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建筑赏析

发布时间:2011-11-21 23:36: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寺庙建筑赏析

摘要:中国寺庙建筑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给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寺庙建筑不仅分布广泛样式各异,而且洋溢着深邃的文化意蕴与厚重的宗教氛围,因此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寺庙建筑 佛教文化 建筑布局

1 寺庙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1.1 寺庙建筑的起源

寺庙是中国经典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盛行起来。这些经典的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由于深受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宇宙观的影响,中国寺庙建筑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我国现存的古建筑物中,百分之七十是宗教建筑,而在宗教建筑中又以寺庙建筑居多,所以寺庙建筑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寺庙建筑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的宗教氛围,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关注。如(图1,2

1 寺院建筑 2 寺院建筑

1.2 寺庙建筑的发展

寺庙建筑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已经达到鼎盛时期。中国古代最早接待西域高僧的寓所是鸿卢寺,“寺”这一官署的名称由此被保留下来,而后逐渐成为佛教庙宇的专称,因此佛寺的形成受到宫室府邸的影响很大。隋唐以来,王公贵族多有将旧宅赠给寺庙的风习,使神秘而严肃的佛寺宗教文化融入了人间的生活气息,当时汉族地区的佛寺多以传统的四合院为基本单位。起初,多建于繁华的城市大邑,许多文人雅士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深谷幽林成为他们心中理想的净土,佛寺开始进入高山密林,“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2 寺庙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寺院建筑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中国古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房屋先由木梁枋和立柱组成框架,再配以木框门窗,可以说除了砖瓦础石之外,地面以上部分都由木料构成。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

  基座,是为了显示建筑寺庙的等级和风格。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的基座,人们常称为须弥座,须弥是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体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 

  开间,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一般为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间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屋顶,寺院建筑的体身部分,体型都显得庞大笨拙,但在屋顶上却利用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曲面形。寺院屋顶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庑殿、歇山屋顶又有单据和重檐两种。(图3

  飞檐,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轻巧,独具风味。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典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图4

3 寺院建筑屋顶 4 寺院建筑飞檐

3 寺庙建筑的主要类型

隋唐以前中国寺庙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根据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山门是寺庙最外面的建筑物,因寺庙多建于环境幽雅的深山老林之境,故称山门。山门一般有三个,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守护佛法。山门而后的天王殿,中供大5 寺院建筑山门

肚弥勒,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是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最后是藏经楼,珍藏佛经的地方。(图5

4 寺庙建筑的布局

寺庙建筑的布局所遵循的基本方式有:1.采用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布置方法,主要建筑于轴线上;2.由于采用中轴线,寺的地基多呈东西狭窄,北纵长的形式,座北朝南,或背山面水,不拘朝向;3.寺庙常建于风景优美,深山幽谷之中,便于信徒们修禅,不为俗念所动。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寺庙建筑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5 中国著名的寺庙建筑

5.1 洛阳白马寺

始建于汉朝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官方营建的最早的佛寺,是汉明帝刘庄在洛阳按照佛教的要求和传统式样建造的。白马寺建成后,佛教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佛教又从我国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对中外文化起了推动作用。所以,白马寺被称为佛教的祖庭如(图6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城东9公里的地方。北靠祁山,南望洛水,绿树红墙,苍松翠柏,显得十分肃穆。白马寺占地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是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内主要有天王殿、大雄殿、千佛殿、观音阁、毗卢阁等。其中最主要的殿堂是大雄殿。白马寺不仅为中外旅游者游览、观赏,6 白马寺 而且也是许多国家的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5.2 五台山寺庙建筑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东西宽51.3。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世间的瑰宝。佛光寺在建筑上荟萃了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这座寺院建筑在半山腰,上下共三个院落,各个院落都有殿、堂、房、舍等各种建筑。佛光寺外形朴实,比如寺庙的柱于、斗拱、门窗、墙壁等没有什么花花绿绿的色彩,一律涂成土红色。如(图7 7 五台山

5.3 恒山悬空寺

山西省境内北岳恒山悬空寺,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表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技巧。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造型独特,是极为罕见的建筑。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南3.5公里处的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北魏时期, 8 五台山 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面对恒

山,背依翠屏,壁岩无阶,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如(图8

5.4 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庙建筑。始建于唐代的布达拉宫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整个宫殿建筑依山势叠砌,辉煌壮观,其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殿堂20多个,正殿供奉着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布达拉宫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如(图9 9 布达拉宫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2]钱正坤编著:《中国建筑艺术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李少林主编:《中华寺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5]陈允适.古建筑木结构与木质文物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bf978671fe910ef12df8d9.html

《中国寺庙建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