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皮书》观后感范文5篇分享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范文5篇分享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一
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绿皮书》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出版物,该出版物旨在帮助黑人在旅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酒店和餐馆。《绿皮书》的背景安排在1962年的美国,布鲁克林出生的大硬汉托尼·瓦莱隆加成为了一名为黑人钢琴家唐·雪莉载去美国南部参加一系列演出的司机。在那个时期,种族主义盛行,这两个背景迥异的男人在旅途中相互了解,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朋友,彼此的忠诚、爱和互相信任使得这部影片大放光彩。
导演彼得·法雷里可以说是凭借这一部电影真正的崛起了,成为了一颗璀璨之星。他在《绿皮书》里描绘了一幅种族歧视和人与人之间伪善的真实画面,带给了观众六十年代黑人悲惨遭遇的图景。《绿皮书》的两个主角分别是一名黑人和一名白人,但是他们在影片中的出场时间却是一样多的,导演把他们设定成为了“相同的身份地位”。这两个来自不同背景的男人成为了朋友,也认识到了不能以貌取人,他们最初的印象都是错误的。他们之间戏剧性的、微妙的关系是很值得令人思考。
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特别喜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很有处事的能力,自称为“忽悠大师”,因为他耍别人是一套又一套的。挺着一个啤酒肚,很能吃,曾吃掉26个热狗成功赢得了50美金。他在纽约一家夜总会担任保镖。当俱乐部关门进行装修时,他得到了一份临时工作,为唐·雪莉担任美国南部音乐巡演的私人司机。托尼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同时也能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
他的懒散与唐·雪莉的风格和优雅的举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为唐·雪莉摆脱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难题。托尼不一定认为自己是种族主义者,但迹象表明他就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托尼漫不经心地

在日常谈话中加入种族歧视的话语,当他的妻子桃丽丝给两个黑人修理工喝水后,他就紧接着把黑人用过杯子扔进了垃圾桶。我们还可以发现托尼经常住在比唐更好的酒店里。但是托尼最终在唐的陪伴下,他开始改变,在影片的结尾,托尼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人,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唐·雪莉是个黑人钢琴家。他以他的惊人天赋去震撼人心。身为一个当时富有但却社会低下的黑人艺术家,他遭受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被人殴打,被警察欺负,被要求不能在白人的餐厅里就餐……他忍受了下来,他把这口气咽在肚子里。但是每个人都是有极限的,他放弃了最后一次演出的机会,去了橙鸟餐厅。在那里演奏了最开心的一次钢琴曲,这也是我们在影片中最后一次看到唐·雪莉的弹奏。
唐尽管知道他在南方会受到不好的待遇,他还是毅然决然去演绎,希望他的音乐能改变人们的想法。他在参加一系列演出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勇气和坚毅的力量,他的经历也因同性恋而变得异常复杂。生活本不易,重要的是就是作真正的自己。
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在做什么。托尼和唐这两个男人之间显示出来满满的友谊,他们之间荡漾着快乐,团结共同克服时代不公的遭遇,这是令人心酸和振奋的一个过程。这也是影片想要给观众表达的一种感觉,也是本片最值得去享受的一个地方。
可以说,《绿皮书》中描述的种族主义和偏见比现实中更为温和,但这仍然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安感。《绿皮书》的剧本很有巧妙之处,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出色的演员,他们将两名角色演绎的非常精彩。这也提升了影片的一个档次。影片的叙事表达能力很强,能够轻易抓住观众的细微情绪变化。这部影片也许不会深入到种族主义最黑暗的深处,但是它给予了我们希望,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能够战胜自己偏见的重要性。
《绿皮书》是一部轰动人心的电影,它迫使观众必须面对种族歧视这个中心主题,为我们展示出来了种族主义的阴险与邪恶,但是观众还是接受到了这种表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影片表达肤浅,相反的,影片给人是深入人心的感觉。在一个种族主义相对比较恶

劣的时代,也许我们需要一部乐观的电影来提醒人们这种情况是可以完全改变的。我们也需要提醒自己,真正的去了解我们自己,善待他人是解决偏执的最好办法。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效果非常好。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二
从人物到故事整体都超出了预期,感谢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充满温情的周六夜晚:。旅途是人最能袒露自我的地方,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激发出每个人个性的不同面,于是这些旅行者之间的棱角相互碰撞,结果若非不欢而散就是难得挚友。但如果将这部电影归为公路电影,显然是削弱了它很多的情绪,虽然整个故事是以公路为背景,但主人公却不是旅行者,少了公路该有的惬意敞篷高歌,多得是体面的克制与市井习气的幽默对比,加之复杂的社会背景给了他们更多的情感色彩,黑人平权问题,社会阶级矛盾,为这条公路平添了很多起伏。片子出彩的地方在于,TonyShirly同作为美国这片土地的所谓“外来者”都有着自己的骄傲,Tony不愿意改掉自己的意大利姓,正如Shirly听到他只能使用户外厕所后的愤怒等等。但在这两个月的路途中,他们相互影响着,两位主人公虽然是雇佣关系,但美国式的上下级关系给了他们成为朋友的契机,炸鸡,烈酒,一个个符号性的东西在无形中被相互的真情实感所击破,全片在黑人酒吧的欢愉音乐中达到高潮,随后经历的第二次警察拦车也再次证明天下乌鸦也许并非一般黑,佩戴有色眼镜的人所幸不是大多数,最后以温情电影惯有式的拥抱落幕,美式幽默,完美的配乐和利落的转场让整个电影节奏紧凑,一切都是优秀剧情片该有的样子。不过纵观整个故事,在观众的角度还是觉得片子对于某些部分的表现有少许缺憾。比如Tony是如何对黑人开始改观的心路历程描写的比较少,从起初扔掉黑人喝过的玻璃杯一直到为Shirly背手(假装?拔枪,这么复杂的一种情绪变化其实很难单单在听了几次演奏后由欣赏才华而消减。虽然电影中有片段以Tony的角度稍微交代了下这个过程,比如Tony站在阳台上抽烟,观察对面阳台独自喝酒Shirly,还有Tony第一次和夫人写信时提到的对Shirly的欣赏,当然也是从这里开始,观众开始对这个开篇轻率讨人嫌的(……因为扔杯子不能忍人物有了改观,直到后来几次解救落难Shirly,确定了整个电影友好和谐的黑白平权基调。另外,看完电影查阅了片

名的来源,片方解释“GreenBook”是一本专为黑人准备的旅行指南,书中一般会标注各种黑人可以出入的场所(包括餐馆旅馆等等。总体这部电影还是很优秀的,起码于我这个阅片不多的人而言……祝福冲击奥斯卡成功。
最后,偏题随便写写。撇开故事,看电影的时候让我回想起了自己曾经历过的几次长途旅行,旅伴很多都是起初不那么熟悉的朋友,有的甚至是陌生人,不同的人给的感受虽然都不经相同,但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唯有真诚是旅途中可以助人克服困难的东西,看完电影,便更确信了这一点。真诚的相互体谅,真诚的承认所有未知带给人的喜怒哀乐,真诚的对待除了自己之外的个体。有时也许不需要试图说服,相互理解体谅you’llfeelbetter.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三
如果我不够黑不够白也不够男人,那么,我是谁。你是你自己,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普通白人司机服务于著名黑人钢琴家,一路南下,遭受了种种有色眼镜和区别对待。
越往南,经历的事情越过分,情绪也越激动,但是两个人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互看不惯到体谅理解,一趟工作行变得更加温馨。影片用了比较轻松欢快的风格在处理两个人因为文化差异和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非常有趣,也能引观众发笑。
但是笑过之后,又能立马体会到黑人钢琴家的无奈与心酸,他可以被邀请在宴会厅演奏却不可以在这里吃饭,底下人欣赏的无非是假装高雅的自己,而不是他的音乐。
他每次被不公平的对待,孤独又无助的样子,那么高大的个子,看起来好惨,我真的好想抱抱他啊,演的也太好了吧[]
影片除了讲述群体以外,也提到了个人的孤独感。
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卖出第一步。

这句话也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被歧视而选择不去做,其实有时候你只用说出那句圣诞节快乐,就会收到一个真心的拥抱。
希望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徘徊在孤独边缘的人,都可以迈出勇敢的一步。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四
电影围绕白人司机Tony护送黑人音乐家Shirley南下巡演的故事线,呈现两人友谊的发展,和在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美国南部各界对黑人音乐家的态度。
不可爱的硬汉不是一个好司机。自称“bullshitingartist”的Tony头脑简单,性格粗暴,没有文化涵养,但是正义感满满,深爱妻子孩子(写信的剧情很好笑Tony的雇主是天才黑人音乐家
Shirley,文化/道德修养都很high-class。两人的对话充满欢乐,有些也会触发对身份的思考,比如两人讨论谁更“黑”(这里的“黑”是指阶级上的黑;Shirley吐露对群体归属的迷茫(怀疑自身价值不过是为富有白人带去彰显身份的演奏,同时已有的素养学识财富等也决定了不属于当时的黑人群体;stereotype的思考,黑人就该为白人服务?搞音乐的黑人就只该在pub里弹jazz?警察就是专业找麻烦给人添堵?还有对种族歧视的思考,一群富有的白人付钱看音乐家表演以彰显自己的品味,却不容黑人音乐家用餐厅和厕所?从两人的相处中,Tony摆脱了狭隘的成见,并折服于音乐家的才华素养;Shirley,也从隐忍息事的态度到最后一场表演拒绝出演,
instead他来到酒吧为黑人同胞弹奏轻快的舞曲,这不是他惯用的高级钢琴,但是他弹奏得酣畅淋漓。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五
电影大背景是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比如愈往南方愈保守,充满偏见,黑人只能住规定的能接纳他们的旅馆。甚至,在不少州,黑人不能与白人一道进餐。白人司机托尼是大男子主义者,对黑人也有偏见,但不仇视,他生活在底层,没文化,生活勉强维持,一大家人等着他工作赚钱吃饭;黑人男唐纳

德·谢里是艺术学博士,是钢琴家,有文化,生活优雅。钢琴家开启由北到南的演奏之旅,其所在唱片公司物色到办事有一套的夜总会安保员托尼。二人由于雇佣关系和文化差异,以及种族差异,一开始就是公事公办,都很不舒服。对于唐纳德而言,托尼没文化,粗俗,爱忽悠,不讲卫生;托尼觉得唐纳德有点“装”,对待生活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非要憋着。
不过随着行程的推进,托尼一次次用他的底层经验和白人身份帮助唐纳德解决麻烦,唐纳德帮托尼给妻子写很漂亮的书信,二人对彼此的看法也发生转变。如果跳出种族歧视背景,其实也还有很多维度,比如男人之间的友谊,在冲突中加深理解。比如个人才能发展与照顾家庭的关系——唐纳德说他没法兼顾,曾有婚姻,但是时常在外演出,很少能有时间陪家人,但根据影片后面看来,唐纳德也许是因为同性恋原因而离婚的。比如沉浸于自己世界人愈发孤独,也不愿意迈出第一步,所以托尼劝唐纳德回去后给弟弟写一封信,不要等待。
比如如何看待文化的高雅与粗俗,根据那个时代的背景,白人掌握着高端文化,他们享受着艺术,也接受黑人的表演。但正如唐纳德所言,他在台上时人家当他是个艺术家,可是一下台就得忍受白人的歧视,这在最后一场演出中得到体现,到伯明翰后,主办方不允许唐纳德在客厅与白人听众一起用餐,面对质疑,观众无一人起身打破这一规定。可当晚唐纳德才是主角。他终于放弃克制,罢演了。唐纳德知道他们虚伪,但同时他也知道还有一些白人在努力促进改变,比如肯尼迪家族,所以他选择克制,转而发展自己的艺术。托尼觉得不爽就要大喊出来,甚至当场揍人,托尼要的是一种真实的态度,要的是生活的爽快,正如他在车上一个劲劝唐纳德吃肯德基炸鸡时说的,干任何事投入就会享受,工作时就好好工作,吃东西就大快朵颐,该笑时就要笑出声来。
唐纳德的另一苦楚来自自己身份的尴尬和不确定性,他要演奏的艺术来自白人的教授和传承,学的是演奏贝多芬、肖邦,但自己是一个黑人,很难得到白人听众的真正认可和尊重;同时在自己的黑人同胞那里,他隔得太远,与白人混在一起,对黑人音乐不熟,他又成了叛徒。

影片最打动人的,还是两个男人之间友谊的建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e22fde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8.html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范文5篇分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