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乡愁诗中常见意象赏析

发布时间:2015-06-18 15:51: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席慕容乡愁诗中常见意象赏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102 林茜 1021110204

摘要:“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发出这样一声沉重叹息的席慕蓉,把她的思乡愁绪融入了诗中,那短短的几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的倾述,尤其是那些意象地运用,看似简单而又意韵深远,看似无心而又让人泪湿衣襟。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关键词:席慕容 乡愁诗 常见 意象 赏析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寓,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席慕蓉,中国当代文学领域中响当当的一位女性。她的妙笔下总能生出一股清雅,她的字语间又常有一丝愁绪。那样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那样一种好像是渗入生活中渗入骨髓中一起笔就不由自主地溢出的思恋,便是她的思乡之情。一位来自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一位蒙古族王族之后的伟大文学女性,一位如今居于海峡另一边——台湾的普通游子,一片对根满怀归情而又无可奈何的落叶……“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发出这样一声沉重叹息的席慕蓉,把她的思乡愁绪融入了诗中,那短短的几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的倾述,尤其是那些意象地运用,看似简单而又意韵深远,看似无心而又让人泪湿衣襟。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黄河”“长城”长万里

黄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象征。提及黄河、长城,便是代表着中国;提及中国,便不得不提长城与黄河。正是因此,长城、黄河也是很多游子梦中的思念,黄河的水融入了他们的血液,长城的砖砌成了他们的风骨。席慕蓉也不例外。她思的“大乡”是祖国,“小乡”是祖籍故乡。

那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悠远,我们从小学就能背下的《长城谣》中,席慕蓉炽热的思乡情触动我们的心。“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长城,这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性建筑,在席慕蓉的心里,是怎样的神圣与厚重,对它的感情又是如此复杂和深沉,以至无法轻易唱出,以至不敢随意描述。“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长城,再加上黄河,双重的思念,双倍的爱戴,这样的两个华夏儿女耳熟能详的意象,如此普通,却也是最真挚的。

席慕蓉的乡愁诗中,不仅仅是在《长城谣》中有黄河与长城的英姿。龙的传人们胸怀故乡,总是不能绕过长城与黄河这两条美丽的羁绊。那首如今已被编成曲目的苍凉又不失雄劲的《出塞曲》中,也写道“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歌的调子都太悲凉”,故乡的天空永远是最美的,哪怕是被乌云覆盖的时候,故乡的土地永远是最香的,哪怕有狂风卷起的泥沙。因为是只有长城外才有的香,因为是故乡,苍凉的景致也是最美的,悲凉的曲调也是最温馨的。

“月亮”“笛”声梦里起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很久以前,月亮和思乡便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直延续到今,月亮甚至成了思乡的代名词。在中秋的晚上,那轮满满的银月,足够煽起所有游子的归情,此后不管是新月满月,那丝情绪再也剪不断。

席慕蓉那首著名的《乡愁》中写到“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笛声总是悠扬,但又总是含着忧伤,故乡的歌,于席慕蓉而言,也是这样。晚上万籁俱寂之时,仰望那一轮银月,好像听到了故乡的歌,像笛声般萦绕耳际,感觉到了心底的思绪,像愁云般覆上心头。这一句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里的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错,这样一首《折柳》笛声,是萦绕在席慕蓉心中不消的乡音。

《隐痛》中“月亮出来的时候/只好揣想你/微笑的模样/却绝不敢/绝不敢/揣想//如何照我/塞外家乡”;《命运》中“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长城谣》中“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 ……月亮,已经深深映入席慕蓉思乡的心,而又反映在她的乡愁诗中。

“塞外”“风沙”“芳草”萋

塞外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席慕蓉是蒙古族的,祖籍在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她的故乡是名符其实的塞外。因此,塞外在她的诗中也是常常可见的。1989年蒙古之行之前席慕蓉一直都是活在父母的乡愁里,她对塞外家乡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述说或是从古今图书,而想到塞外,“风沙”与“芳草”便也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从古自今塞外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宠儿,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中,“塞外”“风沙”“芳草”很自然地被联系至一起,席慕蓉也不例外。

“我迷失在灰黯的弄巷里/而塞外/正芳草离离”; 风沙起时/乡心就起/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春天会想起,故乡的芳草是否变绿;夏天的时候会惦念,故乡的麦穗是否长青;秋天会挂念,故乡的树是否叶落;冬天的时候会自言,故乡的雪是否依然落满屋檐?一年四季,游子的思乡会变幻,却无消减。席慕蓉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西欧,不管是风沙起的时节还是在风沙落的时节,总也不能绕过的,是对家乡的联想。“塞外”的“风沙”、“芳草”也是她乡愁的深深寄托。

“关山”“阴山”把“马”骑

关山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扼陕甘交通的要道,阴山,我们更是从小便熟知它的名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两座山,也可以说是塞外风光的代名词,席慕蓉家乡的代名词,总能给人以很多幻想,诗人席慕蓉自然也对这两座山情有独钟。古时描写塞外的诗多写风景和战争,不管是风景中还是战争里,都不会少了马的身影,塞外是它奔驰的天地。把三者联系到一起,仅是想象,便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席慕蓉在《出塞曲》中写到:“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归故乡”,她的诗不仅清雅娟秀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豪迈苍凉的场景依然能刻画得让人如临其境,一幅英雄骑马荣归故里的景象在她笔下栩栩如生。在《命运》中她也写道:“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由此也可见,席慕蓉对草原的生活是向往的。“请让我与你们为侣/划遍长空/飞向那历历关山”,那关山所在地,是诗人渴望的漂泊的终点,是诗人日思夜想的归宿——故乡。

席慕蓉在《没有见过的故乡》中曾写到:“缠绕着我们这一代的,就尽只是些没有根的回忆,无边无际。”与她同期的诗人作家中,很多都是与她相同的经历,只能在梦里,在别人的叙述中,在自己的笔下,惦念着那“没有见过的故乡”,席慕蓉不是特别的。而把那样沉重的乡愁,在短短的几言几语中,通过这些意象加以表达,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沦陷在她看似轻轻薄薄实而浓郁深沉的那一杯思乡酒的醇香中,如此行云流水,生花妙笔,席慕蓉,是特别的。席慕蓉的乡愁诗中所表现的远不止以上所举的这些,更多的妙笔之处,更多的她对故乡的柔情与思念,还需我们去慢慢研读;那些富含深意且唯美的意象透露出的那一缕情丝,那一笔风采,那一份隽永,那一派淡雅柔美,抑或是那一纸苍凉雄迈,还须我们去细细品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435b717c1cfad6185fa736.html

《席慕容乡愁诗中常见意象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