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习题下

发布时间:2020-06-14 03:30: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思考与练习一

一、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根据谓语的性质划分,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语译全句:

1、吕公者,好相人也。

2、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4、贡之不入,寡君之过也。

5、计者,所以定事也。

6、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7、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8、法术者,乃群臣人民之所祸也。

9、此二人者,皆圣人也。

10、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11、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

三、举例说明,根据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我们可以把叙述句分成哪两大类?

四、举例说明什么是语义上的被动句?

五、举例说明什么是形式上的被动句?

六、指出下列形式被动句的特点,并语译全句:

1、失礼违命,宜其为擒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申狄徒谏而不听,负石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4、赵军为秦所坑于长平之下。

5、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6、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7、故桓公之兵横行于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8、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思考与练习二

一、翻译全句,并指出句中前置或提前宾语及前置或提前的原因:

1、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

2、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 矣。”曰:“有恸 乎?非夫人之为恸 而谁为?”(论语·先进)

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

4、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诗·魏风·硕鼠)

5、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6、“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

7、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8、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礼记·礼运)

9、谏而不入,莫之继也。(左传·宣公二年)

1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二、指出下列句中名词充当的状语,分析其所属的类型,并翻译全句:

1、孝景时,(郅)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史记·酷吏列传)

2、(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宴,郊迎三十里。妻侧目以视,倾耳以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3、(重耳)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国语·晋语四)

4、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韩非子·十过)

5、日吾固告君曰得众。众不利,焉能胜狄?(国语·晋语二)

6、使我甲兵顿獘,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国语·吴语)

7、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

8、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

9、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10、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11、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1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13、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14、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四)

15、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三、翻译下列文字: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思考与练习三

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

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9、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10、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11、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 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1

2、今来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王者。

13、且异日济西不师,所以备赵也。

14、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二、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说明其活用后的意义特点,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成二年)

2、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3、不若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国语·晋语四)

4、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对曰:“是在讙也。”(国语·晋语四)

5、世之灾,妒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荀子·成相)

6、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7、今法律贱商人,而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晁错《论贵粟疏》)

8、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晁错(论贵粟疏))

9、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汉书·朱买臣传)

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11、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徐珂《精稗类钞·冯婉贞》)

12、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徐珂《精稗类钞·冯婉贞》)

三、分析下列句中数词的用法,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

1)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诗·豳风·东山》)

2)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一。(《左·成十三年》)

3)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韩非子·五蠹》)

4)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史记·货殖列传》)

5)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史记·货殖列传》)

6)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史记·货殖列传》)

四、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各种情况和活用的语法条件:

1)公入室,请与之分国,崔子不许;公请自刃于庙,崔子又不听;公乃走,踰于北墙。(《韩非子·奸劫弑臣》)

2)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韩非子·五蠹》)

3)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韩非子·说林上》)

4)以管仲之圣而(隰x )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韩非子·说林上》)

5)晋侯使医衍鸩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鸩,不死。(《左传·僖公三十年》)

6)今臣为王却齐之兵而得十城,宜以益亲。今来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王者。(《史记·苏秦列传》)

7)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史记·孝文本纪》)

(8)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思考与练习四

一、阅读课本中《乐毅献书报燕王》、《颜斶说齐宣王》、《庄辛论幸臣》三篇文章,分类列出所有的尊称和谦称,并指出其指称对象。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分析句中的“其”字分别充当什么成分。

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其知见,人饰之;其不知见,人匿之;其无欲见,人司之;其有欲见,人饵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三、直译下列句子,找出句中的代词,说明所属类别。是人称代词的,说明其在句子中所指代的对象;是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说明在句子中的意义。

1)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灌罍。(《诗·大雅·泂酌》)

2)虽曰匪予,既作尔歌。(《诗·大雅·桑柔》)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5)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庄子·大宗师》)

6)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7)相去万里余,故人心尚尔。(《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8)每今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9)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10)句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不足也。”(《国语·越语上》)

11)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12)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13)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

14)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15)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疑问代词,分析它们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并直译各句:

1)画孰最难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左传·昭公四年》)

3)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石父也。”(《史记·管晏列传》)

4)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诗·齐风·南山》)

5)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王风·君子于役》)

6)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7)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

(8)欲仁而得仁,又焉贪?(《论语·尧曰》)

(9)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促淹《岳阳楼记》)

(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代词则指明其词性类别、指代对象、语法功能和语译形式,并语译全句:

1)钧是人也,为大人,为小人。

2)国人敢言。

3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4)赦,以劝事君

5)世之高,若黄帝。

6)今闻无罪,而二世杀

7)民从而不用,则无民同。

8)诸将皆信。

9)既立之监,佐之史。

10)虽使五尺童之市,欺。

11)晋国,天下,叟之知也。

12)投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3)三人行必有我师

14)作书与内舍,便嫁留住。

15)过而能改,善

四、标点翻译下列文字:

思考与练习五

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副词,并翻译全句:

(1) 其新嘉,其旧如之何?(《诗经·豳风·东山》)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惊动。(文天祥《指南后录叙》)

3)臣愿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4)天子以为老,许,许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5)居闲,自刻苦,务记览。

6)陈胜王,六月。(《史记·陈涉世家》)

7)君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8)良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9)老臣病足,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四》)

10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11)至乎孝武,元功宿将尽。(《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12)其后秦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13)广故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史记·陈涉世家》)

14赵,诸侯之子孙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四》)

15)我心席,不可卷也。(《诗·邶风·柏舟》)

16)乘捷之势,击亡之国,何患不克?(《资治通鉴·汉纪》)

17)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18)至于梁、陈间,不过嘲风月、弄花草而已。(白居易《与元九书》)

19)丞相前戏许灌夫,无意往。(《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0)臣闻吏议逐客,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二、标点下列短文,并译成现代汉语:

1)薛

2)赵 为人 子曰 谿

(3)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末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下》)

(4)魏武侯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數戰而數勝武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其獨以亡何故對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憍以憍主使疲民而國不亡者天下鮮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疲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矣夫差之所以自剄於幹遂也故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e4f2b6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5.html

《古汉语习题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