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8-08-31 03:45: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一种心理上的妙觉。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或渐悟或顿悟,或隐藏或彰显。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间的开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博物馆观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篇二:游南京博物院有感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院,它坐落于中山门旁,宽广的
  13万占地面积令我叹为观止,大门上的飞檐似乎有上天之势,飞马石雕透露出英姿飒爽,渴望自由的神态。仅仅是正门,南博恢弘的气势就让令人有许些怯步。
  南京是六朝古都,文物繁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之
  地。我好歹也是半个南京人,却从未细细端详过这静静安置在南京的建筑,人们总是在忙忙碌碌,总是马不停蹄地向前看,似乎鲜有人回头看一看历史的脚步,时光的变迁。
  青石板路随着温度的骤降变得冷冰冰,从脚下传来的阵阵寒意仿
  佛在时刻提醒我这里与并不是有腾腾热气的家、不是有朗朗书声的学校,而是那些经历了上百年岁月、出自地下的阴潮古物的归属地。厚重的历史感随着脚步逼近,有寒气,也有慢慢老去的金属气息。
  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历史一般,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看到古人用
  的瓦罐,看到古代妃子用的金饰,看到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不禁点头称赞。镇院之宝乾隆的瓶子、奢华尊贵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更是珍贵到无已复制,代笔了文化历史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飞跃时光的创造力。这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历史知识的宝库,带
  给我无限暇想,历朝历代的文物精品、工艺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的灿烂文化,千百年岁月的沧桑遮掩不住它夺目的光华,体
  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能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即使是冬天,也有郁郁葱葱的常青树,绿叶后隐隐约约的红墙青瓦、棱角分明的飞檐,无不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个来自遥远古代的故事。南京博物馆是一种情节,也是保留历史的圣殿。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篇三:参观南京博物馆之感想  参观完南京博物馆后,我的心中满是震撼之情。展列在博物馆中不少珍贵的国家级文物令我大开眼界。但是有件事非常可惜,我没有找到金蝉玉叶,这令我十分沮丧。我之前有在书上看过它的介绍:“明金蝉玉叶,一只形神毕肖、金光闪耀的蝉立于玉叶上。它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玉叶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八瓣。”文字介绍旁还附有一张金蝉玉叶的图。自打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就被它精巧的造型给惊艳到了。尽管只能看书上的平面图,但是我依旧能一眼就看出金蝉玉叶的制作技术十分复杂,因为整个蝉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瞬间这只金蝉就会脱离玉叶,在空中翱翔。
  不过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其它展列的文物都十分精致,比如唐三彩。虽然唐三彩在唐时间只有短短九十多年,但却为中国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财富。唐三彩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唐三彩天王俑和镇墓兽。
  镇墓神物大多是为了震慑恶鬼以及盗墓贼,所以造型上都多为恐怖吓人。天王俑就是典型例子,其长相凶神恶煞,剑眉怒目,目光慑人,脚踩一只似人又非人的小鬼,一股力量和霸气呼之欲出。镇墓兽多是给墓道里增添一股静谧恐怖的气氛,唐三彩镇墓兽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镇墓兽的设置最早出现在东汉墓中,是形体最大的随葬明器,古人相信镇墓兽威猛凶狠的形态能保护墓主人不受鬼怪的侵害。
  另外我还参观了艺术馆的陶俑,这些生活类的陶俑气势虽不如秦始皇的兵
  马俑来的壮观,但其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这一点,还是令我觉得它们的价值不比兵马俑少。
  另一件令我十分震惊的宝物就是金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
  外观与人体十分相似,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一般皇帝身穿金缕衣,而贵族只能穿银缕衣。当时人认为玉可以令尸体不腐化,有保存尸体的效果,所以古人十分重视玉,并把玉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礼器。
  远古印象馆中陈列了一些恐龙化石和远古大象。这是一般博物馆都会陈列的物品。虽然骨头都是拼接起来的,但我仍能想象,站在我面前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史前动物。
  另一个民国馆我也非常喜欢,我本身十分喜欢民国,觉得那是一个很神奇的时代,既有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又有浓浓的西方风气,尽管是个动荡的年代,但却是一个社会民主的时代。
  在现代雕塑馆里还看到了许多名人的雕塑,其中还有我最喜欢的马三立。从小喜欢相声的我,十分喜欢马三立。满心欢喜的跟雕塑合了一张影。
  此次南京博物馆参观之旅,令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见识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劳动力,也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此次旅程意义非凡,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还会在参观一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42f2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f.html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