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凡人情怀,感受他作为一代领袖的超乎常人的伟人胸怀。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4.了解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毛主席丧子后作为凡人极度悲伤的心情和伟人的宽广胸怀。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以及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眼中的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2.小结:毛主席确实很了不起,他是一位豪气冲天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比如《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他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他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到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毛主席,去了解他作为一名普通父亲的情感世界。3.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提示:埋,还有一种读音,你们知道吗?请学生用“mán”组词。)
4.在青山的掩映下,我们再一次记起那场战争。(课件展示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5.指名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说说你认识的毛岸英。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生词查查词典。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3.全班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小组交流。
1)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2)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谁)听闻的噩耗后(做了些什么?什么心情?……),经过艰难地抉择,忍痛在电文上写“的批示的事情。3.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把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批注形式写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①学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②教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毛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毛主席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3)当面对“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的抉择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离世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悲痛,不舍。毛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相送,作为父亲,谁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指导学生朗读,评议。
②“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广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4)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主席
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所以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这两处细节描写中,有神态,有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

也是凡人。毛岸英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5)当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课堂练笔:透过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这一夜,毛主席无言的泪水打湿了他的枕巾。②尽管心如刀绞,尽管有太多的不舍,第二天早上,秘书还是看到放在毛主席枕头上的电报记录稿——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A.说说诗句的意思。
忠骨: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岸英已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何妨呢!
(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诚的战士的尸骨,又何必要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家乡呢?B.领悟批示中的情感,有感情地引读。
教师小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6)读到这里,你对毛主席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他以国家大局为重,强忍悲痛,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毛主席用他强大的意志力告诉我们:他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三、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教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极度悲痛)
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极度悲痛)
再如神态描写:“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悲痛、不舍)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不舍)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使毛主席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更丰盈了。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更是一个伟人。让我们记住这个慈父的名字,他叫——;让我们铭记这个伟大的名字,他叫——。(学生齐声回答)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本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摘抄下来。
3.办一张关于毛主席的小报,其中设立一个板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成功之处:这节课运用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不足之处:因为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在朗读中不能入情入境。在教学中没有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理解文本。
教学建议:为了使学习更有实效,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de40944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a.html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