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

发布时间:2012-01-06 11:39: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

http://www.xnfg.gov.cn/typenews.asp?id=253

录入:梁甜  来源:地区科   2010-9-30  人气:471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重要意义

一、现状基础

二、机遇与挑战

三、重要意义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重点任务

五、发展目标

第三章  产业发展及布局

一、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工业发展

四、服务业发展

五、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六、产业布局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区域空间布局与统筹城乡发展

一、城镇空间布局:两纵两横

二、中心城市定位:一主两副

三、小城镇发展:抓重点带一般

四、新农村建设:推进三个集中

第六章  长江岸线利用与保护

一、岸线资源综合评价

二、利用与保护现状

三、利用与保护规划

第七章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五、建设和谐文化

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

第九章  体制机制创新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  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一、着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

二、突出园区建设,构建开发平台

三、营造良好环境,承接产业转移

四、发挥区位优势,开展区域合作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二、加强项目策划工作

三、出台产业发展政策

四、制定人口集聚政策

五、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六、健全财税金融政策

七、优化科教人才环境

八、强化责任目标管理

附表:湖北长江经济带2008年分县市经济发展状况

附件: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一、规划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中“沿江各市(州)相应编制本地相关规划”的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及《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本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

《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河道岸线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五个专项规划。

本规划编制所参考的关联规划有:

咸宁市“十一五”规划及其中期评估报告等

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经济社会、土地、水利、生态等发展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咸宁市区、赤壁市、嘉鱼县行政区域范围,共4243.8平方公里。

三、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中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重要意义

一、现状基础

(一)基本情况

咸宁长江经济带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3个县市区构成,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武汉城市圈“1小时交通圈”范围。北靠武汉大都市,东与黄石大冶、阳新接壤,西北与荆州洪湖隔江相望,西南临近洞庭岳阳。为南北要冲,东西节点,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2008年咸宁长江经济带总人口147.68万,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的51.24%8.38%;面积4243.8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43%7.8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32亿元,分别占全市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的74.4%3.79%;拥有长江岸线121.7公里,占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1.45%

 

 咸宁长江经济带概况(2008

 

县市区

年末总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长江岸线长度(公里)

咸安区

59.52

1503.8

99.24

0

赤壁市

51.26

1723

102.16

12.4

嘉鱼县

36.9

1017

59.92

109.3

  

147.68

4243.8

261.32

121.7

 

 

(二)资源条件

一是气候与水资源。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水资源丰沛,区域内河流众多。除长江干流外,主要有淦水、陆水、金水三大水系,汇纳众多中小河流。年平均降雨量达1516.3毫米。

二是土地矿产资源。咸宁长江经济带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以冲积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为主。目前国土开发强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近年来,全市共整理出可耕地15万亩,约占全省的一半,咸宁低岗丘陵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为咸宁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已发现矿产37种之多。地热、金、石灰石、煤、锰和钒等储量较大。

三是岸线资源。咸宁长江经济带长江岸线达120多公里,利用率大大低于武汉岸线的开发程度。咸宁港作为武汉新港的组成部分,开发潜力巨大。同时,陆水河及陆水水库岸线资源可开发程度也较高。

四是物产资源。森林覆盖面积达52%,境内拥有珍稀名贵树种和我国特产树种达30多种;还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被原国家林业部列为国家花卉基地。

五是旅游资源。咸宁长江经济带素有“三国赤壁故地”、“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资源构成类型丰富,涵盖了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表中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与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全部八大主类,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

(三)基础设施概况

1.交通基础设施

——港口航道。咸宁长江经济带现有嘉鱼港和赤壁港两个港口。嘉鱼港为湖北省重要港口,现辖5个港区,共有码头36个:潘家湾港区6个、鱼岳港区9个、石矶头港区7个、陆溪口港区4个和簰洲港区10个。赤壁港现辖4个港区,共有码头16个:长江赤壁港区8个、陆水河蒲圻港区2个、陆水湖大坝港区5个和新店河铁山咀港区1个。目前,咸宁港(嘉鱼港+赤壁港)已纳入武汉新港的规划范围,正积极推进港口的整合与改造,建设葛洲坝水泥专用码头、核电重件货物码头等多个专用码头。

——公路及铁路。经过境内的公路主要包括107国道、武咸快速通道(一级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和大广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有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和武咸城际铁路。还有规划中的咸宁至灵乡铁路,咸宁至宜春铁路。

2.能源、信息及水利基础设施

能源基础方面,有国家重点项目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油管道、西电东送80万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信息设施方面,2008年固定电话用户28.7万户,移动电话50.4万户,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4.3亿元。在长江堤防建设方面,1998年大洪水之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现有的105.788公里长江堤防已达到了防御1954年洪水的标准。

(四)经济社会概况

1.经济发展

咸宁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较快,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居中上游水平。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88.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8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9亿元。

农业基础良好,形成了以水稻、蔬菜、油菜、茶叶、油茶和苎麻等种植业为主,林业和养殖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工业发展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森工造纸、冶金建材、食品饮料为主的支柱产业和化工医药、高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服务业以旅游业为主,商贸物流、文化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8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9.445.834.8,优于咸宁市的整体水平(见图1-1)。

 

1-1 咸宁长江经济带与咸宁市产业结构比较

 

咸宁长江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力度较大,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正在形成。通过推广园中园、园外园、一区多园等模式,已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咸宁工业园、武汉经济开发区咸宁工业园、湖北咸宁广东工业园、台商(咸宁)工业园等园区,正在策划咸宁临江临港工业园和物流园等园区。2008年以来,咸宁长江经济带通过园区招商成效显著,吸引投资增速在全省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名列前茅。

2.社会发展

咸宁长江经济带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3.07万人,中职教育发展形势良好。科技事业发展较快,“三项经费”稳步增长。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拥有图书馆4个,文化站36个,广播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7%。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有新发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82.87万人。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1‰,控制在计划值以内。

3. 生态城市建设

2004年,咸宁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其生态环境在湖北省内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常年稳定在52以下,达到Ⅱ级, , 质量标准;水污染程度较轻,江河湖泊水质良好,土壤种类繁多,生物和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湖北长, 江经济带其他市比较,咸宁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吸引不少武汉及其他地区市民来观光旅游甚至购置第二住宅。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咸宁长江经济带可以抓住机遇,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和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充分考虑资源、生态等方面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主动承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宏观经济政策的新调整。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扩大内需,中央改变了长期实行的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咸宁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批重大的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和提前实施,如投资将达650亿元的“内陆首核”——咸宁核电站,投资87亿元的赤壁火电二期,投资超过160亿元晨鸣百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广高速铁路咸宁段、杭瑞高速咸宁段等。这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将会直接拉动咸宁经济快速起飞。

——国家区域政策的新完善。十七大要求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咸宁长江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将是我国今后工业化、城市化的主战场之一,其聚集人口和经济的功能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得到体现。今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湖南、湖北、江西城市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由于在这个城市群中居于三省交界处,咸宁的区位优势立即凸显,由过去武汉城市圈的边缘地区转变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区。为了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国家将在省际间较为密集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给咸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良机。

——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咸宁整体属于武汉城市圈。2007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奋斗目标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圈内“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上升为构建“两型”社会,为全国提供试验示范。武汉城市圈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掀起新的建设高潮。仅列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点启动项目就有177项,投资总规模近13000亿元。众多项目直接惠及咸宁。如启动了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咸城际铁路建设,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武汉新港已正式将咸宁港纳入其中,还有中部职教城的成功申报并获得省财政专项资助等。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给咸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开发。200812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市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新格局。与上一轮开放开发的空间范围相比,湖北长江经济带唯一增加了咸宁市区,这为咸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国土开发正进入沿海沿江并重新时代,咸宁抢乘长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巨轮,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强势推进,用“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培植增长板块,努力为湖北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做出贡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的新地位。咸宁市是湖北省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所辖的赤壁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中央、省委试点的落户,极大地提高了咸宁的地位。不仅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而且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咸宁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全市上下洋溢着一个“想干事、干大事”的氛围,充满昂扬向上的斗志,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挑战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任务十分艰巨。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第一,由于受产业升级规律的支配,靠农业发展的出路已经越来越窄。目前,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任务还十分艰巨。第二,工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多制约,原有传统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依赖资源消耗进行粗放式生产经营,发展生态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又因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及市场基础不够,还面临一定的挑战。第三,服务业发展以旅游业为主,而旅游业亟需上档升级;其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业等发展还很不够。第四,城镇化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与省内其他地级城市相比,中心城区规模不大,城市首位度明显偏低;咸宁长江经济带城镇近年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虽然发展很快,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城市、区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武汉城市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在给咸宁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城市间、区域间激烈的竞争。第一,虽然咸宁可以在大武汉扩散效应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短期内也可能受到大武汉的强力冲击,出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向大武汉集聚的趋势。第二,虽然咸宁市与武汉、黄石、鄂州相比具有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但与省内其他城市比如黄冈、宜昌等在物产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形成了竞争态势。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就与省内不少地区存在竞争关系,仅从“三国文化”旅游方面来看,位于湖北地区的三国遗址就有140多处,分布在全省多数市州,各地都在打“三国”牌,竞争十分激烈。第三,在与省内外相邻大城市竞争中,地位稍逊一筹。由于咸宁基础薄弱,既不是国家级的增长中心,也不是省级增长极。而邻近的几个城市地位相对较高,岳阳被定位为湖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九江被定位为江西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本省的黄石市则被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受这些城市的挤压,咸宁市发展空间的拓展面临较大的挑战。

——维护生态安全责任十分重大。虽然咸宁长江经济带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有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或短期内难以再生资源,是很多企业直接投资开发利用的主要原料,比如森林资源等。经济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咸宁长江经济带资源保护难度加大,生态安全面临挑战。

三、重要意义

——推进“两型”社会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探索两型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20087月,咸宁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科学发展目标,即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五个一”目标:全市GDP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咸宁长江经济带是咸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部分,加快开放开发,有利于提升咸宁整体竞争力,加速实现鄂南经济强市发展目标。再经过两个五年规划,舞动咸宁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带动全市的经济建设提速,在鄂南崛起“核电新城”和旅游名城,赶超赣北重镇九江、湘北重镇岳阳,形成咸宁、岳阳、九江的“三足鼎立”之势。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依托“黄金水道”,充分发挥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健全对外开放体系,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长江为纽带推动与沿江其他城市的紧密合作,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积极解决咸宁经济外向度偏低的问题,探索以内需拉动和外贸出口“双轮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港口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资源,打破行政区划束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咸宁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 质量标准;水污染程度较轻,江河湖泊水质良好,土壤种类繁多,生物和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湖北长, 江经济带其他市比较,咸宁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吸引不少武汉及其他地区市民来观光旅游甚至购置第二住宅。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咸宁长江经济带可以抓住机遇,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和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充分考虑资源、生态等方面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主动承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宏观经济政策的新调整。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扩大内需,中央改变了长期实行的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咸宁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批重大的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和提前实施,如投资将达650亿元的“内陆首核”——咸宁核电站,投资87亿元的赤壁火电二期,投资超过160亿元晨鸣百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广高速铁路咸宁段、杭瑞高速咸宁段等。这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将会直接拉动咸宁经济快速起飞。

——国家区域政策的新完善。十七大要求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咸宁长江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将是我国今后工业化、城市化的主战场之一,其聚集人口和经济的功能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得到体现。今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湖南、湖北、江西城市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由于在这个城市群中居于三省交界处,咸宁的区位优势立即凸显,由过去武汉城市圈的边缘地区转变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区。为了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国家将在省际间较为密集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给咸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良机。

——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咸宁整体属于武汉城市圈。2007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奋斗目标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圈内“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上升为构建“两型”社会,为全国提供试验示范。武汉城市圈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掀起新的建设高潮。仅列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点启动项目就有177项,投资总规模近13000亿元。众多项目直接惠及咸宁。如启动了投资过100亿元的武咸城际铁路建设,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武汉新港已正式将咸宁港纳入其中,还有中部职教城的成功申报并获得省财政专项资助等。武汉城市圈的新建设,给咸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开发。200812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市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新格局。与上一轮开放开发的空间范围相比,湖北长江经济带唯一增加了咸宁市区,这为咸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国土开发正进入沿海沿江并重新时代,咸宁抢乘长江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巨轮,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强势推进,用“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培植增长板块,努力为湖北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做出贡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的新地位。咸宁市是湖北省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所辖的赤壁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中央、省委试点的落户,极大地提高了咸宁的地位。不仅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而且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咸宁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全市上下洋溢着一个“想干事、干大事”的氛围,充满昂扬向上的斗志,为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挑战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任务十分艰巨。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第一,由于受产业升级规律的支配,靠农业发展的出路已经越来越窄。目前,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任务还十分艰巨。第二,工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多制约,原有传统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依赖资源消耗进行粗放式生产经营,发展生态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又因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及市场基础不够,还面临一定的挑战。第三,服务业发展以旅游业为主,而旅游业亟需上档升级;其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业等发展还很不够。第四,城镇化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与省内其他地级城市相比,中心城区规模不大,城市首位度明显偏低;咸宁长江经济带城镇近年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虽然发展很快,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城市、区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武汉城市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在给咸宁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城市间、区域间激烈的竞争。第一,虽然咸宁可以在大武汉扩散效应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短期内也可能受到大武汉的强力冲击,出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向大武汉集聚的趋势。第二,虽然咸宁市与武汉、黄石、鄂州相比具有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但与省内其他城市比如黄冈、宜昌等在物产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形成了竞争态势。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就与省内不少地区存在竞争关系,仅从“三国文化”旅游方面来看,位于湖北地区的三国遗址就有140多处,分布在全省多数市州,各地都在打“三国”牌,竞争十分激烈。第三,在与省内外相邻大城市竞争中,地位稍逊一筹。由于咸宁基础薄弱,既不是国家级的增长中心,也不是省级增长极。而邻近的几个城市地位相对较高,岳阳被定位为湖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九江被定位为江西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本省的黄石市则被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受这些城市的挤压,咸宁市发展空间的拓展面临较大的挑战。

——维护生态安全责任十分重大。虽然咸宁长江经济带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有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或短期内难以再生资源,是很多企业直接投资开发利用的主要原料,比如森林资源等。经济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咸宁长江经济带资源保护难度加大,生态安全面临挑战。

三、重要意义

——推进“两型”社会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探索两型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20087月,咸宁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科学发展目标,即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五个一”目标:全市GDP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咸宁长江经济带是咸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部分,加快开放开发,有利于提升咸宁整体竞争力,加速实现鄂南经济强市发展目标。再经过两个五年规划,舞动咸宁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带动全市的经济建设提速,在鄂南崛起“核电新城”和旅游名城,赶超赣北重镇九江、湘北重镇岳阳,形成咸宁、岳阳、九江的“三足鼎立”之势。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依托“黄金水道”,充分发挥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健全对外开放体系,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长江为纽带推动与沿江其他城市的紧密合作,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积极解决咸宁经济外向度偏低的问题,探索以内需拉动和外贸出口“双轮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港口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资源,打破行政区划束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咸宁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总体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要求和部署,以发挥水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凸显区域特色,抢抓发展机遇,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实现咸宁长江经济带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水为先。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科学利用水资源和岸线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培育水文化,努力实现人水和谐。

    ——基础先行、重点突破。加快长江航道治理和港口建设,搞好铁路、高等级公路和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适应咸宁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要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产业支撑,聚集推动。树立“产业兴带”的战略思想,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产业延伸、配套、集成为途径,以企业兼并、重组等为手段,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紧扣流域经济“点、轴、段”式开放开发的特点,以咸宁市区为核心,以长江干流为发展主轴,引导生产要素集约利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各区段的有机联系,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整体规划、有序开发。统筹考虑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整体规划咸宁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咸宁市区为主中心,以赤壁市区和嘉鱼城区为副中心,有序地推进开放开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区域联动、开放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联动开发,互动发展。统筹谋划咸宁长江经济带和南三县的产业整体布局,促进资源整合,推进要素集成,实现优势聚集。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沿海发达地区等地的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三、战略定位

    咸宁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为“四区一枢纽一中心”: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最宜居的生态区,中西部核产业先行区,长江中游现代临港经济区,中部区域性的重要交通枢纽,华中地区休闲养老中心。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务院要求包括咸宁在内的武汉城市圈,要建设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咸宁长江经济要围绕建设“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总目标,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最具活力的“两型”产业基地。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全国性的“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全国最宜居的生态区。主城区按照“南控北拓,西优东进”的原则,向武汉发展,朝长江拓展。以“五城一区”(即温泉旅游生态新城、开发区生态工业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咸安新城、中部职教新城和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重点,不断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建设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低碳经济试验区”。同时,科学管理城市,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完善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将咸宁长江经济带率先建成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城市群和全国最宜居的生态区。

    ——中西部核产业先行区。利用中国内陆首个核电站落户咸宁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设“咸宁中国核谷”,大力发展核产业,尤其是突破性地发展非动力核产业。利用优越的生态条件和核电产业基础以及毗邻武汉大都市的地缘优势,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入驻咸宁核产业园,开展核研发,形成和延长产业链,将咸宁长江经济带建成中西部地区核产业先行区。

    ——长江中游现代临港经济区。策划市县区共同开发,依托临江港口,打造临江港区,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和临江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冶金、建材、食品饮料、热电、纺织、造纸、船舶、舟桥等涉水产业,从而形成沿江产业集群,进而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现代化的临港经济区,并为咸宁成为国家规划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之一作出积极贡献。

    ——中部区域性的重要交通枢纽。以打造南北交通快速通道为主轴,尽快形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个改革试验区快速通道的无缝对接,加速构筑以咸宁为轴心的现代交通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强化东西交通引入线,为构建中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支撑。重点加强省内、省际主要经济区之间和主要旅游景区的连接,形成向北中原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向南到达珠三角经济圈、向西到成渝城市群、向东到长三角经济圈的12小时交通圈,把咸宁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华中地区休闲养老中心。二十一世纪,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利用咸宁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及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全国宜居城市,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地热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等优势,以温泉为中心,依托咸宁学院、咸宁市卫生学校,培养为老年人服务专业人才,建设一批老年公寓,吸纳华中地区老年人来休闲养老,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休闲养老中心。

四、重点任务

    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是着力解决“四个不够”的问题。

一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强化产业支撑,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步伐,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强化项目带动,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强化园区承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加快项目集聚。

    二是着力解决水资源优势发挥不够的问题。目前,咸宁长江岸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城市防洪仍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防洪工程尚未建成;中小河流属山溪性河流,淤积严重,一些城镇等重要河段防洪仍存在较大隐患。要下大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真正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不够的问题。坚持“一主三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搞好城镇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经济和人口向城镇集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解决发展活力不够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五、发展目标

   (一)近中期目标

2015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期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6.9%。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0.430.6。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GDP突破40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7%。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削减,主要能耗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内先进水平;重点水系,江河湖泊水质良好,把咸宁建成武汉城市圈生态城市和环境模范城市。

   (二)远期目标

2020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0亿元,各种功能协调的产业带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64648。城镇化水平达提升到65%,达到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平均水平。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把咸宁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

2-1 咸宁长江经济带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

大类

具体指标

2008

2015

2020

GDP(亿元)

261.32

780

137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87.1

270

67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42.7

640

1100

三次产业结构

19.4:45.8:34.8

9:60.4:30.6

6:46:48

总人口(万人)

147.68

177.6

198.4

城镇化水平(%

48

57

65

人均GDP(元)

17600

43920

690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955

21500

3060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145

11650

17500

第三章  产业发展及布局



一、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产业发展思路

    实施“突破、提升、优化、再造”8字方针,建立健全咸宁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

    “突破”—— 以非动力核技术产业、精细化工、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坚持主攻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整合力度,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优化发展电力能源、服装纺织、食品饮料、森工造纸、冶金建材、机电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

    “优化”——立足咸宁长江经济带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旅游、物流、商贸、文化、金融等服务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促使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辐射功能。

“再造”——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再造农业新优势。响应市委“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号召,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油茶、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开展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再造秀美山川。

(二)产业发展目标

    近中期目标(2009—2015):到2015年,咸宁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9:60.4:30.6。同时,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低炭经济试验区,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优于武汉城市圈发展制定的指标。 

    远期目标(2016—2020):到2020年,咸宁长江经济带的三次产业结构为64648。建立比较完善的、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产业发展机制,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扩张;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非动力核技术产业

    专栏3-1  咸宁核电站项目概况

    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机组,分两期建设,总投资650亿元以上,2015年建成中国内陆地区首座核电站。

    利用咸宁核电站建设的机遇,建设“咸宁中国核谷”,大力发展非动力核技术产业,规划投资100亿建设核产业园区,打造非动力核产业研发、生产、推广基地。逐步形成化工材料、食品保鲜、杀虫灭菌、新型建材、探矿、环保工业等轻工业产业链,形成核电产业带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利共生的产业链。辐照灭菌,解决农副产品细菌超标的质量问题;运用辐照交联进行材料改性,生产高性能电缆、记忆材料;辐照发泡生产节能建筑板材、防震建筑板材;运用加速器技术和同位素技术,促进在生物良种、培育转基因工程、以及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等,促使咸宁核医药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建设省级非动力核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相关企业入驻核产业园。到2015年非动力核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202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

    专栏3-2  全球全国非动力核产业发展概况

    核技术应用产业包括两部分: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即核电,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核电产值仅占整个核产业产值的三成左右。如美国核电年产值900亿美元,而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年产值约为3310亿美元。2006年,中国核电站产值为200多亿元,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为600多亿元。

(二)精细化工产业

    以承接武汉80万吨乙烯下游产品为契机,争取一批配套厂家落户咸宁长江经济带,主要发展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高新技术产品,规划产品主要有:醋酸、醋酸乙烯、聚醋酸乙烯乳液、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等20多种,投资达150亿以上。同时配套发展咸宁华宁防腐橡胶,形成15万平方米能力,开发特种橡胶等;抓好支持联乐集团富民酿造公司积极开发乙醇汽油,形成10万吨能力,积极开发PVC塑料管材、金属表面添加剂、咸安桂花香料以及日用化工品、护肤品、洗浴用品的研究和开发。

(三)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等。以京汇药业、福人药业、荣恩堂药业、嘉鱼神农制药为龙头,建设医药产品基地,重点开发VB6,治疗脑血栓、脑中风、偏瘫等心脑血管类系列药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的药酒、胶囊;以咸安天人合一金银花、菁春生物和三晶生物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以开发生产金银花露、鱼胶蛋白和甾体激素原料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保健产品基地;以沃尔克公司开发人工关节和医疗器械为主,形成医疗器械基地;以赤壁康华开发生产系列防伪机制胶囊为主,形成医药辅材基地。

(四)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咸宁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赤壁富士康光电子配套产业园、嘉鱼中能锂、奕东电子,重点发展锂、钒电池及上游产品、smd表面贴装石英晶体谐震器、太阳能灯具、IT产品等。

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节能减排,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工艺、设备的优化升级。

(五)新材料产业

    在新材料领域,以巨宁森工为试点,与深圳长园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运用辐照技术对胶合剂中的甲醛成份进行改性,减少其产品中的甲醛含量,进一步增强咸宁森工行业在业内的竞争力。以平安电工、中天云母为龙头,打造绝缘材料产业链;以田野集团为核心,打造金属材料产业链,以开发区蒲瑞科公司为核心,开发纳米无机和有机及标准纤维。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

    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以京楚能源、能一郎等企业为依托,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广应用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等生物能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运用辐照技术,将猕猴桃、蔬菜、春茶以及时令农产品进行辐照保鲜。

三、工业发展

(一)冶金建材产业

    ——冶金。以嘉鱼蛇屋山黄金公司、嘉鱼中石特钢管公司、嘉鱼高强锰业、赤壁长城碳塑制品公司为龙头,积极发展黄金、黑色金属加工及预焙阳极等产品。到2015年,黄金由年产1.2吨发展到2吨,预焙阳极由年产5万吨扩大到10万吨,高频焊管年产达到120万吨。

    ——水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推进清洁生产,继续加大淘汰立窑水泥的力度,最终淘汰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4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吨,减少粉尘排放5.4万吨。到2015年,建成5条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年产500万吨能力,产值达30亿元。

    专栏3-3  咸宁长江经济带规划水泥建设主要项目

    嘉鱼葛洲坝水泥厂新建日产48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条;赤壁华新再新建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咸安建设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新型墙体材料。因地制宜利用工业废渣、河砂、石屑、煤矸石等废弃物,发展节土(地)、节能、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争取逐步以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粘土质墙体材料。大力发展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耐火材料、保温绝热材料等。重点发展中空微珠保温材料、防水涂料、功能涂料等。

(二)食品饮料产业

    围绕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壮大食品饮料工业。

    ——食品产业。以双美蔬菜食品、国美食品、广园食品、洪发水产品等知名品牌为核心,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本地资源,吸引国内外资本来咸宁长江经济带合资合作,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重点扶持桂花、麻糖、猕猴桃、牛奶、贺胜桥鸡汤、水产品、无公害蔬菜等精深加工以及野生菜、山茶油、莲子等天然食品的保鲜和精深加工,加快咸宁美多薯类淀粉及糯玉米产业化加工项目的建设,建成亚洲最大的淀粉加工基地和国内最大爆米花生产企业。支持高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保健食品、嘉鱼康佳公司鱼片加工项目发展。

    ——饮料产业。抓好红牛、今麦郎、王老吉饮料、维雪啤酒搬迁扩产、黄鹤楼酒业、帝艺啤酒,赤壁猕猴桃系列开发、嘉鱼蔬菜饮品等项目建设。

(三)能源产业

    ——水电。水能电力资源适度开发,重点建设赤壁陆水节堤枢纽电站(总装机8000KW);咸安区鸣水泉电站改造升级;新建咸安区白岩泉水库及电站(库容1亿立方,总投资2.4亿元)。

    ——热电。蒲圻电厂二期工程2×100KW火电机组(总投资80亿元)建设;热电联供重点建设嘉鱼嘉能热电二期(装机2×0.6KW);石煤发电主要建设咸安石煤发电厂(装机30KW);余热发电主要建设赤壁华新水泥余热发电厂、嘉鱼葛洲坝水泥余热发电厂和咸宁晨鸣纸业余热发电厂。

    ——生物质能发电。一是积极发展秸杆发电;二是发展垃圾发电,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重点建设咸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三是发展沼气发电,2012年前在赤壁市建成沼气发电试点项目。

    ——地热能。依托碧桂园、三江航天集团、中旅集团、武汉丰泰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围绕打造第六代温泉产品,加大温泉、赤壁、嘉鱼地热开发力度,到2015年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

(四)纺织服装产业

    ——苎麻纺织及印染。做大做强苎麻纺织企业,将咸宁长江经济带建成为全国最大的苎麻种植、纺织、印染加工、出口产业带。以苎麻种植、脱胶、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和家用纺织品为主线,大力发展纯麻、麻棉混纺等纺织品,积极发展亚麻纺织,开发竹纤维,配套发展纺织配件、工业染料行业,解决苎麻脱胶、染整等关键问题,加快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形成以麻纺为主,集棉纺、化纤、印染、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形成独具咸宁特色的苎麻纺织产业。

    ——产业用纺织品。以新奇无纺布、华欣制衣等非织造布企业为骨干,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现有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家用纺织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等优势,以湖北银泉纺织公司、咸宁天化麻业公司、咸安精华纺织公司、嘉鱼盛宇公司、嘉鱼富仕纺织公司和蒲纺集团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棉纺等纺织业。

    ——服装产业。加强服装服饰的品牌培育和纵向研发联盟的建设,引进创建一批大型品牌企业;扩大石油工装、劳保产品的出口量;支持皮具系列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

(五)森工造纸产业

    ——森工。充分发挥咸宁林业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森工产业发展。森工以咸安为主要基地,以巨宁集团、澳森木业、贝森装饰、嘉美家强化地板和恒顺木业等龙头企业为主,有序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重点发展板材终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竹材加工,精心培育“湖北现代林业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并将该产业园打造成华中最大森工产业园。同时,抓好嘉鱼万树、天洋塑木、金嘉木业等企业的地板制造。

    ——造纸。以林造纸、以纸带林,实现林纸共同发展。重点扶持建设晨鸣纸业公司林纸一体化项目。

    专栏3-4  咸宁长江经济带森工造纸业近期重大项目

    湖北现代林业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占地10平方公里,已投产企业9家,在建项目9个,近期签约拟入园企业和意向入园企业18家。力争3—5年内园区实现产值5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晨鸣纸业公司林纸一体化项目,新增90万吨制浆和120万吨造纸生产能力,配套建设360万亩原料林基地,完成投资110.2亿元以上,建成年产40万吨漂泊化学阔叶木浆和50万吨化机浆生产线,年产100万吨白卡生产线、20万吨高档文化纸生产线。

(六)设备制造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以三环、北晨、嘉鱼裕华、赤壁金瑞、咸安三六机电公司、咸安三合公司、咸安华恩公司、咸安兴耀华公司等为重点,发展汽车转向器、汽车制动器系列产品、汽车制动摩擦材料等,形成汽车转向器200万台以上、汽车制动摩擦材料380万片、汽车制动器系列产品5万台以上能力,把咸宁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同时,依托湖北华舟有限责任公司,扩大架设专用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自装卸车、自卸车生产,逐步形成湖北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起重运输机械。以咸安华博阳光电机、咸安三六机电公司、“三合”机电、赤壁银轮为重点,开发高效节能电机,450吨架桥机、450吨提梁机等,形成年产300KW高效节能电机,同时生产2台套450吨架桥机和提梁机能力,电动葫芦15000台、单双梁行车3000台能力。

    ——输变电设备。以咸安阳光电器、华博节能电机等为重点企业,开发220KV及以上特大型变压器和各类型节能电机,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着力建设湖北咸安电机工业园;以华特电缆为主,利用建设核电的有利时机,投资6000万元开发1E级核电站电缆;配套发展互感器、配电柜等。

    ——船舶。以嘉鱼方圆船舶为主,开发各种工程船舶,形成年产万吨船舶10台以上能力。

    ——渡河桥梁和钢结构。以华舟公司为依托,在渡河桥梁方面开发舟桥(浮桥)、机械化桥/栈桥、机械化铁路站台、装配式桁架桥、架桥汽艇、工程浮箱、装配式公路钢桥等产品系列;在钢结构工程方面开发公路/铁路桥梁钢结构、冶金设备、各种输变电塔和微波塔、钢柱、钢质电线杆等产品。

(七)印刷包装产业

    重点推广开发减量化、资源化和节能降耗型、环保型包装材料和技术。重点建设广东印刷包装工业园。园区占地1万亩,落户50家以上,投资100亿元以上,形成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规模。咸安重点发展鄂南丝印花纸玻璃陶瓷贴花、华中印业包装材料等。

四、服务业发展

(一)旅游业

1.旅游形象定位

    以“华夏生态城,都市大花园”为定位,充分整合温泉、山水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资源、溶洞资源和桂竹景观,把咸宁长江经济带建成以休闲养生、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体育健身、会展会议等为内涵的湖北旅游名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休闲、养生、宜居、康体、娱乐等最适宜的周末旅游地,建设成为湖北旅游向外扩张的重要节点。

2.主要旅游资源

    ——温泉景观。温泉是咸宁长江经济带最有品牌价值的资源。包括市区温泉谷、嘉鱼陆溪口温泉和赤壁龙佑温泉。

    ——山水景观。咸宁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潜山、大幕山等山体资源与淦河、咸安五湖(向阳湖、梓山湖、泉水湖、斧头湖、西凉湖)、陆水湖、三湖连江等水体资源均是典型的生态旅游景观。众多的山水景观成为咸宁市旅游景观的主体组成部分。

    ——溶洞资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咸安和赤壁,且均以钟乳石为主体景观。咸安太乙洞见证古人类起源的历程,赤壁玄素洞为道观神殿,溶洞各有异趣,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桂竹景观。咸宁市桂、竹文化历史悠久,桂花、楠竹是咸宁市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植物。咸宁市桂花的产量、品种、品质均为全国之最,在全国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以楠竹为主的竹资源丰富,咸安旅游景区星星竹海曾举举办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古民居古遗址。咸宁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留下了众多瞩目的明清古民居、古遗址文化景观。如咸宁市区(含咸安区)的刘家桥、汀泗桥、澄水洞,赤壁的新店古民居、羊楼洞古街。

3.重点建设项目

    ——温泉旅游生态新城。规划形成“一核二片三轴四区十园”的整体格局。“一核”即旅游新城核心区域,包括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环潜山温泉养生、旅游休闲带所构成的度假核心区;“二片”即度假区两大片区,北部生态居住片区,南部旅游休闲片区;“三轴”即度假区三条发展轴线,沿南环线——太乙洞发展轴线(主要发展森林游憩产业、生态科普教旅游产业、主题公园、老年康乐产业),沿西环线(龙潭河)发展轴线(主要发展康体运动、乡村休闲、生态农业产业),沿淦河(新老城结合部)发展轴线(主要发展温泉养生养老休闲产业、文化艺术休闲产业、城市游憩商业休闲产业等),“四区”即四大主题功能区,分别是山水生态居住区、森林温泉养生养老区、郊野运动休闲区和桂乡民俗体验区;“十园”即满足旅游者和度假区居民休闲需求的十个主题园区,分别是温泉养生养老休闲产业园、潜山国家公园(森林游憩和生态科普教育)、体育运动公园、城市文化游憩商业休闲博览园、温泉主题公园、乡村生态文化公园、太乙洞地质公园、孝子山城市森林公园、双龙山郊野生态公园、“夕阳红”老年养生养老园。

    ——梓山湖旅游生态新城。以效率(Efficiency)、公正(Equality)、生态(Ecology)3E型”旅游开发为导向,开发布置十大功能区,即滨水居住风貌区,含水景住宅、中式住宅和高档别墅;水乡新村试验区,含新农村试点;高端商务休闲区,含酒店、滨水风情街、水上高尔夫,文化创意产业园,核心商业区;民风民俗游览区,含传统民俗园;特色文化体验区,含温泉文化园;地方资源展示区,含茶文化园,桂文化园,竹文化园;历史人文复兴区,含宋文化主题游乐园、知识经济产业园。

    ——向阳湖文化旅游区。向阳湖地区既是农产品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文化产业发展区和城市远郊居住区,也是咸宁旅游发展区。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建设淦河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带、斧头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向阳湖文化旅游区。把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有机结合起来,将向阳湖建设成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区。

    ——三国赤壁故地。以赤壁三国古战场为核心,承接“火烧赤壁”的文脉,整合嘉鱼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在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形成差异化格局。赤壁古战场建设以周瑜和孙权为重点,特别是以周瑜的文才武略为旅游项目的开发重点。规划建设文韬武略园,小乔初嫁——寓情园,三国经典战役主题园和孙吴谋略园等多种主题园区。同时,实现与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和黄盖湖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多种旅游模式。

    ——陆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重点建设陆水湖休闲旅游项目和羊楼洞古遗址旅游项目。陆水湖休闲旅游项目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进行限制性开发,主要项目包括:三国文化和现代度假文化影视园;主要以植物、花卉、动物具有的象征意义进行寓意性开发的寄情园;主要以中外最具典型的园林艺术流派为案例,进行集约式开发的园艺园;夜游陆水湖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羊楼洞古遗址旅游项目开发;浓郁的茶文化开发和生态观光旅游。

(二)商贸物流业

    随着咸宁经济的迅速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前景良好,可以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

    ——商贸业。建成以建材、水产、蔬菜、苗木等特色产品为主的商贸基地,覆盖鄂南、沟通湘北、赣西的区域商贸中心。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全面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行业,积极推进城市商贸业向农村延伸,形成以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建设各具特色的商贸集聚区,扶持发展一批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咸宁各类商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提供快速通道和交易平台。建立起功能完备、布局合理、高效运作的市场体系和商品市场网络,实现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综合化,专业市场特色化,不断提升综合超市的规模和档次,逐步形成城市重点商业区域和商业步行街集中连片发展、农村市场成规模开发、城乡市场全面对接的市场新格局。

    ——物流业。建设“一个大市场、两个公共基础平台、三重物流配送网络”。“一个大市场”:建立统一、开放、一体化运作的物流大市场;“两个公共基础平台”:建设和完善咸宁长江经济带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重物流配送网络”:市内构筑半小时市区配送物流,1小时区域分拨物流,1.5小时农村市场配送物流三重服务网络;省内构筑面向武汉城市圈1—3小时物流服务圈,其中武汉市1小时,面向省内其它中等城市4—6小时物流服务圈;国内构筑面向主要中心城市12小时以内物流服务圈。

(三)文化产业

    充分挖掘咸宁长江经济带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和发挥赤壁三国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咸宁温泉文化、桂花文化、向阳湖名人文化、汀泗桥红色文化、竹文化、鄂南桥乡文化、咸安嫦娥文化、嘉鱼沿江鱼文化,簰洲湾码头文化、唔嘟文化等资源丰富的优势,集中力量创作一批市场认可、群众满意、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例如《梦寻咸宁》、《印象赤壁》等。建立“鄂南出版物大市场”,组建“鄂南印刷工业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咸宁建设成湖北最具实力的印刷发行中心之一。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改组、改造广播电视传统产业,盘活广播电视资源,增强整体发展活力。重点抓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广播电视微波干线数字化改造工程、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工程、移动数字电视工程等项目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发展宏观调控政策。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制定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引导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文化企业汇集。设立咸宁文化发展基金,推动咸宁长江经济带的文化发展和繁荣,促进咸宁文化强市建设。

(四)会展业

    依托温泉和山水等生态资源,结合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和发展具有咸宁特色的会展业。加快成立会展管理机构,对会展业进行统一的管理、规划和协调,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温泉资源优势开展以商务会议、旅游休闲为主的会展产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会展主体,抓住国际展览业巨头实施低成本扩张的机遇,积极寻求合作,逐步引进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名牌会展。建立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体系,依法保护展览会的知识产权。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一流的会议接待中心和展览场馆,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业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提高接待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房地产业

    2020年,咸宁要建成大城市,人口至少达到100万人,建成区面积将突破100平方公里,都比现状要翻番。近期还有一批投资过10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上马,加上咸宁由于开发整理的土地多而用地条件在全省少有的宽松,因此今后房地产业在咸宁会呈现刚性增长、快速发展态势,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其对GDP的贡献率也将逐年增加。

    目前,咸宁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前提,在土地供应、住房政策等方面加强普通商品房建设,打造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放市场,以扩大保障性住房比例。通过提升房地产交易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形成一套专业化、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和规范现代物业管理,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制度及监测体系。要重点建设咸宁中心商务区、福星城、碧桂园、三江航天城、宏天置业、青龙路武汉地产集团开发,咸安天通苑、嘉鱼东领尚城、赤壁郡都、永邦欧洲城等项目。

(六)金融保险业

    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大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整合力度,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业务,大力发展交叉金融业务,建立各类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加快发展保险业,提高全市保险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多功能、开放式、广辐射、高效有序的金融保险业服务和监管体系。

    发展跨行业、跨区域的混合型金融业务及多层次金融要素市场;积极吸引各类金融保险机构落户咸宁并开设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代收费、结算、资产托管、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业务,推进银行卡与商户卡一体化联网通用工程,进一步实现金融信息网络化、金融数据处理电脑化;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直接融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三农”服务的实力和功能,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七)服务外包业

    服务外包做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做为国家倾力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具有投资小、占地少、高产出、高效益、无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特点,具有知识密集和人才资本密集的特征,可以极大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咸宁发展服务外包业,有利于避开节能与降耗的双重压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符合建设全国高效生态区的目标定位;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咸宁对外影响和对外吸引力,为外资的进入和外贸出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应将服务外包业作为咸宁经济新的增长点,下大力培育。

    由于咸宁空气质量在武汉城市圈最为优良,能满足一些精密电子信息产品对空气质量的严格要求。可以利用优越的生态资源吸引服务外包落户。以斧头湖服务外包园区建设为起点,突破性地发展服务外包业。以此促进迅速改变咸宁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现状,发挥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带动产业升级改造,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过渡,提高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

五、农业发展

    围绕资源优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重点抓好粮油、蔬菜、养殖、林果、苎麻茶叶五大基地建设。充分挥现代农业园示范效应,以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龙头,把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贸易与生态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打造一批知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粮油生产

    建设以嘉鱼、赤壁、咸安为核心的粮食生产基地。以水稻种植为重点,全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广泛应用水稻轻形简化栽培、保优栽培、无公害栽培等技术,在种植、脱粒、加工等系列环节上实行全程保优生产,不断提高产量及品质。

以赤壁和咸安为核心区域,发挥鄂南油菜生产的潜力。以提高单产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种植效益。

(二)蔬菜种植

    抓好以嘉鱼县为核心的沿江湖区蔬菜板块基地建设,打造从簰州湾到潘家湾、过陆溪口经柳山湖到黄盖湖的百公里沿江蔬菜走廊。按照“特色、精品、无公害”的原则,重点发展特色菜、精细菜和反季节菜,大力引进蔬菜新品种,抓好沿江民垸避灾蔬菜的生产,推进无公害化和标准化生产,实行安全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养殖业发展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走特色之路、绿色之路。主要抓好西凉湖、斧头湖、黄盖湖等六个万亩以上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西凉湖和斧头湖为主的螃蟹、青虾养殖基地;建设赤壁、咸安小龙虾基地;建设嘉鱼匙吻鲟、娃娃鱼、胭脂鱼等主导品种的特种养殖试验基地。

    畜禽养殖。生猪养殖:着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和小区建设,以神童牧业6万头标准化养猪科技示范基地为基础,将咸安生猪养殖打造成为标准化、科技化的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依托向阳湖奶牛公司,增加奶牛存栏,提高牛奶产量。家禽养殖:依托贺胜温氏公司,重点抓好咸安肉鸡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充分利用水面优势,大力推进水禽养殖的发展。

(四)林果生产

    林业生产突出生态林业、商品林业和形象林业三条主线,重点发展楠竹、意杨、泡桐和苗木花卉,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林浆纸一体化、博友竹业、生物质能源和油茶产业等项目,大力实施“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战略,依托晨鸣纸业、博友竹业、楚天激光等发展楠竹、意杨、泡桐、湿地松、马褂木等速生丰产林,以咸安为主,开展桂花精深加工,提高桂花产品附加值。依托省级中南苗木示范基地,在咸安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型苗木花卉批发市场。

    重点突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和油茶造林。把好种苗质量关,坚持统一定点、统一调穗、统一供苗、统一标准;使用容器苗造林,杜绝裸根苗上;把油茶基地同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油茶精深加工,使其从“特产型”向“特色型”转变,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专栏3-5  咸宁长江经济带近期油茶基地建设项目

    咸安以横沟、双溪、大幕、高桥区等地区为主,建设万亩油茶基地,投资1亿元;赤壁建设高产油茶基地项目,建设1.5万亩油茶林,投资1.5亿元;嘉鱼建设万亩优质高产油茶生产基地,投资1亿元。

    水果生产重点抓好以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为龙头的鄂南特色精品水果基地建设。咸安区以横沟、高桥为中心区,以咸宁市天人有机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主要发展桃、李、无花果;赤壁市以陆水库区为中心建设优质柑桔(橙)、枇杷产业带,以官塘、中伙、新店为中心建设优质猕猴桃产业带,以十里坪果园场、湖北品贵茶麻果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巩固发展猕猴桃产业;嘉鱼县以高铁岭、陆溪为示范区,重点建设桃、李、枇杷、柑桔、脐橙等果林基地。

(五)苎麻茶叶生产

    苎麻种植,抓好从咸安贺胜桥经嘉鱼县部分乡镇至赤壁市赵李桥沿线100公里苎麻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打剥机械,减轻麻农劳动强度,增强苎麻生产转化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以推进机械化为突破口,加快苎麻产业发展步伐。抓好苎麻种植与纺织服装业的对接,为纺织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茶叶种植,重点是咸安区、赤壁市主产区的产业开发,抓好以羊楼洞松峰牌为代表的炒青绿茶、以市农科所芽旗牌毫峰茶为代表的条型茶、以汀泗川玉牌和贺胜罗针牌为代表的芽茶、以鄂南剑春茶为代表的扁型茶、以赵李桥川字牌为代表的青砖茶等生产。抓好茶叶品牌整合,着力打造咸宁剑春茶品牌,开发绿茶、红茶、砖茶、茶饮料等新产品。

六、产业布局

(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

    以咸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赤壁市区和嘉鱼城区为核心,按照“一谷八带”发展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即咸宁中国核谷,冶金建材产业带、能源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带、食品饮料产业带、高技术产业带、森工造纸产业带、印刷包装产业带、机电制造产业带。

1.一谷

    “咸宁中国核谷”:以咸宁核电站为基础,以咸宁市区为重点发展非动力核技术产业,规划建设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园。同时,在咸宁市区建设核电站生活服务基地和相关研发基地。

2.八带

    高技术产业带:精细化工以咸宁精细化工工业园为中心;化学药品、生殖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咸宁市区为主;电子信息产业以咸宁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同时在赤壁布局部分电子信息企业。

    冶金建材产业带:水泥生产以赤壁和嘉鱼为主,黑色金属加工和黄金以嘉鱼为主。

    食品饮料产业带:咸宁经济开发区以食品饮料工业园建设为主;嘉鱼以蔬菜、水产品加工为主;赤壁以特色产品加工为主。

    能源产业带:主要布置在咸宁市区、赤壁市区和嘉鱼城区,把咸宁建成“中国能源博物馆”。水电以赤壁、咸安为主;火电以赤壁为主,兼顾发展嘉鱼、咸安;生物质能发电以咸宁市区和赤壁为主;在咸安、赤壁和嘉鱼都分布有地热能,要有序开发利用。

    纺织服装产业带:建设苎麻特色板块:以咸安、赤壁、嘉鱼为主;以咸宁经济开发区、赤壁为主建设棉纺板块;以咸宁经济开发区、嘉鱼为主建设服装板块;以咸安、嘉鱼和赤壁为主建设家纺板块。

    森工造纸产业带:森工板材加工以咸安为主;咸宁以林造纸为主,赤壁以芦苇等造纸为主,嘉鱼建设湖北比伦高档生活用纸等。

    印刷包装产业带:重点推广开发减量化、资源化和节能降耗型、环保型包装材料和技术,重点在咸宁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印刷包装业,建设广东印刷包装工业园。园区占地1万亩,落户50家以上,投资100亿元以上,形成产值100、税收10亿元规模。咸安重点发展鄂南丝印花纸玻璃陶瓷贴花、华中印业包装材料等。

设备制造产业带:汽车零部件以市区、嘉鱼、赤壁为主;起重运输机械以咸安、赤壁为主;输变电设备以咸安为主;造船业以嘉鱼为主;舟桥和钢结构生产以赤壁为主。

(二)服务业发展布局

1.旅游业

    咸宁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按照“一圈两轴”进行布局。(见图3-1

    ——泛温泉旅游圈。主要包括咸宁市区,拓展嘉鱼山湖特色温泉旅游。重点依托“温泉旅游生态新城”项目建设,打造一座集温泉度假、生态居住、养生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型生态城区。建设以咸宁鄂南大竹海、大幕山、五湖、桂竹风情为主要旅游资源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地,并辅以洞穴观光科考和古民居民俗文化旅游。同时,以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核心,积极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长江干线主轴。以“三国赤壁故地”为核心,同时建设三湖连江水库风景区和两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沧湖、官桥八组),发展山水园林游和新农村观光游。一方面,展开区域合作,整合咸宁长江经济带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的旅游资源,构建对外旅游的窗口。另一方面,通过长江主轴连接陆水河流域下游主轴和泛温泉旅游圈,有利于促成咸宁长江经济带三个县市区的旅游资源的整合。

    ——陆水河流域下游主轴。陆水河流域下游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陆水河流域为主轴,其范围包括赤壁镇、嘉鱼陆溪口、赤壁市区、黄盖湖、陆逊营寨等大片区域。陆水河流域旅游主轴拓展到崇阳等地,建成咸宁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形成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品牌。

2.商贸物流业

形成“一二三”的空间格局。即一个物流圈、两大物流枢纽、三大物流园区。

——一个物流圈:以咸宁城区为中心网络的鄂南物流圈。

——两大物流枢纽:咸宁市物流枢纽,赤壁市物流枢纽。

——三大物流园区:咸宁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赤壁物流园区,嘉鱼物流园区。

地区

      

咸宁

市区

咸宁永安物流园区、鄂湘赣物流信息及货运代理中心、咸宁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咸宁市建材批发市场、咸宁火车站集装箱物流项目、咸宁昊天建材物流市场、咸宁中心商务区、咸宁市货运物流中心、温泉中商购物广场

赤壁

赤壁市物流园区

嘉鱼

嘉鱼潘家湾蔬菜物流中心、嘉鱼南嘉物流园区,潘家湾港区物流集聚园区(保税区)

       其空间布局如图3-3所示。

3-3  咸宁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布局

3.文化产业

以咸安为中心,发展“中国向阳湖文化”和“鄂南桥乡文化”,同时建立“鄂南出版物大市场”和“鄂南印刷工业园”;以赤壁为副中心,发展三国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嘉鱼重点发展簰洲湾码头文化,传承沿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其空间布局见图3-4

4.其他服务业

——会展业。主要布局咸宁市区,兼顾赤壁市区。

——房地产业。主要布局咸宁市区,兼顾赤壁市区、嘉鱼县城关地区。

——金融保险业。主要布局咸宁市区,同时兼顾市域的均衡发展,服务生产生活。

——服务外包业。布局在咸宁市区(起步区在斧头湖服务外包业园区)。

(三)农业发展布局

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发展,要积极构建七大基地,具体包括粮食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双低”油菜种植基地、水产畜牧养殖基地、林业产业基地、优质苎麻茶叶基地、特色水果产业基地。其空间布局见图3-5

3-4 咸宁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布局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咸宁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按照“一二四”框架进行规划和建设,水陆并进,无缝对接。

(一)构建“一二四”框架

    即按照“打造一枢纽、强化二主轴、架构四联接”的总体框架,开展咸宁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打造一枢纽”就是要将咸宁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节点。“一枢纽”由咸宁中心城区主枢纽(含咸安)和赤壁、嘉鱼两个副枢纽组成。咸宁中心主枢纽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中心信息平台组成综合性交通枢纽,赤壁为公、铁、水联运组成咸宁中心主枢纽的副枢纽,嘉鱼为公、水联运组成咸宁中心主枢纽的副枢纽。

    专栏4-1 咸宁长江经济带交通枢纽建设支撑项目

    咸宁主枢纽主要支撑项目:咸宁客运中心站、咸宁物流中心、武咸快速通道、黄石至咸宁高速公路、武汉咸宁城际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咸宁铁路站以及咸安客运站、咸宁集装箱中转站、咸宁铁路客货站等。

    赤壁副枢纽主要支撑项目:赤壁市至赤壁镇、赤壁至嘉鱼的公路,赤壁二级客运站、赤壁二级货运站、赤壁煤炭码头、武广客运专线赤壁站、京广铁路赤壁站和乡镇公路客货运站点,赤壁节堤航电枢纽,赤壁煤炭码头、赤壁旅游码头。

嘉鱼副枢纽主要支撑项目:嘉鱼至武汉、咸宁至潘家湾等公路,嘉鱼二级客运站、嘉鱼二级货运站,葛洲坝水泥专用码头、潘家湾综合码头二期工程、潘家湾危货码头、鱼岳综合码头、潘家湾核电重件码头。

    “强化二主轴”就是建设两条交通主轴线。主轴线一:沿江交通轴线,由武赤公路嘉鱼至陶家墩段、嘉赤公路、长江咸宁段、安山至嘉鱼油气管线等构成,水路是该主轴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主轴线二:咸宁至赤壁交通轴线,由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武汉咸宁城际铁路、仪长原油管道、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等构成,铁路是该主轴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

    “架构四联接”就是在二条主轴线之间架构四条复合联接线,形成纵横交错转换自如的综合交通网络。一是黄石至咸宁至仙桃联接线,由咸宁至灵乡铁路、黄石至咸宁至仙桃高速公路组成。为贯通这一联接线,规划建设咸宁(嘉鱼)长江大桥。二是赤壁至嘉鱼联接线,由赤壁至嘉鱼一级公路、赤壁至嘉鱼输油管道组成。三是咸宁至潘湾联接线,由咸宁至潘湾一级公路、咸宁至潘湾疏港公路及安山至咸宁输油管道组成。四是赤壁至洪湖联接线,由赤壁至洪湖的高等级公路、仪长原油管道支线组成。

(二)突出港区和航道建设

    以咸宁新港纳入武汉新港建设范畴为契机,整合港口资源,完善港口集疏运大通道建设,畅通港区进出道路,形成港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信息畅通,集疏运能力强和港口机械化程度高的新格局。到2020年,泊位数达到120个,泊位占用岸线长度达到2.36公里,货运吞吐能力达到1753.3万吨,客运人数达到85.5万人次。

    港区建设,以嘉鱼港的五个港区、赤壁周郎嘴港区和陆水河蒲圻港区为主,以赤壁港的陆水湖大坝港区和新店河铁山咀港区为辅。运输货物以矿建、水泥、石油和煤炭为主,一般货物为粮食、钢铁、非金属矿石、化肥农药、木材和棉花等品种。具体功能定位见表4-1

    4-1 咸宁新港港区的定位及功能规划

港口

港区

定位

功能

潘家湾港区

大型综合性港区

以重件、散货、煤炭、危货、石油和矿建等为主,兼顾客运

陆溪口港区

综合性港区

以件杂货、散货和矿建材料为主

石矶头港区

综合性港区

以水泥、块石和矿建材料为主,兼有过驳中转

鱼岳港区(中港)

综合性港区

以件杂、煤炭和块石为主,兼顾客运

簰洲港区

综合性港区

以黄沙、散货和矿建为主,兼顾客运

赤壁周郎嘴港区

大型综合性港区

以大宗矿建材料、煤炭及半成品材料运输为主

陆水河蒲圻港区

综合性港区

为城区工矿企业提供所需煤炭、石膏及芦苇等物资进口的运输服务,兼顾客运

陆水湖大坝港区

综合性港区

以客运为主,兼顾黄砂、竹木及农副产品的出口运输

新店河铁山咀港区

综合性港区

以粮食、茶叶等出口运输为主



    重点建设“八大码头”,合计投资15亿元。(1)赤壁周郎嘴码头。上距陆水湖大坝31.5公里,下距陆水长江入水处陆溪口14.5公里。投资规模达3.92亿元。(2)葛洲坝水泥专用码头。建设规模为3000吨级,占用岸线265米,可满足22000吨级和11000吨级泊位同时作业,年进出吞吐量147万吨。(3)潘家湾综合码头。在联乐集团投资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工兴建第二期工程。(4)潘家湾核电重件码头,地处潘家湾综合码头下游2.5公里处,码头设计能力30005000吨级。(5)鱼岳综合码头。对现有低水平运行的码头进行整合改造,达到150万吨吞吐量的规模。(6)赤壁煤炭码头。(7)赤壁旅游码头。(8)潘家湾危货码头。同时建设咸安永安、温泉、窑咀等内河码头。

积极开展航道建设,形成以长江为主干,陆水、金水为两翼,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河航道网。建设陆水河、金水、西梁湖、斧头湖等连江大型湖泊航道。重点建设陆水河流域下游疏浚和金水河流域疏竣工程,争取在2020年前恢复淦河与长江的直接通航,使咸宁市区成为通江达海城市。加强内河渡口改造,对嘉鱼三湖连江外滩渡口、仁安渡口等10个镇渡口进行新建和改造。

(三)加快陆路交通建设

    铁路。主要项目6个,总里程282公里,总投资273.5亿元。分别是,武广客运专线80公里,投资93亿元;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26公里,投资约33亿元;咸宁至灵乡铁路25公里,投资29亿元;咸宁至宜春铁路70公里,投资约25亿元;咸宁至赤壁城际铁路(为武咸城寻铁路延长线),全长45公里,投资67.5亿元; 咸安至潘家湾货运铁路,全长约36公里,投资36亿元,武汉新港咸宁港区,新建咸宁南岸铁路长80公里,投资16亿元。

    高速公路。共有项目6个,总里程306公里,总投资176亿元。大广南高速公路24公里,投资3.2亿元;杭瑞高速公路139公里,投资66亿元;咸宁至通山高速49公里,投资29亿元;咸黄高速公路22公里,投资8亿元;嘉鱼长江大桥及连接线35公里,投资38亿元;武汉至嘉鱼高速公路37公里,投资22亿元。

一级公路。共有项目9个。总里程464公里,总投资91.45亿元。武汉至咸宁快速通道20公里,投资3.2亿元;武赤线赤壁至嘉鱼26公里,投资3.9亿元;咸宁温泉至潘家湾65公里,投资9.75亿元;107国道改建104公里,投资17亿元;赤壁市至赤壁港疏港公路42公里,投资10亿元;咸宁桂花镇柏墩至嘉鱼城关69公里,投资13.8亿元;嘉鱼城关至赤壁铁山咀全长约55公里,总投资13.75亿元;温泉至崇阳五里界全长约54公里,投资13.5亿元;仙崇线赤壁至崇阳全长约44公里,投资8.8亿元。

    站场。共计6个项目,投资1.6亿元:赤壁汽车客运中心、咸安汽车客运中心、咸宁物流中心、嘉鱼县货运站、嘉鱼客运中心;咸安物流中心,赤壁物流中心。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咸宁市区、赤壁和嘉鱼城关的防洪工程建设。咸宁市区防洪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10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初步设计,工程项目分布下至熊家湾,上至大畈城闸,完成对新老城区的防洪保护。赤壁市区、嘉鱼城关也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10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规划。

    继续加强内部防洪工程建设,向阳垸堤、西湖垸堤、滨湖堤、西梁湖堤、沧湖堤、蜜泉湖堤等防洪能力达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淦河下游、陆水河堤防防洪能力城区段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处理好平原区防洪、排涝、灌溉、调蓄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排灌不分和大排大灌的状况。同时,加强西凉湖分蓄洪区防洪工程建设。

    开展咸宁市区水源工程建设。咸宁市区由于淦河河床地质较差,渗水严重加之来水偏小,流量低,自净能力差,淦河水源已不能作为城市今后发展的供水水源。潘湾水厂水源为长江,近年来长江主航道发展变化,取水量达不到设计流量,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规划建设王英水库引水供水工程,另将南川水库作为城市备用水源。开展咸宁城区供水及管网配套建设。

    专栏4-2 咸宁王英水库引水供水工程

    王英水库地处咸宁与黄石交界处。总库容5.817亿立方米,调洪库容2.06亿立方米,为大(2)型水库。

    咸宁王英水库供水工程输水管总长46公里,总投资28140万元。建设王英水库,为咸宁市区开辟新水源,形成城市双水源供水的格局。

    根据粮食生产基地的要求,做好陆水灌区和三湖连江灌区干渠续建配套和支渠及支渠以下的灌溉系统的节水改造工作。

    加大小型塘坝和拦河堰的清淤和加固整治。做好赤壁八角岰泵站和咸安向阳湖泵站的更新改造工作。实施斧头湖、西凉湖两湖连通工程建设。

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实现工程减排,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长江水质安全。咸宁长江经济带精细化工的发展,应防止环境污染,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苎麻纺织、化工行业污染治理为主攻方向,大力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重点建设咸宁污水处理厂、永安污水处理厂、赤壁城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

    积极上马淦河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整治工程。淦河属长江一级支流,河长136公里,流域面积2583平方公里,是流经咸宁市区的唯一河流,也是咸宁市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由于淦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源不断恶化,加之上游蓄调水工程严重不足,造成河道经常间歇性断流,水生态系统平衡和用水安全受到威胁。为了解决淦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改善淦河水生态环境,投资约1亿元进行淦河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改善沿江城市和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加大火电、水泥行业大气污染源治理,强化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低能耗、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炉窑,实施节能技改。

    重视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设施建设。妥善处理处置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加强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立分类收集与回收网络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进行电网建设。近期建设220千伏横沟变电站,扩建茶庵岭变电站;新增110千伏赤壁的青泉输变电工程;城区110千伏马桥(潜山)输变电工程提前、220千伏广东畈变电站等建设适时推进。广东畈变电站建成后,220千伏横沟变至茶庵岭变线路Π进广东畈变电站。远期新建220千伏嘉鱼、蒲圻变电站,新建茶庵岭变电站至蒲圻变电站线路;500千伏赤壁变电站双回供蒲圻变电站。同时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城乡电网。

    着力开展电厂建设。规划建设的湖北咸宁500万千瓦核电站建设,建设咸宁垃圾发电厂和秸杆发电厂、蒲圻电厂二期200万千瓦机组、咸宁石煤开发及发电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咸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咸宁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1754.5小时,年总辐射量101-106千卡/平方厘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4个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1个大型水光并网发电项目,力争全市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总规模达到10兆瓦。

    大力进行能源林开发。咸宁市的森林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资源繁盛,油料能源树种和木质能源树种丰富,可用于培育能源林的荒山荒地面积多,适宜大规模种植能源林,进行生物质能开发。 

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提供沿江各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其他各城市的信息联动,共同构建“数字长江”。

    一是建设互联互通、覆盖城乡的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和协同共享的统一门户网站,促进电子政务网络的纵向和横向间的互联互通。发挥电子政务的先导作用,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发展社区及农村信息服务,最终全面实现政务、商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二是改造、优化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邮政递送网络,构筑高效、便捷的邮政服务系统;全面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有线电视实现从模拟到数字信号的整体平移;国内、国际长途直拨电话及传真畅通无阻。

    三是加速建设城域宽带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中继光缆网和用户光缆网,形成覆盖全区城乡的光纤传输网络,全面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

    四是积极推进移动通讯网建设。加快建设移动通讯网和宽带无线接入网,着力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重点推进传统网络通信技术与RFID和传感器网络的结合,并充分利用IPv6技术,形成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环境。

 

第五章  区域空间布局与统筹城乡发展



    增强城市首位度,推进新型城市化,优化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规模等级有序、职能分工合理的城镇体系。坚持统筹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非均衡差异化错位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一、城镇空间布局:两纵两横

    以交通轴线为基础,建立起各级城镇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轴线,构成两纵两横的“井”字形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四大轴线(见图5-1):

轴线一:沿京广线带动轴,由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武广客运专线、咸宁城际铁路、京广铁路构成发展轴线,连接咸宁、赤壁和武汉,促进城市的联动发展;

    轴线二:沿长江城镇发展轴,依托黄金水道的优势,建立现代产业带,作为咸宁连接湖北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

    轴线三:咸宁市区嘉鱼的垂江城镇推进轴,由咸宁市区至潘家湾一级公路和京珠联络线构成的纵向发展轴线,作为咸宁市区连接嘉鱼港口的重要轴线。

    轴线四:陆水河流域下游沿河城镇拓展轴。与长江对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轴线。一是发挥赤壁口子市的区位优势,实现与其他城市的联动发展;二是与陆水河沿河发展带相对应,以赤壁为龙头,带动陆水河流域的发展。

    以两纵两横为依托,构建咸宁长江经济带城镇等级结构,形成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共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见表5-1)。

等级结构

规模结构

划分标准

(万人)

数量

城镇名称

2015

2020

一级中心

大城市

>50万人

1

咸宁市区

60

80-100

二级中心

中等城市

20-50

1

赤壁市区

30

40

小城市

10-20

1

嘉鱼城区

15

17

三级中心

中心镇

2-5

14

中心镇驻地

——

——

四级中心

一般镇

0.5-2

11

一般镇驻地

——

——

         5-1 咸宁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万人)

二、中心城市定位:一主两副

    咸宁现有城镇体系严重不合理,突出表现为城市首位度(即第一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城区人口之比)很低,长期以来咸宁市区人口与赤壁市区的城镇人口基本持平甚至低于赤壁城区人口,近两年才出现超越势头。要借市委实施“五个一”总体框架的东风,做大咸宁中心城市,力争到2020年城市首位度提高到2,达到较优状态。在做大咸宁市区这一主中心的的同时,加快咸宁长江经济带两个副中心——赤壁市区、嘉鱼城区的建设和发展。

(一)一主:咸宁市区

    咸宁市区为咸宁长江经济带综合性中心城市,咸宁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定位为大城市。规划2015年市区人口达到60万人;2020年达到80-1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空间发展战略是,在优化发展老城区的同时,重点发展“五城一区”新空间架构。“五城一区”包括温泉新城、开发区新城、梓山湖新城、咸安新城、中部职教新城和向阳湖新区。

    ——温泉新城。以温泉养生养老休闲为核心,打造一座集温泉度假、生态居住、养生养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型生态城区。旅游新城规划用地38.70平方公里,预留控制用地15.90平方公里。在空间结构上,结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核二片三轴四区十园”的整体格局。

    ——开发区新城。为地处市区北郊42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以工业为主。推广园中园、园外园模式,抓好长江产业园、广东工业园、台商(咸宁)工业园、中国光谷咸宁工业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外园建设,大力发展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开发区新城建设成为咸宁工业经济的“火车头”。

    ——梓山湖新城。由市政府与省联合发展投资公司共同建设,规划面积约1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以旅游业开发为主,安排10种不同类型的旅游功能,还包括建设高端体育区、高档商业住宅区、文化居住区等,其中文化居住区将把咸宁的竹文化、茶文化和桂花文化变成一条条具体可感的街道,让非物质文化变成有形的物质结构。

    ——咸安新城。总用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在10万人左右。为以居住办公为主、科研旅游为辅的综合区功能组合,集河路交通、仓储物流、商务贸易、文化展览、居住休闲、娱乐消遣、观光旅游、体育培训与湖泊河水、山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建设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中部职教新城。主体功能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规划占地1万亩,总投资60亿元。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在校学生10万人的规模。职教城目标定位是,立足咸宁,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建设全国一流的职教基地和职教示范城,打造成中部领先的“教育城+产业城+创业城”。

    ——向阳湖新区。以农业科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特色,形成“五区一带”:农产品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斧头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向阳湖文化旅游区、城市远郊居住区和淦河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带。

(二)两副:赤壁市区、嘉鱼城区

    赤壁市区和嘉鱼城区作为咸宁长江经济带的副中心城市,将其分别打造为一个中等城市和一个小城市,承担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辐射带动周边的城镇发展。

    ——赤壁市区:咸宁长江经济带综合性副中心城市,鄂南门户,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口子市,连接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区域。重点抓好“一区三园”的建设,发展以纺织服装、机电、能源、建材、造纸、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以猕猴桃、茶叶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以赤壁古战场和陆水湖风景区为中心的三国文化生态旅游业,努力建成湘鄂边界物资集散地,武汉城市圈电力生产基地,鄂南工业重镇、文化旅游胜地。赤壁市区定位为中等城市。规划到2020年城区总人口达到4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

    ——嘉鱼县城区:咸宁长江经济带综合性副中心城市,重点抓好以精细化工、钢管制造、船舶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主的产业建设。建设成为精细化工基地,咸宁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湖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咸宁长江经济带的港口城市。嘉鱼城区定位为小城市。到2020年,市区人口达到17万人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

三、小城镇发展:抓重点带一般

    在咸宁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中,三级中心为14中心镇组成,四级中心为11个一般镇,见表5-2

项目

咸安区

赤壁市

嘉鱼县

中心镇

名称

汀泗桥镇、贺胜桥镇、双溪桥镇、横沟桥镇、向阳湖镇

赵李桥镇、官塘驿镇、车埠镇、赤壁镇、

柳山湖镇

潘家湾镇、簰洲湾镇、陆溪镇、高铁岭镇

14

5

5

4

一般镇

名称

马桥镇、高桥镇、

桂花镇、官埠桥镇

新店镇、茶庵岭镇、

神山镇、中伙铺镇

新街镇、渡普镇、

官桥镇

11

4

4

3

 

 

 

 

 

 

 

 

        5-2 咸宁长江经济带中心镇和一般镇建设规划表 

    咸宁长江经济带25个建制镇,按主体功能分为7类:

    ——港口节点镇(1个):潘家湾镇。以绿色蔬菜生产加工为主的沿江港口轻工业镇和物流镇。潘家湾镇作为咸宁市最大的深水港口,同时又承担着核电站建设大型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功能,重点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加工业、水产养殖与加工业、生态农业观光和现代港口物流业。

    ——旅游与港口镇(1):赤壁镇。以赤壁古战场为核心的旅游重镇;发挥赤壁镇周郎咀的港口优势,以大宗矿建材料、煤炭、旅游及客运,建设大型综合性港区和临港工业园区。

    ——综合性轻工业镇(7个):双溪桥镇、横沟桥镇、茶庵岭镇、柳山湖镇、官桥镇、簰洲湾镇、高铁岭镇。

    ——农副产品加工镇与商贸镇(12个):官塘驿镇、车埠镇、马桥镇、新店镇、神山镇、新街镇、高铁岭镇、贺胜桥镇、赵李桥镇、高桥镇、渡普镇、中伙铺镇。

    ——农副产品加工与旅游镇(2个):汀泗桥镇、桂花镇。

    ——农副产品加工与港口镇(1个):陆溪镇。

    ——农业科技示范镇(1个):向阳湖镇。以建设向阳湖农业科技示范区为基础,发展科技农业、轻工、生态观光旅游和向阳湖文化产业。

    25个建制镇中,重点是抓好14个中心镇的建设,通过中心镇建设带动一般镇和广大农村发展。咸宁长江经济带14个中心镇的城镇性质、主要职能与产业分工,见表5-3

序号

所在

县市

名称

城镇性质

主要职能与产业分工

1

 

咸安区

5个)

汀泗桥镇

农副产品加工与旅游镇

粮油、楠竹、茶叶加工、养殖和旅游业

2

贺胜桥镇

农副产品加工与商贸镇

茶叶、西瓜、花卉、养殖业和商贸业

3

双溪桥镇

综合性轻工业镇

苎麻纺织、机电、建材和防护用品工业

4

横沟桥镇

综合性轻工业镇

机械加工、食品加工为主其他为辅的工业

5

向阳湖镇

农业科技示范镇

科技农业、轻工、旅游、文化产业

6

赤壁市(5个)

赵李桥镇

农副产品加工与商贸镇

茶叶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和商贸业

7

官塘驿镇

农副产品加工镇

竹木加工、水产养殖和建材业

8

车埠镇

农副产品加工镇

茶叶加工、麻纺加工和水产养殖业

9

赤壁镇

旅游与港口镇

旅游业、物流、建材和食品加工

10

柳山湖镇

综合性轻工业镇

林浆纸一体化、造纸、农产品加工

11

嘉鱼县(4个)

潘家湾镇

沿江港口轻工物流镇

绿色蔬菜生产加工业、水产养殖与加工业、生态农业观光和现代港口物流业

12

簰洲湾镇

综合性轻工业镇

化工能源、食品、蔬菜、轻纺、建材和物流业

13

陆溪镇

农副产品加工与港口镇

蔬菜、织布、建材、机械和物流业

14

高铁岭镇

综合性轻工业镇

水泥制造、采掘业及农产品加工

        5-3   咸宁长江经济带中心镇的职能结构与分工规划表

    坚持“市区一体、互为依托、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方针,创新“城中村”和“城郊村”转换为社区的模式,加快市区跨越发展。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中长期发展规划,抓好特色乡镇建设,开展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活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中心镇发展要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提高建设水平。市县财政、金融、建设等部门,要扶持中心镇发展。中心镇要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四、新农村建设:推进三个集中

(一)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组织、引导分散居住的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聚居,鼓励农民建设多层公寓和联排住房,减少农村住房占地面积,以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实现教育移民,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县城聚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积极实施新农村居民点改造,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格局,让农民和市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加速村民向市民的转化。

    加大对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多渠道融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县(市)、乡(镇)、村三级公路网络建设,逐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解决农民出行问题;完善农村电网布局,提高农村电网安全供电能力;改善农村通讯、广播、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医疗卫生设施、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综合条件的建设。

(二)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实施“零散土地向大户集中”战略,积极发展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项目推动、成立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鼓励农户将土地有偿转让经营,分散种植户通过土地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向大户集中,联合生产、联合销售,按比例分钱,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通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又为推进工业集中和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奠定基础。

(三)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

    杜绝“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现象,各乡镇不再另建工业项目集中区,新办工业项目原则上必须到现有园区落户。鼓励各乡镇到工业园区尤其是咸宁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建设园中园,按照园区总体规划要求建造标准化厂房。园区对规划区内的园中园实施外围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乡镇承担用地费用并负责建造标准厂房。出台相关政策,对园中园内项目投产后实现税收所形成的财政收入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并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和第三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条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 

第六章  长江岸线利用与保护



一、岸线资源综合评价

    咸宁长江经济带处于长江右岸,拥有岸线121.7公里,长度大于鄂州市(65.8公里)和黄石市(73.5公里)。其中赤壁市12.4公里,嘉鱼县109.3公里。咸安区并不临江,但在四邑公堤有9.87公里的堤防段面。在长江咸宁段,四邑公堤为2级堤防,赤壁和嘉鱼堤防为3级堤防。咸宁长江堤防共105.788公里,其中赤壁堤段32.791公里,嘉鱼堤段32.78公里,四邑公堤段40.217公里。保护范围为共计500.7平方公里(含陆水部分,不含四邑部分)。

    咸宁岸线资源总体较好,特别是赤壁镇陆溪口段(7.2公里)、潘家湾邓家边段(6.7公里)、许家垸黑埠塘段(10.9公里),条件非常优越。见表6-1

河段名称

起止

长度

水深条件

河势及岸线

稳定性

航道条件

陆域条件

综合评价

黄盖湖-赤壁镇

5.2

赤壁镇-陆溪口

7.2

陆溪口-复兴洲

29.3

较稳

复兴洲-潘家湾

18.3

较稳

潘家湾-邓家边

6.7

邓家边-许家垸

15.5

许家垸-黑埠塘

10.9

黑埠塘-双窑

25.4

较稳

6-1  岸线资源综合评价表



二、利用与保护现状

    咸宁长江岸线利用率为18.66%,略高于全省利用率(17.87%),与全省最高的武汉市岸线利用率(37.7%)相比有较大差距。总体利用率偏低,特别是嘉鱼, 河段岸线利用率仅为16.54%,赤壁因河段短(12.4公里)、条件好而利用率较高,达到了41.37%。目前总的利用长度为22.7公里,其中港口码头利用15.6公里,取排水口占用6.7公里。

 河段

起止

长度(km

合计

港口码头

取排水口

跨江设施

景观

岸线利用率%

赤壁河段

黄盖湖-陆溪口

12.4

5.1

3.9

1.0

0.2

 

41.37

 嘉鱼河段

陆溪口-双窑

109.3

17.6

11.7

5.7

0.2

 

16.10

6-2  长江河道岸线功能区利用现状表

    赤壁港占用岸线长度3900米(起黄盖湖,迄陆溪口),水深条件为通行千吨级以上船舶;嘉鱼港占用岸线长度11700米(起陆溪口,迄双窑),水深条件亦为通行千吨级以上船舶。赤壁嘉鱼河段港口码头共占用岸线15600米。部分码头为个体或乡镇企业经营开发的货主码头,其规模小、等级和专用化程度低。各类货主码头纷纷抢占优良岸段,与公用码头间缺乏协调,岸线的使用无法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利用效率低下。

    在咸宁江段,长江涵闸(泵站)和取水口占用岸线长度6710米;跨(穿)长江建筑物占用岸线长度370米,主要有荆门长沙1000KV(赤壁)、向家坝上海800KV(赤壁)输电线路铁塔2处,跨江输油、输气管线占用2处,跨江光缆、电缆2处。

三、利用与保护规划

    控制利用区:赤壁镇-陆溪口段(7.2公里)、陆溪口复兴洲(18.3公里)、潘家湾邓家边段(6.7公里)、许家垸黑埠塘段(10.9公里)。共计43.1公里。其中,赤壁镇陆溪口段水深及滩岸条件好,现有港口及港口规划,适宜港口开发;陆溪口复兴洲水深及滩岸条件好,为规划港口河段,也适宜港口开发;潘家湾邓家边段水深及陆域好,规划港口段,适宜港口开发,避开西凉湖进洪口门;许家垸-黑埠塘段水深及陆域好,为规划港口段,适宜港口开发,但对岸为洪湖分蓄洪区的吐洪口,建港应考虑此因素。

    保留区:黄盖湖赤壁镇(5.2公里)、复兴洲潘家湾(18.3公里)、邓家边许家垸(15.5公里)、黑埠塘双窑(25.4公里),共计64.4公里。其中黄盖湖赤壁镇和复兴洲潘家湾因有边滩、水深条件较差,不宜建港,禁止围滩;邓家边许家垸有边滩,水深条件较差,为规划簰州裁弯弯颈段,近期不宜建港,禁止围滩;黑埠塘双窑河势及岸线较稳,水深条件、航道条件、陆域条件尚可,该段内有规划簰州裁弯弯颈段,近期禁止围滩。

河段

功能区类型

起止

长度(km

划分的主要依据

赤壁

河段

保留区

黄盖湖赤壁镇

5.2

有边滩,水深条件较差

控制利用区

赤壁镇陆溪口

7.2

水深及滩岸条件好,现有港口及港口规划

嘉鱼

河段

 

控制利用区

陆溪口复兴洲

29.3

水深及滩岸条件好,规划港口河段

保留区

复兴洲潘家湾

18.3

有边滩,水深条件较差

控制利用区

潘家湾邓家边

6.7

水深及陆域好,规划港口段

保留区

邓家边许家垸

15.5

有边滩,水深条件较差

控制利用区

许家垸黑埠塘

10.9

水深及陆域条件好,规划港口段

保留区

黑埠塘双窑

25.4

目前无规划, 利用要求

资料来源:省水利厅。          6-4  咸宁长江河道岸线功能区规划

    咸宁长江河道功能区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管理目标:黄盖湖赤壁镇保护目标为白鳍豚及滩地,控制目标为围滩,允许开发目标为跨江设施、取水;赤壁镇陆溪口和陆溪口复兴洲,保护目标为白鳍豚,控制目标为排污,允许开发目标为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 复兴洲潘家湾保护目标为滩地,控制目标为围滩,允许开发目标为跨江设施、取水;潘家湾邓家边保护目标为进洪口门,允许开发目标为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邓家边许家垸保护目标为控制目标滩地,控制目标为围滩,允许开发目标为跨江设施、取水;许家垸黑埠塘允许开发目标为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黑埠塘双窑允许开发目标为跨江设施、取水。见表6-5

 河段

 功能区 

 起止

 长度(km

 规划管理目标

 保护目标

控制目标 

允许开发目标 

 赤壁河段 

 保留区 

 黄盖湖-赤壁镇

 5.2

 白鳍豚、滩地 

 围滩 

 跨江设施、取水 

 控制利用区 

 赤壁镇-陆溪口

 7.2

 白鳍豚

 排污 

 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 

 嘉鱼河段 

 控制利用区

 陆溪口-复兴洲

 29.3

 白鳍豚 

 排污 

 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 

 保留区 

 复兴洲-潘家湾

 18.3

 滩地 

 围滩 

 跨江设施、取水 

 控制利用区

 潘家湾-邓家边

 6.7

 进洪口门 

 

 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 

 保留区

 邓家边-许家垸

 15.5

 滩地 

 围滩 

 跨江设施、取水 

 控制利用区

 许家垸-黑埠塘

 10.9

 

 

 港口码头、跨江设施、取水 

 保留区

 黑埠塘-双窑

 25.4

 

 

 跨江设施、取水 

            6-5  咸宁长江河道功能区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管理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ea9331eefdc8d376ee32d1.html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