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10 22:21: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

【注】曝:晒。拊()掌:拍手。搐(chù):抽缩。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书画/知之者不如之者

B.尾搐入两/屠自断其

C.处士笑而/大喜

D.不可改/左将军王凝之妻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C

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分别是认为是对的的样子D选项中的都是表判断的意思。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 C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 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省吾身

B.乎慎始/不义而富且

C.而笑曰/野有麦场

D.至使久而即乎其/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1C

2)俯 / / / 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日:天。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贵:可贵。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贵:富贵。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顾:回头看。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顾:回头看。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故:原来的,旧的。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故:原因,缘故。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俯而读仰而思的意思是: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这是我读书的两种姿势,所以在后停顿。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所以在后停顿。故句子划为:俯 / / / 旋。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通过主旨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用文章中的话就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故答案为:⑴C

/ / / 旋。

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 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 见其神格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弈:下棋。神格:神色与气质。厅事:指大堂。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放风筝之戏/元方年七岁

B.庄直索取/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C.童子/将复

D.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未若柳絮风起

2)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选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的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 1B

2)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3)示例一:庄有恭和元方都是睿智、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的孩子。如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应声回答;元方对于友人的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反驳。示例二:友人和将军都是无礼,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人。如将军急促喝问庄有恭,并让他用张贴的画做对子。友人自身迟到却对子骂父。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分别为时常当时B.选项中的的意思都是进去,进入C.选项中的分别是哪里,什么地方怎么D.选项中的分别是于是趁,乘的意思。故选B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与下文的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是对联。据此知,正确的句读是: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也依据句意来句读。

3)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及分析能力。从两篇文章所叙写的内容: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完成将军所出的对子;元方对于友人的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批驳。可以看出,庄有恭和元方都是聪明睿智、才思敏捷的孩子。两文中所写的将军和友人,都是对孩子不尊重,少礼貌的人。这可从遽诘之曰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心看出来。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1B

2)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3)示例一:庄有恭和元方都是睿智、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的孩子。如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应声回答;元方对于友人的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反驳。示例二:友人和将军都是无礼,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人。如将军急促喝问庄有恭,并让他用张贴的画做对子。友人自身迟到却对子骂父。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用词语意思的掌握和积累,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理解。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3)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要求考生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和概括,要抓关键语句和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4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太丘舍________

而去________

下车________

甚聪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后/呼儿出

B.相委/不思则罔

C.下车引/学而时习

D.设果/人谋而不忠乎

3)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结合材料,分析陈元方和杨氏子的相同之处。

【答案】 1)离开;舍弃;拉,要和元方握手;通,聪慧

2D

3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4)聪慧;能言善辩。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是古今异义词,舍弃是古今异义词,离开的意思。(2A.选项中分别为于是,就B.选项中的的意思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C.选项中的分别是代词,他(元方)旧的知识D.选项中的都是介词,给,替的意思。故选D

3句中的期(约定)、日中(中午)、至(到)、信(信用)、礼(礼貌)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指(用手指着)、示儿(让孩子看)、此(这)几个词是赋分点,同时这是个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省略的内容。

4)从文中看,陈元方和杨氏子两人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离开;舍弃;拉,要和元方握手;通,聪慧

⑵D

⑶ ①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聪慧;能言善辩。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语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描写的语句和事例,进行概括归纳。

【附参考译文】

    (一)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二)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一些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字、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障。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非宁静无以 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 ________

悲守穷庐 ________                   ④此即日于傲矣 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二字者。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会阻碍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的习惯。

【答案】 1)达到;增长;偏僻简陋的房屋;习惯,熟悉

2过度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这两字的。

3)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

4)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者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分析】(1句意:不内心宁静淡泊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致:实现、达到。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简陋的房屋。穷庐:简陋的房屋。句意:这就是一天天的习惯傲慢了。习:习惯,熟悉。

2)句中重点词语有: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治:修养。由于:因为。

3)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遂成枯落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两文的作者都认为焦躁阻碍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由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可见乙文是从日常小事谈起,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侈,只要是衣服到处都是,出则车马随从跟随,就快是奢侈了,因此要注意这些小事。

故答案为:⑴① 达到 增长 偏僻简陋的房屋 习惯,熟悉

⑵ ①过度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这两字的。

遂成枯落 平心静气 躁(险躁/焦躁)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者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类题型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蚊的基础上,找出答案。

【参考译文】

甲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

    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字、字。不一定是华美的衣食才称为的,但使皮袍呢褂样样都有,车马仆从件件齐全而自己却习以为常,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摆有权有势的架子,这样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之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这两字的。初五晚上,又接到你的信,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总之你要平心静气,我与弟弟们应该以此为戒,这是我恳切的嘱咐。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螳螂方欲/饭疏 饮水

B.啄而食之也/行,转视积薪后

C.不知有深坑/狼不敢

D.而不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请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B

2)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解析】【分析】(1A吃;食物。B将要。C前面;向前。D留意;回头看。

2)这句话的大意是:蝉将要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认真阅读这个短文,可以看出从开头园中有榆一直到后有掘株也都是叙述,只有最后一句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属于议论,表达作者对这件事的观点和看法。结合语段内容分析,蝉只顾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想要吃自己;螳螂只想着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想吃掉它;黄雀只想着吃吃螳螂却不知道后面有弹弓瞄准了它;童子只想着打黄雀却不注意前面有深坑,后有挖了树根的坑,他们都是只顾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这其实我们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故答案为:⑴  B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抓住”“”“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方式及作品给人启示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而分析文章给人启示的题则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7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已】停止,完毕;副词,已经;副词,太,过分;语气词,用法同

【容】    ①容纳;宽容,容忍;许可,允许;容貌,仪容

而犹未________    ②奕于是改________

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________

小涵: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的一个人。

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 1)太 / /

2

3)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起。;哥哥,这老翁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聪慧、才思敏捷、有柳絮之才;善良、富有同情心

4)赞同。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并放了老翁。这两人都表现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关心儿童的感受。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是:太 / / 坐。

2)首先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再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①“而犹未已,大意是还不让停,据此可知这里的是停止,完毕的意思;②“ 奕于是改容曰大意是,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据此可知这里的是容貌,仪容的意思。故正确答案应为

3)小文话中兄女和谢安的话在文中非常容易找到,分别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但要把这两个句子翻译过来再进行答题,而小涵的话则考查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谢道韫把纷纷扬扬的大雪比作是柳絮因风起,非常的准确、生动、形象,这说明她是一个聪慧、才思敏捷的人;而【乙】文中谢无奕惩罚用烈酒惩罚老翁,老翁已经喝的大醉了,还不让停,这是谢安就劝说哥哥说老头很可怜,你不能那样做,再让他喝下去就没命了。由此可从谢安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个人。

4 结合两文中大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分析,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并放了老翁。这两人都表现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关心儿童的感受。这是一种应该推崇的态度,因此应是赞同的。

故答案为: / /

⑵ ①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起。

哥哥,这老翁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

聪慧、才思敏捷、有柳絮之才

善良、富有同情心

赞同。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并放了老翁。这两人都表现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关心儿童的感受。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⑶①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翻译。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并进行翻译过来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参考译文】

        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你是想放了他吗?"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熟:仔细。诟:责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侄罔然/雪骤

B.丞相自/柳絮因风起

C.当时流辈皆讥笑/下车引

D.张丞相好草书而工尊/君在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3)这则故事中该受到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答案】 1C

2)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3)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因为他不听劝告,知错不改。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别人。

【解析】【分析】(1A表修饰;表承接。B如此,这样;比作。C代词。D否定词,不是;通假字,通

2)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次()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故事中的张丞相让侄儿抄写自己写的字,因他写得太潦草,侄儿不认识去问他,他不是说自己写得潦草,而是责怪侄儿问得晚了。由此可知这个故事应该受责怪的是张丞相。

故答案为:⑴  C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因为他不听劝告,知错不改。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别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不是很擅长。爱好草书的一批人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日中   期:________           ②尊君在   不:________

待君久不至,已  去:________  ④下车  引:________

元方入门不   顾: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4)从本文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答案】 1)约定;同;离开;拉,牵拉;回头看

2元方那时候七岁,在门外玩耍。到了中午没有来,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儿子骂他父亲,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3)聪明、识礼、有节。在友人责怪他父京非人,他用无信、无礼来回驳对方,这说明他聪明;元方是在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之后才回驳对方且人门不顾,做到了有礼有节。(意思对即可)

4)做人要讲诚信,待人要有礼貌。(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期日中:期,古今异义,这里表示约定的意思;尊君在不:通假字,读作:fǒu,同待君久不至,已去: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去:离开;下车引之:下车前来拉元方,引:牵,拉;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入家门,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顾:回头看。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时、门、戏是重点词语,意思分别是:当时;在门外、玩耍;本句翻译为: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日中、至、无信意思分别是:正午时分;到;不讲信用;本句翻译为:中午时分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的面骂人家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3)根据文中的叙述,元方时年七岁文中的元方当时年幼,面对父亲的友人骂自己的父亲,没有丝毫的畏惧,用无信,无礼据理有据地辩驳,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勇敢。当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他不卑不亢,有节。

4)文中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元方回击友人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告诫人们做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故答案为:约定;同;离开;离开;拉,牵拉;回头看

⑵①元方那时候七岁,在门外玩耍。到了中午没有来,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儿子骂他父亲,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聪明、识礼、有节。在友人责怪他父京非人,他用无信、无礼来回驳对方,这说明他聪明;元方是在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之后才回驳对方且人门不顾,做到了有礼有节。(意思对即可)

做人要讲诚信,待人要有礼貌。(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具体的事例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曾子:孔子弟子曾参。女:通,你。特:只,只是,只不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反为女杀彘/元方入门不顾

B.特与婴儿/门外

C.子而不其母/则是无

D.所以成教也/人哉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D

2)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注意教育方法,要说到做到,以身作则。

【解析】【分析】(1A 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回头看。B开玩笑;嬉戏,玩耍。C相信;不讲信用,没有信用。D不。

2 这句话的大意是:现在你欺骗儿子,是教育他学会欺骗别人,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结合短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这篇短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只要围绕诚信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注意教育方法,要说到做到,以身作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1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尝:曾经,从前。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对子骂/父

D.见/地有片金

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内集/三省吾身

B.元方时七岁/与时驰

C.太丘舍/一狼径

D.华捉而掷去/ 丁氏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

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理解:从话语中,可见友人是一个只会怪罪他人,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4)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5)《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甲)(乙)(丙)文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三则故事。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三则故事中的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答案】 1D

2C

3D

4)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门)去观看。

5)示例一:我喜欢谢道韫。她小小年纪就能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描绘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让我感受到了她的聪慧、机智和外显的才气,令人佩服。示例二:我喜欢元方。一个七岁儿童,能够在玩耍时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面对失信失礼的友人骂父,能据理反驳,最后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我希望能成为他这样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人。示例三:我喜欢管宁。管宁不论是锄地还是读书,总能表现心神专一的一面。见到金片完全不为所动,可见他淡泊名利。当知晓身边人并非志同道合的真朋友时,他毅然决然地和伪朋友划清了界限,让我们看到了他爱憎分明的一面。

【解析】【分析】(1A.王凝之为人名,不能分开,应为:左将军王凝之/妻;B.应在主语谓语之间分开,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C.对子、骂父为两个动词短语,应为:对子/骂父;故选D

2A.日子/每天;B.年纪/年华;C.离开;D.代词,指金子/助词,的;故选C

3A.翻译错误,应为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B.理解错误,从前文俄而雪骤看出雪下的不小;C.理解错误,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敬辞;故选D

4)本题句中重点词语:故,像原来一样;废,放下。

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人物特点。无论选谁,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说明喜欢的理由。如果选谢道韫,就从未若柳絮因风起等语句分析,可以看出谢道韫是非常机智、聪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如果选元方,就从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等语言和动作来分析,可以看出他机智勇敢,落落大方又据理力争,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如果选管宁,就从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宁读如故等动作分析,可看出他具有做事专一,淡泊名利等优秀品质。甲出处:《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出处:《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丙出处:《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故答案为:⑴ D⑵C⑶ D

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门)去观看;

示例一:我喜欢谢道韫。她小小年纪就能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描绘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让我感受到了她的聪慧、机智和外显的才气,令人佩服。示例二:我喜欢元方。一个七岁儿童,能够在玩耍时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面对失信失礼的友人骂父,能据理反驳,最后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我希望能成为他这样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人。示例三:我喜欢管宁。管宁不论是锄地还是读书,总能表现心神专一的一面。见到金片完全不为所动,可见他淡泊名利。当知晓身边人并非志同道合的真朋友时,他毅然决然地和伪朋友划清了界限,让我们看到了他爱憎分明的一面。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附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然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子书 ________

非宁静无以________

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答案】 1)诫(告诫、劝勉);致(达到);险(轻薄)

2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B

【解析】【分析】(1戒子书:劝诫儿子的书信。戒,劝诫,告诫。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轻薄。

2)本题注意:无以,没有办法。广,增长。才,才干。成,达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复,又。何,怎么。及,来得及。

3)结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在书信后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① 诫(告诫、劝勉) 致(达到) 险(轻薄)

⑵ 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⑶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狄青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狄武襄公青:即狄青,北宋名将。

1)在《古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中的的意思是(   )

A.危急

B.多次,连续

C.并列

D.,皱眉

2)从选出文看,狄青能够被天下称贤,是因为:________

【答案】 1B

2)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理解,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意思是: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多次建立战功。所以的意思是多次。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文中对狄青的叙述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B

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

    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多次建立战功。()经常披散着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的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传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

(注释)杨文广:北宋名将。悒悒: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屈伸呼吸________            ②然大喜________

兴叹不________              ④归忧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广 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解除,缓解;宽裕;抒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 1)你;同,解除、消除;停止;更加

2)至 广 / / /

3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家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

4)不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乙文中的沈屯子在听书时为历史人物杨文广将军被围困而忧虑,这是杞人忧天。而沈屯子看到尖锐的竹末,怕不小心刺到行人,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算杞人忧天。

【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句意为:那个杞国人解除忧虑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解除、消除。句意为:站在一旁唏嘘不已。已:停止。句意为:回到家后,他更加忧郁了。益:更加。

2)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要把握好句子的内容,划分出词语的意义单位,及主谓成分,不要把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划开。也可先进行语句翻译,根据翻译,结合语境和文章大意来划分。本句翻译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根据题干要求限断三处,可划分为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3)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字词:积:集聚;亡:同;因:于是。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对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乙文内容可知,沈屯子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被围困在城中的杨广;二是担忧竹未尖锐刺到行人。甲文中担忧天会塌下来的那位杞人是没有必要的担心,那沈屯子第一个对过往历史和虚妄未来的担忧同样是没有必要的,只有第二个对竹末尖锐怕不小心刺到行人的担忧还有些居安思危的意识,因此不是杞人忧天。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1、你2、同,解除、消除3、停止4、更加

广 / / /

⑶①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家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

不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乙文中的沈屯子在听书时为历史人物杨文广将军被围困而忧虑,这是杞人忧天。而沈屯子看到尖锐的竹末,怕不小心刺到行人,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算杞人忧天。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间的停顿要注意: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据此分析,该句可断为: 广 / / /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 在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

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先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再结合理解文段的内容,思考选文中表达的主旨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

    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

15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

(注释)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野有麦场________

令不可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4)(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________”的小刀,最终以“________”(方法)战胜了它。

【答案】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2)看;离开

3)道路旁有晚上耕种的人留下的临时搭盖的住所,(屠夫)跑过去隐藏在那里。

4)机智;勇敢;不盈寸;吹豕之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两文都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顾,看;去:古今异义,离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句中关键词:遗:遗留,留下;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伏:躲藏;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及内容的理解概括。甲文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等语句,乙文从奔入伏焉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等语句,可以看出甲乙两文的屠夫都机智勇敢。乙文中从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可知狼虽然凶残,但屠夫却仅凭一把不盈寸的小刀,最终以吹豕之法战胜了它。

故答案为: 蒲松龄 聊斋志异

⑵① 离开

道路旁有晚上耕种的人留下的临时搭盖的住所,(屠夫)跑过去隐藏在那里。

机智 勇敢 不盈寸 吹豕之法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把握作者和作品。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异同,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4ecf1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d2.html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