500

3.00

7.4

2.3

1535

7.86

4.5

17

还知该合金耐腐蚀,强度大.从以上性能看,该合金不适合作( )

A、导线 B、门窗框 C、炉具 D、飞机外壳

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面列出了金属的几种性质:①导热性、②导电性、③还原性、④延展性、⑤具有金属光泽。请在下面金属用途后的横线上填上金属性质对应的序号。

1)用铝定制成包装用的铝箔

2)用铝制成的高压铝锅

3)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

4)电信业中大量使用的铜丝、金属电缆

6.铜是生命必要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

1)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 CuSO4 跟铁反应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尽管铜比铁较为稳定,但铜器表面经常会生成铜锈 [即:铜绿,化学式Cu2 OH 2CO3] 其中生成铜绿的反应物除铜外还有O2CO2H2O。试写出保护铜制品的方法:

3)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 铜的熔点是1183 4℃,铁的熔点是1534 8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整理

教学目的

1、认识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共性和差异

2、理解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形成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3、提高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

金属

化学性质

Na

Al

Fe

与O2反应

常温下氧化成Na2O

点燃生成Na2O2,Na保存在煤油中

常温下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耐腐蚀,纯氧中可燃

潮湿空气中腐蚀,纯氧中点燃生成Fe3O4

与H2O反应

受氧化膜阻碍

与酸反应

与盐反应

与碱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金属活泼性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物

[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

氧化物

化学性质

Na2O

Na2O2

Al2O3

Fe2O3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淡黄色粉末

白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属性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

生成钠盐和水

生成盐

氧气和水

与碱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2、氢氧化物

[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

氢氧化物

化学性质

NaOH

Al(OH)3

Fe(OH)2

Fe(OH)3

属性

碱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热稳定性

稳定

受热分解

还原性

无还原性

无还原性

无还原性

制备

用途

化工原料

脱色净水中和胃酸

净水

净水

3、盐

[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

化学性质

Na2CO3

NaHCO3

FeCl2

FeCl3

与酸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与碱反应

不反应

氧化还原性

稳定性

稳定

稳定

稳定

用途

工业原料等

中和胃酸制糕点

净水剂等

印刷线路板等

金属离子检验

焰色反应呈黄色

遇KSCN不显血红色,加入溴水后显红色

遇KSCN显血红色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五、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金属成分。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合金在工业上具有比纯金属更广泛的用途。

六、课后练习

1.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

A.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B.铝性质不活泼

C.铝表面能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耐酸耐碱

2.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的是

A.Mg(Al2O3) B.MaCl2(AlCl3

C.Fe(Al) D.Fe2O3(Al2O3

3.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含有OH- D.苹果汁含有Na+

4.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A.FeO粉尘 B.Fe2O3 粉尘 C.Fe粉尘 D.碳粉

5.将钠、镁、铝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 1 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2:3 B6:3:2 C3:1:1 D1:1:1

6.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

A.Fe2O3 B.FeCl3 C.Fe2(SO4)3 D.FeO

7.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铁 C.氧化钙 D.碳酸钠

8.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A.铝跟NaOH溶液 B.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

C.Al2O3和热水 D.Al2(SO4)3溶液跟过量的氨水

9.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作用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总物质的量明显减少,该溶液是

A.CuCl2 B.FeCl3 C.HCl D.AlCl3

10.请你设计至少两种方法除去细小的铁颗粒中混有的细小的铝颗粒。(简要说明)

(1)

(2)

11.A、B、C、D四种物质,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其中A、B、C中一种是单质、一种是碱、一种是正盐,当正盐和稀盐酸反应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B、C和盐酸反应都可得到D,B与水反应可以生成A。

(1)各物质的化学式为:

A B C D

(2)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B D

C D

B A

12.将Na2CO3·xH2O晶体2.84g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0mL这种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0.2mol/L盐酸,当消耗盐酸16mL时,溶液中的Na2CO3已全部转化为NaCl和CO2。求:

(1)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Na2CO3·xH2O的摩尔质量。

(3)Na2CO3·xH2O中x的值。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调查研究:完成并小组交流“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小论文。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学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

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用途

教学过程

*Si单质的内容移到开头教学。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甲烷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人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科学视野]SiO2的晶体结构分析。

启发学生根据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

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等。

[思考交流]: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

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仪器为什么不用玻璃瓶?

[演示实验]:【实验4-1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从而加深对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例题讨论]

教材P69习题4

[教学小结]:(学生填表)

表1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结构性质比较

物质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熔点、沸点、硬度、状态

很高、大、固态

低、小、气态

与水

不反应

CO2+H2O= H2CO3

与氢氟酸

SiO2+4HF=SiF4↑+2H2O

不反应

与碱溶液

SiO2+2NaOH=Na2SiO3+H2O

CO2+2NaOH=Na2CO+H2O

与碱性氧化物

SiO2+CaO=CaSiO3

CO2+CaO=CaCO3

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

不同点:①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SiO2不与水反应;②SiO2溶于氢氟酸,CO2不与氢氟酸反应;③SiO2须在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而CO2可在常温加压下进行。

表2 硅酸、碳酸的对比

物质

硅酸

碳酸

化学式

H2SiCO3

H2CO3

酸酐

SiO2

CO2

制法

Na2SiO3+2HCl=2NaCl

+H2SiO3

 CO2+H2O=H2CO3

颜色与状态

白色、粉末状

无争液态,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水溶性

不溶于水

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酸性比较

(学生课后整理)

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用途;

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硅酸的性质和用途等。

[课外作业]:教材P69习题13

准备P69习题5

补充习题

1对于碳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Ge和Si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B、 CH4,SiH4,GeH4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C、 H2CO3,H2SiO3,H2GeO3的酸性依次增强

D、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A、水玻璃 B、石灰水 C、饱和Na2CO3 D、CaCl2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硅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2SiO3+2OH-=SiO32-+2H2O

B、硅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OH-+H2O=SiO32-+2H2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CO2

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O32-+H2O+CO2=2HCO3-

4、物质A是一种高熔点化合物,不溶于强酸中,但能与纯碱在熔融时反应生成化合物B,同时放出气体C;把气体C通入B的溶液中,得化合物DD在干燥的空气中转变为化合物E,将E加热又重新得到化合物A

⑴A、B、C、D、E的化学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⑵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B 2D 3AB

4A:SiO2 B:Na2SiO3 C:CO2 D:H2SiO3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硅酸盐工业及一些产品。

2、了解一些重要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

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教学过程

[复习过渡]回忆SiSiO2的部分化学性质,默写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介绍硅酸盐的概念及硅酸钠的性质和用途。

解释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科学视野]:介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等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优缺点:

抗腐蚀、耐高温,质脆、经不起冲击。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强度高,耐高温;

具有电学特性: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等;

具有光学特性:发光、透光(可见光、红外光、射线);

具有生物功能。

[思考交流]: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

硅酸SiO2·H2OSiO2·2H2O

硅酸钾K2SiO3——K2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 SiO2·2H2O

[例题讨论]:教材P69习题2

[演示文稿]: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幻灯片

补充习题

1下列材料的特性及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

B、氧化铝陶瓷具有两性,不可以用于制耐高温设备

C、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来制造轴承

D、人造刚玉硬度高,可用来制造刚玉球磨机

2熔融苛性钠应选用的器皿是( )

A、陶瓷坩埚 B、石英坩埚 C、普通玻璃坩埚 D、铁坩埚

3、把下列式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A、正长石KAlSi3O8___________________

B、石棉CaMg3Si4O12____________________

C、蛇纹石H4Mg3Si2O9_________________

4、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曾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时反应获得。

⑴根据性质,推测氮化硅陶瓷的用途是________(填序号)。

A、制汽轮机叶片 B、制有色玻璃 C、制永久性模具 D、制造柴油机

⑵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试推测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现用四氯化硅和氮气在氢气气氛保护下,加强热发生反应,可得较高纯度的氮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化合

物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

2、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氯气的漂白性。

教学过程

[课的引入] 介绍2005年氯气泄露事件给人们群众带来的伤害。介绍卤族元素。

氟、氯、溴、碘由于具有相似的结构,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成为一族,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卤”在希腊文中是“成盐“的意思。在这一章里,重点学习氯的单质——氯气及由氯形成的化合物。

介绍氯元素的存在。

[科学史话] 氯气的发现和确认。

[思考交流]:课本P71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请一名学生上来闻氯气的气味,并强调闻味的方法。

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与金属反应

氯气除了和金属钠反应,是否还会和其它金属反应呢?

Cu+CI2 =CuCI2 (燃烧,棕黄色烟,绿色溶液)

2Fe2+3CI2 = 2FeCI3 (燃烧,棕色烟,棕黄色溶液)

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H2+CI2 = 2HCI

(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思考讨论] ⑴可燃物是否一定有氧气才能燃烧呢?

⑵请重新给燃烧下定义。

(燃烧: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P+3CI2 =2PCI3

  2P+5CI2 = 2PCI5

(燃烧,白色烟雾)

氯气与水反应

介绍自来水消毒知识。

Cl2+H2O=HCl+HClO

2HClO=2HCl+O2

介绍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

[实验探究] 氯水的漂白性的本质原因

氯气与NaOH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工业制漂白粉反应

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点 拨] 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次氯酸,故次氯酸盐也可用来漂白、杀菌。

[小结归纳] 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的本质原因:⑴氯元素在这些化学反应中化合价都由0价变为-1价。⑵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一个电子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从而由0价变为-1价。由于氯原子有这样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介绍氯气的危害

[例题讨论]

教材P75习题25

[课外作业]

教材P75习题1348

补充习题

1、下列微粒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

A、氯原子 B、氯离子 C、钠离子 D、氩原子

2、下面对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可使溴水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氯气有漂白性,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C、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D、闻其气味时要小心,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直接闻

3、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ANa2SO3 BFeCl2 CNaHCO3 DFeCl3

4、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K+MnO4-Cl-SO42- BNa+AlO2-NO3-CO32-

CNa+H+NO3-Cl- DNa+SO42-HCO3-Cl-

5、在反应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中,被还原的碘与被氧化的碘元素的质量比为

A5:1 B4:1 C3:1 D1:5

6、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色气体,大量用于水的净化和纤维素的漂白。在实验室,ClO2的制备是将氯酸钠和亚硫酸钠分别倒入烧杯中,同时加入H2SO4溶液,用水浴加热,即产生ClO2

⑴写出实验室制取Cl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_,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D 4、B 5、D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Cl的检验方法。

2学习科学家研究化学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Cl的检验方法。卤素单质氧化性

教学过程

知识回忆】 上黑板默写:

1、实验室用来吸收残余的氯气,其离子方程式是:

Cl2+2OHCl+H2O+ ClO-

2、工业上用来制漂白粉,其化学方程式是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问:为增强漂白粉作用,可以CO2和水蒸气共同作用或加稀盐酸,为什么?

强酸制弱酸,使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增强漂白粉作用。

再问:如何检验溶液里有Cl生成?

[实验演示] 课本P74

一起完成表格

小结:Cl的检验方法。

情景转换】 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及方程式的书写。

补充F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2F2+2H2O=4HF+O2 介绍该重要的置换反应的一些特征。

[例题讨论]将一定量的漂白粉溶于不含CO2的水中,若用其溶液做如下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或发生的变化及其相应的结论是什么?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检验它的pH值。结果:碱性。

原因是:ClO水解:(ClO+H2O=HClO+OH不要求)

滴入石蕊指示剂。现象:先变蓝,后褪色。

原因是:HClO有强氧化性。

敞口久置。结果:失效。

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

[知识拓宽]:海水资源的利用

[课外作业]

教材P76习题1112

补充习题

1、砹(At)是卤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HAt很稳定 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AgAt不溶于水 D.砹是有色固体

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卤素单质,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能跟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IBr中,I+1价,Br-1

B.在许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IBr与水反应时,其还原产物是HBr,氧化产物是HIO

D.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NaIO和水

3、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B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⑴元素X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③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④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包因密封袋破损,露置于潮湿空气中的漂白粉,请你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证明它已部分变质?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NaCI和KCI的混合物2.5g,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g 7.14%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中加入10gCu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求原混合物中NaCI和KCI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1A 2C 3 K Cl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SO2N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及了解防止酸雨产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4、实验观察、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

大气的污染。

教学过程

[课的引入]展示一份含有空气质量日报的报刊或者一段录象,使学生较快的投身

于学习的情景中。引出课题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知识传授]简单介绍硫的物理性质: 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二氧化硫的两条工业制法的途径

S +O2 ===== SO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FeS2 +O2Fe2O3+4SO2

SO2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4-7】注意

1.收集二氧化硫的试管要干燥,气体要收集满,否则液面上升不多,液体变色不明显。

2.可用亚硫酸钠与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

3.品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能太大,以0.01%左右为宜,并使溶液显酸性。

4.二氧化硫并不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因此,应预先试验它的漂白效果。

[归纳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小结SO2 的相关性质。

指出:SO2+H2OH2SO3是可逆反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逆反应的概念,建议说明这一概念的涵义,为学生今后接触更多的可逆反应,以及学习化学平衡等奠定基础。

[观察对比]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机理探讨:

齐读课本P78页《资料卡片》。

在讨论SO2的漂白性时,从反应原理上和次氯酸的漂白作用进行比较,使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并在应用中不会搞错

[例题讨论]

1、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

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即退色 B、慢慢退色 C、先退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2、为了减少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多种脱硫技术。

⑴“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液在烟气吸收塔内循环,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⑵“钙基固硫”,在含硫的矿物燃料中加入生石灰,及时吸收燃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

⑶“催化转化技术“,烟道废气中常混有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在773K和催化剂作用,使二者反应可收回大量的硫磺。

根据以上材料,自主提炼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思考]

二氧化硫的食品业中的应用:可使一些食品如:银耳、果干、果脯等具有美好的外观,所以有人称为食品的化妆品。一些不法生产者,为了得到更白的银耳,在大棚内放置硫磺,采用“硫磺熏蒸“工艺,生产出的银耳往往会残留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日前,上海质检部门对银耳进行一次专项抽查,结果发现被抽查的21种银耳产品居然全部存在二氧化硫残留超标的现象。(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的规定,银耳产品中不得含有二氧化硫。)因此银耳并非越白越好。

思考:二氧化硫可使食品具有美好的外观,利用了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国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课外作业]:教材P83习题12345

补充习题

1.向FeCl3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BaSO4 BFeS C BaSO3 DS

2 向品红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加深。而将SO2缓慢通入稀品红溶液的现象是(

A.红色加深 B.红色立刻褪去变为无色 C.红色不变 D.红色先变浅后褪色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SO2Cl2更易溶于水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32 离子方法是加入少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稀HCl白色沉淀消失,则含SO32 离子

C.氧、硫、硒、碲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二氧化硫通入红色石蕊试液中褪为无色。

4.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下列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

A.常温下硫是浅黄色固体,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B.同条件下,与Fe反应时,分别生成FeSFeCl3

C.硫不溶于水,氯气可溶于水

D.与氢气反应时,硫为—2价,氯为—1

5.用化学方法区别SO2CO2最好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A.紫色的石蕊试液 B.品红溶液

C.澄清的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6.Na2SO3Na2SO4NaHSO4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取上述样品5.14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448mL气体;另取上述样品5.14gNaOH溶液反应,共消耗0.5mol/LNaOH溶液20mL。求原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7.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有很多具有漂白作用,比如有活性炭SO2及氯水等,请你以SO2使品红褪色和氯气使有色布条褪色为例,谈谈它们是如何进行漂白的。

参考答案:1、A 2、D 3、A 4、B 5、B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2课时

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

[阅读材料]信使分子──NO。指出NO重要的生理作用,NOCO使人体中毒的原理。

[知识介绍]1、氮气的结构: 氮分子结构(以后会学习)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

2、氮气的性质: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N2+O2 = 2NO

2NO+O2 = 2NO2

3NO2+H2O = 2HNO3+NO

[生活化学]哪位同学能解释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或者一场雷雨一场肥的科学道理?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土壤中矿物质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成为氮肥被植物吸收。

[实验探究]:自学课本P79【科学探究1,思考一下问题:

1、 画出实验装置图。

2、 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3、 描述实验现象,完成课本P80的表格。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

3NO2+H2O=2HNO3+NO

NO2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

制取少量氧气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3)

(3)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1)的试管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问题讨论]:讨论课本P79【科学探究2

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

[科学视野]自学课本P80科学视野”。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介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以及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危害。

[知识拓宽]1下列关于酸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中的氢离子浓度比正常雨水大

B、酸雨雨水和正常雨水的样品煮沸后酸性都减小

C、空气中硫和氮的氧化物

D、正常雨水也有微弱的酸性。

2、 减少酸雨的产生,下列方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3、自学课本P81资料卡片”。

[例题讨论]目前,我国酸雨监测网络已初步搭好骨架,并建设启用了许多监测站点,为了进一步开展酸雨研究和控制酸雨提供了依据。下列是某监测站点采集的酸雨,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数据:

时间

开始

8h

16h

24h

32h

40h

48h

pH

5.3

4.8

4.5

4.3

4.2

4.0

4.0

能否分析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pH变化的主要原因。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践活动12 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适当布置。

[课外作业]:教材P83习题12345

补充习题:

1.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

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

2NO+O2=2NO2,则NO2就是二次污染物,下列四种气体①SO2 、②NO、③NO2

Cl2中能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②

2SO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mg·L-1

下列措施中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B.提高热能利用率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

3.① 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

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H2O+NH2Cl (一氯氨). NH2Cl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 .

4. 1997318日《中国环境包》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研究结果还表明,酸雨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的区域较大。某学校课题组为研究酸雨的成因,进行了以下实验:先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红热,然后将红热电热丝伸入一有SO2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瓶中立即出现a现象,再往其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又出现b现象。请回答:

描述现象,a————————,b————————————;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学原理是——————————;

目前一座中等城市每年用煤约三百万吨,其含硫量如按1%计算,则每年排放SO2多少吨?

参考答案:1A 2B 3S+O2=SO2 CaO+SO2=CaSO3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2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

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3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4、实验观察、想象分析,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问题引课]学生思考回答课本P84【思考与交流123

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

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

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度加以讨论。

一、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激趣]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出浓硫酸脱水性吸水性(实验中经常做干燥剂)。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8并投影下列思考题:

1)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反应前后溶液及铜片有哪些变化?

3)实验发生后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有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盛品红溶液试管口的棉花起什么作用?

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气流。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讨论释疑]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为什么Cu反应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实质。

指出:浓硫酸、浓硝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等发生钝化。

指出:浓硫酸不仅能够氧化大多数金属,还能够氧化非金属:如C 、S、 P等。

C+2H2SO4(浓)CO2↑+2SO2↑+2H2O

[例题分析]课本P89457

补充例题: 红热的炭与浓硫酸可发生反应。现欲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此反应所生成的各种产物。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可供使用的试剂有:浓硫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Ba(OH)2溶液、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硫酸铜固体、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固体。有一个同学按气体的流动方向设计了一个实验过程,其所使用的试剂次序可表示为:

 气体产物→试剂Ⅰ→试剂Ⅱ→试剂Ⅲ→试剂Ⅱ→试剂Ⅳ

试回答:①试剂Ⅰ、Ⅱ、Ⅲ、Ⅳ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出试剂Ⅱ使用两次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体产物通过试剂Ⅰ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气体产物与试剂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习题:

1.向50mL浓度为18mol/L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等于0.9mol B大于0.45mol小于0.9mol

C等于0.45mol D小于0.45mol

2.相同质量的四份铜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3.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

方案甲:

试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

试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

方案丙:

试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方案甲

方案乙

方案丙

4.浓硫酸具有A.强酸性B.强氧化性C.高沸点、低挥发性,D.脱水性,E.吸水性等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请将答案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

(1)NaCl固体和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 )

(2)用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

(3)热的浓硫酸分别与铜片、木炭和硫粉等反应。( )

(4)浓硫酸干燥H2O2Cl2HClSO2等气体。( )

(5)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

(6)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 )

(7)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BrHIH2S等气体。( )

(8)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

5.实验证明铜不能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工业上却在废铜屑与热的稀硫酸混合物中,通入空气制硫酸铜溶液。(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铜制备硫酸铜溶液还有什么方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比较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6.(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用下图63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装置

63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参考答案:1、D 2、C 3、方案甲、丙不严密 ,方案乙严密。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第2课时

[比较学习]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观察]Cu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③铜在不断的溶解。

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

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

C+4HNO3(浓)4NO2↑+CO2↑+2H2O

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③铜在不断溶解。

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

[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

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

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

[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 4Zn+10HNO3=4Zn(NO3)2+5H2O+N2O↑ 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例题分析] 1在标准状况时,把NO2O2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

A. 0.8 B. 0.72 C. 0.1 D. 0.036

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4NO2 -----O2 4NO ------ 3 O2

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补充习题:

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他们在此研究领域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态氮物质的氧化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的还原产物 DNO是红棕色气体

2.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N2CO2。若测得N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N的氧化物是(

AN2O BNO CNO2 DN2O5

3.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0.3molCu2S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H2O,则末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A1.0mol B1.2mol C0.3mol D2.2mol

5.已知2Cu(NO3)2 =2CuO+4NO2↑+O2↑,现把Cu(NO3)20.01摩缓慢加热直到分解完全,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于试管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水仍充满试管 B.试管中可收集到0.112升无色气体(标况)

C.向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 D.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可产生燃性气体

6.常温下30ml NO210ml NO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将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

1)从干燥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_

2)若NO2NO的体积比大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3)若NO2NO的体积比小于3:1,则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7汽车尾气(含有碳氢化合物、COSO2NO等)是城市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综合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碳氢化合物充分燃烧及二氧化硫的转化。

认为汽车尾气的过多排放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写出CON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有:

A 开发利用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参考答案:1D 2B 3B 4D 5AC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第3课时

[知识补充]介绍氨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如:首都体育馆的制冷设备。

[迁移试问]NH3H2O互溶解的情况如何?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8

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下列问题

1)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2)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强调指出]:只要能够引起烧瓶内气压迅速下降的情况,都可以产生喷泉

[深化知识]氨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即一水合氨,是弱碱,氨水具有碱性。它能够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NH3+H2ONH3·H2ONH4++OH-

NH3·H2ONH3+H2O

氨与酸反应,演示魔棒生烟或者空杯生烟”,并加以解释。

NH3+HCl=NH4Cl

补充NH3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氨的催化氧化。

铵盐的不稳定性:参照课本内容

铵盐的检验:加强碱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方程式训练。

NH3的实验室制法:展示装置,2H4Cl+Ca(OH)2= CaCl2+ 2H3+22O

补充实验室快速制取NH3的方法:

1)加热浓氨水制氨气。在烧瓶中加入24 mL浓氨水,加热即可得到氨气。此法也可用于做喷泉实验。

2)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制氨气。方法是: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约一小药匙),按图所示安装好装置。将浓氨水慢慢滴入锥形瓶,待冒出较多的气泡时,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实验时要控制好浓氨水的滴入速度,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要开得太大,以免产生氨气过多而冲开锥形瓶的塞子。此法的装置和操作都很简便,而且制得的氨气浓度也比较大,做喷泉实验效果比较好。

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制取氨气实验装置图如下:

介绍NH3的用途。

自学大自然中氮的循环。课本P88【思考与交流】

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内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约占79%。氮在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形成的氨和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面;二是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离子(铵肥)和硝酸盐,并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然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铵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和氨(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例题分析]

1氨水与液氨有什么不同?

(液氨是纯净物,只有氨分子。氨水是混合和,其中有NH3·H2ONH3H2ONH4OH。)

2、已知ABCD是短周期中的4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又知,①B单质在高温下可从AD组成的某种化合物中置换出A,同时生成化合物BD,②ACD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水溶液显酸性,③BC均能与D组成原子数比为1112的化合物。

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还原CuO,生成CuC单质及AD形成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补充习题:

1.下图为喷泉实验装置图。

若大烧瓶内充入的为干燥NH3,要使喷泉形成表中的各种颜色,请写出A溶液里溶质(如能用有关离子表示,请写出离子符号)的名称或离子符号。

编号

A溶液颜色

B溶液颜色

A溶液中溶质

无色

红色

黄色

棕褐色浑浊

红色

黄色

无色

乳白色浑浊

2.有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和ACD化合生成化合物甲、乙、丙,CD化合生成化合物丁。已知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有如下关系:

回答:

1)单质B的化学式。

2)单质A与化合物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合物丙、丁中D元素化合价判断丙、丁是否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单质D,简述判断理由。

3.化合物E(含两种元素)与NH3反应,生成化合物GH2。化合物G的式量约为81G分子中硼元素(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7.4%,由此判断:

1)化合物G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消耗1molNH3,可生成2molH2,组成化合物E的元素是________

31molE2molNH3恰好完全反应,化合物E的分子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OH- Fe3+ 、甲基橙(H+ Ca2+

2、 H2 、能够反应,价态归中。

3B3N3H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d4e0c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ee.html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部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