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12 13:56: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

(北宋)韩琦

    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而定以不肖辱其选。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 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

    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B.

C.

D.

2)下列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文章第段围绕展开,层层推进,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 1D

2A

3生动地描摹了食品的丰富,音乐的悦耳,突出了酒宴的热闹;交现写出景物以主动的姿态交错呈现于赏景人的目前,强调堂中景色之美;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与歌宴之酣、景致之乐交相呼应,富有感染力;与下文作者的”“之情形成反差;强化出如此耳目声色之娱也并非作者之乐所在。

4)第段先写到在未至时,即使是宴乐美景作者也是愧忧而不知其乐;再写到稍稍有所之时,即使是公务繁忙,作者在此处仍也能感受到恬然之乐;接着写在此宴请宾客和僚属,以使人人慕先贤,知忠义,立功名,不仅仅以酣歌优笑为乐,这才是作者的真乐。从己之益有益于人,三层,层层推进,与上文照应,写出了修建阅古堂的真正目的,显示了作者监古以自策,励忠诚进取之心。

【解析】【分析】(1)作者害怕自己辜负皇上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他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且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闲居时我就思考名臣的事迹来鞭策鼓励自己,并且担心自己被众多事物扰乱而学习古人之事不够虔诚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是说自己以古人勉励自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是说自己怕学习古人之事不够恭敬,两个句子都是表明作者向古人学习的态度,是递进关系,所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故选D

2A项,文中说,而今或不能者,意思是今人或许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而不是已经不能成异政、立奇功了。故选A

3)作者说在道还未至时,那么即使有佳肴美酒,悦耳的管弦,有四季的美景交替出现在自己面前,自己也是感到羞愧的。所以文中用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来反衬自己对古人之道的追求。肴觞,佳肴和美酒,前面一个字,就把佳肴美酒的丰盛表现了出来;笳吹,乐器在吹奏,前面一个字,把管弦丝竹的繁盛热闹写了出来,交现写出景物以主动的姿态交错呈现于赏景人的目前,强调堂中景色之美。另外,在这几句话中,纷肴觞,竞笳吹是短句,四时之景交见于前是长句,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与歌宴之酣、景致之乐交相呼应,富有感染力;作者用这样的美酒佳肴、丝竹管弦、四时美景来强化如此耳目声色之娱也并非自己之乐所在。

4)文章第段围绕展开,写了三层,层层推进,表现自己监古以自策,励忠诚进取之心。第一层是作者在未至时,即使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自己仍然感到愧忧而不知其乐。第二层是作者在稍稍有所之时,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即使是公务繁忙,作者在此处仍也能感受到恬然之乐;第三层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快乐,也是作者在阅古堂宴请宾客和僚属的目的,作者说,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大家在阅古堂看到先贤事迹,从而知忠义,立功名,这才是作者的真乐。从己之益有益于人,三层,层层推进,与上文照应,写出了修建阅古堂的真正目的。

故答案为:⑴D

⑵A

⑶“生动地描摹了食品的丰富,音乐的悦耳,突出了酒宴的热闹;交现写出景物以主动的姿态交错呈现于赏景人的目前,强调堂中景色之美;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与歌宴之酣、景致之乐交相呼应,富有感染力;与下文作者的”“之情形成反差;强化出如此耳目声色之娱也并非作者之乐所在。

段先写到在未至时,即使是宴乐美景作者也是愧忧而不知其乐;再写到稍稍有所之时,即使是公务繁忙,作者在此处仍也能感受到恬然之乐;接着写在此宴请宾客和僚属,以使人人慕先贤,知忠义,立功名,不仅仅以酣歌优笑为乐,这才是作者的真乐。从己之益有益于人,三层,层层推进,与上文照应,写出了修建阅古堂的真正目的,显示了作者监古以自策,励忠诚进取之心。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庆历八年,皇上认为河北地区士卒雄壮然而管制不专,非要选拔主帅(对那里进行)分别治理并安抚那里的百姓不可,皇帝开始下诏魏、瀛、镇、定四个地区,全部任用文人作为主帅。而我不才却被任命为去定州的人选。推让之后没有获得准许,到了定州之后我就竭尽愚见做好职责,(这样)还害怕辜负皇上交付给我重任的心意,闲居时我就思考名臣的事迹来鞭策鼓励自己,并且担心自己被众多事物扰乱而学习古人之事不够虔诚。正好郡中园子里有一个坏掉的亭子,年久失修,于是我把它扩建成一座堂。堂建成之后,于是选取前代优良守将的事迹,可以画入图中供人们效法学习的,一共有六十条,画在堂的左右墙壁上,并以阅古二字作为堂的名字。  

    古人和今人是一样的啊,古代的人能做成异政、立下奇功,而今人或许就不能做到,为什么呢?大概是今人对待自己,一定是自己感觉贤能就满足了;今人对于朝廷所给的俸禄,一定是得到俸禄后就感觉心安了,拿这样的想法来希望自己政成并且功立,难道不是很难吗?如果说,古人能做到的事,我反而不能做到,于是日夜勉励自己,又怎么有到不了古人成功的地步呢?现在我做事情,实在因为我的道还没有到达,而皇上给的俸禄又特别丰厚,任重途远,只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因此我在闲居时,必将借鉴古人的事迹来勉励自己。

    道还未至时,那么即使有佳肴美酒,悦耳的管弦,有四季的美景交替出现在我面前,我也是感到羞愧的,谁知道什么乐才是真正的乐呢!等到道稍稍有所进,那么即使公文扰怀,边地的重任还在自己身上,我因为得到了道再去做这些事(就会感到快乐),至于裹好巾帻闲坐吟啸,恬然终日,我的快乐,哪里说的尽呢?我的宾客来到这里,我的同僚属下也来到这里,大家围桌而坐(欣赏阅古堂墙壁上的图画)如同阅读旧史,(它们)使人人都知道治理之道没有比教化更重要的了,用兵之道没有比权谋更重要的了,因而古人做事都把忠义做为根本。功名一立,不独自身可以享受富贵,福泽也可以流传给家人和宗族,这些前人遗留的业迹,可以记载在书册之中,即使远隔千万世到现在赫然如存,后人们看到他们的事迹后脸上都有羡慕之意,现在我不以酣歌优笑作为快乐,而是把这当成真正的快乐。难道只是我受到好处,这将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了解我的人,他们认为我喜欢痛快率直,就尽情地赏玩这些画吧?

    后世贤能的人,如果与我志同道合,一定会喜爱崇尚并修葺它,让它免去坍塌毁坏被污染之祸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     (阳 :水之北

B. 舟车冠盖之                 (冲:冲过来)

C. 故其子孙皆有吏良能之称     (循:遵守、依照)

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             (退:谦退、谦逊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其外修竹森然            ③华堂厦屋,有吴蜀

硕求余文以记              ④盖其先君子泽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陂田苍茫,行者倦厌  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果蔬可以饱邻里

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缘事议理,环环相扣,首尾圆合。

B. 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致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C. 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D.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5)用“/”给划线的文字断句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答案】 1B

2B

3B

4B

5)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6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迷途忘返。

(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准备在此养老。

【解析】【分析】(1B项,句意是,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冲:交通要道。故选B

2连词,相当于,表修饰;句意是,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高竹。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是,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结构助词,的;句意是,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结构助词,的;句意是,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①②不同,③④相同。故选B

3表现路上见闻及行者的感受,属于侧面表达。自彭城移守吴兴路上的一段经历。其余是对张氏园景所作的生动细致的描摹,景物情致盎然,体现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之特点。排除①⑥,故选B

4B项,苏轼提出不必仕的原因错误。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一旦成了追名逐利之徒,就会忘记节义,临危不知止,招来杀身之祸。故选B

5)分析可知,朝夕之奉”“燕游之乐结构对称,中间应该断开;开门而出仕”“闭门而归隐是对称结构,则跬步市朝之上”“则俯仰山林之下是对称结构,故中间均断开;养生治性”“行义求志也是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6)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处者,退隐的人;出者,出仕的人;狃,贪。莫余厌,宾语前置句,不嫌(讨厌)我;买田于泗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焉,在此。

故答案为:⑴B⑵B⑶B⑷B

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⑹①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迷途忘返。(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准备在此养老。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5)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高竹,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啊。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迷途忘返。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准备在此养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 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呈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髙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卨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豳译成现代汉语。

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窦长君曰:广李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

【答案】 1C

2B

3D

4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②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解析】【分析】(1的宾语,应该是: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译为:项籍让他帅兵,他多次使皇上陷入困境,故排除BD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中,千金应放到前面,是高祖悬赏捉拿季布的赏金,译为:高祖用千金的高价悬赏捉拿季布,谁敢窝藏他,排除A;故选C

2B项,单于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错误,因为后来还有可汗等称呼;故选B

3D项,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错误,因为通过原文,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说明季布重诺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楚人谚语,已经在楚地人尽皆知,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只是得以传扬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所有原因。故选D

4注意:数,多次;窘上,使皇上陷入困境;得,得到,抓到。译为: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②注意:说,通,喜欢;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译为您;固,坚决;请书,请求(窦长君)写信。译为: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故答案为:⑴C⑵B⑶D

⑷①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②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材料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1出则弟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则以学文中的指的是________

2)请从材料二、三中任选一则,谈淡你对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 1)顺从和敬爱兄长;《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经典(能答出文化经典即可)

2)示例: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杀身成仁,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古以来,它就激励着如谭嗣同、瞿秋白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出外要敬爱师长分析,的古字。弟弟尊敬顺从兄长。,结合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分析,译为《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经典。

2)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是做人的最高原则。虽然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的品德。自古至今,它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譬的意思为比喻,打比方。对后世的影响可以结合一些仁人志士的事迹来写。

故答案为:顺从和敬爱兄长  《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经典(能答出文化经典即可)

示例: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杀身成仁,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古以来,它就激励着如谭嗣同、瞿秋白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参考译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的享受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 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 请先发。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 ,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而问之。生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

【注释】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所如不偶        不偶:不对等                            B. 疾革难遽        瘥:病愈

C. 公喜,而问之    逆:迎接                                D. 所以君柩者      淹:长久停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公游扬学使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 归,杜门不出         则知明行无过矣

C. 犬马病                 刘日薄西山                   D. 余深信                 去今之墓而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离不弃,死后化作灵魂去报恩,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

B. 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

C. 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

D. 通过异史氏曰,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更抒发了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感慨。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

【答案】 1A

2C

3A

4)即命驾哭诸其室 出橐营丧 葬以孝廉礼 又厚遗其子 为延师教读 言于学使 逾年游泮。

5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乘鹤出现,让人生跟随他呢?

【解析】【分析】(1A项,而所如不偶。但是命运不济。不偶:不幸,不好。B项,疾革难遽瘥。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瘥:病愈C项,公喜,逆而问之。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 逆:迎接D项,所以淹君柩者。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淹:长久停留故选A

2A项,介词,在/介词,被。B项,表承接/表递进。C项,连词,    因为。D项,句末语气助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之。故选C

3A项,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错,是帮助丁公实现了科考梦想。故选A

4即命驾哭诸其室从结构上来看是完整的,并且后面出橐营丧承前省略主语,领起另一句子,所以在后停顿;通过一个字可知,葬以孝廉礼厚遗其子是两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后停顿;为延师教读是针对其子的,所以在后停顿;言于学使逾年游泮结构完整,意思清楚,所以在使后停顿。

5不意没料想到。时数时运。憎命好命不佳。依然仍旧。铩羽名落孙山。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回首四顾。跟随。沦落如叶生其人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

故答案为:⑴A⑵C⑶A

即命驾哭诸其室 出橐营丧 葬以孝廉礼 又厚遗其子 为延师教读 言于学使 逾年游泮。

⑸①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乘鹤出现,让人生跟随他呢?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药,根本不见效。

    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致意思说: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叶生看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请(您)先动身吧。送信人回去如实说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着他。

    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叶生说:因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特别聪慧,过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笔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不久就考了个第二名。丁公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了凄惨不乐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丁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部中主政。上任时带着叶生,并送他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早晚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正遇上丁公子奉派主管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该何等令人高兴。叶生也很喜悦。

    (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正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妻子站在远处对他说:您死了已经很久了,有什么话想要说吗?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因为家里贫穷和儿子太小的缘故。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叶生听完这些话,显得非常伤感和懊恼。(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已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影。妻子惊恐地看了看,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丁公子听说,泪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

    异史氏说:魂魄跟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信不疑。叹息啊!命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的卞和和你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唉!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材料二: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

    材料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1)结合材料三,说说韫椟而藏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一句体现了孔子的心情。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孔子的入仕观

【答案】 1)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

2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孔子入仕有其原则。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解析】【分析】(1意为藏,即盒子,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盒子里,结合有美玉于斯可知把美玉藏在盒子里,而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体现了一种急迫心情。

2)本题中,根据我待贾者也可品味出孔子的愿望是出仕为官;根据材料一又知孔子入仕有其原则,但吾已矣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可见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故答案为: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

⑵ 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孔子入仕有其原则。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再结合语段分析人物语言透露的心理因素。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也没有图画出来了,我这一生大概是要完了吧!(《论语·子罕》)

材料二:孔子说:年轻的后辈是值得寄予厚望的!怎么能知道后来人的将来不如今日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仍无所成就而不被人知,那他就不会使人产生敬仰和没有大望了!(《论语·子罕》)

材料三: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 孔子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论语·子罕》)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丁忧。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B. 申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后指文书、凭证,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C. 上柱国,春秋时代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战国时楚、赵设置,直至隋朝职权相当于丞相、宰相,唐宋以上柱国为武官的功勋爵位。

D.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项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与文中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彧处事分寸得当。左仆射高颎的儿子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并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

B. 柳彧的忠诚耿直,为百官所敬畏。隋高祖非常赏识柳彧的忠诚耿直,称他是国之宝,多次表彰他,不断升迁他的职位。

C. 柳彧不畏强权。杨素是当时声势显赫的权臣,群臣都畏惧他,不敢违拗他,唯有柳彧敢于和他对抗,秉公执法,压制他的嚣张气焰。

D. 柳彧遭杨素忌恨,多次被陷害。由于赠送《治道集》给蜀王,被杨素诬陷行贿;汉王谅作乱,他假装病重被囚,事情平息后仍被诬陷谋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答案】 1A

2C

3D

4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彧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

柳彧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杨素因此嫉恨柳彧。

【解析】【分析】(1)本题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这句话意思是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异居不可拆开,意思是不同居所,分居,此处指分家,故排除BD;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句式结构对称,外门既设对应内閤又施,且竟不行前面需有主语,故排除C项。故选A

2C项,战国时楚、赵设置,直至隋朝职权相当于丞相、宰相解释有误,上柱国位在丞相、宰相下,甚尊。原为保卫国都之官。故选C

3D项,由于赠送《治道集》给蜀王,被杨素诬陷行贿理解错误。原文依据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杨素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而非行贿。故选D

4)本题特别注意:①“因为,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皇帝下的命令等;筑宅修建住宅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判断句式;表被动。②“据案译为靠着桌子使动用法,使……站立立素于庭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立素,此外本句也是被动句;事状事实情况嫉恨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A⑵C⑶D

⑷ ①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彧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柳彧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杨素因此嫉恨柳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不可拆分开。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然后快速浏览原文,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浏览文本,到文中画出所需要翻译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语境大略熟知;此外,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柳彧(,有文采),字幼文,是河东郡解县的人。他的七世祖先叫柳卓,随晋王朝南迁,寓居在襄阳。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打仗失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柳彧年轻时很爱学习,阅读了许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他多次升迁,官至尚书虞部侍郎,后因为母亲服丧而离职。不久,又被起用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辞,未得到准许。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英名,不应只是随波逐流附和众人。此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抵不称职。柳彧上书道: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静,治理百姓,应该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以前汉光武帝可算是一代明君,他由一个普通百姓而兴起,完全了解事情的弊端。他和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取得天下,等到成功之后,却没有任命他们担任具体职务。我看到诏书,任命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已届迟暮。先前担任赵州刺史,不懂职责,政务都由手下一班小人处理,贿赂之风公然盛行。和干子骑马射界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担任某一职务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事了。陛下希望天下清明,时刻不忘,如果认为应该尊重优待年长者,本可多赏赐他们钱物就行,如果让他们去举恶劝善,危害实在很大。皇上认为很对,和干子最终被免去了刺史职务。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彧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掌握大权的显贵人物,百官都害怕他的威势,没有敢冒犯他的。曾经因为犯了过错,皇上命令御史台查办。杨素倚仗自己位高势大,就坐在柳彧的座位上。柳彧从外面走进来,看见杨素如此,就在台阶下面手执笏板态度严肃地对杨素说:我奉旨查办你的罪行。杨素慌忙离开座位。柳彧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杨素因此嫉恨柳彧。此时柳彧正受到皇上的信任,所以杨素没有办法来诬陷他。柳彧曾获博陵李文博所著《治道集》十卷,蜀王杨秀派人向柳彧讨要。柳彧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赐柳彧奴婢十人。后来杨秀犯了罪,杨素就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将柳彧削职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柳彧走到高阳时,皇上下诏招他回朝。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逼迫,起初也不知道杨谅打算造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经完全显露出来了。柳彧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杨谅十分恼怒,把他关了起来。等到杨谅失败,杨素又上奏诬陷柳彧首鼠两端,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表面上即使没有谋反,内心里也赞成作乱的人。柳彧被判充军敦煌。杨素死后,朝廷下诏招柳彧回京师,他在路上去世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天下有道意思是________独行其道意思是________。、

2)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儒家对富贵贫贱的认识。

【答案】 1)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原则,行为准则

2儒家认为应该审时度势,辩证地看待富贵与贫贱,不能一概而论。孔子在邦有道无道时,对贫贱富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孟子认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坚守对的追求。富贵不让思想迷惑,威武不使意志屈服。

【解析】【分析】(1)对《论语》《孟子》等一些名著的把握还要结合文言翻译知识,了解孔子、孟子等人的主张。第一句的意思是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就出来做事;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就隐居起来。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其中天下有道意思是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第二句的意思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自己的原则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独行其道意思是原则,行为准则

2)孔子对富贵贫贱的认识,可结合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分析,意思是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由此可见孔子在邦有道无道时,对贫贱富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认为应该审时度势,辩证地看待富贵与贫贱,不能一概而论。孟子对富贵贫贱的认识,可结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分析,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由此可见孟子认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坚守对的追求。富贵不让思想迷惑,威武不使意志屈服。

故答案为: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 原则,行为准则

⑵①儒家认为应该审时度势,辩证地看待富贵与贫贱,不能一概而论。孔子在邦有道无道时,对贫贱富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孟子认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坚守对的追求。富贵不让思想迷惑,威武不使意志屈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 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 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释】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答案】 1D

2B

3B

4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谨慎挑选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解析】【分析】(1)本题中,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罪人是主语,系都察院狱罪人的定语,后置,是谓语,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BC

2B项,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表述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

3B项,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理解错误,文本是说九畴、渊遂劾盛等,意思是““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者说表意绝对,于文无据,把文本中叶盛等人偷换成章瑾和王汝霖等人并不能确定有无章瑾和王汝霖

4)第一题得分点:,介词,因为;,表被动;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洗清罪名;以事见诬,被动句;逮下吏,被动句。第二题得分点:,延揽;,选拔;优诏,嘉奖的诏书;,回复;,代词,他。

故答案为:⑴D⑵B⑶B

⑷①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谨慎挑选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进侍读。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志皋偕张位、习孔教等疏救,格不上,则请以中行等疏宜付史馆,居正志。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旋改南京太仆丞,历国子监司业、祭酒,再迁吏部右侍郎,并在南京。寻召为吏部左侍郎。十九年秋,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遂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明年春,王家屏罢,王锡爵召未到,志皋暂居首辅。会宁夏变起,兵事多所咨决。主事岳元声疏论锡爵,中言当事者变乱倾危,为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所驳。志皋再辨,帝皆不问。二十一年,锡爵还朝,明年五月遂归,志皋始当国。

    辽东失事,诏褫巡抚韩取善职,速副使冯时泰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止下御史问。给事中吴文梓等论其失平,志皋亦言:封疆被寇,武臣罪也。今宽绍勋而深罪文吏,武臣益恣,文吏益丧气。帝不从,时泰竟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寻极论章奏留中之弊,请尽付诸曹议行。时两宫灾,彗星见,日食九分有奇,三殿又灾,连岁间变异迭出。志皋请下罪己诏,因累疏陈时政缺失。而其大者定国本、罢矿税诸事,凡十一条。优诏报闻而已。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中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笔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评四起。志皋愤言: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因求退益切。帝慰谕之。二十九年秋,卒于邸舍。

    (节选自《明史·赵志皋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B. 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C. 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D. 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B. 夺情,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称为夺情

C. 礼部,古代官署,主管朝廷中的礼乐,祭祀、户籍、科举和接待外宾等事务。

D. 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志皋仕途坎坷。张居正掌权时,他因和张位等人上奏相救吴中行,赵用贤得罪了张居正,张居正借机将赵志皋贬职。

B. 赵志皋得到重用。他在王家屏被罢免而王锡爵还没有到京的情况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全部由他决定。

C. 赵志皋犯颜敢谏。他反对皇帝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逮捕关押副使冯时泰,而对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台考察的做法。

D. 赵志皋处事柔懦。他任首辅时首辅权力相对分散,不再像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一样强势,被朝廷人士轻视、辱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不从,时泰竞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

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

【答案】 1D

2C

3B

4皇帝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谪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皇帝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同是内阁大臣,以前势力大而权力归属我,就争相趋附我来谋求晋升官职。

【解析】1考察是动词,宾语是京朝官,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交荐意思是交相举荐意思是交相,修饰举荐,做举荐的状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原文标点: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故选D

2C项,礼部,……主管朝廷中的……户籍……等事务错误,户籍属于户部职能范畴,不属于礼部主管。故选C

3B项,军事全部由他决定错误,从文中来看,不是全部,应为大多数,原文兵事多所咨决。故选B

4谪戍意为被贬谪戍边,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要先加上省略的介词并把状语提前;意为宽恕同一阁臣也,判断句,翻译要加上判断词相率意为争相媒进意为借某种关系以谋求晋升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①皇帝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谪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皇帝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同是内阁大臣,以前势力大而权力归属我,就争相趋附我来谋求晋升官职。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晋升为侍读。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夺情入仕,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当廷施行杖罚。赵志皋与张位、习孔教等人上奏相救,被阻挡不能呈上,他们请求将吴中行等人的奏疏交给史官,张居正很恼怒。遇上星变而考察京官和朝廷官吏,就将赵志皋逐出京都出任广东副使。过了三年,又借官绩考核将他贬职。张居正死后,进谏的人交相举荐他,起用他为解州同知。不久改任南京的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任职。不久召调为吏部左侍郎。万历十九年秋天,申时行离职,举荐赵志皋和张位代替自己。于是晋升(赵志皋)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天,王家屏被罢免,王锡爵受召见还没有到京,赵志皋暂居首辅之位。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上许多问题都向他咨询而决定。主事岳元声上奏劾论王锡爵,其中说到当事的人变乱险诈扰乱国家,被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驳斥。赵志皋两次上疏辩解,皇帝都不追问。万历二十一年,王锡爵返回朝廷,第二年五月就回乡了,赵志皋才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辽东兵事失利,诏令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将副使冯时泰逮捕,投入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台考察。给事中吴文梓等人疏论此事不公平,赵志皋也称边疆遭侵犯,是武臣的罪责。现在宽待杨绍勋而将文官从重治罪,武臣更加放纵,文官更加丧气了。皇帝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谪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皇帝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不久赵志皋又极力论述奏章滞留在宫中的弊端,请求全部交给各部门商议实行。当时两宫遭灾,彗星出现,日食有九成多,三座宫殿又遭灾,接连几年都出现不正常现象。赵志皋请求皇帝下诏治他的罪,于是接连奏陈时政的失误。其中大的方面是确定国家的根本、罢黜矿税等事,总计二十一条。皇帝却只是赞许地下诏书表示已经知道了。

    张居正掌管国家大事,权力使皇帝震惊。申时行接替他,权力还是很盛。王锡爵性格刚强、有气势,人们也畏惧他。赵志皋任首辅,年岁七十多,年老了,性格柔和而懦弱,被朝廷士人所轻视,责骂之声四起。赵志皋很愤怒,就进言:同是内阁大臣,以前势力大而权力归属他,就争相趋附他以图晋升官职。如今势轻而权力分散,就争相攻击他以图声名。因此请求退休的心情更急切。皇帝下谕令抚慰他。万历二十九年秋天,逝世于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504c2c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8.html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