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一、所属学院与专业分布二、生源地分布三、性别比例
389
一、招聘活动情况二、招聘单位情况
1111
一、总体就业情况二、各学院分专业就业情况三、国内升学四、出国五、单位就业去向分布六、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171924252629
一、毕业生反馈二、用人单位评价

3137


一、加强生涯规划指导,采取“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提升学生就业水平,助力我校学生顺利就业8
二、线上招聘不打烊,着力打造“网络双选会”云宣讲”“在线招聘”
相结合的校园招聘“云”模式8
三、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拓宽就业市场四、优化就业手续,完善办理流程五、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3939393933
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二、2021年毕业生求职方向出现新变化三、毕业生就业观更为开放和多元
四“慢就业”“缓就业”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五、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多方发力、整体联动
4141414142


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山西财经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坐落于素有“龙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学校秉承“修德立信、博学求真”的校训和“明礼诚信、艰苦创业”的晋商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69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2万余名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学、、统计学、法学为优势和特色,推进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教学单位21个、校级科研机构9级科研机构34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山西省1331工程”项目5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共有本科专业5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专业3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7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2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11个、双学士学位授予权本科专业15个。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本科生1.7余人,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博士研究生近200人,继续教育学生1万人,各类留学生数十人。2020年毕业生总数为5562人,其中本科生4087人、硕
研究生1448人、博士研究生27人。
以“十三五”为标志,山西财经大学踏上了发展的新征程。校党委和校行政以

-1-


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爱为理念、为核心、为目的,围绕爱、贯穿爱、突出爱,以仁爱之心和大爱情怀精心服务学生,把学生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学生就业处深入贯彻落实爱的理念,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学生就业作为

-2-


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重大政治任务,多维构建“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即“以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就业政策宣讲、基层项目带动、就业跟踪服务、精准推荐服务以及校友
型示范服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度的冲击和影响:经济转型升级,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企业复工延迟,招聘计划缩减、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推迟,不少企业、行业经营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2020年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努力做到统筹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层层压实。利用“互联网+业”模式,积极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和校园招聘,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尽全力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就业服务。2020年我校就业创业工作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山西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反映山西财经大学2020
毕业生就业情况,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要求,编制了我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从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需求情况、就业工作特色、毕业生反馈与社会评价、就业形势研判等方面,客观反映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报告数据来源包括: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各学院提供的数据、社会评价调查函、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和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数据截止日期20201231日,报告中涉及到百分比的数据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3-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所属学院与专业分布
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总数为5562人,其中本科生4087人、硕士研究生1448学术型研究生533人,专业学位研究生915、博士研究生27人。毕业生分布19个学院和一个科研机构,其中,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8个学院的51士毕业生分布在17个学院和一个科研机构的44个专业。
1-1本科毕业生所属学院与专业分布

经济学
经济学(城市经济方向
9448499428591504818948123147523701035049202974710098
-4-
占学院
人数比例(%
32.9816.8417.1932.98100.0048.1526.4625.40100.0012.9733.2439.7314.05100.0050.9924.7524.26100.0028.3613.7429.2428.65
占本科毕业生%
2.301.171.202.306.972.231.221.174.621.173.013.601.279.052.521.221.204.942.371.152.452.40


经济学院
能源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统计学院
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小计保险学金融工程
金融学院
金融学投资学小计



财政与公共经济
学院
财政学国民经济管理税收学小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
国际贸易学院
贸易经济农林经济管理





小计342100.008.37

-5-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471015019891479723598979195381101146100503979647471904649494719198102200-6-
占学院
人数比例(%
23.7451.0125.25100.0038.7220.0041.28100.0025.7225.4623.8824.93100.0025.4436.7825.1912.59100.0050.5324.7424.74100.0024.0825.6525.6524.61100.0049.0051.00100.00
占本科毕业生%
1.152.471.224.842.231.152.375.752.402.372.232.329.322.473.572.451.229.712.351.151.154.651.131.201.201.154.672.402.504.89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管理科学小计

电子商务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小计财务管理会计学
会计学院
审计学资产评估


小计酒店管理
文化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小计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小计


法学院
法学法学(经济法方向
小计




商务英语小计
959551282593197934814148469459499351281182814087
占学院
人数比例(%
100.00100.0025.8914.2112.6947.21100.0065.9634.04100.0051.0648.94100.005.0594.95100.0012.4645.5541.99100.00100.00
占本科毕业生%
2.322.321.250.690.612.284.822.281.173.451.171.132.300.122.302.420.863.132.896.88100.00

经贸外语学院

广告学环境设计
新闻与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小计


应用数学学院
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小计

资源环境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小计

体育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
小计

工商管理
中德学院
会计学金融学小计
合计


1-2硕士研究生所属学院与专业分布

理论经济学
2121192847
-7-
占学院
人数比例(%
100.00100.0040.4359.57100.00
占本科毕业生%
1.451.451.311.933.25

经济学院
小计


统计学
统计学院
应用统计小计




保险金融
10622259153114261437121121261521365914517835638628157597920343-8-
占学院
人数比例(%
6.5440.5214.3838.56100.0029.7310.815.4116.2237.84100.0046.1542.317.693.85100.0041.6758.33100.0035.7164.29100.001.304.402.0792.23100.008.1645.7717.2023.035.83100.00
占本科毕业生%
0.694.281.524.0710.570.760.280.140.410.972.560.830.760.140.071.801.041.452.490.350.620.970.351.170.5524.5926.661.9310.844.075.461.3823.69


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金融学小计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财政学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税务小计


国际贸易学院
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商务农业经济管理
小计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小计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学院
情报学小计


工商管理学院
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MBA
小计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会计会计学审计资产评估小计




旅游管理
2012115213314111194382043101323277151577881448-9-
占学院
人数比例(%
95.244.76100.007.7310.8217.017.2257.22100.0037.6219.8042.57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占本科毕业生%
1.380.071.451.041.452.280.977.6713.402.621.382.976.982.212.210.480.481.041.040.480.480.550.55100.00


文化旅游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小计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公共管理(MPA
小计

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
法学院
法学小计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小计

经贸外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小计

资源环境学院
环境管理小计

体育学院
体育产业管理
小计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区域经济学小计
硕士研究生合计



1-3博士研究生所属学院与专业分布

经济学院统计学院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工程
金融学院
金融学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3433

占学院
人数比例(%
100.00100.0050.0050.00

占博士毕业生%
11.1114.8111.1111.1111.1114.8111.113.703.707.41100.00

劳动经济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34311227
100.0057.1442.8650.0050.00100.00100.00

工商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会计学
法学院
法律经济学
博士研究生合计
二、生源地分布
我校2020年本科生生源分布在全国30(自治区、直辖市)(含博士)源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生中山西省生源2474人,占本科生总数的60.53%;省外生源1613人,占本科生总数的39.47%。研究生(含博士)中山西省生源为1359人;占研究生总数的92.14%;省外生源116人,占研究生总数的7.86%

1-1本科生生源地分布




-10-



1-2研究生生源地分布(含博士)




三、性别比例
我校2020年本科毕业生男生1262人,占本科生人数的30.88%2825人,占本科生人数的69.12%。男女比率约为12.2。硕士毕业生男生439人,占硕士生人数的30.32%1009人,占硕士生人数的69.68%。男女比率约为12.3。博士毕业生男生918人,男女比率约为12


1-3本科生性别比例


-11-



1-4硕士研究生性别比例




1-5博士研究生性别比例



-10-


第二部分毕业生需求情况


第二部分毕业生需求情况
一、招聘活动情况
20199月至201912月,我校共举办71场线下校园招聘会。其中专场招聘会70场,大型招聘会1场,参会企业232家,提供岗位10446个。
20203月至20207月,于疫情因,共举办5场线上校园招聘会。其中综合类招聘会3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专场招聘会1场,西北地区专场招聘会1场,参会企1067家,提供岗位48408个。
20199月至20207月各学院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85,参会企业143家,提供岗位702个。
二、招聘单位情况
学校线下招聘会
单位性质:来校招聘的单位中企业单位208家,占来校招聘单位总数的89.66%中民营企业占比43.27%

2-1招聘单位性质分布




行业分布:超过来校招聘单位数量10%的行业依次为:金融业(16.38%、批发和零14.66%14.66%11.21%

-11-


2-2招聘单位行业分布



地域分布:我国根据地区经济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西西西广西西西
来我校招聘的单位以中东部地区为主,其中山西省内单位121家,占参会单位总数52.16%,其中太原市的单位104家,占参会单位总数的44.83%。省外单位111,分别自北京、上海、天津、广数的47.84%

2-3招聘单位地域分布


-12-


第二部分毕业生需求情况
学校线上招聘会1、综合类线上招聘会
单位性质:综合类线上招聘的单位中企业单位820家,占招聘单位总数的95.57%其中民营企业占比59.21%
2-4招聘单位性质分布


行业分布:超过线上招聘单位数量10%的行业依次为:教育(14.10%、制造业12.7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89%、房地产(11.42%、金融业10.14%


2-5招聘单位行业分布



-13-


地域分布:本次线上招聘的单位以中东部地区为主,其中山西省内单位321会单位总数的37.41%,其中太原市的单位266家,占参会单位总数的31%。省外单位537,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河北和河南等地,占到参会单位总数的62.59%

2-6招聘单位地域分布


2、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专场线上招聘会
单位性质:参加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专场招聘会的共有138家用人单位,参会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
行业分布:本次线上招聘单位数量超过10%的行业依次为:金融业(15.22%、科学究和技术服务业(12.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59%10.87%
2-7招聘单位行业分布




-14-


第二部分毕业生需求情况
3、西北地区专场线上招聘会
单位性质:参加西北地区专场招聘会的共有71家用人单位,均为企业单位,其中股份制企业占比71%



行业分布:本次线上招聘单位数量超过10%的行业依次为:教育(12.68%、制造业10%)、医疗行业(10%)。





各学院招聘会
单位性质:参加各学院招聘会的单位中企业单位140家,占来校招聘单位总数的97.90%,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8.81%

-15-


2-8招聘单位性质分布

行业分布:超过招聘单位数量10%的行业依次为:教育(20.28%、酒店和餐饮业18.18%11.8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89%
2-9招聘单位行业分布



地域分布:参加各学院招聘会的单位以中东部地区为主,其中山西省内单位81家,占参会单位总数的56.64%,省外单位62,北京、上海、天津广陕西等地,占到参会单位总数的43.36%
2-10招聘单位地域分布



-16-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总体就业情况
我校2020年共有毕业生5562人。截止20201231日,全校毕业生中国内升761266人,协议就业1604,定向委培7人,国家基层项目23基层项目2487人,同就业404人,自19,自由职9人,灵活就业442人,合计就业3574人,未就业1988人,就业率为64.26%
未就业的1988人中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有790人,其中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签约推迟的有45;处于求职中237人;拟参加公考5016人;打算入1人。没有就业意愿暂不就业的毕业生有1198人,中拟升学1089人;拟出国留26人;因个人原因暂不就业83人。有就业意愿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1.90%
3-1全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4087名本科生中,国内升学732266,协议就业640人,定向委培7人,国家基层项目21人,地方基层项目24人,应征入伍8,科研助理4人,合同就业290人,自主创业7,自由职业9人,灵活就318人,合计就业2326人,未就1761人,就业率为56.91%
未就业的1761人中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有579人,其中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签约推迟的有19人;处于求职中171人;拟参加公考3835人;打算入伍1人。没有就业意愿暂不就业的毕业生有1182人,中拟升学1078人;拟出国留26人;因个人原因暂不就业78人。有就业意愿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0.07%

-17-


3-2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1448名硕士研究生中,国内升学29人,议就937人,国家基层项目2研助理3合同11412124计就1221227人,就业率为84.32%27名博士均为协议就业,就业率为100%
未就业的227人中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有211人,其中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签约推迟的有26人;处于求职中66人;拟参加公考1181人。没有就业意愿暂不就业的毕业生有16其中拟升学11人;因个人原因暂不就业5人。有就业意愿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5.27%
3-3研究生就业去向分布(含博士)



-18-


二、各学院分专业就业情况
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如下:
3-1本科生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经济学
经济学(城市经济方向
94484994285915048189481231475237010350492029747100983424710150198
-19-
已就业59232639147502131102266882191955216168453255546179327229133
未就业%3525235513841291787225565331755134331184422455216315292165
62.7747.9253.0641.4951.5854.9542.0064.5853.9754.1755.2855.7836.5452.7050.4932.0032.6541.5854.6453.1955.0046.9452.3468.0971.2958.0067.17


经济学院
能源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小计

经济统计学统计学
统计学院
应用统计学
小计保险学金融工程
金融学院
金融学投资学




小计财政学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税收学小计


国际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贸易经济农林经济管理
小计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工程管理管理科学小计




电子商务
9147972359897919538110114610050397964747190464949471919810220095959348141
-20-
已就业4726581316354415120947855823213593222113202628229643581015252502979
未就业%44213910435435044172546142271843715257726232125955544994343431962
51.6555.3259.7955.7464.2955.6745.0553.6854.8646.5358.2258.0046.0053.6561.4668.0946.8159.4743.4853.0657.1446.8150.2643.8856.8650.5054.7454.7453.7660.4256.03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小计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小计


财务管理会计学
会计学院
审计学资产评估小计


酒店管理
文化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小计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小计




法学
法学院
法学(经济法方向
小计

经贸外语学院
商务英语小计金融数学

应用数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小计




广告学环境设计
51282593197484694594993806351281182814087
已就业3318206313432346647377211125104862152326
未就业%181053063161228121221695102432661761
64.7164.2980.0067.7468.0266.6773.9170.2180.0077.6677.7855.4771.4381.2572.8876.5156.91

新闻与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小计

资源环境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小计

体育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
小计
直属本科合计

工商管理
中德学院
会计学金融学小计
总计



3-2硕士研究生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院
小计
2119284710622259153
-21-
1918234110562055141

21
已就业19
未就业%22156
90.4890.4894.7482.1487.23100.00
62412
90.3290.9193.2292.16


统计学院
统计学应用统计小计

金融学院
保险金融金融工程金融学小计




财政学国民经济学
11426143712112126152136591451783563862815759792034320121
-22-

已就业8325143212101

未就业31
%72.7375.00100.00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税务小计
183.33100.00
586.49100.00

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院
国际商务农业经济管理
小计

111

90.9150.00
2315163146104963173362512147641427119120

388.46100.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小计
55134182395033612156721
76.1986.1180.0066.6771.4380.0052.9475.0089.0487.0589.2977.0779.6681.0170.0079.0195.00100.00

信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情报学小计

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MBA
小计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会计会计学审计资产评估小计

旅游管理
文化旅游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小计
195.24




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152133141111943820431013232771515881448
已就业13142610109172271631742323771111771221

未就业%2774222114122799
86.6766.6778.7971.4398.2088.6671.0580.0072.0973.2771.8871.88100.00100.00
4411227
73.3373.3387.5087.5084.32

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管理(MPA
小计

法律(法学
法学院
法律(非法学
法学小计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小计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小计环境管理小计区域经济学
小计
经贸外语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合计

3-3博士研究生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经济学院统计学院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工程金融学劳动经济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
343334311227
已就业343334311227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金融学院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法学院法律经济学
博士研究生合计

-23-


三、国内升学
2020年共有732名本科生考取国内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7.91%,其中考取本159人,占比21.72%90人,占比12.30%;考取世界一流学科高校176人,占比24.04%;考取其他院校305,占41.67%;考取研究生培养单位2人。在所考取的215所高校中,30所,世界一流学科高校61所,研究生培养单1所,其他普通院校123所。30所“双一流”大学如表所示:
3-4本科生国内升学考取的30所“双一流”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


-24-


2020年共有29名硕士研究生考取国内博士研究生,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取本校11人,占比37.93%7人,占比24.14%;考取世界一流学科高
大学6所,世界一流学科高校6所,其他普通院校3所。


724.14%


我校2020年共有265名本科生出国(境)留学,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48%1名毕

业生在德国就业。出国(留学具体流向如图所示:

413.

79
-25-


五、单位就业去向分布
单位就业包含签订就业协议、定向委培、国家/地方项目、合同就业的毕业生情况。我5562名毕业生中,共有2062人通过签订就业协议、定向委培、国家/地方项目、合同就业等方式到单位工作。其中,本科生单位就业982人,硕士毕业生单位就业1053人,博士毕业生单位就业27人。

1、单位性质分布
我校2020年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呈现多元化,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选择到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数量比以往增多。单位就业的本科生中有34.73%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44.70%的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
3-4本科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6-


单位就业的研究生中有48.89%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工作,18.06%的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

3-5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含博士)


2、单位行业分布
我校2020年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本科生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例分别为22.61%13.54%8.35%究生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例分别为38.24%20.93%6.94%

3-6本科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27-



3-7研究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含博士



3、单位地域分布
我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山西省最多。本科生就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1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西省所占比例为29.12%。研究生就业单位分布在全国28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西省所占比例为78.70%

3-8本科生就业单位地域分布




-28-



3-9研究生就业单位地域分布含博士





六、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本科毕业生中,未就业176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3.09%。经过调查,拟考研1078人;拟出国留学26人;拟参加公考383人;处于求职中171人;签约19入伍1人;拟创业5人;因个人原因暂不就业78人。

3-10本科生未就业情况



-29-


硕士毕业生中,未就业227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15.68%。经过调查,拟考博11人;拟参加公考118人;处于求职中66;签约中26人;拟创业1人;因个人原因暂不就业5人。



3-11硕士研究生未就业情况



-30-



第四部分毕业生反馈与社会评价
一、毕业生反馈
1、基本情况
我校面向2020届全体毕业生进行了毕业半年跟踪调查。调查采取电子邮件发送问卷、在线填写的方式进行,收回有效答卷701份。
4-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性别
比例(%

学历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经济学院统计学院金融学院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334682140559651588217049155860362240612491221602
33.2466.760.2919.9779.749.272.1412.553.009.996.992.148.278.565.143.145.710.861.716.991.713.008.560.29

相关学院
会计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贸外语学院新闻与艺术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体育学院中德学院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31-


2、就业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有59%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就业,18%的毕业生选择升学。46%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是基本对口的。

4-1毕业后的选择



4-2专业是否对口



毕业生就业的地区集中在北上广深、中部、东部,分别占比31.53%27.25%19.83%;就业的单位分布在国有企业,其企业,银行,机关,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其中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居多,分别占比29.24%22.82%

-32-


4-3就业地区分布



4-4就业性质分布


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都达到3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5000-5999元之间的最37.52%,月收入在6000-7999元占比25.68%。从今年情况来看,高收入者比例有一定提高。

-33-


4-5月收入情况



3、学校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工作影响较大的是理论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实验实习。


4-6对工作影响较大的活动



-34-


毕业生认为在母校学习期间的最大收获是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了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4-7在校学习期间的收获




毕业生对我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还是普遍认可的。但认可程度不是很高。课程设置上23%的毕业生认为很合理,47%的毕业生认为基本合理,还有15%的毕业生认为与社会需要有较大的差距。说明我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合理的,但还要进一步改革,使之趋于更合理。
4-8课程设置满意度



-35-


经过调查,毕业生认为在大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比重最大,占比42.65%;对于不同的就业指导形式,就业培训占比最大;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认为面试技巧、就业流程、就业心理调适是比较重要的。

4-9希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





4-10就业指导形式



-36-



4-11就业指导中哪方面最重要


二、用人单位评价
学校采取了到用人单位专访、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召开座谈会、发放社会评价函等方式征集275家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4-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从图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较高,其中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人际交往方面满意度达到99%以上。心素质专业技能、大局意识、适应能力、团队协作、工作实绩方面达98%以上。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组织策划方面达95%以上。
调查结果反映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专业教育效果明显,毕业生思想作风扎实,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工作扎实,吃苦耐劳,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7-



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和校园招聘,尽全力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就业服务。
一、加强生涯规划指导,采取“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提升学生就业水平,助力我校学生顺利就业
今年上半年,利用千聊平台开展战疫就业进行时,线上团辅伴你行系列“云讲座”(已开展13期,涉及学生人数将近13000。利用微信等方式,开通一对一个体“云咨询”,为求职困惑学生提供精准化帮扶(咨询已达200人次)。利用互联网形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云课堂”。今年下半年,开展了我校第二届生涯嘉年华活动,参与人次达2000多人。该活动通过户外体验,唤醒了同学们生涯规划意识和主动应对就业形势的能力,促进同学们以科学的生涯规划为人生导航,自觉扎根三晋大地、自愿甘于奉献国家。开展了“求职暖心餐系列活动”,具体包括求职课堂求职干货铺、求职个体咨询、求职简历门诊。累计参与人数达到300人。通过这些活动,将提升学生们的生涯规划意识和求职竞争力。
二、线上招聘不打烊,着力打造“网络双选会”、线
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多渠道为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建立联系,实现稳就业目标。一是引导毕业生利用教育部推出的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及时获取有关招聘信息。二是开展了5/2020届毕业生网络双选会”,其中按照我校的学科类型分别举办了财经类专场和管理综合类专场线上双选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好“精准桥”。百日冲刺以来,按照就业区域举办了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网络双西北地区专场)和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夏季长三角&珠三角优质企业双选会。5场线上双选会共参加企业1067家,提供就业岗位48408个。学生参与度较高,招聘效
果良好。三是强化就业帮扶,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建立了“山财2020届毕业生就业帮扶

-38-

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
群”,有针对性的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加大就业信息服务力度。
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不断拓宽就业市场
2020年目前召开线下专场招聘会166场,提供需求岗位16095人。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就业洽谈会1场,参会企业156参加学生3000余人,用人单位和学生参与积极性持续高涨。通过进行就业市场拓展,主动挖掘优质企业资源。2020年我校就业部门和各学院主动走出去,在江苏校友会上与6家用人单位举行就业实习基地授牌仪式;参观走访了太原高途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等多家用单位,与21家用人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四、优化就业手续,完善办理流程
一是制定并发布《关于做好我校2020届毕业生离校工作的通知》,明确相关部门及各学院毕业生离校工作责任分工,取消了《毕业生离校通知单》的发放,简化了毕业生离校手续。二是启用线上就业系统进行生源信息确认和就业方案录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派遣的录入、审核、统计,2020届毕业生派遣工作。三是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程序,优化签章、报到证改派等就业事务流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便利毕业生、服务于毕业生,同时安排专人值班,及时接听电话为毕业生答惑解疑。
五、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通过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并给予帮扶,根据太原市人社局要求,为2020830名毕业生发放了1000元求职补贴。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对困难毕业生进行重点推荐、重点帮扶,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积极与相关的用人单位联系,开拓就业渠道,为困难毕业生提“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同时关困难毕业生心理化,加强心理疏导。鼓励毕业生以极的
针对2020年困难毕业生我校从校级和院级层面分别制定工作任务。学校层面: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专门建立了3个就业帮扶群,实时发布招聘信息,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学院层面:全面摸排了所有毕业生情况,上报了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表,做到学生底数清、就业状态清、就业需求清。分别建立了本学院的未就业毕业生帮扶群,要求辅导员和学生导师积极推进“一生一策”,深入了解学生就业难点和困惑,主动联络用人单位,帮助学生推送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心理调试,全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
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在全体学生中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一

-39-


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创业基础》通识必修课,着重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二是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设计与模拟经营》等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任选一门;三是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讲座、模拟实践报告(项目计划书)社会实践活动(创业孵化)等多种方式,推动学生在创业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四是选拔优秀创业团队组织开展创业先锋班,通过创业训练营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和创新创业实战演练,进一步打磨和完善创业项目。
(二)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对入孵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场地、备、技术、智力和政策等方面的无偿扶提供工商、务、财务、法律金等精准服务,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流程指导、跟踪和立档建制服务。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创业工作线上与线下结合,更精准、更及时为大学生开展送政、送指服务。
三)加大创新创业工作宣传,邀请社会创业名家走进“成功之道励志大讲堂”,指导“创业联盟”等校内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发。举办“创业沙龙”活动,围绕企业运”活观基地,开展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论坛等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客文化氛围,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环境。
(四)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郁,投身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明显增多,由基地孵化的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近三年来,创业实训基地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累计70余家,涉及文化创意、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等行业。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我校共有584个项目参赛,参赛大学生3810人,覆盖率16%2020年我校创业团队在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大赛中获省级季1545项;在第五届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总冠军。

-40-

第六部分2021年就业趋势研判

第六部分2021年就业趋势研判
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传统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到的冲击较大,用工需求大幅减少20%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党
2021年毕业生求职方向出现新变化
疫情之后,并非所有行业都迎来“求职寒冬”。面对特殊环境,2021届应届毕业生开始
特别关注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今年7月,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
9个新职业,其中“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业占了
5席。互联网巨头企业、生物制药行业、短视频行业等新兴行业日益崛起,给毕业生们带来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高校要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发挥智力优势,
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
多渠道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社会保障和灵活就业支持政策。
三、毕业生就业观更为开放和多元
新生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问题上相对独立、更加自我,尤其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
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不仅仅重视“福利”,还别重视弹性工作时间、学习培训机会
。“铁饭碗”与“洋碗”吸引力在不同程度下降,折射出新生代大学生在职业定位和人生选择上更加开放与多元。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是新生代大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而“六保”决策部署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且比例持续上升,这也是社会发展和活力的体现。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渐趋于务实理性、就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业。”政府提大量政策性岗位;央企、国企加大招业渠道也更加广阔。过去推崇待遇和体面,如今更强调个人兴趣与成长空间;过去强调安逸稳定、力度,当前就业形势机战并存。
的”
、慢就业”与“缓就业”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

-41-


“慢就业”是新生代大学生逐渐展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就业特点,一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职业生涯有了更多可能,父母对孩子的选择意愿也更加尊重,“毕业马上就业”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本来就处于探索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社会环境对“慢就业”族从不理解到接受到包容,是社会价值观与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元化的表现。
五、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多方发力、整体联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我国新生代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实现,需要深入分析新生代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需要在充分了解其思维方式、行为特征、求职心理以及就业观念变化的基础上多方发力,需要政府推动、高校主动、市场与社会联动,更需要大学生自动自发。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适度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创新创业与时代发展结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4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e795e4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de.html

《山西财经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