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07-02 02:01: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证据》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序言和三个章节,用康德自己序言里的话说作品本身共由三章组成,其中第一章提出论据本身,第二章提出论据的详尽应用,第三章陈述根据,为的是说明,证明上帝存在的任何其他证据都是不可能的。

一、存在的概念

在《第一章?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中,共有四个考察。第一个考察是论一般存在,康德从存在这个现在广泛使用、也被广泛误解的地方开始。康德说不要以为我会以对存在的一种形式上的解释为开端。” “在没有把握作出正确解释的地方就不要作出解释。因此,在一开始,康德是阐明了一种他所使用的存在概念仅仅是不需要加以解释而可以使用并随着后来的推演可以被说明的概念。实际上康德首先给出了命题上帝存在这样一个命题,然后从存在入手而对上帝存在加以说明,从而给出上帝存在这个命题的含义。

接着,康德给出了第一个命题一、存在根本不是某一事物的谓词或者规定性。这是康德对所有未经哲学训练而使用世俗智慧陷入错误的纠正。这样一来,上帝存在这样一个命题就不是判断,也不是对上帝的说明,而是上帝与存在同一。因此,当读者接受康德的第一个正式命题时,就不能不去重新开始纠正刚刚开始阅读时的观念,也就是说,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含义——证明上帝是存在的证据。到此为止,这个命题要证明的不是上帝是真实的存在这样一个通常的理解,而是上帝是存在。并要给出上帝是存在的证据。如此一来,为什么康德从存在入手就变得明白而易懂,其合理的逻辑关系就变成上帝是存在,存在是什么的问题。

在第一个命题中,康德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了存在不是什么:不是某一事物的谓词、不是某一事物的规定性。那么谓词、规定性又是什么呢?

任何一个主体,例如尤里?恺撒,把所有可以想象的谓词,就连时间和地点的谓词也不除外,都集中在他身上,这样就马上可以理解,虽然有所有这些规定性,他仍然可能实存,也可能不实存。这其中,规定性、谓词,就是一个主体事物的逻辑可能性,也就是说逻辑上不矛盾的可能性。全部的谓词就是一个主体事物全部的逻辑可能性。 后面的实存使我们注意到,在康德的著作中至少在本文中,与我们中国语境的存在相对应的是实存。因此,康德著作中所表象的思想并不缺少中国的存在这样一个概念,但在他那里,表示中国存在的是德国实存。因此,上帝存在不是中国语境的上帝存在。

接下来,康德给出了第二个命题二、存在是对一个事物的绝对肯定,并由此也同任何一个自身在任何时候只有与另一事物相关才被设定的谓词区别开来。在这个命题下,康德先从肯定开始,肯定或设定的概念是非常简单的,与是的概念完全是一回事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肯定仅仅是一般的肯定,而这种一般的肯定也就是可能性,这种一般肯定的、可能性的关系可以用加以标志。这样一来,是,即这种关系的设定,不外乎就是一个判断中的连接概念。倘若不仅仅是这种关系,而是自在自为的事物本身被看作是被设定的,那么,这个是也就无异与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可能性用术语表示是,而这个一般可能性也就是一般肯定。它仅仅表示逻辑上的实在性,至于是否具有现实的实在性或是否是实存则完全不表征。而要表征这个绝对的肯定、不仅肯定关系也肯定事物本身的自在自为,则只能用存在这个概念

康德举例说如果我说上帝是全能的,所考虑的也仅仅只是上帝与全能的这种逻辑关系。因为后者是前者的一个标志,除此之外这里什么也没有设定。至于上帝是否是,也就是说,是否被绝对地设定,是否实存,则根本不包括在内。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康德把第一章命名为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他要表明的不仅是对上帝的一般肯定,这个一般肯定就是上帝全能、全知等等世俗智慧对上帝可能性的认知,还包括对上帝绝对肯定的认知——上帝是实存的。但是康德这样论述的同时也把世俗智慧认为的上帝全能、上帝全知等等罢在了逻辑的位置、摆在了可能的位置。

论证到此,康德已经给了我们他思想的三个主要观念,一是谓词,规定性,逻辑性、可能性;二是,一般肯定,仅仅肯定关系;三、是存在,绝对肯定,不仅肯定关系,也更加肯定事物的自在自为

接下来,康德以提问的方式给出了第三个命题我可以说存在比单纯的可能性包含着更多的东西吗?来结束对一般存在的论述。按照康德的观点,在一个实存着的东西中比在一个单纯可能的东西中没有设定任何更多的东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说的是该事物的谓词);然而,借助某种实存着的东西要比借助一个单纯可能的东西设定了更多的东西,因为这也涉及对事物自身的绝对肯定。换句话说,就事物的关系、可能性而言,实存的事物和可能的事物是等同的,但就对事物本身的设定而言,存在比单纯的可能设定了更多的东西,那就是对事物自身的肯定。

当《考察一》结束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就我们经常使用的中西哲学术语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中国存在,表示着事物的现实实在;德国实存,表示着事物的现实实在。二者在内涵上相同,但用语不同。存在,这是来自德国的专门术语,不是中国的日常文字用语,它不仅包含着事物的一般逻辑可能性,更包含着事物主体的现实存在(这里是显示还是非显示仍又区别)。换句话说术语的存在不仅表示实存,也同时包含了各种可能性的关系。而非术语的存在仅仅表示实存,不包含各种逻辑关系。

二、可能性

考察二的题目是论以一种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内在可能性康德首先说明了什么叫内在可能性,也就是不违反矛盾律的可能性 。接着康德给出了一个命题一切事物的内在可能性都以某一存在为前提毫无疑问,这个命题根据前述的存在定义是当然的推理,正如康德自己所说如果一切存在都被否定,那么所有的可能性就都被取消了。因此,绝对不可能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实存

接下来的命题是一切可能性都是在某种现实的东西中被给定的,或者是在该物中作为一个规定性,或者是通过该物而作为一个结果 这个命题没有前一个好理解。但康德自己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一切可能性与某一存在的关系可以有两种。或者是可能的东西仅仅就其自身就是现实的而言是可设想的,这样,现实事物中的可能性就是作为一种规定性而被给定的;或者是它之所以可能,乃是因为某种别的东西是现实的,即它的内在性是作为由另一存在产生的结果而被给定的。也就是说,首先,可能性必须是现实的,一种是由现实中的某物直接显现的,另一种虽然不是某物直接显现的,但是,是某种存在的结果通过另外的现实显现的。

这个可能性的讨论之所以要单独作为一个考察就是因为在康德的观念中,可能性是内在的,内在于某个存在,而这个存在可能是不显现的,但其可能性则必须是显现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存在及其包含的可能性在现实性上是不对称的,这很重要。这也就是存在作为哲学术语和一般中国语境的存在不同的地方。

三、绝对必然的存在

如果说我们理解了存在、内在可能性,那么,下一个挑战就是绝对必然的存在,这是考察三的内容。

康德首先给出了概念某种东西的对立面自身是不可能的,这种东西就是绝对必然的。从此出发康德首先引用可能性一切可能性都以某种现实的东西为前提条件,所有可设想的东西都在这种现实的东西中并通过它被给定。

但康德并没有把自己的推理过程展示完全。 根据绝对必然的概念和内在可能性的概念。既然现实性、可能性不可能被取消和否定,也就是说其对立面不可能,那么存在就是绝对必然的。因此康德的命题是有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实存

接下来的命题是必然的存在者是唯一的这个命题有问题,因为所有可能性已经被假设包含在了一个存在者那里,但我们也可以设想有若干个存在者分掌着不同的可能性

下一个命题是必然的存在者是单纯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上一个命题就不成立了,单纯的存在者只能产生单一的可能性,而不是诸多可能性。

必然的存在者是不变的和永恒的必然的存在者包含着最高的实在性接着进入考察四,必然的存在者是一种精神最后的一个命题是这就是一个上帝

四、对康德证明及证据的评述

康德从存在可能性开始证明上帝存在的可能证据无异具有极大的开创性、拓荒性,但到了绝对必然的存在时康德已经不是在推理,而是在下独断论了,就推理而言已经表现出不完整和错误了,因此,康德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只能是达到必然存在的高度,但尚不能另人信服地得出上帝这个概念。换句话说,康德没有证明上帝存在而是证明了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绝对必然存在、绝对必然存在可能作为一个证据。必然存在者唯一必然存在者是一种精神这两个论证中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康德说这就是一个上帝是缺乏根据的(环境使然)。

尽管康德没有把绝对必然的存在上帝同一起来,并不表明康德没有开创存在主义,后来德国哲学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可以说完全继承了康德的成果。同样,由于康德扫除了自然领域上帝的必要性,唯物主义哲学随康德而起也是顺理成章的。而必然存在者是一种精神不仅在黑格尔那里得到大力发展开创了强烈的唯心主义,而且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人的主体,因为只有在身上才有绝对精神的临在。在这个意义上康德是哲学上存在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人生哲学的共同近祖。

另外,就存在绝对必然的存在而言,说后来形而上学终结了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没有终结反而成为欧洲哲学的一大潮流,尽管康德在批判时期使用了物自体这样一个概念,但如果把我们的对象分为现象和物自体,那么物自体无异就是康德在本文中的上帝存在绝对必然存在,这为后来宗教哲学的勃然兴起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个不得不继承的平台。存在主义和宗教哲学 恰恰是后康德时代的形而上学。

康德此文虽然不属于批判时期的作品,但无异是批判时期的思想基石,现实性的东西绝对必然存在稍做转换就是现象物自体,其中的转换是否正如本文中所说的一切可能性与某一存在的关系可以有两种

对上帝的证明,在康德这里不是证明上帝现实性的如某物般的实存着,而是以唯一实在的方式 、以富含一切可能性的肯定和自在自为的绝对肯定实存者的方式,提供一个新的、可能的证据。只不过康德把这个绝对必然的存在付值 给了上帝

康德也根本没有对本体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给予任何取舍,前者明晰、后者实用 。但在最后一个以五、只有上面给出证据的惟一的一种上帝存在证明是可能的小章节中康德明确第宣布在我们归为两大类的四种可以设想的证据中??都是错误的、完全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不能用应有的明晰性证明,而是根本不能证明。康德自己的结论是只存在着一个上帝,只存在着一种证据,使人有可能以对完全根除一切对立面的那种必然性的感知来认识上帝。换句话说,如果自然神学是通过对自然的和谐、统一、目的来推论上帝的存在并把上帝作为宇宙依据,那么康德的意义在于,不仅自然的必然性、统一性不需要上帝,自然表象背后的绝对必然存在也不需要上帝。既然自然的依据是绝对必然存在,那么,只有通过那个绝对必然的存在来感知上帝才更有可能。而这根本不是证明,只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妥协方式。这也正是康德在我们前述讨论中把绝对必然存在付值给上帝的原因。

宇宙论的付值方式虽然也是付值,但在付值的同时把上帝当成了宇宙背后的本因。本体论证明是继承宇宙论证明来证成上帝是那个宇宙背后的本体。

康德的付值则仅仅是付值,其一是宇宙必然性根本不需要上帝,其二是宇宙现象的背后之因是绝对必然存在,无论表象和本体根本没有上帝的位置。

康德最后一句话是人们相信上帝的存在是绝对必要的,但人们证明上帝的存在却并不同样重要这是一种社会需求观点,即有某种必要保证上帝,但并不必须。

发表本文时,康德已经39岁,尽管不属于批判时期,但却是康德思想完全成熟的作品,忽视本文将对康德思想的评价产生疏漏!

诗名《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后流行于网络中,更名为《见与不见》。被很多人误传为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其实这首诗出自多多从零七年五月开始写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在《沉默》之前还有《唱》和《说》,它们是同一个系列的。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1: 咱们不试七年之痒了,直接试试相依为命。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将错就错。
               
2:你这么急着娶我,是不是惦记着早结早离呀。
                                                              
3: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我们俩就走岔道了。            
                                                               
4:你是没赶上我好的时候……这两年,是有点虚了。              
                                                                 
5:什么呀,整个一大通铺。活着扎人堆里,死了还是人挤人。      
                                                               
6:把我种在花盆里,我天天对你们笑。                          
                                                           
7:谁动感情谁完蛋。                                    
                                                      
8:早知道这么冷淡,还不如娶那一年一次的呢!起码一年还有一次!
                                                               
9:幸福不一定在一起,倒霉一定在一起。                           
                                                           
10: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11:这不是病,这是命,我的命找我来了,我只能从命。               
                                                              
12:你能对着钱发誓,无论对方将来多么富有,多么健康,多么爱你,都不在和他在一起吗?
                                                           
13:散买卖,不散交情。                                         
                                                              
14:居家过日子犯不着肝胆相照,虚着点儿和气。
                                                            
15:帝王般的享受,就是把脚当脸伺候着。
                                                              
16: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17:我们就是知心不换命,能托孤不能托妻的朋友。
                                                              
18:怕,像走夜路,敲黑门,你不知道门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怕一脚踏空,怕不是结束而不是开始。
                                                         
19:死是另一种存在,相对于生,只会生活是一种残缺。

20: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人之相悉悉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拥拥于礼;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伴伴于爱

仓央嘉措的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e313c46137ee06eff918eb.html

《上帝存在的证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