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4-29 03:04: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诗里的故事
作者:张燕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1

        (一)

        唐肃宗(李亨)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初冬,唐朝四万义军与安禄山、史思明十万叛军,在陈陶进行了一场血战。

        陈陶:地名,即陈陶泽,位于长安西北。

        结果,唐军全部覆没。

        当时,48岁的诗人杜甫,在身陷安禄山叛军占据的长安城前夕,路过陈陶泽,真实地写下这场血战的《悲陈陶》一诗: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而这场陈陶大战唐军的统帅,就是当朝宰相房琯。

        房琯曾任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恰逢安史之乱,唐玄宗怆惶向西逃出长安都城;随之,唐肃宗也逃出长安。无疑,两朝新、老皇帝都逃脱了大难,唯一坚守平叛抗乱的只有宰相房琯了。史册这样称赞房琯其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当唐王朝官军主力从潼关防线崩溃后,一败涂地。而这次陈陶之战的四万义军,倒是陕西各地起义的农家善良子弟。四万义军刚刚集结,显然缺乏军事训练和良好的装备——竟然把农村的老牛车赶上前线。大战前夕,宰相房琯主动上疏肃宗,请缨收复长安。于是,由肃宗亲自准许文职书生房琯亲身挂帅,率领四万农民义军与安史叛军决战于陈陶。最终,唐军惨败。

        当时,唐肃宗刚刚登基;可笑的登基地点,却在逃亡途中的关中西部凤翔城,并非都城长安。此君急切希望房琯能战胜叛军,支撑处于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唐肃宗一听陈陶战败,龙颜大怒,要坚决杀掉房琯。

        房琯无疑成为唐肃宗的替罪羊。

        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关于陈陶之战的记载,显然是李唐王朝为自己修史,为尊者讳;其中有关琯战败的原因,显然不足为凭。只有参看宋代《资治通鉴》的记载,才写出陈陶之战之所以惨败的真正原因:一、四万农民义军,如何正面能够击败十万叛军铁骑呢?二、唐肃宗并不信任房琯,他在军队里安插了监军、还有宦官;这些比房琯更不懂军事的皇家钦差,胸怀异心,竟然在大战前夕,逼迫房琯冒险出兵。房琯还有什么独立地指挥权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62e20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7.html

《唐诗里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