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宗罪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6-04 15:1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电影七宗罪观后感



  篇一: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观后感
  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看了那部十分著名的影片《七宗罪》。
  影片中的纽约,灰暗、潮湿、肮脏、混乱,接连不断的命案,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开头是老少两代警官追查杀人凶手,感觉好像一部侦探片。被杀者的惨象和阴森的作案现场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心理紧张。在案子进行到第三个时,他们突然领悟到凶手是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在以上帝之名惩罚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片子的宗教意义也就从这里开始显现,并在剧情行进中愈加强调,特别是将近影片最后,凶手极力控诉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来惩罚那些有罪的人!?~他看似义正言辞的辩护背后,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到极点~!凭什么他认为自己有个权利去充当这个救世主的角色呢?这个最初的心理就是罪恶的根源~
  另一方面,影片也近代社会的演变推到了一个晦暗的极点-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强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大卫和tracy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只是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暗示着这个"末世"的肮脏和丑陋么?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影片给人的阴雨绵绵,灰暗,压抑的感觉~
  而其实,真正让我们警醒,让我们为之一怔的是,影片最后的那句话,这座城市每个角落每个家庭不都是上演着七宗罪么?如此一句,振聋发聩,想开口申辩的瞬间,却又被惊愕到哑口无言,这也是为什么看了它这么久之后,心里至今也不无法释怀的根源所在~!是啊,若纠察罪孽,谁能站立得主?神若纠察,谁能站立得住?!今天才刚听教会的弟兄讲道,说到:"我们悖逆,犯罪,无异于将耶稣重钉十字架。"而在下午电影分享时,这句话突然就出现在我脑海里,心里真的很害怕,自己不禁开始暗暗对号入坐,的确,我没有贪婪么?贪吃么?我的思想时刻干净么?天啊,我甚至都不敢再往下深想神啊...神啊,真是求你,不要掩面不顾你的仆人,真是求你时刻保守和炼净我们这些本不配的儿女!在审判来临的日子,当我来到你面前,当我呼求主啊主啊时,你却说,我可以从你们所结的果子中分辨出你们来,因为不是那些终日呼求主啊主啊的人,定能进天国的~!真是不要让我们在地上的日子白白地过去了,而不被算在神的心意里,主啊,求你赐我智慧的心,好叫我如何数算自己的日子,阿门.
  愿大家一起成长!
  篇二:《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观后感
  看完《七宗罪》,我感到它让我接触带到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尽管它是虚构的,可是它的气息已经进入了现实的思绪和情感之中。记者约翰·多伊是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他的杀人动机是以宗教为名义的,在杀手的彻底疯狂里似乎还有某种理智,这是最恐怖的事。《七宗罪》也是对人性的警示,《七宗罪》美国导演大卫芬奇1995拍摄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现实生活中美国持续不断发生的连环变态杀手事件的反映和体现。对我们来说,重视人性的健康发展,宣扬积极的人文思想,形成和谐的社会,才是我们工作奋斗的最终目的。人性,不应该被淹没在机械的工作中;人,不应该是无感情无思想无人性的机器;人与人之间也不应该只有相互攻击、相互伤害的关系。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是产生这样的杀手的根源。现实生活中美国持续不断发生的连环变态杀手事件也在电影中不断有所反映和体现。然而,现实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进行残害的杀手虽然还没有发现,但却有很多在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让我们想想世界各地近年来出现的邪教组织和连环杀手: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吉姆·琼斯、邮包连环杀手大卫·卡钦斯基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约翰·多伊在《七宗罪》里撕声力竭地喊出他的世界观:“一个人人该死的世界”除了先前几个必死的家伙,有趣的还有另外几个在约翰·多伊的世界中被否定的人。
  首先是米尔斯,他该死,不仅仅因为“愤怒”。他有美好的家庭,妻子美丽贤惠;还有两条爱犬,无聊的时候可以逗它们玩。他没有什么雄心大志,追求平静无事的生活。他安于表象,萎靡于对真理的追求,完完全全一个世俗化的中产阶级形象,“愤怒”就是他无知和盲目的表现。在杜约翰看来,这种人不过是一些会说话的猪,和他理想中“人”的要求相去甚远,所以统统该死,包括米尔斯的妻子。
  如果按照约翰·多伊的标准,前面几个人当然都不能称其为“人”。那么,世界上还有没有完美的人呢?沙摩塞好像是。他客观理性,目光敏锐,所以他可以看清世态炎凉。他抱怨世间的丑陋,不屑为了名利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他又绝非圣贤,和所有人一样,人性让他备受折磨。他为冷眼旁观付出惨重代价。一把年纪没有爱情,没有家庭,直到退休都事业无成。表面上他似乎百毒不侵,内心却因为得不到承认和被排挤而满腹不平,在他的世界里快乐少得可怜。这样一个人,虽然值得尊重,但他和死人已无两样。就这一点而言,沙摩塞和约翰·多伊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虽然他们分别执掌“正义”和“邪恶”,但他们俩绝对不会缺少共同语言。英雄主义者的典型举动是通过否定对立面来确立自我。也有这种通过否定一种价值来确定另一种价值的心理动机,但他又与众不同,他是分裂的。对于自己的行为,他的态度是无比肯定。可以看到,他是那么骄傲地描述自己的所作所为,脸上充满自命不凡的傲气。而对于自己这个人,他是否定的。需要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放到了受鄙视的那一面。他同样不能饶恕自己身上所有的“七罪”,同样必须用死亡来惩罚这个丑陋的自我。没人会否认,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为此,我们就应该去做些什么,而不是每天忙于生计,碌碌无为。富兰克林说:那些为了暂时的安全和舒适而放弃彻底革命的人,即得不到安全和舒适,更得不到自由。约翰·多伊觉得崇高的精神寄言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所以他要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崇高的精神寄言。但约
  翰·多伊通过灭杀人性来书写他的奋斗史,这样做绝对行不通。
  反过来,否定建立在人类智慧上的社会秩序也行不通。5000年的时间可以改变文明,但改变不了人性。这点时间对一种生物的进化来说实在太短了,而社会对人的要求与日俱增。为了配合文明的需要,社会建立了道德体系来约束人类的一些天性,“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这些本性都被一一否定。作为灵长类动物家族的一员,我们身上充满了原始的“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本性,上天也不会无故的发展出一种生物特性。
  畸形社会的药方有两个。要么回到原始状态,和动物一样,完全按照自然法则生存。这样的话什么道德约束,是非观,邪恶善良,统统没有了。动物只按照本能采取行动,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得向前看,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标准的社会模式,并且制订出对人  
的要求。对他人的贪婪、淫荡、嫉妒、愤怒、懒惰等社会丑恶现象仅仅持悲观、指责甚至进行屠杀的态度,那只会造成对他人人权的蔑视,对秩序的破坏,而丝毫不能增进社会福利。所有的社会丑恶现象都是社会造成的,解决之道也只能从社会之中去寻找,改良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得贫富均衡,培养公民良好健康的人格,这是我们更应该做的。约翰·多伊是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这在中国社会不大可能出现!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并没有出现个人因为维护宗教教义而滥杀的。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宗教的维护大都是通过国家来完成的。再者,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现实性,而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教义意识。中国宗教的大众信仰具有多元化的信仰特征,而西方宗教的群体信仰则具有一元化的信仰特征。这些差异也促成中国社会不具有产生这种极端宗教杀手的土壤。
  但随着西学东渐,基督教在中国也悄然兴起,特别是近代及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堂遍地开花。虽然马克思曾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也不能否认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下,应该引导基督教本土化,以符合中国国情,使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不犯七宗罪的任何一种,但是保持着一份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是我们能努力做到的。
  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应该为此奋斗!
  篇三: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这部电影比起往常电影中的连环杀人狂来讲,最突出的便是他的杀人动机是为了布道,作为一名天主教徒,他认为是上帝选中了他来给予那些犯下罪过的人以惩罚。这就使影片的血腥味中带有了神秘莫测的宗教感。
  首先在宗教这方面,不论天主教或我们所说的基督教,有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原罪观念。如果没有这个观念,影片中杀人狂的动机是不成立的。因为我最近正在读《圣经的故事》,从里面讲的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便犯下了背叛耶和华的罪过,人要世世代代来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上帝的原谅,寻求自我救赎。到了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各种恶行的表现,把这种罪行具体化。在但丁的《神曲》中也有记载这其中罪行,这是我在《神
  曲》一书的炼狱篇中拍到的。
  炼狱篇中的罪行是可以通过不断地惩罚去往天堂的,所以也印证了影片中杀人狂对犯了罪行者采取的先折磨后杀死的情节。看到这张图,我的另外一个发现是这七宗罪有其共同点都是关于爱的错误,爱的方式、程度、对象出现偏差,爱让人摆脱孤独的同时也极有可能让人犯错堕落,爱不是理性思考可以推理的,她超过了理性考量的范围,所以我们把她交给宗教或是其他信仰或是一种内心的希望,天主教徒把爱的错误交给了宗教来惩罚。
  而天主教徒相比基督徒,在信仰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基督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这样高度集中的体制会更有可能催生出极端的宗教分子,因为他们会从追求教义的统一走向要求社会完全的一致,联系电影中的杀人狂从小接受的严苛教义教育,这是他后来做出极端的
  行为一个重要伏笔。
  在法律方面,影片中故事的发生背景是一个灰色的没有丝毫人情味的污秽的城市,年轻警官的房子被地铁震得异常响亮,老警官、年轻警官及其妻子三个人的笑声中充满无奈的妥协。随着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权利本位等思想的发展,私人财产、私人利益被赋予至上的地位,影片中有一细节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位妇女遭人强奸,她在呼救时最好不要讲救命,而是讲起火了”,只有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时才会采取行动,这是影片中悲哀的背景,也是对现代社会中冷漠的大多数的一种讽刺。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滋生出一大批堕落腐化的人,最终遭到惩罚的也只是少数的典型分子。从法律的角度看,他们并没有违反法律,并没有触犯他人的利益,杀人狂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不具有正义性的。试想一下,一个撑死在自己污秽黑暗的房间里的胖子与你我有何干系呢?法律对此是不作为的,法律只能要求我们做一个不坏的人,以法律作为唯一标准的社会是可以接受但无法热爱的。那么,除了法律,我们该寻求什么来作为我们理想社会的行为标尺呢?影片中宗教的犯错惩罚机制就是一种规范,道德虽然没有强制力,但也可以作为一种我们公认的符合正义公平的规范,让我们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在结局中,年轻警官因为自己妻子的死愤怒地杀死了杀人狂,我是同情他的,毕竟愤怒是一种很难遏制的情绪,况且他是以特别残忍的方式杀死了他无辜的妻子。可是另一方面他是违反法律的,法律的权威在这时反倒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杀手利用法律在自己死后来惩罚犯下最后一种罪过的人,这无疑是天才的策划。
  在影片最后,有海明威的一句话“世界是美好的,他值得我们去奋斗”,老警官说自己只相信后半句,确实一个冷漠的世界让人没办法说它美好。看完电影后,我的感触同样可以用海明威的一句话来总结“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我们谁在生活中没有或多或少地犯过这七宗罪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f6677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9.html

《电影七宗罪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