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8 00:17: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叁墅 丝 ournal fFinance atd Economis 绿色金融助力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对策思考 ■冯俊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具有 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或行业;引导企业在生产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引导 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指出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具有的优势和障碍,并从完善制度供给、加强跨区域合作和构建多层 次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06—169x(20l7)06—0031—05 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研究”(16AJL015);2016年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发展绿色信贷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策略研究” (2016SJB790042)。 冯俊(1977一),江苏东台人,经济学博士,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金 融发展战略。(江苏南通226019)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态是长江经济带 究,结果表明:仅有3个省份环境治理是有效的。同 发展的保障。坚持绿色发展既是关系人民福祉的 时,长江经济带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对邻近区域 重要工程,也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中 的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崔木花,2015;崔木花 央、国务院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 和殷李松,2015等)。长江经济带生态的自我洁净 明建设高度重视。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 和修复能力已降到极限,已危及到了整个中华民族 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的长远利益。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支撑带之一,长 保护,不搞大开发”。同年9月正式印发的《长江经 江经济带应在率先实现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转变的 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放在 同时,在保护与修复生态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进 首要位置,明确指出,“要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 绿色发展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大量绿色投资必须依 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绿色发展 靠社会资本,即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弥补资金缺口。 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本共识和指导方针。 发展绿色金融是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经济的本 绿色金融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抓手 质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支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长江经济带 点。在长江全流域推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 面临的环境承载压力正日益严峻。由于顶层设计 个具有时代迫切性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从 力度不够,长江沿线产业布局缺乏合理性,产业结 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绿色金融能够实现负外部性的 构重型化特征明显。相关统计表明,长江全流域分 内部化,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缓解长江流域资源 布着上万家化工企业、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 环境制约,是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以及多个大型石化基地,尤其是下游的长三角地区 绿色金融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引导效 已呈现出“重化工围江”的格局。唐德才等(2016)对 应”和“挤出效应”,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微观经 长江经济带沿线1 1省市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了研 济角度来看,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业自身实现可持 37 
金融与经济201 06 续发展的客观要求(Jeueken,2001等),金融机构推 进绿色金融业务有助于提高自身声誉和风险管理 能力(Chami等,2002)。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的优势与障碍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的优势 
是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长江经济 带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也是金融业最发达的区域。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已 成为引领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的龙头。截至2015 年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存款总额达到340218.30亿 元,本外币贷款总额达到237167.29亿元,两者均占 全国的24%。从各主要城市来看,作为核心的上海 正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条件积极打造国际金 融中心。截至2015年末,上海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 到1430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机构618家;资本市 场服务机构350家;保险业机构382家;在沪外资金 融机构达到230家。同属长三角的南京是泛长三角 区域金融中心,其金融竞争力指数已跃居全国第五, 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2016中国城 市金融竞争力指数报告》)。此外,湖北和重庆也分 别在建设长江中游和上游的金融中心。 二是现代产业走廊建设的资金需求庞大。传 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培育绿色产业是长江全流域 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走廊的核心内 容。目前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化工产量 约占全国的46%。推动以重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实 现绿色转型势必成为全流域迫在眉睫的重要课 题。此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于2016年联 合印发了《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 案》,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 升级,培育包括“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和“新能源装 备产业集群”在内的十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 产业走廊。在这一背景下,金融资源会积极寻找长 期、优质且稳定的效益增长点。因此,现代产业走 廊建设有助于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增进经济韧 性的作用,为长江经济带沿线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 融业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先行先试力度大且成效显著。例如,在长 江下游的长三角地区,2017年3月,“陆家嘴金融城 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陆家嘴绿色金融 发展中心”两大平台在上海建成。在江苏省,江苏 银行建立了能效贷款、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光 32 JRYJJ 伏贷等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光大银行苏州分行与政 府合作,由政府建立低碳节能风险补偿资金池,通 过“资金池+担保+银行”等多种风险分担方式,为苏 州工业园区内的低碳节能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 中游地区,湖北正积极打造碳交易中心。自开市以 来,其成交量和流动性等指标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 位。截至2014年11月底,湖北碳排放配额交易总 量达621万吨,占全国累计总额的47%;交易总额占 全国的30%;累计日均成交量占全国的56%。在上 游地区,重庆市政府2017年初印发的《重庆市建设 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 五”规划》提出,“十 三五”期间,将加快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加大绿色信 贷投放力度,研究建立绿色信贷贴息机制、绿色项 目担保机制。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障碍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长江经济带地区也面临 着诸多障碍。 是制度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从整体来看, 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引导绿色金融长期发展的绿 色金融法律制度体系。现有的绿色金融立法层次 较低,可操作性不强,部门规章缺乏较强的约束力 和执行力,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协调性,信息披露 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加强。绿色金融的发展 缺乏内部和外部的激励与监督。从内部来看,金融 机构内部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与绿色金 融配套的约束激励机制;从外部来看,政府的金融 主管部门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相 对欠缺。金融主管部门的绿色金融政策目标也还 主要停留在限制对“两高一资”企业的信贷投放和 促进节能减排短期目标的实现上,对绿色金融缺乏 完整的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 二是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建立。长 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在金融联系度方面存在较大 差异,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长江流域上中 下游以及各省市之间,迄今为止没有建立起和谐的 分工和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交易平台相对割据, 跨区域绿色金融互动联合程度有待提高。行政区 划壁垒是影响跨区域合作的最大因素,行政区划和 金融监管的设置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匹配,各自 为政与垂直管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金融资源的自由 流动。尤其是分区管理的体制,导致信息传播成本 上升且政策协调难度加大,信贷资金配置不合理,地 
区间的金融发展错位,很难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 境,这些都制约了全流域绿色金融协调发展。 三是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贯穿全流 域的一体化绿色金融市场尚未形成。现有绿色金 融市场主体单一,和从事绿色信贷的银行相比,证 券、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较少,影响了绿 色金融发展。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实践中缺乏与其 他金融机构的配合,且社会公众参与力度不够。目 前,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的实施还面临着 许多难题,相关的环境准人机制尚未成熟,也没有切 实具体的政策可供参照执行。除此以外,绿色金融 业属于新兴交叉性行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供给 短板制约了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导致信 用评级、资产评估、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环境风险评 估和数据服务等中介机构较为滞后的原因之一。 三、创新绿色金融体系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 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以五大发展理念和《长江 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更好地发挥绿色金 融杠杆作用,推进全流域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形成 金融创新与循环经济双赢格局,为打造绿色生态廊 道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绿色发展理念”在长江经济 带落地。 (一)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供给 是构建系统性制度框架。第一,应按照十八 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思想,推动绿色金融立法 工作,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推动金融层面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完善包括绿色认证制度(认证机构与标 准)、绿色金融激励制度(声誉激励与经济激励)和 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制度(透明度规则与欺诈制裁规 则)在内的绿色金融制度框架,消除当前绿色金融 制度领域存在的碎片化状态。第二,强化顶层设 计。以五大发展理念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 要》为指引,充分考虑流域经济和区域经济特色,结 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 系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 展规划》,在规划中要明确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 绿色金融体系的总目标、各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路 径,同时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操作性相对较强的绿 色金融发展评价制度。 二是明确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功能定 位。第一,助力城市群建设。城市群是经济活跃、 绿色金融助力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对策思考 要素集聚和流动最频繁的区域,城市群需要发达的 金融体系来支撑。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资金供 给、风险分担、资源配置和信息揭示功能方面的特 殊功能,弥补城市转型资金缺口,推动长三角、长江 中游、成渝等城市群向绿色城市群转型。第二,助 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杠杆 撬动和链条服务的作用,在帮助传统产业增加“绿 色元素”的同时,扶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以此助力长江经济带产业有序转移和世 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第三,助力港口绿色发展。应 发挥政策性绿色金融的作用,促进长江沿线现有港 口向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港口转变,为提升长江黄金 水道功能、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添动力。 三是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衔接互动的 大背景下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第一,加大对 带一路”相关项目的绿色投资。发挥重庆、成 都、武汉、长沙、合肥等长江经济带及“一带一路”重 要节点城市的作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应积极落实 环保部制定的绿色“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发挥绿色 金融对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的促进作用,推进绿色金 融投融资机制的可持续创新。第二,重点支持生态 友好型产业。长江经济带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的金融机构应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的清洁能 源、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态农业、绿色建筑和绿 色交通等绿色项目,可通过发展PPP模式,吸引社会 资金投资绿色产业,同时应促进当地政府与绿色项 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相互协调,巩固项目的环境风 险管理和现金流管理。 (二)加强全流域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 是创新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模式。第一,创 新政府间高层对话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沿线各 地区政府间的信息互通,以打破行政壁垒为职责, 通过合理制定金融政策来对金融合作进行整体规 划,系统开展跨区域金融合作扩大全流域绿色金融 扩散效应。第二,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一个超 越行政区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长江经济带区域 内金融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引导金融机构 寻求本地区之外更广阔的投资机会,减少因信息不 对称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促进跨区域绿色金融合 作的深入发展。第二,创新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平 台。以长三角地区为龙头,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 金融联盟”,在监管、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方面, JRYJJ 33 
2D1 7l06 发挥各省市集合优势,实现绿色金融优势互补,最 终推动金融资源的有效传递,推动跨区域、跨领域、 多层次的金融一体化合作。 二是优化全流域绿色金融空间布局。第一,调 整空间布局。注重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合作过程 中的“点轴”和“层次性”的重要性,根据长江经济带 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谋划绿色金 
融空间格局。在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同 时,提高南京、武汉、重庆等长江流域各大区域性金 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以南京、武汉、重庆等为核 
心,在长江中游和上游地区构建三个国家级绿色金 融集聚示范区并打造多个后台服务基地,实现绿色 金融集聚示范区和后台服务基地的“双核驱动”。 第二,发挥长三角地区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是要发 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引领作用,依 托上海自贸区,在关于绿色金融的制度创新、市场 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并积极向 中上游地区推广复制。第三,完善跨区域人才流动 机制。统一全流域绿色金融人才相关政策,落实绿 色金融人才市场评价机制,形成以市场配置为主的 人才流动机制。 三是实施跨区域绿色金融监管。第一,消除监 管“洼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监管机构要开 展有效合作,明确金融机构的环境法律责任,创新 监管措施,夯实风险管控基础,保障绿色金融得到 有序发展。第二,强化风险控制。促进金融机构培 育环境风险意识。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 产品与服务的同时,针对因“自然资本”非预期波动 而产生的环境风险,构建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引 导金融机构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健全内部控 制、授信流程、不良债权问责等风控机制,消除期限 错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水平。以此帮助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两高一剩” 产业。第三,加强监管跟踪、强化信息披露。防止 出现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 题,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 (三)建立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 是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市场。第一,引导商 业银行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应紧扣国家“三去一降 补”的宏观目标,加快自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推 广“重庆银行全力参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措施,将 绿色信贷理念融入到信贷政策的制定、业务管理和 34¨ ;| 流程优化中,提高金融机构资金利用效率,盘活长 江经济带区域内信贷资金。第二,完善信贷交易平 台。探索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知识产权、品牌及 商标等无形资质的抵/质押融资,建立相关交易平台 机构。通过交易平台的运行,培养和发现上述无形 资产的市场价值;同时,增加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 渠道以及银行相关抵/质押物的流通、变现渠道。第 三,探索绿色产业投贷联动。对节能环保产业开展 投贷联动专业综合服务,将银行绿色金融专业化经 营优势转化为有效规避风险并获得合理收益的优 势,同时提高银行绿色信贷的资产质量,以吸引更 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项目及节能环保产业。 二是加快资本市场绿色化步伐。第一,推进资 本市场绿色转型。发挥上海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核 心触发装置的作用,加强南京、武汉、重庆等区域金 融中心互动联合,完善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绿色基 金、绿色保险等市场的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衍 生产品市场。第二,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 推进湖北武汉碳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规范高效的排 污权交易市场,提供碳远期合约、碳碳互换交易等 交易方式,增加碳市场流动性,为企业提供更多的 风险对冲和控制工具。同时在2007年以来已获批 成为试点的江苏、浙江、湖北等沿江省份进一步推 进跨行政区域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完善交易机 制,推进二级市场建设,到2017年底基本建立排污 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第三,推进“互联网+绿色 金融”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信息化水 平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依靠“互联网+”思维,充分发 挥互联网金融运营成本低和覆盖面广等独特优势,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绿色金 融租赁、节能环保资产证券化、巨灾风险证券化、与 碳资产相关的理财和信托产品、节能减排收益权和 排污权质押融资等。满足绿色经济发展和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中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三是组建专业化绿色金融机构。第一,组建跨 区域绿色银行。借鉴美国的“绿色新政”、日本的 “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打造定位为独立运营公共投资机构的跨区域绿色 银行,按照商业准则开展运作,利用公共资本撬动 社会资本,推进专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第二,组建 跨区域绿色基金。采用PPP组织架构模式,发展绿 色产业基金等专业化非银行绿色金(下转第67页) 
金融控股集团协同发展综合金融服务探究 产生更多标准化的产品来为这些中型需求提供服 子公司不同业务的“主次之分”,主动创新,在设计 务。而这些标准化产品在保持数量众多的基础上, 中突出基础金融产品的“特性”,在综合金融服务的 也一定会尽可能的降低成本,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 般性”中体现单个产品的“特殊性”。为此,提供 性来应对解决某类投融资的需求问题。 综合金融服务,要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这样才 面对小型需求,由于这些需求所带来的收益有 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助于形成牢固稳 限,数量众多,在金融科技Fintech的带动下,会更多 健的综合金融服务机制。最后,还要保持“适度联 依靠互联网等信息科技力量来引入变革。利用网 合”,提供联合的金融服务不是万能药,不能解决所 络这种低成本且高信息传输量的方式,向海量小型 有问题,各个分支机构不能过于依赖协同,迷失自 需求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例如从支付宝和微信的 我,完全沉迷于综合金融服务。各平台子公司要依 支付业务延伸、拓展出的微商银行,阿里银行等互 据自身情况制定战略,做好谋划,强化执行。这样 联网小型信贷。 才能使综合金融服务精准发力,高效高质的完成战 通过这样的中介分层与服务分层,金融行业完 略目标。 整地构建了自身的生态系统。随着金融改革的加 参考文献] 深、创新观念的转变,金控集团只有通过子平台综 [1】贝政新,陆军荣.金融控股公司论——兼析 合业务布局和抢先拥抱“互联网金融”,提前推动金 在我国的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融产品服务“上线”,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2]谢征.金融控股集团管理与业务协同研究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占据有利的市场位 通过建立营销总部带动金融一站式服务[J].财 置。而这种新型的金融生态系统必然会孕育出更 经界(学术版),2013,(29):88—89. 多的创新综合金融服务。 31杨珂.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基 五、结语 于国际经验的比较【J1.区域金融研究,2013,(1O) 总体来说,金融控股集团子单位之间的合作应 4】吴富林.金融控股集团战略ee[j].当代金融 该秉承着“服务主业,综合有力,各自突出,适度联 家,2015,(1) 合”的原则来进行和开展。首先,各子公司要在本 5】赵立航.混业经营模式分析与抉择[J].上海经 金融行业内立稳脚跟,谋求发展,只有立足本行业, 济研究,2006,f1). 扎实做好自己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本行业内 61张志柏,田蓉.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考察 占有一席之地,才有进行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其 和研究fJ].33代财经,2001,(_5). 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 7】何光辉,杨成月.从花旗集团拆分反思“金融 户解决痛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组合,破除母 超市”模式[J].财经科学,2009,(6) (上接第34页)融机构,将其作为社会资本进行绿色 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投资的专业平台和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重要补 2015,(06)45-52. 充。第三,培育绿色机构投资者。推广绿色投资和 4】李晓西,夏光.中国绿色金融报告[M].北京:中 责任投资理念,引导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策略、投资 国金融出版社.2014. 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逐步引人ESG(环境、社会、公司 51林欣月.我国绿色金融的内涵、现状和发展 治理)理念,提升评估绿色资产的能力,强化环境信 对策[J].金融天地,2016,(305. 息披露,建立绿色投资者网络,加强同业交流。 6】刘振中.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建iz[J]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管理。2016,(09)33—38. 1]Jeucken,M.Sustainabl Finance and Banking 7】刘传岩.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问题探究[J]税务 M】USA:TheEarhscan Publcaton,2006. 与经济,2012,(1)29 ̄32 2】崔木花.长江经济带污染排放问题及情景规 8】唐德才,汤杰新,薛佩佩.长江经济带环境治 划[J].学术界,2015,04)218~227. 理效率研究——基于投入产出优化分析的视角fJ] 3】崔木花,殷李松.长江经济带污染排放对产业 现代管理科学,2016,09)69—71. 6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f07e4f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5.html

《绿色金融助力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