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发布时间:2019-01-15 18:02: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佛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篇一:50条经典人生感悟语录
  1、如果把人生看做是一段旅途,那么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你我的身后紧紧跟随。
  2、人不要坐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
  3、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变得坚强。
  4、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伟大,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5、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
  6、人生有些事情,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
  7、走的桥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盐多,不一定吃的饭就多。
  8、走路的时候有伴儿就不觉得路远,吃饭的时候有伴儿就吃得香。
  9、都说人应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谁知低处纳百川。
  10、如果我爱你,我就会理解你,并通过你的眼睛去看世界。
  11、我能理解你,是因为我能在你身上看到我自己,同时在我身上也看到了你。
  12、能说出来的不是苦,说不出的才叫真正的苦。
  13、有一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一颗心,在坚持中方显真诚。
  14、你懂了时,我正接近天堂;你不懂时,我曾经来过。
  15、人生总有许多偶然和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16、人生会有许多意外和错过,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引线……
  17、在无尽的追寻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
  18、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美,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
  19、世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20、每一棵大树的成长都要接受阳光,也包容风和雨。
  21、可以随波逐浪,但不可随波逐流。
  22、没见过草原,就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没见过草原上的白云,就不知道什么是纯净。
  23、,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把脸一直面向着阳光
  24、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
  25、事物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成毫无美感的一种形式。
  26、爱情就象一捧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多。
  27、一帆风顺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
  28、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29、爱,当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的一切。
  30、每一种选择都有不同的结局,就好象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风景。所以,如果想看灿烂的风景,不妨沉思片刻再做出选择。
  31、人不能不长大,长大的过程就象是赶路,一路风景常换常新。
  32、对前途要看得乐观些,对人心要看得悲观些。
  33、明明灭灭的人生,我愿作一盏灯,温暖你的寒冷,关照你的一生。
  34、星星,你属于所有人的眼睛,谁也无法独自占有你,因为人们太爱你了。
  35、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36、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并向太阳微笑。
  37、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是你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里遇见错的人,是你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里遇见错的人,是你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是一阵感伤。
  38、也许上帝当年从亚当身上抽出那根肋骨时,他就想到了:女人永远都可以要男人的命。她可以让男人,也可以让男人死,因为她曾经是保护男人心脏的那根肋骨,她可以保护男人的心脏,也可以刺穿男人的心脏。
  39、在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人们总是爱得太早,放弃得太快,轻易付出承诺,又不想等待结果。
  40、戒指,不再是一生一世的承诺,终生相守的誓言,却成了纪念伤感的烙印。就象有人说过的:戒指好比爱情,戴在手上,也是戴在心上;伤在心上,便也伤在手上。不敢碰的,是那心里的伤;不愿摘的,是那难舍的爱。
  41、时间过了,爱情淡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
  42、如果缘尽也硬要牵扯,原本的美好就会变成一种束缚,变成个两个人都困在其中的牢笼。
  43、云中有风,风中有我,我能有什么?云对风说,风对我说,我能对谁说?
  44、当窗外的风雨来时,我们有房屋,当心中的风雨来时,你会有什么?
  45、如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如果没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
  46、钢琴的爱人是手,泪的爱人是喜,爱人的爱人是一辈子,你的爱人是我。
  47、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坚持就是胜利。
  48、我不在这里,请不要在我的坟前哭泣,因为我没有睡去,我的灵魂正在看着你。
  49、如果你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相信,我们还怎么活下去?
  50、当我们眺望远方的时候,近处的风景便看不清了。
  原文链接:http:///thread-3009-1-1.html
  篇二:佛经经典语录智慧大全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在上,'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
  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臵,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槃。
  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 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棲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槃。
  11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11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120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121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124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125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128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129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132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133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 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 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 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 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 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 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 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15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15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15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156.佛是无心道人。
  157.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
  160.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16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16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16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165.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166.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168.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169.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170.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171.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
  172.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173.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174.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175.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177.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178.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179.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181.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182.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无事,佛至犹是冤家。
  184.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185.随处不失正念,自然脱体现成。
  186.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槃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证。
  189.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190.修行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
  191.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192.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
  193.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194.竹春生筍,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
  195.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196.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
  197.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198. 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199. 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篇三:60条最富含哲理的经典句子
  1、经事长志,历事成人。不经事不知事艰,不历事不晓事难。经事越多越聪颖,历事越多越干练。诚如雨后彩虹最鲜艳,霜后腊梅更娇媚。
  2、痴成才,迷入道。痴者专心致志,苦其心志,别无旁鹜。入其里,究其实,悟其奥,故而学业有成。迷者执其念,笃信不移,劳其筋骨。纯其道,悟其理,达其观,故事业有成如人人。
  3、浮之聪者未必精明,讷之愚者未必笨拙。聪者往往由精而愚,愚者往往由痴而明。诚则,痴是聪的根本,精是愚的化身。凡成大事者皆为痴人。
  4、静则思己,动则达人。静中观心,真妄毕见;动中观人,机趣盎然。心不静则不能剖心,行不规则不能喻人。静中修心,动中达理,才是修身之道。
  5、动乃健身之道,静乃养心之术。无动则无以有生机,无静则无以有纯念。动静相宜乃修身养性之根本。
  6、淡泊者心清,心清则志明;奢糜者心浊,心浊则淫乐。无淡泊无以清心寡欲,无奢华无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故洁由淡泊污由奢。淡泊是高洁人生之源,奢华乃糜烂人生祸根。
  7、人无自信无主,过于自信则拗。自以为是乃自缚绳索。人不聪明乃愚,过于聪明乃奸猾,自作聪明乃掩耳盗铃也。
  8、人情冷暖,需有戒人之心;世态炎凉,需有防人之术。行事谨慎,处世谦恭,话到舌尖留半句,事到眼前思三分。
  9、正人先正己,思己之过,正己则生威;正己先正心,思心之妄,正心则生纯;正心必正行,思行之邪,正行则生信;正行必正风,思风之谬,正风则生清。
  10、世事繁杂,变化多端,处事不难于诚而难于敏,执事不难于着而难于通变,明事不难于悟而难于认同,行事不难于艰苦而难于同心。
  11、人生的意义在于通达,为人所赋予。由理想、信念、追求而生,并随着理想、信念、追求的不同而各异。为谁而生,为谁而死,
  为谁奉献一生都是个人的操持。高低贵贱都是人的写生,善恶美丑都是人生的足迹。
  12、人之私本能也。虽非与生俱来,但生而有之。人之公教化也。教而有之,立身之必须。欲去私必立其公。人之善本性也,乃人类文明之产物,由修身而来。人之恶劣性也,乃愚昧而衍生,由放荡而来。除其恶善自存焉。
  13、人之清正气也。洗涤而清,陶冶而洁,非生来之清也;人之浊邪气也,污染而浊,侵蚀而腐,非其本性也。清与浊都是个人造化。
  14、万物水洗而净,不洗则污;万物沐阳而艳,不沐则衰;万物静寂而清,不静则罔。人间万事皆在陶冶。
  15、苦累是一种体验,触而得之,避之不知其艰;酸辣是一种品味,尝而得之,不尝不知其味;福祸是一种境遇,临而悟之,不悟不知其吉凶;乐忧是一种心态,思而有之,乐时不思其乐,何乐之有?忧时不思其忧,何忧之有?
  16、善恶只在一念,荣辱只在一差,福祸只在一霎,座上宾与阶下囚多是一步之遥。吉凶祸福,兴衰际遇皆在个人审时度势的把握。
  17、一世英明莫如一生清白,赤条条来去,不染纤尘,留正气于大地;不垢污迹,遗清白于人间。
  18、成事于勤,成名于俭。物欲横流中,脱俗者成名,超凡者入圣。挂嘴之名一时一世,入心之名万古流芳。
  19、清心寡欲乃做人的真谛。心清于平淡之中,欲寡于贪婪之妄。无平淡无以清心,无真知无以寡欲。清淡之中识真味,平凡之中见伟大。世事纷杂,对浊流不近者为洁,不染者为纯。唯无欲者不染,无求者至洁,乃为之高。
  20、勤俭致富,富则殷实,必珍惜,品之则别有趣味。如山林之花,栉风沐雨而茁壮。巧取致富,富则奸猾,必挥霍。品之如水,淡而无味。如温室之花,风吹雨淋之易折。豪夺致富,富则骄逸,必奢华。品之不知其味。如瓶中插花,虽艳而无根,必短命矣。廉从俭出,腐由奢生,正由公来,清由洁来。无勤俭无以廉洁,无奢侈无以腐化,无公心无以正直,无清白无以清明。清白是立身之本,勤俭是做人之根,奢侈是万恶之源。
  21、人生一世,不留清风虽声名显赫也徒有其名,不留功德虽高寿百岁也枉度一生。利泽万民,福荫子孙者,位再卑,寿再短,也虽死犹生。
  22、世间万物,存有其原,灭有其因,存亡皆有其规律。人间祸福,祸有其兆,福有其端,福祸皆在自己造化。
  23、身居高处,虽出人头地,未必高尚;身置低处,虽人微言轻,未必卑微。皆在人之品行清浊。
  24、立身高,高瞻远瞩,立鸿鸪之志,展鲲鹏之雄。立身低,鼠目寸光,虚度光阴,一任韶华流逝。
  25、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能有奢望。欲望起,信心足,精神振,士气旺;欲望消,颓其志,惰其身,混迹人生;奢望起,贪婪生,穷奢侈,堕落人生;奢望无,气定神闲,宁静淡泊人生。
  26、知悲者并不悲哀,不知悲者却甚是悲哀。知悲者知羞耻,讲良知,何悲之有?不知悲者蒙昧道德良心,发不义之财,淫不义之乐,何其悲哀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8bc37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d7.html

《佛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