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先秦_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先秦_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
(40分钟 8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48
1.(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自旧石器时代至殷商之间的数百万年中,人类虽饱受疾病的困扰,但不至于遭受流行病大规模传播,以至于瘟疫暴发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还没有传染病的出现 B.古籍文献缺乏传染病记载 C.人口分散分布且密度较低 D.火的使用和早期医学发展

2.(2021·铜仁模拟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王以禽作六挚(人们见面所执的礼物,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骛,工商执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扩大了周疆域面积 B.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 C.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D.官僚政治的作用凸显

3.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 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4.“家国同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位学者绘制了如下所示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血缘关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纽带 B.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C.儒家思想是宗法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 D.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延伸

5.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 C.体现宗教色彩

6.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成为郡县的国家。”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

A.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 B.南方楚国已率先实行郡县制
C.“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D.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

7.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史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


B.突出皇权至上 D.深受宗法影响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 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

8.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9.春秋战国时期,“士无定主”,他们以“仕”为业,靠出卖智力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卿相之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列国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这反映出当时士人( A.迫切建功立业 C.维护礼乐秩序

10.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频繁,管仲提出:“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政之所,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表明他( 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 B.推崇儒家的治国理念 C.反对频繁的争霸战争 D.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11.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B.巩固分封制度 D.支持列国争霸

12.(2021·昆明模拟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 B.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 D.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二、非选择题(37
13.(2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4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6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5


14.(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普遍认为小农经济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水平并不低,只是政府拿走的太多。经谢天佑、王家范等学者的计算,汉唐农民要拿出总收入的50%才能完成各项政府的负担。
请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48
1.(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自旧石器时代至殷商之间的数百万年中,人类虽饱受疾病的困扰,但不至于遭受流行病大规模传播,以至于瘟疫暴发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还没有传染病的出现 B.古籍文献缺乏传染病记载 C.人口分散分布且密度较低 D.火的使用和早期医学发展
【解析】C。控制流行病的大规模传播和瘟疫暴发的最有效手段是避免人群聚集,旧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由于人口分散且密度低,人员交流不频繁,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疾病传播,C确。
2.(2021·铜仁模拟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王以禽作六挚(人们见面所执的礼物,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骛,工商执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扩大了周疆域面积 B.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 C.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D.官僚政治的作用凸显
【解析】B。从材料中的“王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等信息来看,政治地位和等级有了严格的高低之分,从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化,故答案为B;材料不是反映分封制扩大疆域面积的作用,排除A;西周时期执政集团还没有实现权力集中,排除C;西周时期还没有确立官僚政治,排除D
3.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 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解析】C。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
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正确。
4.“家国同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位学者绘制了如下所示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血缘关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纽带 B.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C.儒家思想是宗法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 D.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延伸
【解析】D。材料强调的是“家国同构”,意即宗法家族,其实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和延,D正确;血缘关系并非所有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纽带,例如,郡县制就不注重血缘关系,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封建政府财政来源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法观念产生早于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不可能是宗法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C不符合题意,排除。 5.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 C.体现宗教色彩



B.突出皇权至上 D.深受宗法影响
【解析】D。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宗法思想,D正确。
6.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成为郡县的国家。”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

A.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 B.南方楚国已率先实行郡县制
C.“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D.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
【解析】C。从材料“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不致成为郡县的国家”中可知存在着军事斗争,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存封建制,C正确。
7.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史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 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
【解析】C。表格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论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C正确;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错误;汉代开始广泛使用铁犁牛耕,B错误;井田制是集体耕作,D错误。
8.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解析】A 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会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其原因正是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字统一,A正确。
9.春秋战国时期,“士无定主”,他们以“仕”为业,靠出卖智力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卿相之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列国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这反映出当时士人( A.迫切建功立业 C.维护礼乐秩序



B.巩固分封制度 D.支持列国争霸
【解析】A。根据材料“出卖智力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卿相之门”可以看出,士人主要是
想实现建功立业的目的,A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加速了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瓦解,排除BC; 列国争霸促进士人崛起,排除D 故选A
10.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频繁,管仲提出:“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政之所,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表明他( A.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 B.推崇儒家的治国理念 C.反对频繁的争霸战争 D.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解析】D。根据材料“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逆民心”可以看出其关注民生,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正确。
11.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所以题干中法家从“一夫”出发指的是从君主统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指的是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与题干意思不符。
12.(2021·昆明模拟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 B.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 D.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解析】B依据材料可知,各家的宗旨是“以其学易天下”,这说明他们的学说服务于政治,B正确;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各家学说为政治服务,并非反映学术氛围空前浓厚;C错误,料体现的是各家学说为政治服务,各国君主对其以礼相待,并未体现各国养士之风盛行;D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百家争鸣。

二、非选择题(37
13.(2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4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6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5
【解析】本题比较新颖,以“家谱”这种形式来考查宗法制度,要求比较高,注意语言表述也要得当。第(1题分析原因时,注意从政治、道德观念、经济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作用时注意多角度分析,抓住道德、人际关系、政治几方面展开理解。第(2题注意紧扣材料,全面分析,综合归纳;(3题注意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展开。
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6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8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6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5

14.(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普遍认为小农经济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水平并不低,只是政府拿走的太多。经谢天佑、王家范等学者的计算,汉唐农民要拿出总收入的50%才能完成各项政府的负担。
请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材料的核心是围绕小农经济水平高低,它是否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而展开的。所以我们在论证这一问题时,要根据史实,说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它对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观点一: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水平低,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2
论据: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使其发展缓慢,并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发,从而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10
观点二: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水平较高,不会阻碍封建社会发展。(2
论据: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农业技术的总结,天文历法的运用等,使得中国农业水平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农民受政府剥削过多,长期处于困苦地位。因此,小农经济并未阻碍封建社会发展。阻碍它发展的原因应该是封建地主势力的腐朽。(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d45f189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5.html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先秦_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