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31 06:26: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篇一

  0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老实。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オ

  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老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

  【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オ

  0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赏析】这是曾子的话。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オ

  0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安静,勤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经常向有道的人学习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オ

  0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一个人只要道德高尚、品德美善,何愁没有知己?因此,他没有必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他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看自已是否能了解别人、体悟到别人的方方面面。严于解剖自己,发扬自己的美德,如此才能高朋满座,知交遍天下。这样的话,即使你身处陋巷,居于茅屋,也不忧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了。オ

  0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拱卫,环绕。施行政事要用仁德,便会像天上北极星一样,固定在一定位置,不移动,而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拱卫着它。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以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为喻,阐明国君为政之要当以仁德为本,这样人民便会像众星拱卫北辰一样,归顺于他。オ

  07君子不器。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赏析】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只局限于有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而应该广泛地学习,把各方面的知识都贯通起来,这样才算比较成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真正学业有成的人不是“偏才”、“怪才”,而是“通才”、“全才”。オ

  0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聪明的(求知方法)。

  【赏析】对待学习我们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一知半解就以为通晓全部,半桶水晃来晃去,这样只会延误学习,影响学业所得。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不懂、难懂的知识,假如没有承认自己不懂的勇气,那么我们也必将和真知擦肩而过。只有坦诚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才能获得真知。オ

  0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赏析】孔子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经常反复地教导学生应该注意提升这五个方面的修养。孔子还以“文、行、忠、信”即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诚信四种内容教育学生。オ

  10见义不为,无勇也。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见到了应该挺身而出的正义行为,却不肯去做,这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孔子不仅把仁、义看作是道德的体现,也把敢不敢行仁仗义看成是一个人的道德体现,这就是道德的勇气。所以孔子非常强调智、仁、勇这三种美德,认为智、仁、勇是“天下之达德也”。当然勇也需以礼来节制,不然要出问题。为此,他又说:“勇而无礼则乱。”“义”、“勇”之间的关系,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这些道理,阐述得非常深刻。オ

  篇二

  1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早上听到了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可以。

  【赏析】大凡圣贤哲人,必是对真理有着极为热烈的追求,一生都在追求心中那个崇高的目标。而一旦获得了这个真理,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オ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关心的是德行修养(的提升),小人关心的则是土地财宝(的积累);君子关心

  的是国家的法令、制度(的建设),小人关心的则是(别人给他的)恩惠。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论述君子与小人的人生志趣与追求的不同。君子追求的是道德高尚,而小人想到的是个人发家致富,沉溺于个人居处的舒适、豪华;君子想到的是国家大事,而小人想到的仅仅别人给了他什么好处。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差别。オ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这里谈的是君子与小人的人生志趣与追求的不同。《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概念,所指常有不同。有时以地位分,则君子指统治者,小人指平民百姓;有时以道德区分,则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水准低下的人。这里的君子、小人的含义,显然是指后者,意为在如何对待“义”和“利”的态度上,就区分了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儒家认为人们对“义”和“利”的价值评判,实质上也是一种对道德价值的评判。オ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假如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赏析】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古人提出“父母在,不远游”。即便要出行,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四处云游,而应有个明确的落足处,好让父母能放得下心。オ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说话要迟钝些,而做事要敏捷些。

  【赏析】所谓言多必失,一个人要想在道德上有所建树,就不能不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少说多做甚至不说多做,这样才能在多方面都有建树,成为一个实干家。オ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

  【出处】《论语·公冶长》

  【释义】烂的木头不能再雕刻,肮脏的土墙不能再粉饰。

  【赏析】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要有大作为。这是孔子批评他的学生在白天睡懒觉时说的一段话。オ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处】《论语·雍也》

  【释义】质多胜于文(即只有朴实的内心,而语言粗鲁、行为野蛮、仪态丑陋),则如野人般粗鄙;文多胜于质(即只有漂亮的言辞、文明的行为、儒雅的仪态,而内心不够朴实),则浮华不实,文、质配合适当,才叫君子。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孔子认为个人的朴实的内心与外在的表现(包括语言、行为、仪态),二者须配合适当。作为一个君子要使自己内在的良好的品质与外在的表现配合得当,既有内在的美德,而又能表现出文雅的风度,这才叫文质彬彬的君子。オ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

  【释义】知道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又不如以它为乐。

  【赏析】这里讲对待知识的态度。对于一门知识学问,我们只有从内心里热爱它,才可能百折不挠地去学习它、追求它。孔子的话告诫我们,假如我们要做成什么事业,一定要从本心动身去追求,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因为“兴趣是的老师”。オ

  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出处】《论语·雍也》

  【释义】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足踏实地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

  【赏析】孔子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不喜爱有好的生活环境,他为的是向各国统治者推行自己“仁”的思想,实践自己提出的“仁”。仁德的起源和推广都要从自己做起,自己做好了,再推己及人,彰显仁德。オ

  10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出处】《论语·述而》

  【释义】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准确的主张却不能跟着去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愁的啊!

  【赏析】一个人只有怀有对学业和道德的崇敬之情,持续开拓进取,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像孔子这样严于律己,常常担心自己不能进德修业的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2417f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93.html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