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04 10:27: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城乡规划UrbanandRuralDesign/南方建筑/SouthArchitecture2019.4《清明上河图》城市意象的网络图景分析*InternetAnalysisofCityImagein"QingmingShangheTu"ofQingDynasty赵楠楠1,赵渺希2,王世福开放科学(资源服务)ZHAONan-nan,ZHAOMiao-xi,WANGShi-fu标识码(OSID)[本文引用格式]赵楠楠,赵渺希,王世福.《清明上河图》城市意象的网络图景分析[J].南方建筑,2019(4):104-109..摘要 互联网媒介是网络社会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新媒体的作用下,社会个体感知城市的方式发生变化,并拓展了城市意象的研究范畴。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中《清明上河图》古代城市意象图片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索性地提出解析网络媒介数据中城市意象再表达的分析方法,包括场景图片的叠合分析、高频分析与要素提取;其次,以《清明上河图》为实证研究对象,揭示网络媒介中公众对于古代城市意象的认知特征。结果显示,公众对历史图景中空间意象的认知高度集中在街道、桥头与城楼等特征性标志物和节点空间,反映了“流动空间”中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体系的结节性特征。更重要的是,空间意象的社会建构过程也是当前历史街区中地标性建构筑物“符号化”趋势的直接表现。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城市意象;互联网媒介;公众认知;再表达ABSTRACT Internetmediahasbecomeanincreasinglyimportantaccesstoinformation.Itnotonlyhasadirectimpactonthewaypeopleperceivethecitybutalsobecomeaspecialobjectofurbanimageresearch.Inthispaper,theancientcityimagesreflectedinthe"QingmingShanghetu"inthenetworksearchenginearestudiedtoshowthespatialimagerycognitivecharacteristicsinthenetworksociety.Thepurposeistoproposeanewmethodtoanalyzethere-expressionofurbanimagesinnetworkmediadata,andtoexplorethepublicperceptionandre-expressionoftheseancientcityimages.Theresultshowsthatthefocusesarehighlyconcentratedoncertainlandmarksandnodeareas,whichconformstoKevinLynchforthecityimagetheory.Italsoreflectsthephenomenathatthepublicperceptionofhistoricalareasandprofessionalfocusesarehighlysignalizedintheprocessofsocialconstruction.KEYWORDS QingmingShangheTu;cityimage;internetmedia;publicperception;re-expression*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A040403041):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商业游憩区(RBD)规划勘察技术集成应用;广东省哲学社科青年课题(GD13YYS01):当代岭南城市意象感知的网络表达;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19年度课题(2019GZGJ07)。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9.04.10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9)04-0104-06作者简介 1博士研究生;2教授,通信作者,电子邮箱:zmx0207@163.com;3教授;1&2&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言意象和城市可识别性概念,对后来城市规划领域的感知  19世纪60年代,凯文·林奇通过实证研究,归纳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林奇认为,物质环境的可识出五种城市意象构成要素——节点、路径、地区、边界、别性体现在,人在对视觉形象有所认知的同时会形成相地标,这一理论随后成为城市设计领域重要的方法论[1]关联的众多印象和想象,因此人们对特定历史图景的解然而,由于该理论是基于小样本研究得出的理论,且林读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对一定历史时期内物质环境的理解。奇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看作是对物质形态的知觉认吴良镛认为,“《清明上河图》写实、准确地表达了12识,所以五要素理论在客观认识城市及城市设计实践等世纪的中国,城市的丰富多彩和它绚丽的面貌,启示了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尽管如此,林奇提出的城市城市的新方向”[4]。通过对《清明上河图》历史古画中城104官方网站www.nfjzbjb.com
市意象的公众认知分析,有助于将历史沉淀在时间轴上展开,从微观层面把握公众对于城市形态与意象认知的变化特征,继而为城市意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大众媒介的崛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沟通交流、了解事物和认知社会的方式,同时也承载和反映了人们感知外界的内容与记忆[5]。20世纪中期,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繁荣的背景下,法国学者鲍德里亚通过对消费社会的研究,论述了大众传媒影响下符号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个体的需求以集体语境为索引,一切社会化的交换都能够以符号的形式进行[6]。这种具有差异的符号化交换行为促使了群体意识的产生,并进一步为研究城市意象群体认知提供了基础。在信息时代中,网络媒介便捷、快速、互动的传播方式,不仅使得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并且提供了众多信息分享与传播平台,在拟象世界中表现为更加广泛的个体认知方式[7]。因此,本文以互联网媒介中相互之间的沟通信息为抓手,来研究当代公众对于《清明上河图》历史城市意象的群体性认知。1理论回顾1.1城市意象视角下《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意义  《清明上河图》对北宋都城汴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生动刻画了舟船往复、店铺林立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是了解北宋时期城市风貌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据[8]。在我国,北宋汴京城是研究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对象,通过研究古代城市的商肆、里坊、街巷等历史空间意象,可一窥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与经验,进而探索更广泛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9]。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如阴(2016)、杨宇振(2011)等人以古画、历史地图等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意象为切入点,来研究历史城市的整体意象与文化嬗变历程[10,11]。相比于单一要素的平面地图,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城市山水画作更能真实表达城市立体空间,因此是当前研究历史城市空间与传统景观风貌的重要媒介[12]  按照列菲弗尔(Lefebvre,1991)的理论,每种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意象又是特定群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性建构[2]。因此,在林奇的物质形态知觉认识之外,城市意象更可看作为社会群体对特定时间段下城市集体记忆的社会建构过程。这种集体意象的形成既可源于对物理环境的直接体验,也可通过媒介的传递予以建构。因此,通过对网络媒介中来源广泛且丰富的素材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特定群体的集体意象,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者个体的偏好因素,以体现城市意象的群体性。本研究从历史图景的符号化意象出发,收集网络媒介中《清明上河图》的片段式场景,通过对场景图片进行拼缀与统计,展示当代社会大众对于古代城市的特定认知,进一步研究网络社会下《清明上河图》的空间意象认知特征。2019.4SouthArchitecture/南方建筑/UrbanandRuralDesign城乡规划1.2城市规划领域中《清明上河图》相关研究概述  出于《清明上河图》卓越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在城市规划领域已有众多研究积累。例如,在城市形态学方向,田银生、刘涤宇等人从微观层面归纳出北宋东京街市的空间界面组织特点[13,14],田银生认为,《清明上河图》体现的城市形态作为城市物质空间及人文内涵的概括表达,是认知城市并推进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须的理论基础[15]。在城市地理方向,刘涤宇、薛凤旋等人根据图面内容描绘出北宋时期的城市文化与生活场景[16,17],凌申等人系统整理了古画呈现的空间布局、社会经济、城市交通等方面特征[18]。在建筑与规划设计方向,谭刚毅、陈璐等人详细分析古画中的城市与建筑意象特征[19,20],张晓鹏、朱金等人进一步基于图面解读,指出《清明上河图》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借鉴意义[21],以及在城市发展研究及历史街区营建方面的重要理论价值[12]。总体而言,众多研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的青睐,侧面体现了其在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借鉴方面的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大多数分析仍停留在对图面本身的观察与分析,这种“读图”式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不同学者对于古画中的传统城市空间场景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总体上是以个体观察者为主要视角。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由于既有的《清明上河图》场景分析均是研究者对名画的一种个体解读,因此,相应的画卷场景观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学者自身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群体性的场景认知。根据凯文·林奇的观点,虽然对于特定的场景不同的个体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印象,但是城市意象是对于特定场景的一种集体记忆或者认知特征,而非单一个体对于场景的或然性取舍。鉴于《清明上河图》的长卷图幅,在各类平面媒介中极少有完整的画幅出现,若假定各种片段式的局部图幅反映了社会群体对长卷的特定场景认知,那么对这些局部图幅的汇总、拼缀与统计分析,无疑能刻画出大众的群体性认知特征,进而有望归纳出当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集体意象。1.3本研究中《清明上河图》版本选取  张择端所绘宋本《清明上河图》因其绚丽的艺术成就,现存有大量的仿本。其中,流传至今最具影响力的3个版本,其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石渠宝笈三编本”,被公认为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卷》原作;其二是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仇英所绘“石渠宝笈重编本”也即明本《清明上河图》其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院本”《清明上河图》,这一版本内容丰富、色彩鲜艳,以至于常以“清明上河图”之名被引用[22]。纵观《清明上河图》3个版本的复杂流传过程,宋本与明本两个版本在作者归属、画作时期以及临摹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的争议,而“清院本”在这几个方面最为清晰明确[23]。乾隆元年时期组织了陈枚等五名宫廷画师,参考宋本与明本创作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20]。在本研究中,前期面向《清明上河图》宋本、明本及清院本3个版本展开www.nfjzbjb.com官方网站105
城乡规划UrbanandRuralDesign/南方建筑/SouthArchitecture2019.41数据收集工作,在初步数据处理后选取其中影响最深、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以像素较高的“大尺寸”及“特大尺流传最广的清院本进一步分析。寸”两个类型下全部图片为研究对象,保证图片分辨率与原真度较高,且样本选取不受人为因素影响。2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2.2数据收集2.1数据来源  根据百度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百度图片的收录与  网络媒介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映射,其中蕴含的丰富展现排序依据发布内容中图片质量、关键词相关度、以数据量为新时期的实证研究带来了新机遇[24]。对于绝大及用户点击量等要素而定[30]。因此,《清明上河图》的多数类型的实体对象,从个体在互联网中的关注程度可城市意象认知应有3个层次:一是画家本身对其所处历以看出其认知特征,通过统计网络媒介下的认知集合,史时期的城市意象的理解,表现为绘制的图面内容;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纳出社会公众的审美倾向。在相关是使用互联网发布内容的用户对《清明上河图》的认知实证研究中,已有学者利用谷歌图片搜索工具实现了对与理解,表现为各网站上发布的相关内容与场景片段;广东21个城市的意象特征比较分析[25],以及通过分析媒三是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信息的用户对《清明上河图》的介文本中地名词频来探索城市空间意象[26],这些研究的认知与理解,表现为对网页和图片的点击数量。本文研陆续展开,为网络社会下城市意象分析提供了新的可能究对象中所提的城市意象实际上是对三者的整合,但是途径。更加侧重互联网用户对城市意象的群体性认知特征。  在国内,百度图片是目前数据最大、提取实时性最强、  在前期数据收集过程中,以“清明上河图”为关键收录范围最广的搜索工具。当用户在空间、博客、网页等词搜索百度图片,并在图片库一个更新周期内(3天内)发布了图片后,会被自动程序“百度蜘蛛”访问并收集,将特定尺寸所有图片逐一保存(图1),最终获取图片共依据不同的关键词定位到原网页,并分门别类建立索引数701张,主要涵盖宋、清、明3个版本(表1)。图片主据库,被收录的图片在图片库里即可浏览[27]。基于百度要来源于各类论坛、个人博客、社交平台网站、学术交搜索引擎的数据分析广泛应用于当前城市研究中,在城市意象、城市网络与区域分析等领域已有较多实践[28,29]表1样本图片占总体比例在本研究中,搜索引擎数据库为获取图片样本提供了便捷的来源,通过对图片库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较项目北宋版明代版清代版相关图片数量(26556380为客观地勾绘出现代公众对于特定场景的群体意象特征。占样本总量比例37.8%7.8%54.2%106官方网站www.nfjzbjb.com
23流网站,相对完整地代表了互联网中大众审美的取向,其余仍有与《清明上河图》主题相关的周边图片,如大量的十字绣照片、实景照片、陶瓷工艺品照片等,由于其内容已经与原图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予以舍弃。考虑到特征规律的研究目的,在后期的数据分析过程中,1百度搜索图片部分示例选取网络关注度较高、样本数据较多、图面内容较典型2数据准备与处理过程图示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作为研究与分析对象。3网络关注场景分析2.3分析方法2019.4SouthArchitecture/南方建筑/UrbanandRuralDesign城乡规划  基于文献梳理,本文拟采用互联网图片拼缀的方法来研究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的网络意象表达。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借助GIS、PSEXCEL等辅助工具进行前期整理(图2):首先以5cm为单位将清明上河图长卷竖向划分成若干列,并赋予每一列编号属性(以清院本为例,全卷分为255列);然后将样本图片逐一还原至对应的原图位置,并分别记录其所覆盖的列数编号,便于后期对各场景分布密度进行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通过图片内容的覆盖密度及意象要素来判别其空间分布:  (1)图片密度将样本图片逐一还原至《清明上河图》原图相应位置并编号记录,利用图片覆盖密度的数据进行拼缀分析,显示现代人对《清明上河图》不同绘画区域的认知特征。  (2)意象要素:根据图片所表达的场景内容提取城市意象符号,对图景意象进行归纳分析。  (3)高频分析:选取公众关注最密集的区域进行场景意象的校核及判别,来显示现代人对古代城市场景的喜好。在进一步的数据研究过程中,利用GIS将前一过程整理出的各列频数反馈到原图中,直观显示长卷中网络公众关注度的分布情况。3分析结果3.1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网络关注场景分布  根据场景覆盖密度分布,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在网络空间中受大众关注度最高的主要有6个场景(图3)  (1)城郊乡野:这一区域属于自然景观较为丰富的城外远郊田园景象,画面中有一支扫墓兼春游的人群回城,也有热闹戏台,体现了城外农村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2)虹桥市集:是全画人物最密集、场面最热烈、画工最精彩的中心地段,也是当时汴河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特色景观。虹桥地段属于水陆交通的交汇处,汴河发达的漕运为其集中了人气。这种漕运经济带动的沿河地区发展模式也与现代很多傍河的城市发展形态有共同之处。  (3)城楼节点:同样作为城市的重要建筑空间节点,城楼和虹桥几乎获得一样的关注度,但城楼作为当时的一种官式建筑,有着不近人体的尺度与距离感,因此在图面中反映出的活动人数相对较少。但在当代网络空间,由于历史建筑式样独特,城楼节点备受关注,反映在现代古城更新工作中,体现为尤其重视城楼城墙等标志物、节点空间的构筑与建设等偏好特征。  (4)城内街市:主要描绘的是城内人流密集的十字街道空间,与城门楼外的疏朗街巷空间有所区别,这里的店铺紧密而豪华。里坊制的崩溃和街市的诞生是北宋汴京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空间形态,这里显示出的街道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繁华起来,作者对此刻画生动深入。而这片街道所呈现出的生动市井生活和建筑特色,更吸引了大量来自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关注,以此www.nfjzbjb.com官方网站107
城乡规划UrbanandRuralDesign/南方建筑/SouthArchitecture2019.44风貌为参考而建设的仿古商业街比比皆是。  《清明上河图》的意象要素主要可分为人文要素和  (5)皇家园林:位于西城城墙外,属于金明池皇家自然要素,树木与山水归为自然要素,其余归为人文要素,池苑内的景观,其秀丽的山水景观及富有趣味的园林空将山水要素以X10、其他要素X1的权重计算6个场景的间是属于典型的城市园林景观,也成为现代仿古园林的两种类型要素分布。可以看到在城外区域,远郊地区自设计参考[31]然要素占比略微高于人文要素,但在靠近城门的虹桥市  (6)皇宫主殿:这一部分属于画卷的尾声,是清院集区域具有非常凸显的人文特征(图5)。本在宋本基础上对金明池的补充描绘,以宏伟的皇宫建筑完善对当时城市风貌的完整呈现。结语与讨论3.2《清明上河图》空间序列及节点分析  《清明上河图》中呈现出的带状街市空间与现代商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相比其他两个版本来说图幅业相似,虹桥、城门等结节性的场景意象作为汴京整体较长,更加完整地表达了从郊区到皇城不断变化的城市城市意象的典型代表被后人所认知。在当代,这种认知风貌。整幅画面可分为5个区域,从城外远郊田园风景特征也体现在历史街区更新与仿古街区设计等项目中,开始,经过城外漕运及市集经济带,进入城内密集街市从规划理念、商业布局、建筑风貌等方面影响着现代街区,最后以金明池这一皇家池苑作为结束(图4)。城墙区的建构。例如,武汉市沿楚河南岸而建的汉街是以传作为区分城内外的一道界线,原本是从空间和环境上分统文化为设计出发点的现代商业街区,其规划理念不仅隔城内与城外的严格边界,但在《清明上河图》中表现是致力于把汉街打造成“清明上河图”般繁荣的文旅商为允许人们自由通行进行贸易往来的开放姿态。在城外,业综合街区,更是由于《清明上河图》当时汴河两侧市虹桥区段与城内街市的繁荣程度相似,虽然生活状态与肆如云、人潮熙攘的繁荣景象深入人心,其中的空间意建筑风貌有所不同,但从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上来看,城内外都延续了类似的氛围。其中以一条繁华大街作为2场景要素提取一览表贯穿城内外的交通要道,两侧集中大量沿街店铺。虹桥、场景名称人物建筑交通工具树木山体水体城楼及皇宫作为最典型的3处标志物,成为全卷最引人(人)(栋)(个)(棵)(处)入胜的节点,而东西两处城墙作为城内外的边界,划分城郊乡野82112525虹桥市集4102065332图面上城内外空间,呈现出不同的市井生活。城楼节点15526103523.3高频场景中空间意象要素分析城内街市2113523481  选取场景关注度最高的6个图幅长宽比相同的场景皇家园林2530235分别进行要素的提取和统计。6个场景的图幅面积占原图皇宫主殿3810120326%。根据齐藤谦《拙堂文话》的统计,《清明上河图》全图中总共刻画有1643个人物,而这6个场景中所描绘的人物数量占总人数的比重达到56%,可以看出这6场景是整幅图面中人物行为活动最丰富的地块(表2)。行为活动与认知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虹桥与城内外的市集空间属于人车最集中、建筑最密集的区域,意味着在互联网媒介的信息快速传递中,该区域更能引起大众对《清明上河图》产生特定共鸣。5108官方网站www.nfjzbjb.com43个版本《清明上河图》城市意象提取示意5空间意象要素比较分析
2019.4SouthArchitecture/南方建筑/UrbanandRuralDesign城乡规划象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古画中描绘的街市空间,既是户外活动、社会交往的物质共享空间,也是人类对于城市记忆和生活的容器,从古至今这种符号化的场景意象延续不绝,人们习惯依水行商,钟爱长街市肆,甚至《清明上河图》中场景意象密度最高的节点如“飞桥”“城门”[6]BaudrillardJ.TheConsumerSociety[M].London:SAGEpublications,1998.[7]臧丽娜,李欣.新媒体对鲍德里亚符号文化的解构[J].代传播,2013(5:37-39.[8]田银生.城市的文化发展力——以北宋东京汴梁的街市为例等,在当代社会中也作为城市名片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场景要素提取分析,关注度较低的部分为城郊连片农田和城内密集店铺区域,前者由于场景要素稀疏而关注度较少,后者则是由于场景要素单调导致视觉审美疲劳,而成为被人们略微忽视的区域。因此,空间意象的选择性社会建构过程,也是网络社会中历史街区地标性建构筑物“符号化”的直接表现。由于互联网较强的引导性,网络媒介下的大众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群体意象的偏离,表现为重地标、轻街巷的“符号化”趋势。  总体上,标志物与节点空间意象集聚的现象一方面与凯文·林奇提出的五要素理论相符合,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流动空间”中城市意象体系的结节性特征。根据高频图片密度分析,关注度最高的场景较多集中于城门内外的市集街巷空间内,这一空间由于其呈现出的传统市井风情及独特人文景观格局而被大众所认知,甚至以虹桥、城楼等场景作为《清明上河图》的整体意象指代,网络媒介更加延伸了受众的感知范围和时空距离,受众对于整幅长卷的主观感知转换为片段式的认知结构,也使得大众对古代各类城市空间的偏好成为一种特殊的集体意象,这也是在网络媒介背景下,本文对凯文·林奇经典城市意象理论的扩展和补充。最后,必须说明的是,类似的统计研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采用素材容量更大、收录图片质量更高、内容关联度更精准的网络图片库,对于图片所在来源进行分类统计,以及对于相应描述文字进行聚类词频分析等,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展示网络社会下对于古代城市意象的认知特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并拓展当前城市意象分析的研究视角。  致谢: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李静、刘铮及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李欣建对此文的帮助图、表来源1:作者根据样本图片整理;25、表12:作者自绘。参考文献[1]LynchK.TheImageofTheCity[M].Cambridge:MITPress,1960.[2].奇《象》[J].,2003(3:70-73.[3]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25(3:70-77.[4]吴良镛.《清明上河图》启示城市的新方向[J].中国西部,2012(2:37.[5]CastellsM.TheRiseoftheNetworkSociety[M].Cambridge:BlackwellPublishers,Inc,2000.[J].城市规划,2007(10:36-39.[9]董鉴泓.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城的比较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2:1-8.[10]杨宇振.城市历史地图与近代文学解读中的重庆城市意象[J].南方建筑,2011(4:33-37.[11]阴劼,徐杏华,李晨晨.方志城池图中的中国古代城市意象研究——以清代浙江省地方志为例[J].城市规划,2016(2:69-77.[12]朱金,潘嘉虹,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对《图》[J].,2013(5:47-53.[13]刘涤宇.北宋东京的街市空间界面探析——以《清明上河图》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3:111-119.[14].[J].,1999(2:131-133.[15]田银生,谷凯,陶伟.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2010(4:21-26.[16]薛凤旋,郑艳婷.《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城市化与城市文明[J].北京规划建设,2015(2:137-143.[17]刘涤宇.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历代《清明上河图》中街道空间结点与相关生活场景分析[J].南方建筑,2011(4:64-71.[18]凌申.《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开封城市地理[J].人文地理,1990(4:18-22.[19]谭刚毅.《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与建筑意象[J].南方建筑,2008(5:55-57.[20]陈璐,张勍,戴俭.基于《清明上河图》的三朝建筑比较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4-40.[21]张晓鹏,申建红,郑钧,.《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13-16.[22]故宫博物院藏画集编辑委员会.《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第六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23]宋姿莹.《清明上河图》研究:以宋、明、清三本比较为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24].计:[J].,2011(5:48-49.[25]赵渺希,徐高峰,李榕榕.互联网媒介中的城市意象图景——以广东21个城市为例[J].建筑学报,2015,1(2:44-49.[26]赵渺希,刘欢.上海市中心城空间意象的媒介表征[J].文地理,2012(5:36-41.[27]张骞.传统搜索引擎与智能搜索引擎比较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28]刘铮,王世福,赵渺希,.有向加权型城市网络的探索性分析[J].地理研究,2013,32(7:1253-1268.[29]刘铮.都市主义转型:珠三角绿道的规划与实施[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30]李宏.“百度图片搜索”收录和展现图片的特点[J].计算机与网络,2017(20:47.[31]毛华松,梁斐斐,张杨珽.宋画中的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关系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2:32-39.www.nfjzbjb.com官方网站10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addcbb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4.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