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发布时间:2019-03-06 06:37: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中的关键文言实词,感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状语后置现象,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品味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语气和心理,体会语言的简洁传神。

3.使学生认识到后天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状语后置现象。

2.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语气和心理,体会语气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见”、“但”的一词多义,理解“博士”的古今异义,了解“蒙辞以军中多务”的状语后置现象。

2.品味孙权、吕蒙、鲁肃的对话,以语气为突破口,揣摩各人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了解《资治通鉴》的相关文学常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说过。关羽被老百姓视为战神,却败在了吕蒙手下。同学们一定很好奇吕蒙是怎样的传奇人物吧。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吕蒙呢?

学生回答预设:吕蒙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一名大将;有勇有谋。

追问:吕蒙的谋略智慧是与生俱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吕蒙,看看他的读书经历。

设计意图:以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对人成长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音字音、停顿。

提示:注意卿(qīng)、邪(yé)、孰(shú)、遂(suì)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答案预设: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鲁肃后来见到吕蒙,大吃一惊,佩服吕蒙的学识,跟他结成朋友。

分析: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结友而别),故事围绕“学”这条线索展开。

3.孙权、吕蒙、鲁肃分别是什么身份?吕蒙年少时就富有谋略智慧吗?

提示:PPT展示孙权对吕蒙的评价:“子明(吕蒙)少时”,“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胜于子敬”(鲁肃)。——《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学生答案预设: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掌权人,吕蒙和鲁肃都是吴国的将军。吕蒙年少时有勇无谋,谋略是后天学习而来的。

分析:鲁肃是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早期的吕蒙与之不能在才智方面相提并论。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学情,补充出自《三国志》的孙权对吕蒙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吕蒙才略长进变化之大,并对三国志有初步印象。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是怎么表现吕蒙学习后大有长进的?请圈画出来,试着读出语气,并把感悟批注在书上。

提示:注意“大惊”、“非复”、“”、“刮目相待”、“”、“”的翻译,关注两个感叹号。

学生答案预设: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分析:从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表现出吕蒙因“学”而才略方面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飞速进步。从侧面展现吕蒙学有所成,突显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是谋略进步之大。略带调侃的语气,显示了两人的真性情和融洽关系,为下文“拜母”、“结友而别”打下伏笔。

2.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请划出相关的语句反复朗读,试着读出语气,并把你的感悟批注在书上。

提示:加点词语的翻译和划线部分特殊句式的串讲

1吕蒙 2当涂掌事

3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 4孤岂欲治经博士邪

5涉猎 6见往事

7孰若 8 <“所”字结构>

学生答案预设:“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略,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分析:孙权劝学,语重心长。他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而“不可不学”。“不可不学”以双重否定形式,语气果断不容置疑。接着“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反问,语气放缓,用婉转、诚恳的态度说明吕蒙学习的目的,孙权对吕蒙托词的轻微不满与责备之情亦可体会出。“卿言多务,孰若孤?”重读。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3.总结:孙权的善劝,表现在他的语言中,对吕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体现出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又不失一国之主的身份。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对话,揣摩语气、神态、心理,感受文字的简洁传神,同时串讲字词句的翻译。也给学生沉浸文本的时间,为思考探究作铺垫

(四)知人论世,思考探究

1. 文章基本是围绕吕蒙这个人物展开的,为什么题目是《孙权劝学》而不是《吕蒙(读书)传》?

学生答案预设:孙权劝学是吕蒙学习的动因,鲁肃的感叹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学习的效果。

★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需要知人论世。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来为人物立传的是纪传体。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所以,取名《孙权劝学》而不是《吕蒙(读书)传》,还意在借文章警示后世掌权者。

2.读完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答案预设:勤奋读书,努力学习会对我们大有帮助。

3.文章在“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部分的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案预设:“吕蒙就学”略写,详写了劝学和赞学。

分析: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简说或不说。例如,对吕蒙的学习过程,仅“蒙乃始就学”一笔带过,至于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对于吕蒙与鲁肃二人谈话的内容,文章也并未提及,只用“与蒙论议”一句简单交代。除对话以外的其他语言简省而意赅,充分显示了文章详略安排的精当。

4.总结:释译文言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和特殊句式,在语境中理解。这篇课文短小精悍,剪裁得当,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寥寥几句就使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跃然纸上,侧面描写也十分精彩。

设计意图:补充交代相关文学常识,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同学们通过文本分析,对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力争勤勉刻苦,不辜负作者文以载道的初衷。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找出课文中的成语,解释并造句。(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3.完成《孙权劝学》学习单。

4.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一节,选择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写一段人物分析。

设计意图:收束教学,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拓展迁移,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附板书:

孙权劝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

必要性

可能性

刮目相待

赞赏、惜才

《孙权劝学》学习单

在以下两则片段中,任选一则,自由组成3-5人小组,分工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完成作业:

1)借助工具书,看懂材料,能大致复述给同伴听;

2)对照材料和课文,你觉得《三国志》与《资治通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1 勖():勉励 ②旧儒:年老有名望的学者。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诣(yì):拜访 ②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 ③拊(fǔ):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90095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f.html

《《孙权劝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