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诗词知识点汇总大全

发布时间:2020-02-25 15:27: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完整的诗词知识点汇总大全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
  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律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粘对】
  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
  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唱和】
  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
  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通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换韵】
  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唱和】
  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ef7f0f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4.html

《完整的诗词知识点汇总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