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北大

发布时间:2011-06-24 11:50: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蔡元培与北大

前一段时间,北大会商思想偏激学生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北大也因此被广大的媒体以及民众唾骂,是什么使得北大被推上这一风口浪尖呢,我们先来看一下。

从去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会商的“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

一时间各大媒体一起炮轰北大,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思想偏激,为什么一向以思想自由的北大也这般禁锢同学们自由发展,为什么生活独立也要被会商?

社会上更是一片争论声,讨伐者甚多,有人认为,对北大“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是北大的自我阉割;也有人说北大已经违背了蔡元培先生当初制定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更有人说如果思想偏激都要会商,那么当时的鲁迅、胡适他们是不是也该会商一下。

其实我对这个时间的看法可能和众多社会人士不同,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社会这么关注的事情,也许北大会商是不对,但是我们的思想自由不仅仅针对人,也针对的是一个组织,北大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它有自己的独立的观点,就像当初蔡元培先生当初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样,受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退一步来讲,难道北大会商了就会遏制学生的自由发展了吗,当初的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他们谁没有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会商,他们可曾因为被会商被不理解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呢,没有!所以我认为大家也没必要因为北大的这一举措而大加讨伐。

说到这里就该引到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上了,刚才有人提到了蔡元培,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治学方针的北大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与北大

我今天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蔡元培的简要介绍和其担任北大校长的时代背景

蔡元培在北大所做的改革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关系

总结

蔡元培的简要介绍和其担任北大校长的时代背景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做官,最高至翰林院编修,但是后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学者,称之为学界泰斗。蔡元培在二十世纪初领导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转型,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北大虽然只当了五年的校长,却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1916的背景军阀混战,政客相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9月远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收到了原先的同事当时的教育总长范元莲的电报,希望他早日回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有些犹豫,周围的好友也劝他不要去,因为当时的北大太为混乱,管理不好还会辱没了自己的名声。但是最后蔡元培先生还是去了北大,当起了那个当时已是声名狼藉的北大的校长。

艰辛改革路

来到北大以后他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治学方针也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大胆和先进的。

不拘一格,聘任名师;

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调整学科,规范课程;

创办研究所,招收研究生;

接受女生,开男女同校先河;

兴办学术刊物,开展学术交流;

聘请外国学者讲学,倡导文化对话;

扶植各类社团,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不拘一格,聘任名师

当时北大不但聘请了新思想的代表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蔡先生还不拘一格降人才,梁漱溟当时年纪尚轻,投考北大未被录取,蔡先生看了他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认为是“一家之言”,就破格请梁漱溟来北大任教。胡适被邀请时,也才二十六岁,还没拿到博士学位。胡适后来感叹道:如果没有蔡元培,自己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陈独秀本来在上海办新青年杂志,因为商讨印刷的事情来到北京,蔡元培听到这一消息后就到陈独秀所居住的旅社想要邀请他到北大教书,去了好几次,被人称为三顾茅庐,有一次他去的时候陈独秀还没有起床,蔡元培也不要门房叫醒他而是自己办了一个小椅子坐着等他,陈独秀因为新青年的阵地在上海,所以就不想来,蔡元培就说让他把杂志办到北大来,他还邀请胡适过来当文科学长,这样陈独秀终于被他感动,来到北大当了教授。

美少年胡适留学回来被聘请到北大的时候才26岁,而碰巧的是胡适、陈独秀、蔡元培都属兔,年龄各相差一轮,因此留下了三代兔子党的佳话。

蔡元培的这一举措,一方面为科学精神、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思潮进入北京大学打开了闸门;另一方面又为传统思想保留了讲坛,这样,在北京大学校内便形成了新、旧两派。造成了“五四”前后北京大学自由探讨、百家争鸣、砥砺学问的难得局面。看到当时北大的排课表,不得不感叹当时北大教师阵容的强大。

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蔡元培来到学校之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个称号就是平民校长,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蔡元培刚来学校的时候,校工在门口列队欢迎新校长,在校工向他鞠躬表示欢迎之后,他竟然回了一躬,这在当时可是石破天惊的第一次啊,所以很多学生都很惊奇这位新任校长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蔡元培也极力推广民主教学这一主张,提倡大学应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更是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宗旨。

蔡校长认为学校应该由一批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所以学校里由教授代表组成的廷议会为学校最高的权力机构。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关系

蔡元培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了陈独秀为教授,《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由上海迁至北京。又聘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胡适为文科教授兼文科研究所哲学门主任,钱玄同为文科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教员,刘半农、周作人为文科教授,再加上后来的鲁迅,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就此形成。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会成为五四运动的急先锋。

五四运动虽说蔡元培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他间接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总结

可以说,蔡元培重新塑造了北京大学,奠定了北大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的声誉、影响和地位。也有人说时势造英雄,即使当初没有蔡元培也会有人来担任他的历史角色,是的,但是历史选择了蔡元培,北大选择了蔡元培,也因此蔡元培与北大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能斩断的关系,蔡元培因北大而成为蔡元培,北大因蔡元培而成为北大。

辜鸿铭,这个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北洋,仕在东洋的怪人,曾经说过:中国只有两个好人,我一个,蔡元培一个。中国不能没有皇帝,北大不能没有蔡校长。可见他对蔡元培的评价之高。

著名的学者黄侃:我和蔡孑民志不同道不合,但是如果蔡去了,不也不能留了,因为全中国没有其他人能够用我。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能领导一个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这个评价可谓很高了,确实如此,蔡先生在北大的五年时间,一手将北大改革成了现在名誉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学府,北大思想自由的教学也培养了一代代的英才,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说蔡先生以一己之力对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了转折的作用也不是夸夸其谈了。

回去查下黄侃的照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6b810003d8ce2f006623e0.html

《蔡元培与北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