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赏析[定稿材料]

发布时间:2019-11-23 21:34: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巴金《家》赏析

整理人:沈玉成 校对人:张媛媛

作品全貌

名著背景

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庭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赞颂了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作者在该书的几篇序言中多次谈到,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一是要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愤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二要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于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对广大青年男女的诚挚热爱,作者用自己的创作向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使作品充满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小说写的是一个个悲剧性故事,但作者说过,“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他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作品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之家。他从小就感受到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旧礼教对青年的戕害,并在与下层劳动者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的不幸命运,从而激发起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激励之下,他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进一步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要求和尊重人、同情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立了为追求光明和真理而献身的志向。

1927年至1928年间巴金旅居巴黎,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和文艺思潮的影响,开始创作,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巴金进入创作鼎盛时期,连续写出《家》《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短篇小说和散文。抗日战争期间,他辗转于上海、香港、桂林、重庆等地,残云《呐喊》《烽火》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创作了《激流三部曲》的后两部《春》和《秋》,以及《火》《第四病室》《憩园》等中长篇小说。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1949年后,受政治环境影响,巴金在创作上未能再取得重大成就。晚年,他致力于反思“文革”的回忆记录《随想录》的写作及翻译工作。他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新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还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如今,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巴金星”,正在浩茫的穹宇之中运行,标志着巴金的人品和作品的永存。

名著概貌

1、内容概述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了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茹,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督军署示威游行的活动。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感到非常愤怒,就让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高兴。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在好几天前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丫头们传闻,冯乐山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区。鸣凤向觉慧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的几个同学创办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友倩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高老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后。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唯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间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鸣凤的死很快就被大公馆里的人忘记了,而觉慧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能把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自己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实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在庆祝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自己的事要自己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表妹去世的消息。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姨太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他做了多年“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把瑞珏送到了城外。

瑞珏痛苦地为觉新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却死了。觉新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取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

觉慧无法再这个家中呆下去了,他终于逃离了这个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2、人物关系

高老太爷——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高克明——高老太爷的三子

高克安——高老太爷的四子

高克定——高老太爷的五子

周氏——高老太爷的大儿媳妇

王氏——克安妻

沈氏——克定妻

觉新——号明轩,大房的长子,大少爷

觉民——大房的次子,二少爷

觉慧——大房的三子,三少爷

觉英——三房的长子,四少爷

觉群——四房的长子,五少爷

觉世——四房的次子,六少爷

瑞珏——觉新妻

淑贞——五房的女儿,四小姐

琴小姐——即张蕴华,高老太爷的外孙女

钱太太——周氏的堂姊

梅小姐——即钱梅芬,钱太太的女儿

陈姨太——高老太爷的姨太太

鸣凤——大房的侍婢

黄妈——大房的老女仆

婉儿——四房的侍婢

刘四姐——瑞珏的陪嫁女仆

冯乐山——高老太爷的朋友,孔教会会长

3、作品主题

《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之灾’”,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之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

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世。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孔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妾,结果这位年仅17岁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e92fc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38.html

《巴金《家》赏析[定稿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