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精选

发布时间:2019-06-26 01:01: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他山之石:优秀教学案例精选

优秀教学案例精选之一

课堂上节外生枝

今天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本来我已安排好了把《灯祭》的第二课时讲完。课刚开始时,是按照我预先安排的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讲到父亲为我做灯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个问题。文章中写到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诞生了。……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儿,将铁丝从一只眼儿穿过去,然后从底座的下方穿入另一个眼儿中,再把铁丝的两头牵引到灯罩口的上方,扭结成提手,灯座便大功告成了。灯罩是玻璃的,从底座的两端引两根铁丝到灯罩口的上方,扭结成提手,这样灯罩会两边滑不稳定的。听了他的话,我一想也有道理,可我一时也想不出答案,便说到:哪位同学能给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就开始在下面小声地讨论起来,我顺势说: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吧。同学们热情高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经过一番讨论后,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结论。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杨欣,也把手举得高高的,期待着老师能叫他回答。于是,我叫他站起来说。他说:把铁丝引到上面的时候,可以在罐头瓶口的地方缠绕两圈,因为瓶口那儿有螺旋的筘,这样就不会掉下来了。没等他坐下,代金奎站起来反驳道:文中说了待到夜幕降临时,地点燃蜡烛,轻轻地落下灯罩,……灯罩是可以拿下来的,你给缠两圈还怎么拿下来呀?这时,柴红悦举手了,还没等我叫她,她就站起来说:可以引四根铁丝上去,这样就稳当了,把灯罩往下拿的时候,稍微扒开一点就行了。这时任蕙雪也等不及了,站起来说:四根铁丝不如三根稳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哟,连数学知识也用上了。徐达又说道:文中说了是铁丝的两头而不是三头或四头。争论了一顿,也没找到个好的办法,我说:咱们回家可以做一做试试,想个好的办法,好吗?这时下课铃响起来了,安排的内容也没有讲完。

虽然这节课安排的内容没有讲完,但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学生认识到父亲做灯时很不容易,费尽了心思,同时也体会到这盏灯的不寻常,所以课后的问题为什么这是一盏不寻常的灯?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课后还有一个小练笔: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吗?比如包书皮、捏泥人、扎风筝、做柳笛……学生们写的也非常好。

作为教师,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权,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使精心的预设和即时的生成和谐统一。我觉得以上教学片断就做到了这一点。虽然预先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学生所学过的内容能很深刻地理解,这也是一个成功之处。

课堂上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实则偏离了主题,有些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随意性大,漫无边际,离文本万里,导致整个课堂形散神也散,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处理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既不浪费时间,又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点化,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优秀教学案例精选之二

议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

── ──从纠正孩子的读音想到的

片段一: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小鹿的玫瑰花》,知道了小鹿虽然种了花,自己却没有看到,那小鹿的玫瑰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请几个同学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轮流读课文。

有学生把“玫瑰”(méigūi)读成了“méigùi”。

师:昨天我们刚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已经告诉大家,这个“瑰”字,单独发音时读gùi,但和“玫瑰”连成词语读méigūi,大家再和我一起读。

师: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来分角色来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仍然把“玫瑰”(méigūi)读成了“méigùi”。

片段二:

师:下面请第二组的小朋友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谁读的最好。

生轮流读。

一生把“正月”的“正”(zhēng)读成了“zhèng”,这一组的学生都读完后,师生评价,老师特别纠正了“正月”的“正”应该该读第一声音,带着同学们读了几遍。

学生再分组朗读课文,读到“正月”依旧读的四声。

这是笔者在听课时听到的两个片段,下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谈到这些字的正确读音,老师们都说到这些字在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了纠正,并带着学生反复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无独有偶,在我自己的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对于老师反复纠正过的字音仍然持有错误的读法。这不禁让我重新审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一般都是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是检查字词读音,再读课文,解决疑惑,最后是理清文章的条理,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生字的书写。那么在检查字词读音时,这些被孩子们容易读错的字音,在孩子第一次接触课文的时候就已经认定了它的读音,形成思维了定势,而形成思维定势的东西是很难纠正的。这让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实验:把蜜蜂和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将玻璃瓶平放,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造成这个结果缘于蜜蜂的思维方式,而那些苍蝇则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获救。

究竟是不是思维定势在作怪呢?带着疑问,我再次用课堂来进行尝试。在课前,我让自己的孩子(他上小学四年级)读我教学的六年级课文,我发现孩子有些字认得是半边,我把这些读错的字做上记号,在我上新课时,我先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并把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读课文,我再检查时鲜有错误了。

如此看来,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定势形成之前,把正确的字词读音教给学生,这样就不会出现在第二课时教师反复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心中装着学生,

装有地域差异,找到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词,不好读的句子,进行强化训练,以减少第二课时中的反复纠错行为,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优秀教学案例精选之三

语文教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题旨】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条件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2.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何种意义?

3.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案例背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高二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鉴赏能力。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鉴赏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鉴赏活动的需求。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感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让距离去调动学生。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课时目标、内容如下:

一课时,以诵读领起,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教会学生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案例实录】

导入新课后,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在此基础上提问:《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它美在哪里?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片段一:

师: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

生:徐志摩笔下的离别像暮春里牧童的笛声,既让人欣喜又让人伤感。

师:能结合诗歌具体谈谈么?

生:诗歌的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高潮,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的不可遏制的爱,这种爱让人欢喜让人忧。

片段二:

师:这种感情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吗?

(1) 不是。

(2):感情是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的。

师: 对,这些景物就是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3):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师:意象的组合就是意境,请大家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f8e84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28.html

《优秀教学案例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