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中西饮食文化》考查课学生成绩鉴定单
课程名称:《中西饮食文化》
学分:1
课程考核内容:从规定选题范围中任选一个作为报告主题,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述总结,对相关现象实地调查,调查问卷或访谈内容以附录形式添加,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选题范围:中西食器文化、中西日常食俗、中西节日食俗、中西人生仪礼食俗、中西传统经典饮食、中西饮食神髓及饮食审美、世界饮食文化交流。课程考核方式:调查报告


报告完整性

总评得分

评审老师签名:
日期:


班级:旅管1101

评分项目
报告选题报告格式

调查方法

调查深度
姓名:黄振评分标准

与本课程内容相关;选题有意
义;符合实际参考附件2中的格式要求采用至少一种实地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或访谈内容设计规
范,内容合理深度剖析相关现象,结合旅游
业实际调查报告结构、内容完整;包括调查主题的提出、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分析、报告结论
等内容。

学号:1111017152评分比重
评分
备注
10%20%25%25%



20%100%

《中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三亚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中西节日食俗差异

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旅管1101黄振1111017152

0一四年五月九日



《中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中西节日食俗差异
摘要: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
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属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所以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节日文化差异。节日饮食作为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反映出了不同文化的内涵,节日的起源和食俗就是其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
关键字:中西节日;节日食俗;文化差异1.节日定义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
2.节日起源与食俗
2.1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与食俗
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一般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中国社会由农耕社会发展而来,
长期都是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加之,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压榨,农民剩下东西根本没有多少。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低下的情况下,农民为了丰收,不断的改良耕作技术,发现自然规律,最后总结出来了与耕作息息相关的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与节气相关的节日体系,如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由于生产力低下和封建统治,人们平时的饮食非常简单和随便,就如古诗所说“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说明许多人们平时只能维持温饱,遇上灾荒就只能挨饿乞讨。但是到了节日期间,特别是丰收的时候,人们就想改善下生活。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民以食为天”,因此,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特别是春节、中秋节,美食是重中之重。美食大都与谷物还有节气有关,做法比较精致,而且注重食物的口彩,如年糕、鱼。


《中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2.2西方国家节日起源与食俗
基督教在西方国家拥有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徒,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甚至先后成为罗马帝国和英国的国教,于是基督教的许多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影响极大、涉及面极广而逐渐演变成全社会共同的节日,由此形成了以宗教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体系,其中典型的节日有狂欢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而西方国家,如英国、法国,都是以畜牧业为主,所以西方国家的食物主要以肉食为主,如鸡排、鱼排、猪排、牛排、羊腿等。但是食物注重的营养,而不是口味。
3.中西节日食俗特点
3.1中国节日食俗:始于节气,美食多种多样,菜名有祈福之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春节就是立春,经历了秋收和冬藏,人们的收获都会在春节展示出来。此外,春节又是一年的开始,寓意着美好的未来,所以春节的饮食极为丰盛,做的都是特色的菜肴,而且又很讲究。比如最重要的年夜饭,在陕西,他们的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浙江有些地方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美之彩;江西南昌地区一般为四冷、四热、八大菜、两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国节日饮食十分丰富多彩。而且,年夜饭还有其他讲究,一是全家必须要团聚在一起,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没来,必须为他留个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十分丰富,重视“口彩”,如必不可少的鱼,寓意“年年有余”,把年糕叫“步步高”等。
清明节是祭祖的节日,同时是个节气。在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如,晋南人要蒸一个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后全家分食之。在江浙一带,清明节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一般会有几个传统菜:炒螺蛳、发芽豆、藕等。吃发豆芽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吃粽子、喝雄黄酒是这一节日的必做的两


《中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件事。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在晋代,粽子里会包有益智,所以又叫“益智粽”,具有驱除病毒的作用。喝雄黄酒可以起到杀除病菌,驱邪扶正,已达到祛病强身的功效。
中秋节吃月饼,又叫吃团圆饼,把月饼切成若干份,每人拿一份吃。不仅如此,还设家宴,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3.2西方国家节日食俗:源于宗教,食物较简单,注重活动,缅怀上帝
圣诞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诞生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最盛大、最神圣的节日,时间大多在1225日。在其节日习俗中,除了宗教仪式,必不可少的还有圣诞宴会、圣诞树和圣诞老人。而圣诞宴会像中国的春节一样注重合家团聚、热闹欢乐。它有隆重的庆祝活动,尤其是1224日晚圣诞前夜,基督徒们走进教堂作弥撒,唱圣诞歌,诵赞美诗等,以庆贺耶酥诞生、圣诞节到来。孩子们则盼望圣诞老人送来糖果、玩具等礼物,而他们会给圣诞老人准备一些夜宵食品。除了庆祝活动,圣诞宴会是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家庭团聚宴会,就像中国春节的年夜饭。如意大利,意大利人是先吃“年夜饭”主要食品有金枪鱼、蛤蜊、墨斗鱼及果仁饼等,然后去教堂作弥撒;法国人是弥撒结束后才回家慢慢享用圣诞晚餐,主要食品有鹅肝酱、栗子火鸡、松露菌和蛋糕、香槟酒等。而英国的圣诞宴会是在圣诞节中午举行,常见的食品有烤火鸡、圣诞节布丁和百果馅饼。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国家的圣诞宴会上,当全家人围桌而坐时都必须多放一把椅子,空一个座位,因为这是给“主的使者”耶酥准备的。宴会结束后人们便围着象征吉祥快乐、生命永恒的圣诞树尽情唱歌跳舞。
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复活”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仅次子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时间大多在阳历四月。在其习俗中,既有宗教仪式,也有特殊的节日食品——彩蛋。由于复活节是教会为纪念耶酥而设,因此节日前夜或当天都有宗教纪念活动,不仅在教堂举行弥撒,有的城市还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与此相应的是吃彩蛋和滚彩蛋活动。鸡蛋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新生命和兴旺发达的象征,把鸡蛋染成红色则象征基督用自己的鲜血为人类赎罪,因此许多家庭的复活节早餐少不了彩蛋。有时,家长也把它们藏起来,让孩子去找。最初的彩蛋是真鸡蛋煮熟后染成的,后来更多用巧克力制成,大而空,中间装有巧克力或其它糖果。彩蛋的吃法有两种,一是直接食用,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基督;但更受欢迎的是通过滚彩蛋比赛食用,将食与乐与纪念结合在一起。如在英


《中西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国北部、苏格兰等地,人们把彩色煮鸡蛋做上记号从斜坡上滚下去。谁的蛋先破,就被别人吃掉,谁就认输。若彩蛋完好无损,则预示主人会有好运。在这项活动中,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在滚与吃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
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最古老的节日,由移居北美大陆的第一批英国清教徒所创。时间为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主要节日食品有火鸡和南瓜馅饼等。这些食品作为感恩节的节日食品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始终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们不仅能使人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感谢上帝恩泽,还能激励今人进一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4.总结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饮食的文化是明显不同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源于节气,与农业耕作密切相关。中国的农业是精耕细作,所以十分看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丰收之后就会把它做成各种美食来庆祝,于是饮食文化成了节日文化的主要部分。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食物,它们是中国人美好愿望的象征。而对西方国家,节日主要源于宗教,节日习俗都与宗教有关,而对吃什么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节日中的活动,他们通过各种活动来交流感情,表达他们对上帝和生活的感激之情。
参考文献
[1]杜莉.中西节日习俗与饮食[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3.[2]李欣.比较视野中的中西传统节日文化[J].中州学刊,2008(4.
[3]吕雯雯.中西传统节日饮食中的文化差异[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汪清囡.农业结构不同导致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期刊论文]-南方农机2006(6.[5]隗静秋.中外饮食文化(第二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2d3802e518964bce847c1b.html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