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镇

发布时间:2020-01-26 11:18: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散文小镇


散文小镇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个小镇,是喜欢,还是眷念?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住在这里的人,一直让我写写这里,说这里好。好在哪里,我也讲不清,反正就觉得她好。

小镇给我的印象是模糊的,说不出确切的词语来表述。好几年前就想写写,终究没敢动笔,担心把这个小镇写坏,招人谩骂。也许,是我在这里生活,忽略了这个小镇的特点和细节;也许是我爱这个小镇太深,怕说不好,怕玷污了她的圣洁。但我现在还是想写写她。

这是南疆的一个小镇,两万多的人口,处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我是15年前搬到这小镇的。那时比现在还小,很静的一个地方。马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偶尔有一辆携尘而来的汽车;有时是牛车和马车占着车道和人行道,夹杂一些畜粪味儿飘散在空气中,味道不很腥臭,倒有一丝青草味儿往鼻子里钻。

矮矮的房子,四方块的街道构成一个县城。方圆不过千米,最高的建筑是三层高的百货大楼,很普通的贴着瓷砖,在那十字路口成为一个县城的地标。楼房很少,大都超不过三层,且不过三四栋。城里的老乡说,因为机场在县城里,不准建高楼。的确,飞机场就在县宾馆院子外面,仅仅一道围墙相隔,这可能是全国也最独到的一个机场。

小镇通了十几年的飞机,都是20来座的,很小。有时飞有时停,把这个小镇的人弄得哭笑不得。据说,县领导要到自治区开会,一停飞就只能坐两天的车到乌鲁木齐。就是到库尔勒开会,来回也要3天时间,够耽误人的。

十几年前的这个小镇,看起来很散漫,也单调。土色的房屋,春夏风沙弥漫的气息,燥热的天气,满街慵懒的步调,并不整洁的商店,几处打馕的连着冒烟的烤羊肉串的招牌,与简陋的饭店遥遥相望。小镇处在一种迷离和混乱的情绪里,只有阳光很清澈的照下来,洒在行人斑驳的脸上,那么孤独和忧戚的氛围。

一路人随意在一处饭馆坐下来,端上茶碗,抽烟谝传,说着我有些听不明白的语言。他们交头接耳,要么哈哈大笑,要么你推我搡,蛮有兴致。正在谈话间,酒碗端起来,里面盛满了当地的玉沙液酒。一时间,饭店和路边都飘起了酒香,醇厚的要命。不时有人向路边打招呼,也有的站起来把熟人拉进去咂酒。有馕香、肉香、酒味和空气中飘来淡淡的土腥味,以及混杂的牛粪的气息,这就是当时小镇的味道。

这个味道很特别,有些人说难闻,而我觉得挺香的,至少有生活的味道,原汁原味地钻进你的心里。

小镇人与物的陈列和摆布顺应自然的法则,散漫和无序其实也是一种情调。若果要挑一个词的话,那就用“漫”。“漫”很特别,百度的解释是“延展”。说明水满则溢,顺其自然的摆布。这个词对于**小镇来说,是可以用的。

小镇像一幅油画,粉绿色和金黄色的调和,好似人随意一抹,一幅抽象的画就诞生在眼前。人、树、车影,夜晚偶尔的霓虹闪耀,揉碎了的意境横陈于此,颠覆了一个县城的意念。黄是主色调,迎合了沙漠的本意,迎合了毒日,迎合了一些人猎奇的浪漫之想。一条街的商铺的灯影,恍恍惚惚,慢悠悠地斜射过来,穿过了树梢,把月色的银辉也打碎了一地,星星点点的随风飘逸而去,浅浅的笑意顺势迷倒在风里。

三三两两的人,拖着长长的剪影,被时光一寸寸分割。妇女抱着小孩,懒散的步伐,啪啪嗒嗒的脚步声一点点消失在夜色里。这条街道,显得异常落寞和孤寂,除了一排卖烤鸡的摊位,再也找不出诗情画意了。因此,小镇就显得清朗一些。但是,每个周五,都有从附近赶来参加礼拜的人,聚集在大清真寺,向默罕默德致意和膜拜。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对“胡达”很虔诚。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各有各的信仰自由,就不在此赘述。但是这样的风情,格外神秘,西域的色彩让人无限留恋。

小镇的情调里,古老而神秘的故事,那些已经的过往,三十六国还依稀残留的陶片,在遥远的风声和现代的物流中相互涤荡,被附上了一层层厚重的历史,许多人无法完整地解读。有时候,历史造成的缺憾,也是很美的。

那时的前进路是老农贸市场。周末,好似全县的人都挤在这里,用摩肩接踵和掎裳连袂这两个成语毫不过分。铁匠铺、包子铺、杂货铺、修车补鞋的,卖柴卖煤的,买卖牲畜和蔬菜的,都裹在一起,寸步难移,汗流涔涔。皮肤挨着皮肤,汗毛擦过汗毛,头发交织头发,脚步撵着脚步,难免发生一些甜蜜的误会。不过,这个小镇还算宽容,“开区荣”(维吾尔语对不起)一句就可以了事,没有人去刻意追究这等闲事。

小镇的餐饮很多,有本地的小吃,也有外地的舶来品。我喜欢吃买买提餐馆的拉条子,不咸不淡,不软不硬,拌面的菜也挺适合我的味觉。每次见我来,老麦都笑呵呵地,用不太熟悉的汉语同我开玩笑。老麦的拌面有特点,洋葱切得薄,辣子细如发丝,吃起来细滑细滑的,爽口,恋嘴。

小镇是动感和美丽的。动感的美来自于土生土长的歌舞。小镇的歌舞极致,带有一种飘的感觉,像坐在云朵之上,有点漾有点晕,还有点痒痒的欢喜。只要是比巴掌大一点的地方,他们都能或歌或舞。灵巧的手指,蹿蛇般的腰肢,长长的睫毛,圆圆的黑眼睛,顾盼生辉,千柔百媚。小镇的舞者和歌者会将你的魂偷了去,整个人儿像散了架似的,瘫软无力。

这就是小镇的极致,美的伤情。声色的美是致命的,小镇的美也很致命。到过小镇的人,没有人不会麦西来甫,没有人不会扭动自己的欣脖。新疆舞大抵的巧计便是这样。若君不解风情,不歌、不舞、不饮者,怕是走不出这个小镇的。喜欢小镇的人,喜欢这里地道的民族风。

小镇的诱惑不单是这里。古玉石之路的发祥地就在**这个小镇。昆仑的玉石被请下来,在这里出发至长安、至北京、至海外。有了这样一条锦玉之路,这个小镇就有了一些洋气。古老的文化积淀在这里传承并发光,小镇上林林总总的玉器店让这个小镇倍增了文化价值。一个地方的文化呈现,是物到人的有机衔接和一统。文化在这里就成了一块块石头和器皿,晶莹剔透而熠熠生辉。文化是有颜色的,玉的颜色在于伍德,在于灵与韵的和鸣与交融。没有人再轻看这个小镇。至少,这个小镇在华夏文明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不管多大多小,文化中国中,**也是一个独到的分子。

小镇的春天来得很晚,绿树红花也灿烂得慢一些。即使这样,春风一度,春暖花开,千树万树的梨白、妖妖的桃花、白里泛红的杏蕊,以及南岸抽出的柳芽,随意开出的小花,肆意生长的绿草,都在春天里不约而同地开出了小镇的江南。

小镇如花海,如胭脂,如少女,如顽童,嬉皮笑脸地追逐和嬉戏。小镇如梦如幻,即使这么遥远,也开出了南疆的春天。一年四季的变迁,小镇依然从容,从未觉得自己置身边陲而有一丝憾意。

小镇的美和奇特还有很多,写是写不完的,只能去追忆那些似水流年,那些散发着微光的真实。其实这些,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生活在这个小镇里,似乎不能完全找到当初的影子。世相更迭,人间万变,记忆中这些街道和风物已经还原于历史,留下来的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小镇在成长中变化,也在成长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和定位。不能说我更喜欢以前的小镇,原始和散漫的时光中,追溯的记忆已不能完整呈现,但多了一份随意的亲切。

小镇在不断的延展,不断地被现代化感染和成长。十五年前的小镇和现在是没有可比性的。当然,从生活的角度,我更愿意生活在今天的小镇。毕竟,斗转星移,那些时光,不断地在铺垫今天的小镇,推着她一步步脱胎换骨。

小镇的气质未变。依旧还有些散漫,还是那么陈列,只是面积在扩展。小镇依旧那么极致,依旧像一幅水粉画,只是颜色更深沉,更有味道了。小镇依然很美,很诱惑,还那么美的伤情,美得教人难以捉摸,只是更加大方、成熟和稳重了。

**小镇,影子还在,物非人是。那些变迁了和没有变迁的,依旧是春风,依旧是岁月,依旧是小镇那一弯浅浅的笑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dabb250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3.html

《散文小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