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8-08-28 11:44: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激情创业 永不言败
  我叫李静,今年36岁,是索镇五里村人,现在自己经营着一家蛋鸡养殖场。
  XX年,我从张店嫁到了桓台,在此之前我是家里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别说搞养殖,就连家务活我都不会做。XX年,孩子出生后,我就成了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成天围着孩子、丈夫、锅台转。直到有一天,我丈夫的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在家,我们才意识到不能光依赖父母了,如果不趁着年轻干点什么,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到老也将会一无所成。于是我们决定自己创业。经过再三斟酌,选择了蛋鸡养殖。选择蛋鸡养殖也是有原因的,我的公婆有着20年的养殖经验,在养殖技术上多多少少能给我们些建议和指导。把我们的想法和父母一说,起初他们还有些担心,认为我们年轻,搞养殖太辛苦,怕我吃不了这种苦。我耐心的说服了公婆,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创业的筹备阶段。
  因为一开始我就想把养殖作为一份事业来干,所以在场地的选择、场房的建设上都很慎重。本想在近处找地方,可不是租金高就是环境不合适。我四处打探,联系亲朋好友帮忙,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在东雅和村租了27亩地。建设场房时,我跑了很多养殖场,发现标准化的养殖场很少。我想既然要干,就干出个样,不能只是满足于建几个简单的大棚,我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鸡舍。XX年下半年,我们投资 150万元建起了我们的养殖场。由于资金有限,一开始我们只建了一栋标准化的鸡舍,养了15000只鸡,由于当年市场行情好,XX年就见到了效益,取得了自主创业的第一个成功。随后我们逐步扩大了养殖面积,先后盖起了3栋鸡舍,存栏数量也从15000只陆续增长到了60000只。
  创业初期,由于规模不大,许多事情都是自己亲自去做,以前在家时连个小猫小狗都不敢接触的我,现在却天天和这些活生生的鸡打交道,确实不适应。刚开始不敢去拿鸡,我就成天钻在鸡舍练胆子。胆子大了我就开始学习给鸡防疫,打针时怕找不准部位我就买了烤鸡回来练习。后来我又开始学着解剖,对照参考图查看鸡的病灶在哪里,慢慢的也掌握了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在慢慢摸索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要想取得成功,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苦干加巧干。我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钻研养鸡技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一千元,订阅了《农民日报》、《中国畜牧报》等十多种科技书刊。同时,虚心向有经验、有技术的“土专家”们求教。我丈夫也经常到外地学习。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最新的防疫、治病、饲料加工、喂养等一整套科学养鸡技术。
  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养殖业也是这样。当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和百折不回的斗志。XX年下半年,由于前两年市场行情好,各地新增大量养殖场,蛋鸡市场行情出现了疲软,加上气候不稳定促使疾病的肆虐,使我损失近30万元,再加上之前投资建设,负债累累,这是我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挫折。那些日子我吃不下睡不着,每天都在想如何摆脱困境。我们全家人也都打击很大,日子过得紧巴巴。当时很多人劝我放弃,我说我舍不得,我深知自己为这个厂子付出了多少泪水和汗水,我不能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鸡没了我可以再养,钱没了我可以再挣,可是斗志没了就找不回来了。再说,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我的养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我对自己有信心。更何况我坚信涨跌是规律,过阵子价钱肯定能上去。我没有气馁,没有妥协,咬紧牙关,一边坚持养鸡,一边了解市场信息,寻求解决办法。在我的坚持和努力下,养殖场终于走出了困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事业小有成就,这时有人劝我说,还干什么啊,回家看看孩子做做美容逛逛街多好啊。可是,当前全省、全县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又激起了我对事业追求的冲动和对成功的渴望。我觉得,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不能错过创业的好时机。创业就像登山,就要“这山望见那山高”,要想干成事业,就要保持创业的冲动和激情,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永不停止,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我去年又加盖了一栋鸡舍,存栏量扩充到了80000只。目前,我们已发展到总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其中栏舍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年存栏8万只的现代化规模性蛋鸡养殖场。
  回顾自己6年的创业历程,感触很深。自己能够走到这一步,应该说既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自己和全家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结果。创业不易,女人创业相对更难,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妇女同志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某些舆论环境的制约,不能勇敢地跨出创业的第一步,妇女创业确实需要鼓足勇气。近两年由于鸡病的变异和外省市禽流感的肆虐,鸡蛋价格一直上不去,我感到了压力,但我不灰心、不放弃,我知道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才有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实践证明,一千个设想不如一次行动,创业需要的是敢闯敢干的勇气,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说句心里话,我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首先要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及各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近些年来,为发展蛋鸡养殖,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县、镇领导经常过问我们的事业发展情况,农业部门还派技术人员对我们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公安部门给我的养殖场予以了重点保护,工商、税务等部门给予了优惠政策;县妇联积极为我协调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我注重协调好家庭内部之间的关系,克服妇女创业常遇到的事业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凝聚发展的合力,做到家庭与事业“两不误、两促进”。俗话说家和业兴,正是因为外部环境好、家庭团结好,我才能聚精会神办事业。除自家人以外,我还长期安置10个农村剩余劳力在养殖场就业,并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由于我在养殖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镇、村两级领导的充分肯定,XX年被命名为国家绿色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创业的环境将越来越好,我们的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通过去外地学习我也了解到要想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准备联合其它的养殖合作伙伴建立蛋鸡养殖合作社。这样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养殖技术,探讨市场动态,还能帮助一些新加入的朋友们尽快的掌握起全套的养殖方法,实现共同致富。
  今后,我将继续扩大养殖事业,为我县蛋鸡养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呼吁广大的朋友特别是妇女姐妹们,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选准创业门路,以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勇敢地跨出创业的第一步,通过实践探索,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共同奔上小康大道。
十五年学生创新创业之路的引路人
  一、“未来社会需要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安徽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黄成斌创办的“凤阳县印象安科纪念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3年多的发展,不但在校园内享誉盛名,而且在蚌埠市、凤阳县等地也小有名气,仅XX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多万元。谈起创业的历程,黄成斌说:“在进入大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沈老师就告诉我们:‘未来社会需要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多亏了沈老师的鼓励和指导。”
  从“安科印象”公司的成立、艰难成长,到逐渐走上快速发展道路,沈树周倾注了大量心血。黄成斌最初在校园内承包了一个小门面,从事打印复印业务,虽然生意不错,但总感觉离创业还有很大差距。沈树周就帮他出谋划策,根据黄成斌的专业特点,提出向广告、宣传设计方向发展。他与黄成斌一起走访校内外市场,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最终确定了“设计什么”、“如何设计”、“为谁设计”等一系列问题。XX4月公司成立后,直接面临如何拓展销售市场的问题,沈树周积极帮助联系各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做起了毕业纪念产品的“推销员”。当年毕业季公司一下子就盈利30多万元,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XX818日,安徽卫视新闻联播报道了该团队的创业事迹;XX1029日,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视察安徽科技学院,特意走进“安科印象”公司,称赞黄成斌的创业团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XX12月,在沈树周的指导下,黄成斌参加安徽省的第九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并一举荣获“创业之星”金奖。
  同类典型还有XX级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丁一飞。XX515日中国创业教育网以题为“寻访青年创业先锋丁一飞” 新闻报道了安徽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丁一飞的创业事迹,这是沈树周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另外一个成功案例。丁一飞在大学期间创办的“光翼设计工作室”,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成为校园内的知名人物。谈到创业历程,丁一飞总是感激地说到:“从萌发创业梦想到赚取第一桶金,每一步都离不开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XX72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丁一飞:边创业边学习”的新闻报道了该创业典型。
  每一个成功创业的事例,都凝聚了沈树周无尽的心血和汗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不断结出硕果:经他指导,已经毕业的学生孔维芳创办的“昆山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大贵创办的“苏州青苹果装饰公司”、程国佐创办的“苏州市达梦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均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过百万的企业;在校生许光祥创办的“三国烤鱼加盟店”、刘雨露创办的“蚌埠飞扬现代农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他的帮助下也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刚刚起步的有在校大学生徐赛的“动漫文化创意”、蒋康的“迅维科技”等,在他的帮扶下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开始了漫漫创业旅程的第一步。
  当看到学生取得的成绩时,沈树周总是坚定地说:“未来社会需要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这些人才将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他永远是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心人,在帮助学生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他乐此不疲,一路前行。
  二、“我们培养的是个性化发展的大学生,不是书呆子”
  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为载体,坚持不懈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沈树周一直坚信“大学要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大学生,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新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他就指导所带的大一新生报名参加“安徽省第一届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的同学不熟悉电脑软件的使用,他就亲自教;有的同学找不到指导老师,他就亲自联系专业教师。全班近80%的同学报名参赛,结果全班26名同学获得入围证书。他所指导的邵齐同学凭借极具创意的科普作品“逃离火灾”获得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这是本校学生在该大赛中获得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令他更加坚定了信心,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主线。多年来,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热情高涨。邵齐、蒋浩等创作的作品《防灾记》在XX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荣获优秀奖;邵齐、吴署生创作的《逃离火灾》荣获XX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奖;城市规划10级邵齐同学获得“双百大赛”二等奖1次、三等奖1;XX级城市规划专业夏陈红、胡凯丽等获得三等奖;XX级地理信息系统王保磊、郭芮、吴署生等获得优秀奖。还有一大批学生做项目、做规划设计、申报科研课题、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宽阔。学院和学校也因此先后多次被授予“双百大赛”优秀组织奖、“双百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大力创建和扶持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型社团,不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学院团组织负责人,沈树周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大力创建和扶持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型社团。有“GIS协会”、“绘设计”、“创新社”等一大批创新创业社团在这样的氛围下,发展得生机勃勃,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他牵头组建“大学生规划设计工作室”,引导一大批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辅助专业教师完成规划设计项目的同时,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他还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围绕“创新创业”主题,组织策划了“创业论坛”、“视界展”、“创业学子交流会”等活动;作为校企合作的校方联系人,他以“莱姆佳肥业班”、“瑞虎肥业班”等企业冠名班为载体,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在实训中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导师制”工程,将学生引入田间和实验室,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XX年,沈树周指导的10多名学生成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第11批大学生创新课题”的申报,他所指导的科技服务、企业见习等4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均获得XX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三、“你的伤痛,我们放在心里,我们和你心连心”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爱心, 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XX级李同学不幸发生车祸,导致左腿多处骨折,送到医院,医生建议截肢,保全治疗的机会只有5%。在残酷现实面前,沈树周没有放弃希望,陪同学生家人连夜把学生送往南京军区总医院,并用自己的工资卡垫付了手术费用,使得医院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手术。当这名学生从手术中苏醒时,听到沈树周“你的伤痛,我们放在心里,我们和你心连心”这亲切的话语时潸然泪下。从那以后,她亲切地称沈树周为“大舟老师”。因为沈树周送医及时,护理精心,最终保住了左腿。但由于后脚跟无法站立,走路非常困难,李同学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心理的伤痛比肢体的伤痛更加难以治愈,沈树周发动班级和党支部成立帮扶小组,学生干部和党员为她开展各方面的帮助。“再大的困难总是有办法克服的,让咱们大家一起勇敢面对,咱们永远是一家人!”沈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让她重新燃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拥有了新的梦想并为之奋斗。很快,李同学不但完成了落下的所有课程,还参加了XX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目前大家都在期待着录取的好消息。
  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他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仍然跟他保持密切联系。XX年教师节,在美国莱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XX届毕业生王泓在发给他的祝福中写到“从安科到南农,再到出国深造,这一切离不开沈老师对我人生的指引。可以说,遇见了沈老师,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很庆幸,大学期间我能够遇上您这样一位好的辅导员。”
  回顾与学生并肩走过的十五年青春岁月,沈树周与学生一起分享欢笑与痛苦,一起进步和成长。岁月在改变,但始终不曾改变的是他心头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正因为牵挂着学生成长与发展,才使他始终保持的那份激情与承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59a5a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5.html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