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千金买马骨”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9-05 19:40: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由“千金买马骨”引发的思考

特约作者/孟骁骁

古往今来,如何选贤任能始终都是一个无法回避且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和“热门话题”。历史和现实不断地告诉我们:能否及时、有效地发掘、吸引、举荐、任用各类人才,并使其各安其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具体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的道理,不仅被古今中外无数的正反实例所证明,更为历代有为之君和众多有识之士所公认和践行。对此,我国历史上的相关著述和典型事例可谓俯首皆是、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就颇具寓意,引人深思,并广为后世借鉴。

据《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即位后,力图复兴燕国,想要招纳贤才,但虽然下达多道求贤令,却仍是应者寥寥。这时,昭王身边的谋士郭隗就给他讲了一个寓言:说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也未能如愿。一个侍臣自荐去买,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的骨头回来报告。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怎么买了一匹死马?”侍臣回答:“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有买千里马的诚意,真的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果然,不出一年,这个国君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郭隗所讲述的故事触动了燕昭王,他对郭隗“筑台而师之”,并取堂号为“尊贤堂”,结果不久乐毅、邹衍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一度形成“士争凑燕”的良好局面,燕国也因此强大起来。于是也就有了“千金买马骨,筑台自隗始”的说法,而“千金买马骨”也逐渐成为后世在广聚贤才、举贤任能方面的“典型素材”和“成功案例”之一。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在招贤纳士、吸引人才方面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其本质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一种“人才观”重要体现。其核心就是要告诫人们,要想求得贤才,一方面需要有舍得“千金”求取“千里马”的“求贤若渴”般的战略胸怀和“筑台拜师”、“尊贤敬士”的真情实意;另一方面还要有不惜“五百金”买来“马骨”的“惜才轻财”、舍得投入的勇气、魄力和具体措施。进而产生“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形成“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从而为治国安邦、成就大业奠定坚实有力的人才基础。

在认识、理解并借鉴、吸收“千金买马骨”这一典故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带给我们的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必须努力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透析其固有的局限性、片面性,以便真正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进而为确立现代化的人才观,构建并落实科学的选才用人战略及其相关机制措施提供帮助。对此,结合“千金买马骨”的典故,至少有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加以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是“为何选才”的问题。即选才用人的根本目的问题。由于以“封建家天下”为重要特征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无论是古代君王为图霸业而“广聚贤才”,还是权臣富贾为了仕途权贵而“网罗门客、谋士”,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即便“千金买马骨”,也必是“只为帝王家”,所谓“贤才”既是“私才”,“名士”也必为“家臣”。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古代当权者在选贤任能上的主观随意性,私欲和私利使得他们既可能“求贤若渴”,也可能“嫉贤妒能”,而由此,众多“贤才”的最终命运必然是“利主则荣,主厌则弃”。在历史上,君王权贵枉杀功臣贤士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这始终在为后人所诟病、批判之余,更为有识之士所警戒。

其次是“何为贤才”的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才的标准”问题。尽管在“千金买马骨”的典故里并未具体涉及贤才的判定标准问题,但故事的“潜台词”中毋庸置疑地表明:不仅那“马”必为“千里马”,即使那“骨”也必须是“千里马之骨”。选贤任能对于所选对象来说,当然重在“贤”与“能”,就是当下我们常说的“德”与“才”,这始终是构成和评判、确认人才的两个方面的核心要素和标准。“德才兼备”也一直是古今人才观及其在选人用人上的一条最重要的准则。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用人目标和利益诉求,对人才的德能标准不尽相同,但“选才有规”、“识才有据”当是选人用人以及整个人才战略的要害所在。否则,纵使有不惜“千金”的诚意与魄力,甚至纵然有“群贤毕至”的“盛况”,也难免有“庸才云集”、“滥竽充数”的“乱象”,那样,所谓选贤任能的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再次是“以何选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用什么样的投入和方式方法来吸引并遴选人才的问题。在“千金买马骨”的故事里,无论是“国王”派人投入“千金”去买“千里马”及侍臣用“五百金”买来“马骨”,还是由此引发的燕昭王“筑台拜师”,招揽“贤才”,不仅涉及到了在招贤选才过程中具体的人、财、物等要素的投入,并始终体现着吸引人才的策略导向。按照今天的观点来说,在目标和标准确立之后,选贤任能就该进入了操作层面,必须要有投入、有方法、并运用相应的策略。进一步地来说,实现选贤任能,必须始终要在解决好人力、物力的投入的同时,制定并运用诸如“典型示范”等策略和方式方法。这些道理和相关做法,时至今日仍具有其积极地借鉴指导意义。

此外,透过“千金买马骨”的故事,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借鉴的问题,那就是“何人选才”。虽然寓言里的“国王”和当时的燕昭王掌握着选贤任能的最终决定权,但不可否认,那个用“五百金”买回“马骨”的侍臣,特别是那个“自比马骨”、并且忠言进谏的谋士郭隗在“选贤任能”的“大政方针”制定及其具体实施中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比照今天的现实,对于我们的相关领导,特别是对于在选贤任能方面负有具体职责的组织、人事和干部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恐怕不能不引起必要的反思吧?

我们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科学的人才战略是我们富民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造和实践,而伟大的创造与实践始终需要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讲古比今,以史为鉴,在选贤任能,确立和实施科学的人才战略上,我们同样不仅需要吸收借鉴古人的选才用人智慧,坚持奉行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等优秀思想和有益做法,同时也要深刻洞悉并坚决剔除古代人才观中的诸如“皇恩私惠”、“家臣附庸”、“权钱交换”等封建糟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强国兴业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组织处干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d873377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e.html

《由“千金买马骨”引发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