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发布时间:2023-04-01 18:52: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伤仲永

(宋)王安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叙事简练、见解精到的特点。2.理解本文按事情的发展分阶段、有详有略地叙述的写法。3.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汲取教训,认识后天学习对于成材的重要性。【文学知识】1.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2.王安石曾经被列宁赞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正音正字】bānchènmǐn【积累词语】.参看课文注释。.点掌握:焉、书、与、稍稍、或、然、谒。【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原文: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翻译:方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借来(这些东西)给他。原文: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翻译:(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署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原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翻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完成,诗的文采、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原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翻译:同乡人认为他奇特,渐渐用待客的礼节款待他父亲;有人用钱物求他写诗。原文: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他父亲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不让他学习。原文:□□余闻之也久。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原文: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翻译: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原文: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翻译:又过七年,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说:“(他的特长)消失得像个普通人了!”【课外作业】.完成“学习建议”。.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第二课时【朗读课文】【课文简介】课文写方仲永从“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故事。“伤”是全篇的文眼,有多层意蕴:㈠为天资聪明的仲永最终“泯然众人”而惋惜。㈡感慨仲永虽有天赋,却放弃了后天的学习。


㈢批评环境不利于仲永的成长。文中对“其父”和“邑人”的叙写,含有对人才环境的批评。【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方仲永“奇”在何处?(用文中的语言回答)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本文看,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五岁“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少年时期:才思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青年时期:表现平庸,“泯然众人矣”。.几个阶段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019-08-20

(宋)王安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叙事简练、见解精到的特点。2.理解本文按事情的发展分阶段、有详有略地叙述的写法。3.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汲取教训,认识后天学习对于成材的重要性。【文学知识】1.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2.王安石曾经被列宁赞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正音正字】bānchènmǐn【积累词语】.参看课文注释。.点掌握:焉、书、与、稍稍、或、然、谒。【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原文: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翻译:方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借来(这些东西)给他。原文: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翻译:(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署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原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翻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完成,诗的文采、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原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翻译:同乡人认为他奇特,渐渐用待客的礼节款待他父亲;有人用钱物求他写诗。原文: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a5b73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dc.html

《伤仲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