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新)

发布时间:2020-04-26 17:11: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结合诗句,二要概括出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或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①步骤可调换顺序,也可合并在一点中描述。)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题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明确: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步骤①)昨夜深沉,北风呼啸,长驱汉关;天空阴云密布,边关冷月高悬,西山战鼓犹急。(步骤②)暗示着边境局势的紧张;也反衬边关将士誓死破贼、决战必胜的豪迈情怀。(步骤③)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方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题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作简析

明确:本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①)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步骤②)诗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清新美丽的池塘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步骤③)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问题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明确: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

三、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

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术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含蓄委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明确: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①)“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

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②)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③)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步骤①)。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步骤②。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步骤③)。

四、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可选)④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①)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咙,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步骤④)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

明确: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 (步骤①)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步骤)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步骤②③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全诗是围绕某词展开的,试作分析。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结合诗句逐一分析如何围绕这个词展开的。

答题示例: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明确: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诗人通过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家国之思。步骤①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步骤③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明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步骤①)这种思

乡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②)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六、诗论评析(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步骤明确诗论涵义。(一般情况答题者心知肚明就成,不一定在答题中写出来)简洁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或批,或贬,言之有理。结合诗句自圆其说地分析,以之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那一句更妙,为什么?

明确:“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步骤①) “雁引愁心去”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步骤②)(答“雁别秋江去”一句更妙也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关,指居庸关。旆(pèi),旌旗。

问题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更喜欢本诗。(步骤①)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步骤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0680cb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1.html

《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