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诗中的禅

发布时间:2013-02-19 20:5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原因 1

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方式 2

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表现 3

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影响 6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中文摘要

盛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丰收时期,其中唐诗表现最为明显,它由初唐的准备时期迈入成熟阶段,并涌现出大量的名家名作。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田园诗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突破,那就是以禅入诗。王维将禅带入山水田园诗中,使禅和诗第一次实现了融合,也成就了自身“诗佛”的美名。本文从王维以禅入诗的原因、方式、表现、影响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引证论述,使大家对王维诗和禅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关键词:王维 意境

Abstract

Tang dynasty is an ear which is a flourishing time for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is the most shining star,it entered into a stage of ripeness after the preparion stage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ith a plenty of famous poets and literatures.WangWei,who is a representitive of idylic poets,his poems isn't only absorded the basis which predecessors had produced,also made some new breaks.Namely using the Buddhist into his poems,WangWei took deep meditation to his poems which made the first time the Buddhist combined with poems,also made him a good reputation of "the Buddha of poems" This text discussed and quoted the reason,the way,the expres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Wang's combined deep meditation with poems,which made everyone had a further comprehension between WangWei and his Buddhist.

Key WordsWang WeiDynasty ZenArtistic conception


引言

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成就之高。然而,还有后人评价摩诘的诗作,称其“诗中有禅”,这里所说的是摩诘的另外一个成就——将禅与诗相结合,也就是“以禅入诗”,因此有人赋予其“诗佛”的美誉。而“诗佛”王维也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举,他们三人也分别代表着佛、道、儒三种文化在唐诗中的最高成就。

然而,在时下人们谈起王维总会联想到“诗中有画”和“诗佛”两词,但具体这两个词之间有没有关系或有怎样的关系却不甚了解,因此也就会对王维诗歌文本的解读产生一定的困扰,研究王维诗歌中的禅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目前的文献资料中,对王维诗中的禅的研究的文章不在少数,但这些多只是在其中某一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整体性的综合概述反而不是很常见。基于此现状,对王维诗中的禅进行一次总结概述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本文参照前人的成果,对王维诗中的禅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概述,从原因到方式到表现到影响一一进行了论述,使大家对王维诗和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习王维以及解读王维的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原因:

其一,唐代礼佛之风的盛行。在唐代,君王们对佛教大部分采取包容保护的态度,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张壮大。王维生活的时代 ,“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南宗禅以慧能为代表,北宗禅以神秀为代表。据《旧唐书.方伎传》记载:“神秀被迎往东都洛阳,王公贵族和百姓万人空巷去迎接他。”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下层百姓也开始追捧,社会上的礼佛之风悄然兴起。许多高僧门下有许多俗家弟子,身边聚集着许多著名的士人。王维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巨大的影响。他的习禅历程是从北宗禅开始的,随着北宗禅的式微,王维从北宗禅转移到南宗禅。但北宗禅对其思想的影响是贯穿一生的。

其二,家庭因素。前人的诸多研究都显示,王维家庭和佛教的密切关系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王维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她师事大照禅师普寂三十多年。王维的名“维”字“摩诘”就取自《维摩诘经》。另外,王维的弟弟王晋与普寂的弟子广德是知交,广德的弟子昙真去世以后,王晋为其撰写碑文,昙真的弟子正顺事晋犹父。可见,王维出身的家庭环境浸润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这无疑是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另一个原因。

其三,仕途上的不如意。如果说王维所生活的时代和家庭环境提供了他遁入禅宗的客观路径,那么王维所遭遇的政治坎坷则是其潜心悟道的推动力。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王维必然受到儒家积极入世和道家出世无为观念的双重影响。首先,王维恪守着儒家重视现世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热心于政治,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立徳、立功、立言”三不朽。但当高扬的政治理想遭遇到黑暗的政治,经由贬谪、战乱和宦海沉浮,王维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山水田园成为了王维躲避朝廷政治风云的心灵寄居处,力图效仿陶潜回归士大夫的精神堡垒。但其半官半隐的状态,展示了其回归的不彻底性:安贫乐道非其所堪,奴颜婢膝又非其所愿。对王维来说,退守山林似乎过于清苦,进入仕途而又苦于政治的腐败,进退之间难以抉择。然而,这难以调和的矛盾似乎在佛教那里找到了解决的途径。禅宗“无可无不可”“身心相离,理事俱如”的观念为王维半官半隐的处事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样,他既规避了尘世的喧嚣,又不必遁入老庄哲学清贫寡淡的生活状态,从而通过坐禅来消解其精神上的痛苦。朝政的腐败,官员的倾轧,才士的不见用,志向的难抒,这些是诗人以儒家仁爱之心观照世界所产生的忧愤之情。它和以老庄哲学探索人生激发出的隐逸之情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于是诗人不得不走向了万法皆空的禅宗之路。因为禅学的世界消解了“有”的意义,从而解构了一切心灵的龃龉,启迪人去体悟般若智慧,从而获得了彻底的宁静。

二、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方式:

其一,以禅语入诗。也就是说王维在进行是个创作时,大量的引用佛家用语以及一些佛家典故,这类诗歌说理性较强,因而这类诗歌的整体艺术价值不是很高。

他有首诗《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一起首,就将读者带入前往香积寺的路途中。诗人已经走了很长的山路,但是香积寺还在远处的云山中。古老的树木遮天蔽日,小道上也别无他人,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伴随着清泉激打山石的节奏,还有落日余晖下的松柏,诗人心中杂念尽去只余宁静。诗的结尾,虽然诗人运用了“安禅”“毒龙”这两禅语,但是却丝毫不影响这首诗的意境。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另外一首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其一)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莫舆谁邻。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这首诗是王维以禅语入诗作品中的典范,它几乎每句都有涉及禅语和佛家典故,因此理解起来显得有些艰涩,艺术价值也就不是太高了。

其二,以禅趣入诗。“禅趣”又可称“禅悦”或“禅味”,指的是禅宗义理所提供于人的一种观看世界、体味人生的角度和视野以及人从对禅宗意旨的解读中所获得的趣味。也就是没有尘世纷扰的平和宁静的趣味。而以禅趣入诗则是指王维将在学禅过程中体悟到的一些“空”“寂”“静”“闲”等意境融入到诗歌创作中来的一种方式,这类诗往往很少使用禅语,但却禅意十足。王维的许多佳作往往都是“禅趣入诗”的结果。

我们先看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诗人没有具体的描绘山川景物,而是重在表现自己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作为经典名句广为流传,禅宗“任运自然”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水穷处”水没了,诗人没有大悲,“云起时”云来了,诗人也没有大喜;诗人只是随缘任运,随遇而安,静心的看着水尽云起。

《山居即事》云: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此诗写作者在山中的隐居生活。前四局写山居清静空落的环境与寂寞淡泊的心情,后四句则写植物的新陈代谢与村民采菱的盛景。前者极静极淡,后者则一派生机,这种动与静、光与色的和谐相配,让我体会到一种深幽的禅趣。

诗人后期隐居辋川游玩二十景所吟诗篇收录形成的《辋川集》则更具有代表性,辋川诸作多写自然风景的超逸空灵之美,与隐居生活的清静悠闲之乐,在这其中诗人融入了大量的“空”“寂”“静”“闲”等禅趣,让我们感受颇深。

其三,以禅法入诗。所谓以禅法入诗,是指把禅宗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糅合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严羽曾经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有过这样的表述:“大抵佛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从这里可以看出禅与诗是可以相通的。王维作为一位对佛法深有研究的文人,他对禅宗中所说的“顿悟”的悟道方法有较深的体会,因而他的很多诗作都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我们试分析诗人的一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主要是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而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诗人想要创造静谧的意境,却不直接写静,而是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这样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毫无关系的分离的个景却给大家塑造出一个整体的春夜山景图,言有尽意无穷。整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达到了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个空灵隽永的艺术境界。

再来看看王维的另外一首诗《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全是写情,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空怀远大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归隐山林的苦闷和矛盾心理,而又因为已经是身处晚年,所以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则写的是隐逸生活的情趣,清风扶衣,山月照琴。尾联则是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三、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表现:

其一,极力营造空寂的境界。空寂的境界是禅宗缩追求的一种“乐境”。而想要达到这种空寂的境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寂静清幽的山林来摆脱忘却世俗的困扰,从而进入空灵的禅境。

试以《辛夷坞》为例: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寞无人的深涧之中,辛夷花默默的开放着,又默默的谢落。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灭的悲哀,纯然自足,不待人识。诗中“无人”二字乃精髓所在,无人之空山,无人之山涧,构成了一个虚空迷茫的环境。任他开也罢,落也罢,无人知也罢,有人识也罢,自性本来就一切具足。这里是诗人关于禅学中“对境无心”的体现,即对一切事物都不生悲喜忧乐之情,没有尘世俗念。诗人通过心灵的超越,达到心与自然的和谐。“身世两忘,万念皆寂”正是此理。

再看一首《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写诗人独自坐在深林里缩享受到的超逸妙趣和所参悟到的浓厚禅意。在这幽深僻静的竹里,诗人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惟有皎洁的月光相伴,这是多么清静幽寂的画境!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诗人找到了完美的自我体验。

还有一首中学学过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写夕照时分空寂幽深的山林景色。前两句写山之空静,“空山”里幽寂无人,却不知从哪传来一声人语之响,飘荡在“空山”的“人语”此刻仿若来自另外一个世界。后两句写林之幽深,诗人却写透入林中的夕照,以此来反衬环境的清幽。在这首诗里,诗人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高超的领悟力,给我们营造一种远离尘嚣、无比清幽的意趣,使人回味无穷。

其二,对田园生活的赞赏,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田园生活中,诗人悟出了隐居山林的禅寂之乐。

我们先来分析诗人的一首经典之作《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首联写无忧无虑的田家劳动生活,颔联则写自由欢快的自然景物,颈联则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悟人生,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的生活情景,尾联则用一正一反两例来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了起来,表现了诗人追求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意愿,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再来看看诗人的另外一首《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也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

最后看一首《泛前陂》

秋空自明回,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诗人独自一人在湖上荡舟赏秋,在这清澈坦荡的山间平湖上,诗人望着高远的天空,连绵的山峦以及闲静的白鹤,不禁悠然入禅,浑然忘我,直至深夜而不归。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可见一斑。

其三,对“闲居静坐”乐趣的描写。所谓“闲居静坐”就是《旧唐书·王维传》曾提到的“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王维的“闲居静坐”一般都带有禅定禅观的目的,但是在“静坐”之时,又并非坐枯木禅,而是耳有所闻、眼有所见、心有所感、思有所悟。他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我们先看诗人的一首五言绝句《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这首小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诗人通过“闲居静坐”所观所感,窗外传来细细的雨声,山石的苍苔经过小雨的滋润和冲洗,更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诗人把青青苍苔写活了,人的思绪与之合二而一。诗人在诗中创造出的那种物我交融、优美和谐的意境,正是禅家梦寐以求的幽远深邃、宁静空灵的禅定境界。

接下来再看一首《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此诗前二联写沉思与悲哀。诗人自怜时光飞逝,年华不再,而自身却无能无力,想到草果鸟虫亦是如此,便一阵悲哀。后两联则写觉悟和学佛。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道教所宣扬的神仙方术也是荒谬无用的,只有诚心向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诗人因静坐而有所见,因有所见而有所感,因有所感而有所悟,层层深入,合情合理。

其四,无我的境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一首《山中示弟》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诗中的“缘合”“性空”都是佛家用语,《大般若经》云:“一切法,自性本空,无生无灭。缘合谓生,缘离谓灭。”《华严经》道:“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诗人置身山水中,顺应自然,才能做到不喜不惧,达到无我之境。

再看诗人的另外一首《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三):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

诗人通过这首诗嘲戏张諲的隐居是有所待,欲求富贵显达;而自己才是真心隐居修道,只求清静淡泊,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中的“动息自遗身”正是诗人遗忘自身,超然忘我的无我之境的写照。

四、王维诗歌以禅入诗的影响:

其一,以禅入诗导致王维诗歌创作的题材变得狭小。王维诗歌创作的前期内容较丰富,有山水诗、边塞诗、忧愤诗、赠别诗等,而在以禅入诗之后作品主要内容就是写山水景物与悟理得禅相结合。

其二,以禅入诗导致王维诗歌思想内容和精神状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早起,王维有儒家用时济世之志,锐意进取,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思想,而在以禅入诗之后作品思想则多写隐逸山林、闲适自得之趣。

其三,以禅入诗导致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将中国山水田园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得益于陶渊明的平淡自然,又继承了谢灵运的精工秀丽,还将自己的体悟感情融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山一水,使山水田园诗达到形与意的有机结合,对后世山水田园诗人的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可以说,以禅入诗正是王维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个飞跃使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他将自然风景与悟道体禅紧密而且美妙的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大量韵味隽永的山水田园禅诗,为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黄涛.中国十大诗人精品全集——王维[M].大连出版社,1997.

[2] 宋先伟.禅诗精选(居士卷)[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3] 刘晓波.浅论王维诗与禅[J]西江月,2010,(02.

[4] 陈文蕾.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5] 夏敏.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蕴[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6]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 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J].社会科学战线,1980,(02.

[8] 郑钟琪.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宗智慧[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11.

[9] 丁桂英.王维诗歌的画意与禅趣[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10]林明昌.非禅而禅——谈王维诗的“禅化”[J].名作欣赏,2011,(04.

[11]李庆瑶.妙悟自然 感而遂通——试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理趣[J].理论界,2012,(0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b3b7452e3f5727a5e9628a.html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